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徐庶石韜

荀悅,是個集儒法之道的大成者。

燕北喜歡這種中正平和的士人……荀悅的九議沒有說什麼大戰略上的事,不似郭嘉指點江山,也不像陳羣總是思慮什麼是善惡對錯之選。荀悅只是簡簡單單地爲燕北擺出一條治理天下的康莊大道。

先制定法度,再以農桑爲本,定善惡明是非,引導人心向善,立下武備來禦寇樹威信。

不必行詭道,不必興詐力。

長此以往,海內晏然。

這有悖於燕北一直以來的行事準則,燕北的一切都是巧取豪奪而來,但是當荀悅到來之後,爲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此前無論開礦山也好、造鐵鄔也好,甚至是開荒種地,燕北爲的都是養兵,養兵進而奪取別人的土地與一切。但荀悅卻從根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遠比他自己摸索出的道路好上不止萬千。

這世上人分兩種,聰明人與笨蛋。笨蛋用自己的力量達成所思所想,而聰明人只需要在人山人海的笨蛋中找到比較優秀的那一個,借他的手達成自己的願望即可。

燕北做了一次笨蛋,可他心甘情願。

似乎自從讓陳羣寄出拉攏潁川人才的書信後,好事便一件接一件地傳回來。先是郭嘉前來拜訪並留在營中,接着是遼東傳來降服玄菟、樂浪二郡的喜訊,緊跟着便是像荀悅這種一眼就能看出才能的賢者投奔。

燕北心裡頗有幾分志得意滿之感!

而就在荀悅到來之後不久,奔馳的騎手縱馬歸來,再度傳回一條喜訊——太史慈達成使命,踏上回還的路!

被陳羣稱讚的徐元直,也來了!

其實說實話,先後有郭嘉、荀悅兩名潁川大才前來拜營,已經絕對勾起了燕北對潁川人才趨之若鶩的心理,僅剩下難得的理智奉勸自己,不可太過貪心。

天下間有那麼多雄才豪傑,哪個不想成就一番偉業,就算是蒼天也不會把濟世之才都交到他的手裡。一再如此地提醒自己,才讓燕北勉強端正了心態。

是大才,他自然要拿出對待大才的氣度,可即便不是大才,只要是人才,他便願意招攬至麾下。退一萬步講,即便僅僅是中人之姿,甚至是浪得虛名之輩,只要前來投奔他,他便會毫不猶豫地帶回遼東。

今時今日,他早已不差多養一人或是少養一人,麾下千千萬萬勇武皆爲他所養,難道還差養一策士幕僚嗎?

立在營門下,燕北聽旌旗獵獵望着天邊雲捲雲舒,心神開闊而自得。

他立在營門當然不是爲了迎接徐庶,姑且不論有沒有匹配地上的才能……在與麴義的交往中讓他學習到很多御下的手段,最重要的就是立定尊卑;而董卓則教會他低起高落,徐徐圖之。

俗話說升米恩鬥米仇,一下子給別人太多,今後若是少了便會讓人心裡產生責怪,可若是一開始便不給人太多期待,到後面反倒能得到好的結果。

就算再自恃其能的人,徐徐圖之也能有好結果。

燕北想過,按說董卓籠絡人心的人段很高,可自己卻偏偏得了他的賞賜還站在他的對立面。其實如果當時董卓親自給他寫上一封信,推心置腹那麼兩句,興許現在天下的局面便大有不同了。

被世人奉爲御人之首要的‘恩威並施’,燕北卻有不同的理解。恩容易,威也容易,把握中間尺度雖難,但對燕北而言也並非那麼困難。

最難的,是在恩威之外的情。

因爲他不是法理上的統治者,他的政治地位與董卓無二,雖然很快全天下所有的諸侯都會與他一般,變成並非遵照禮法的地域實際統治者。這種時候,單單恩威並施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更需要的,是情。

董卓對他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但燕北並不認同,並將自己放在與他一樣的地位上,所以起兵討董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將軍你看,騎兵,我們的騎兵。”

登上寨牆的士卒高聲喊着,遠處幾十騎策馬而奔捲起浩浩蕩蕩的土龍,迎風一面燕字大旗招展而開,爲首的太史慈丰神俊朗,轉瞬便奔出百步,翻身下馬拱手拜道:“慈不辱使命,陽翟人徐元直來了!”

燕北用力托起太史慈,在他的胳膊上拍了兩下,朗聲大笑,這才頗有幾分得意地對太史慈小聲說道:“田國讓奪了玄菟郡、三郎入主樂浪,這事回頭我再與你細說!”

太史慈聞言瞪大了眼睛,顯然燕北告知的喜訊令他愉悅至極。玄菟與樂浪對他們這個起於北方邊陲的軍事集團意味着什麼太史慈是再清楚不過的了!玄菟居北,樂浪在東南,再加上高句麗等居心叵測的異族,遼東郡就算有再多的兵馬也像個手持長矛的孩子待在狹小的夾縫間,施展不開。

可如今有玄菟與樂浪,這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多了縱橫千里之地可出兵放馬,就好像是人終於長出雙全兩手,就算再大的槍矛也能施擺開來!

