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旌書吾名

大軍行走,在任何地方都是人聲馬嘶,燕北的兵馬更是如此。

地面傳來的馬蹄聲讓在部落之外等待漢軍的素利與一衆感到不耐煩的部落首領頗感心驚膽戰。

儘管他們已經在心底裡想過兩萬漢軍在部落集結是什麼樣的光景,但他們對燕北部所攜帶的東西可沒有估計……數以萬計的牛羊豬馬被漢軍騎士驅趕着向前,作爲前去的精銳騎兵持着長矛大戟,無論是鋒銳的環刀還是強弓勁弩,以及一水來自塞外鮮卑的高頭大馬,都讓他們感到目眩神迷。

最讓素利眼睛發亮的,是漢軍身上穿着的鐵大鎧、是鐵質的武器,還有漢軍行進之間層層疊疊的陣勢!

是什麼讓漢朝叫陳湯的男人說出‘一漢敵五胡’的豪言壯語?是兵器,是甲冑,也是漢軍遠超胡人的軍隊組織度!

人與人的身體素質本來就差不了多少,即便是最勇武的武士,也會被身穿鐵大鎧手持利刃的軍士殺死……就像胡族最畏懼漢人軍隊的,也就是當他們的軍隊排出陣勢。

素利對此很清楚,如果是昨天那個漢人校尉和兩個親隨,他隨便挑出三個親衛騎上馬應當能與他們戰個平手,可如果是眼前這支漢人軍隊中挑出一個曲,他從部落裡找出六百人是一定打不過的。

更何況,此時在他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漢軍,一個個大軍陣列的森嚴,人聲馬嘶之下令人心驚膽戰。

“那個年輕人,是漢朝將軍?”

素利看着軍陣最前被衆多騎手所簇擁頂盔摜甲的身影,有些難以置信的向左右部落首領聞着,那年輕人看上去身量很是威猛,一身桀驁之色,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冷峻的面龐上一雙鷹目,而此時這道目光正掃視在自己身上,素利毫不猶豫地以同樣的目光打量過去。

他的心裡暗自驚訝,在鮮卑,向他這樣年輕者做了部落首領雖然也不一樣,但說到底他的父親是老首領,他做新首領沒什麼不對,只要衆多部落首領認可就行了。但據他所知在漢地並非如此……至少在他有生之年,從未聽說過漢朝有這麼年輕的將軍!

看着這威勢頗盛的漢軍,素利慢慢皺起了眉頭,儘管在他目力範圍內有數不清的漢軍,可他明顯覺得這也就才近萬兵力,昨日那個使者不是說他們有兩萬人麼?究竟是在嚇唬他還是另有圖謀?

無論素利在這邊想什麼,燕北只是看了看他便轉移注意力到劃分地盤上。

“孫輕,你部兵馬駐紮在外圍,麴義你的校尉部與孫輕互爲犄角……你們傳令讓沮先生過來,紮下七座營地,中間給我留出地方。”燕北跨上駿馬左右奔馳着,爲部下指派將要紮營的地方,不斷呼喝讓他看上去比素利更像這塊土地的主人,“讓帶着牲畜的那三部人馬速度快點!”

之所以素利以爲燕北另有圖謀,便是因爲燕北留下三個校尉部的兵馬趕着大隊的牲畜,隨着傳令騎手在陣線中飛馳,不過片刻便鮮卑人便聽到了地動山搖的踏地之音,夾雜着牛哞羊咩駿馬嘶鳴。

生長在草原的胡人對這種聲音非常瞭解,只是即便最年邁的牧人也無法想象不遠處奔馬而走的漢朝將軍究竟夾裹了多麼龐大的牛羊畜羣。

聽到聲音,燕北笑了,因爲他看到鮮卑人奔走相告的動靜,根本不用去看他便能猜到自己帶給這些塞上胡人多大的震驚。

面帶驕傲的漢朝將軍以漂亮果斷的姿態翻身下馬,隨手丟出馬繮眨眼便有身材健碩的紅甲衛士穩妥地接在手中,接着昂首闊步帶着盔甲相撞之音邁步而來。

“閣下一定是被吾屬下稱作草原上青年英豪的素利了,某爲燕北,寒冬來臨將對閣下所部多有叨擾。”燕北舉手投足間都帶着一股漢地大豪的氣質,自下馬起動作沒有絲毫懈怠,前一刻在素利身前立定,下一刻便挺直着脊樑以左手包右手齊胸而拱,做出標準的拱手禮,這纔對素利笑道:“望閣下海涵!”

