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

邯鄲趙王宮偏殿,鼓樂笙歌裡,燕北決定親自宴請接待遠道而來的士廞,以盡地主之誼。士燮派長子不遠萬里地來到趙國,他想得到什麼姑且不論,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已足夠讓燕北感到震驚。

在天底下向趙國都城邯鄲進貢的人不知有多少,東起東海西至西域,但從來沒有人像士燮所派遣的隊伍走得如此困難危險的,何況也沒有誰像士燮這樣,在送出貢品時準備如此巨量的禮物。

數以千匹計的上好葛布,數以百計的南方良馬,還有那些分門別類的西南奇珍。說實在的,士廞來的時候帶着隨員上千龐大的隊伍,等他到邯鄲轉瞬不過三四日,交割貢品後變成了士廞與七八個隨員,連馬都沒有……每一匹馬、每一架馬車,都是他們送給燕北的禮物。

數量大方,又精打細算。

最讓燕北驚異的,是聽人說起士廞在邯鄲的做派。即便士廞作爲交州使者前來趙都,但於情於理他都不過是太守之子,燕北不可能在他到來當日便接見他,何況燕北還想暗中觀察一下他的作爲,從他的身上來觀察遠在交州的那些人們,對現今的趙國懷抱着何等心態。

堪稱巨量的禮物令人高興,但終究不過是外物,即便有些東西就連燕北都沒見過,可他在乎的並非這些……他在乎的是交州對他的尊敬。

雖說隔着劉備、劉表、曹操,這尊敬存在不存在似乎都沒有太大關係。

但如果有,燕北會比得到禮物而更感到開懷。

沮授聽說士燮的家人在交州都有無比的威勢,他們子弟出入皆有士兵車騎跟隨,原本料想士廞在邯鄲也差不多,卻沒想到他完全沒有將在交州時的威風做出來,反倒極爲慎獨。隨行幾百匹西南良馬都獻給燕北,他甚至沒有留下一匹代步;原本隨行上千人員在與邯鄲當地的鴻臚寺交接貢品後,來自交州的軍司馬便討了回還司州的簡牘帶兵離去,僅僅給士廞留下兩個隨行壯士,不備弓弩不穿甲冑,僅僅穿着交州常穿的葛布麻服露着胳膊,腰上跨一柄二尺短刀而已。

初至邯鄲,對士廞而言顯然也極爲新奇,不過禮數卻周到,他先向趙王宮請示面見燕北,隨後便向邯鄲城內各級官吏家中遞上名刺與應對官職的薄禮,在名刺的背面說明他是西邊邊土所來,日後多有叨擾。但並不急於與這些邯鄲的小吏們見面,一切要等趙王召見之後再依次拜訪。

這倘若是劉表、孫策等人的子弟,人們興許還會生出忌憚。不過交州士家子弟算了……沒什麼好忌憚的,人們只從士廞的言語做派中看出一件事,那便是邯鄲城又多了個質子。

交州士家對燕趙最大的貢品禮物,恰恰並非那些外物,而是士燮的這位長子士廞本身,他不回交州了。

士廞是個中年人,今年有四十歲了,初初見到士廞燕北驚訝於他的年歲,更驚訝於其父士燮的年歲。一問才知道,士燮在交趾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太守。

“回趙王殿下,在下先祖過去爲魯國人,新莽時爲躲避戰亂進入交州,至今已有七世了。家父年輕時嘗遊學中原,跟隨潁川劉子奇先生學習《春秋》,是以族中以《春秋》、《尚書》傳家。因聽說中原前往交州避難的士人說京經學派與今文經學派,各以爲是爭辯不休,此次進獻大王的貢禮中便有家父以《左氏春秋》、《尚書》逐條分析的正確意義編撰成書,以上奏大王。”

燕北聽了大爲驚奇,誇讚道:“現今天下的太守、州牧大多盯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互相攻伐,很少有像士燮這樣有餘情編撰書籍的官員了。這是很好的事情,孤會將士府君的經學要意交給太學,加以拓印成書,讓士府君所獻經義教化學子,這又何嘗不是大功一件呢?”

