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

過去人們說渤海雖然是一個郡,卻好比一州,這個比喻之所以恰當,是因爲冀州在過去有中山國、常山國、河間國、清河國,州府所直接掌控的只有趙、魏、渤海三郡而已。但在天下大亂之後,冀州的封國大多已在黃巾之亂時因抵禦叛亂不利甚至諸侯王投降張角而被除國,這個比喻便不恰當了。

但天底下還是有雖然是一郡卻好比一州的地方,那就是汝南。

豫州很大,潁川很小,沛國很大而陳、樑二國很小,汝南郡便佔了半個豫州。

“左將軍,關將軍已領三千軍連下安陽、新息、慎陽三城,守軍皆望風而降,當下已兵分三路,由張、關、黃三位將兵分擊定襄、西平等地。”

這是北上。劉備看着眼前斥候在地上以炭枝繪出簡易的汝南地形圖,緩緩點頭,他已明白關羽帶兵的大體思路,轉頭對諸葛亮道:“雲長是欲先奪潁水以西,北上與潁川相連,再東進取禹水以西,如此一來便可取得汝南半壁了。”

如今劉備已經過了需要親自領兵的時節,更多戰陣上的紛爭是需要讓關張各領一軍作爲左膀右臂去完成,而他所負責的是與燕北相似,在中軍統籌全部戰陣。只是劉備能走到今日,所要面對的艱難險阻比起燕北是隻多不少。

“曹軍在潁水西並未陳兵,儘快與南陽兵取得聯繫,方可與其共同卻敵。”劉備緩緩搖頭,目下局勢雖對他有利,但仍舊不免慎重道:“汝陽、爭羌一帶,是曹軍留守的屯田將軍夏侯惇與主政倚重的荀彧。告知雲長,萬萬不可小覷。”

斥候領兵飛奔而走,劉備漫步戈陽城池,城中安民告示已張榜貼出,有簡雍等人對鄉野百姓傳告。他們都是一夥老兵了,知道在這種時候做什麼決定才更爲合適,這些中流砥柱給劉備省去許多麻煩,讓他能全心全意將精力運用在破敵之上。

“玄德將軍,還請調一部兵馬駐於潁水西岸紮營。”諸葛亮跟着劉備在城中走着,待登上城頭向東眺望時,指着潁水向南匯入淮水的方向說道:“戈陽地處最南,即便取得潁水北部全部城池,若不能奪取期思,敵軍只需一部剽兵渡河,便能圍困戈陽,我軍兵少,宜順淮水而東行,扼期思以震汝南。”

諸葛亮初次隨軍,儘管他看了許多兵書,但終究認爲自己在戰陣上不如劉備這些從戎半生的老將,因而一路上並未對劉備的兵勢有太多幹預。只是當現在戰局已有定勢時他實在忍不住內心的不安,道:“以兵馬取潁水西十一縣,過於心急。”

劉備當然心急!

在新野屯兵,寄人籬下已有年餘,如果好不容易等到機會能夠統兵東攻,取得一塊屬於自己的根基,他怎麼還能保持平常心穩紮穩打下去?再者當今局勢燕氏曹氏在北面爭鋒,正是奪取汝南最好的時機,若等曹操反應過來,難道還能放任他們在身後攻取郡縣不成?

癡人說夢!

“期思在淮水以南,曹氏陳布兵馬以備揚州,其北攻我需渡淮水,我輕易便能將他擊回,這樣的道理他們的守將不會不知曉。”劉備笑着擺手道:“所以我不去攻打期思,他們反而會按兵不動,待到大局已定,便也由不得他們兩千營了。”

諸葛亮在心頭嘆息,他如何能聽不出劉備言語中的安撫之意,只是他實在想不通,劉備是從哪裡來這麼大的把握,僅僅引千餘兵馬佔領戈陽,就能視期思兩千守軍如無物的。

“如果孔明所言也有持重之意,不如這樣,封兒,你引兵八百取道淮水,於期思北岸下寨。”劉備是真沒把期思的駐軍當成事,如此決斷完全是爲了保全諸葛亮的顏面,道:“既能南扼期思,亦可東驅渡河。去吧,待你叔父取下潁西十一縣,你爲先鋒攻取原鹿!”

劉封抱拳領命,當即翻身上馬出城領兵。諸葛亮心頭稍鬆,這纔對劉備作揖道:“謝將軍。”

只是這謝的是什麼,卻不太容易說。劉備發兵並非是因爲信任或是倚重,看起來反倒像是爲了安撫。只是諸葛亮自己想啊,如果他是曹操留守在豫州的大將,在劉備大軍壓境時也會這樣,讓出潁水西面的城池,聚兵在潁水以東,集結優勢兵力待新野軍分散各地攻取十一城時猛然自中間突破渡過潁水而來,那個時候只要從中間擊破一點,劉備便首尾不得兼顧。

那個時候若有一軍偏師自期思北上渡淮水而圍戈陽,各部便不得指揮,那還能打什麼仗呢?

只是諸葛亮沒想到,預料中的艱難還未出現,整支軍隊便掉落到士氣大降的窘境中。

“將軍,將軍!”當日下午,飛馬的傳信卒疾馳至縣府,將帶着荊州印信的密令交給劉備,抱拳在縣中堂上道:“劉公有命,請將軍領兵退還新野!”

“退還新野?”劉備強壓下心頭不悅,驚詫地問道:“這是爲何?請轉告劉公,我部已攻下潁水以西八座城池,正蓄勢待發奪取汝南全境,張將軍亦兵臨潁川,剋日便能重振聲勢,這莫非是在玩笑在下?”

“玄德將軍息怒,劉公新得消息,陳王已傳檄天下,欲起兵而討不敬皇室的燕仲卿,目下已有十四國起兵響應,皆在豫、兗一帶,將軍既爲漢室宗親,此時難道還要與燕氏聯軍嗎?”傳信騎卒氣喘吁吁地說完劉表的原話,再度奉上一卷黃絹道:“陳王檄文在此,請將軍一觀。”

“啊?”

劉備接過檄文,緊張地一目十行看過去,只覺心中大驚,如此多漢室諸侯王起兵討伐燕北,那他劉備目下名義上與燕氏聯軍,又算站在何處呢?

驚疑不定地壓下心頭羞怒,劉備對傳信騎卒問道:“如此……劉公又有什麼打算?”

“劉公已命蔡將軍在襄陽動兵,欲起兵兩萬響應陳王!”

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六章 鎮關中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零四章 議定遷都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
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五十九章 等候多時第六十二章 王莽之首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九十三章 速速殺敵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三百一十七章 西域大都護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九十六章 更多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二十四章 吃閉門羹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一百一十一章 冬夜寂寒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七十八章 禹水難渡第二百五十一章 跳上去第九十六章 勇猛精進第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千箭齊發第四十七章 興平元年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九十九章 母子平安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十八章 掌控一切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六十二章 幹他孃的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六章 鎮關中第一百零一章 武鋼強弩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一百零四章 遺禍兒孫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一百二十六章 將軍萬歲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四章 多面準備第二十九章 指日可待第二百八十七章 能去麼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三十九章 將軍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三百二十七章 麴將軍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表起兵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六十七章 王於興師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二百三十九章 汝南之戰 七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三百一十二章 興和五年第四十章 不世之功第二十二章 燕北贈驢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八十九章 打個商量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一百零四章 議定遷都第三十八章 以助聲勢第七章 烏丸平叛第一百一十章 回馬襄平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六十八章 覆滅王氏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一百零五章 林間伏擊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五十章 北方有變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