彷彿兩軍相見而不設任何防備一般的豪邁,令素利及其麾下部衆皆讚歎不已。

不過實際上,燕北卻並沒有鮮卑人想象中那麼光棍,且不說爲了會面素利他身上穿兩層犀皮甲還覺不夠,更套了一層紮鐵葉大鎧才覺得保險,只露出兩眼眉心與嘴脣正中的鐵兜鍪護住整個腦袋。扎甲大鎧最高處將脖頸與兜鍪完全重合,整個上半身都被鐵葉甲護得結實,也顯得整個人魁梧非常。而腰畔銀青色的綬帶懸掛着一方小巧的金印,正是張純爲燕北製作的叛軍鎮南將軍印。

不提他本身的防護便使得十步之外勁弩不可傷,左右還有同樣穿大鎧戴兜鍪的高覽與王當呢,高覽持着丈五鐵矛在燕北右側侍立,王當則腰胯環刀左手提一方鐵盾傲然而立,帶着戾氣的眼睛盯得與他對視的鮮卑漢子渾身發毛。

鐵鎧與高覽王當給了燕北對視一衆鮮卑人的信心,而他身後的四個校尉部兵馬全部以戰陣排列,兩翼輕騎中軍步卒,前鋒則以強弩充當,保證一旦雙方發生衝突,在最短的時間內坐鎮中軍的沮授便會傳令前鋒殺出一條血路,護燕北三人回還陣中,左右王義與孫輕率領騎兵自鮮卑部落推進絞殺……至於如果沮授不願發兵救援?他身旁提刀御馬的李大目會讓人斷了他的財路嗎?

綜合以上所有,燕北敢跨步出軍,以輕生豪傑之態迎着素利,視其千餘奔馬部衆如無物。

儘管退一萬步講,燕北大可不必如此作態,身後兩萬兵馬壓陣,只要素利腦袋不傻就不會殺了他讓整個部落陪葬。但燕北所求可不是讓追隨他的衆多兄弟爲他赴死復仇。

多的不說,燕某人也沒想過稱王稱霸,但多多少少要等他死後,有哪些秉筆直書的真男人將他的生平編著成史,冠以世家、本紀之類的稱號吧?

當燕北立在素利面前時,遍身鐵鎧的燕北帶給他撲面而來的壓迫感,旋即更爲心驚……素利本人在鮮卑當中身量便已是很高,足有八尺,可如今站在燕北面前竟難以俯視,甚至還要稍稍仰視。

想到這裡,素利才發現自己在面對燕北時不自覺地已經彎了脊樑,連忙深吸口氣立直了,這才以右手撫胸說道:“吾爲素利,見過燕將軍。將軍兵威甚盛,遣使於素利,已是看得起素利,閣下……請入部落,且飲薄酒一壺稍洗風塵。”

已經站到別人部落門口,哪裡有不進去的緣由,燕北迴頭看了一眼,各部校尉已經在事先劃定的地方開始準備紮營,緩緩點頭對素利笑道:“請!”