士廞聞言拜謝,便聽燕北接着問道:“孤聽人說起,交州這些年也並不太平,刺史朱符死於叛亂;刺史張津爲部將所殺,這是怎麼回事?”

士廞心頭一凜,燕北顯然是不清楚交州的事情,而他現在這麼問,便那是認爲兩任刺史的死或與士家有關,當即拱手道:“回大王,交州地處偏遠,歷年以來中央對交州施政嚴苛故而民心衰弱,朱使君在任時還算不錯,但交州亂事也是從他開始的。”

燕北微微垂着眼簾,道:“願聞其詳。”

“朱府君之父爲太尉朱公偉(朱雋),過去中原大亂,交州因地處偏遠不曾遭受波及。朱使君其兄朱皓時任豫章太守,死於丹陽人笮融之手,朱府君興兵復仇抽調諸郡兵馬出交州,途中爲部下叛亂所殺。州中兵事空虛,不足以彈壓地方。當時除家父交趾郡外,九真、合浦、南海等郡的太守及一些郡吏也相繼在這場暴亂中被殺,州中混亂,家父這才上表朝廷,以族中叔父任諸郡太守,請大王明鑑。”

士廞說的仔細,其實也就說了一件,那便是朱符的死是咎由自取,如果不是他交州便不會亂,交州不亂,士家也不可能接掌州郡。見燕北並未打斷,士廞這才接着拱手說道:“至張使君上任,我州與曹兗州爲善、與劉荊州爲惡,雙方交戰數年,兵力比之荊州卻似螢火之與皓月,張使君仍舊樂此不疲,部將因而離心離德,張使君崇信道法,在頭頂系包紅巾的布帛,每日焚香祭拜聲稱這能使他的軍士在作戰中無往不利,而鬆懈兵甲、兵糧的運籌,最終才爲區景所害。前些年家父曾向朝廷上表,希望能更改交州長官爲州牧,不知這事大王可還記得?”

燕北笑了,他當然記得,那書信是他親自批駁的。他的戒心很大,何況那時候的刺史張津與曹操、袁紹等人交好,他怎麼可能去准許他做州牧。

話說到這,燕北基本上也就聽明白了,這張津也是個活該死掉的角色。

就在此時,士廞再度拱手,對燕北道:“在下啓程之初,張使君方死於區景之手,聽說劉荊州欲以賴恭爲交州牧,大王以爲此事當如何?”

8)

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十章 剷除異己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三十三章 止戈爲武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一百零二章 臘月成婚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十一章 等我回來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三十二章 搭建浮橋第九十六章 牽制掣肘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
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一百六十五章 電光火石第六十章 井中屍首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羊骨頭第十章 剷除異己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五十九章 劉虞使者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四十一章 漢騎赤海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百四十五章 士家第九十五章 抄掠各地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二十三章 應做之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一百二十八章 想哪去了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二十章 斥候受困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校尉第十六章 強渡樑水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第二十二章 何人敢動第四十五章 守城之志第一百一十一章 缺兵短糧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四十九章 燕公之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五十七章 渡河爲戰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二百八十一章 衝撞第三十三章 止戈爲武第一百二十三章 向大王賀喜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五章 酒解千愁第一百零二章 夜宿青澤第八十三章 亦有權謀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七十七章 天下蒼生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四十八章 迫在眉睫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四十八章 紅花綠葉第四十八章 來將通名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九十章 釜底抽薪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二百三十七章 汝南之戰 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一百零八章 陳留首戰第三十六章 此爲國事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第一百二十章 不惜一戰第三十七章 另起爐竈第三十四章 夜攻紇升骨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七十六章 真過癮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一百二十章 隨我衝鋒第一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八章 兵進皇宮第二十二章 無米之炊第五十一章 求仁之心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一百五十二章 於文則第一百零二章 臘月成婚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十一章 等我回來第五十二章 開疆闢土第八十五章 終不負人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四十五章 拉攏鮮卑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三十二章 搭建浮橋第九十六章 牽制掣肘第二十九章 甄府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