這意味着從前時刻緊盯着高句麗的遼東郡,已經不必在漢人自己的土地上提心吊膽,整個蓋馬大山徹底隔開了燕北與高句麗的地緣……恐怕從今往後,高句麗國就要向遼東修好關係了。

從前遼東被玄菟掣肘,高句麗尚能對遼東形成較大的威脅,但如今玄菟已爲燕北部下土地,受整個蓋馬大山阻隔的雙方,便均爲守勢,誰都沒什麼優勢。而且要說起來,雖然遼東比不上高句麗之強大國力,可其仍然爲扶餘國掣肘,反觀來擔憂漢朝遼東郡,對他們而言是得不償失的。

這種情況下,他們所能做出的選擇並不多,而最有利的,便是修好與遼東關係,不必將重兵佈防蓋馬大山中的要道,警惕遼東郡的偷襲。

從這時候起,攻守勢易了!

不過哪怕太史慈心中再是百般好奇,此時此刻卻也只能按捺住心頭衝動,對燕北向身後引薦道:“將軍,這兩位是潁川士人,這位便是你讓我去請的徐元直,而這位是他的好友,石廣元。”

徐庶濃眉大眼,着一身白色大氅,腰間佩劍,年歲上比燕北稍大卻也很年輕,此時正牽着駿馬向他行禮;在他身旁的石韜石廣元則看上去體貌粗壯,着棗紅色短衣,頭上包着巾幘,若非在自己面前仍舊神態自若,恐怕燕北會將石廣元當作沒什麼見識的平民黔首。

燕北觀察他們二人時,徐庶與石韜也在小心打量着燕北。實際上他們二人跟隨太史慈來此拜會燕北,心裡多少也抱着碰碰運氣的想法。如今天下混亂,潁川四戰之地眼看是待不成了,但求學之路亦不能停下。

在見到太史慈之前他們二人本考慮結伴前往荊州南部,雖然說荊州南部也並不平和,如今豫州戰禍再起,荊州牧劉表都只能對袁公路退避三舍,恐怕將來的荊州還有大的戰禍,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是誰能決定的。

當今天下烽煙四起,哪裡還有容得下他們這些寒士靜心求學的地方呢?到底,荊州牧劉表在襄陽廣招有識之士清正學風,至少還有他們能夠安身的地方。

不過那是他們見到太史慈之前的想法了。

就在二人整理行裝準備踏上避禍之路時,太史慈領一隊精騎帶着燕北的旗幟奔至徐庶的屋舍之前,言明度遼將軍燕北有想請他前往軍中作爲幕僚的意思,徐庶當時並未做出決定,而是找自己的好友石韜商議……畢竟他們說好了要一同去襄陽,此時出現了變數,理應一同參考。

徐庶對石韜是非常感激的。當初剛剛進入學館,同舍生皆逼視徐庶曾經做賊害人性命,儘管他日日將掃地打水這些凡俗事務做的勤懇,卻仍舊孤立無友,只有石韜欣賞他浪子回頭的意志而與其交好。

因此,徐庶無論做什麼都不會落下石韜。

其實在見到太史慈的時候徐庶便做下投奔遼東郡的準備……前往荊州是避難,而眼下度遼將軍親自派人至寒舍發出邀請,這是何等的重視?

當然了,去是肯定要去,但在遼東郡是仕官還是僅僅爲了避難,還要在見過燕北之後再做決定。

“在下徐庶,拜見燕將軍。”

“在下石韜,拜見燕將軍。”

“我是燕北,二位遠至,請隨我入帳吧。”

這兩個人可與現在的郭嘉、荀悅都不相同。郭嘉是自己過來看看,荀悅則是被陳羣的書信邀請而來……那二位可都是意外之喜,眼前的落拓寒士徐元直,纔是燕北真正自己請來的。換句話說,如果不是郭嘉、荀悅都擁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夠在他身上實現,那他所能夠請動的,就是這位徐元直了!

這幾日間斷着接待了兩位名士、策士,燕北已經顯得寵辱不驚而輕車駕熟,在徐庶與石韜身前半步指引着說道:“二位能應邀前來,燕某不甚感激。路途遙遠,恐君子飢乏,帳中已備下酒食,先爲二位接風洗塵,我們再做詳談。”

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六十九章 熊熊烈火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奪鹿侯的野望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
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一百二十五章 孤軍力戰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三十章 度遼戰敗第一百六十七章 裡應外合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一百零二章 張繡躍潁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二章 且入座吧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將入相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六十九章 熊熊烈火第六十章 主公原話第四十六章 意外破局第五章 馬騰出隴關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八十七章 無欲則剛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一百一十章 婚姻大事奪鹿侯的野望第九十九章 善用勢者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馴馬口哨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八十五章 黑山黑山第四十九章 俘虜一人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六十六章 張頜儁義第二十七章 種卿多慮了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三十二章 威逼甄氏第五十章 幽州有變第四章 襲擾腹背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四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零一章 鮮卑末日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六十五章 謀刺燕東第一百五十四章 歸途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二百零二章 船隊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六十二章 強渡恆水『求訂閱』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四十七章 摧枯拉朽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三百二十六章 氣死第一百零六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零三章 五十四箭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二十五章 聞風色變第七十八章 神明垂首第三章 質子難樓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五十六章 燒殺搶掠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十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六十六章 請主公響鼓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二百二十七章 火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三十六章 定計庚渠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四十五章 祖宗的血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