燕北曾進過許多草原上鮮卑人與烏桓人的部落,但沒有一次像如今這般,好似巡查自己領地一樣驕傲並光明正大。在他進入素利部落之前,曾以爲素利的部落在草原上已經是比較大的二流部落,或許與那些小部落能有什麼不一樣,可實際上讓燕北失望了……這個部落儘管非常龐大,卻如其他小部落一般矇昧。

只有基本的以物易物,毛氈帳篷以血緣關係三五成羣地紮在部落之間,帳與帳之間的空地相連便成了道路,每十幾個幾十個笑族羣中便有一兩個看上去比別人華貴的毛氈帳,部落中到處是獵犬,走到哪裡都能聽到狗叫,天空上偶爾傳來一聲響亮的鷹唳,聽上去空靈而寂寞。

這裡與漢家城郭差的太多,用了很長時間,這座在燕北看來風餐露宿般的部落便完全展現在燕北面前。而在他看來,鮮卑部落中唯一可取的便是他們對軍事的成就了。那些削掉頭髮的鮮卑馬弓手在部落中隨處遊曳,間隔不過百步便會遇到鮮卑人巡邏的隊伍或是哨臺上的髮式詭異的胡人弓手虎視眈眈。

當他們徒步走到屬於素利的高大氈帳,望着帳外豎立起丈高的長幡,就算是燕北也不禁出言讚歎,“閣下的氈帳真是好氣派!”

風捲起金錢豹尾,長幡迎風招展,上面用獸血寫着燕北看不懂的鮮卑文,令燕北感受到濃郁的異域風情。男人總是愛極了幡與旌旗一類的東西,因爲這些迎風展起的物件是一種象徵,象徵着男人的血與刀刃的光。

看到燕北的目光注視在豹尾幡上,素利舔了舔嘴脣,帶着驕傲與崇拜的目光對燕北說道:“燕將軍,這杆長幡就像您軍隊中的旌旗一般,素利的先祖爲保住這杆豹尾幡不知流了多少血。

燕北笑笑,點頭說道:“燕某很清楚……爲了旌旗之上能書寫吾之姓,燕某也不知殺了多少人了。”

作爲庶民尚且不如的奴隸之子,他不應當擁有野心,因爲整個天下的人都不會認爲他有配不上這個野心的能力,儘管他所謂的野心只是想要過上與貴族平等的生活。但誰又知道人的野心因何而起?也許僅僅是因爲看見了一鍪馬肉升騰起繚繞的香氣罷了。巨臀妖豔女星曝大尺度牀照"!微信公衆:meinvgu123(長按三秒複製)你懂我也懂!

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十六章 錯馬之交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三十六章 進擊鉅鹿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七章 韜光養晦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
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二百四十三章 靜待天命第二百五十二章 雪山旅行團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第十四章 孟起無禮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一百零七章 南渡預感第一百零二章 子龍壓片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二百四十九章 涼州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二十六章 僭越之象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六十三章 陽謀取勝第一百七十五章 弄死他們第三章 受人恩惠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二百三十八章 汝南之戰 六第三百零八章 南奔之意第九十章 會盟封爵第五十一章 呼嘯而來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十六章 錯馬之交第六十三章 恆水滔滔『求訂閱』第二百三十六章 汝南之戰 四第一百零五章 世子拔奇第三十五章 王芬廢立第七十八章 張燕遣使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三十六章 進擊鉅鹿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三百零七章 兩封信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三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六章 鐘鳴鼎食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十七章 百卒奪城第五十八章 說沒就沒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定計西攻第四十七章 攻其不備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四十四章 伯圭北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兗豫大亂第五十六章 戰勝謀勝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二百五十章 別想拿回去第七十三章 誘敵之計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七十五章 幽揚通商第九十四章 青石橋之戰 完第十八章 進擊滎陽第三十二章 樑縣之戰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一百四十一章 譙縣之戰 四第三十五章 大逆不道第五十九章 俱爲浮萍第一百一十八章 軍中校尉第四十八章 護衛北上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九十五章 聞風變節第五十七章 驍牙成軍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五十七章 九天九地第七章 韜光養晦第一百二十四章 逃逸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十七章 平難中郎將第三十四章 燕潘決鬥第五十一章 遼東往事第二百一十五章 勞軍第七十章 漢朝使者第十八章 慷慨解囊第八十七章 翻手爲雲第一百零一章 觀津偶遇第一百二十一章 血光之災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九十章 青石橋之戰 三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