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

聽到朱高煦的想法,葉宜偉呆了一呆。他萬萬沒有想到孟加拉的野心竟然這麼大。過了一會兒,他表情興奮,但又帶着點兒擔憂問道:“若是能夠全殲孟加拉國之兵自然十分好,之後奪取孟加拉國其他城池不必再費吹灰之力;但若是在其餘援兵趕來之前孟加拉人就奪取了麥傑迪城如何是好?”

“張輔將軍我平素也知曉,英勇善戰,絕不至三日內就丟了城池。”朱高煦說道。不過說完這話,他見葉宜偉仍然眉頭緊鎖,又道:“若是麥傑迪城十分危急,自然放棄全殲孟加拉國之兵的想法。”

聽到這話,葉宜偉皺緊的眉頭舒展開來,答應了朱高煦的計劃。之後就是今日在三萬援兵集合完畢後,趁孟加拉人猛攻麥傑迪城時,朱高煦親自帶領一萬多騎兵攻打孟加拉軍西面後營,而且會同其他軍隊大敗孟加拉軍。

此時藍珍與朱高煦等人已經返回軍營。這座軍營也是草草搭建起來的,十分簡陋,也因此值守的將士十分認真,生怕有人襲營,即使認出了藍珍,仍然一絲不苟的檢查了所有人。

“藍將軍,張副將來了營中。”檢查完畢後哨兵說道。

“張輔來了?”藍珍嘀咕一句,又問道:“他可受了傷?”

“小的瞧着沒受什麼傷。”哨兵回答。

“這就好。”藍珍鬆了口氣,側頭對朱高煦笑道:“蘇王,小心他找殿下興師問罪。”

“他既然沒有受傷,也沒有丟失麥傑迪城,有何理由來找我興師問罪?”聽到張輔沒有受傷,至少沒有受重傷,朱高煦也語氣輕鬆的說道。

正如他所預料的,張輔果然沒有興師問罪。張輔對於他們竟然不和自己商量,而且還冒着麥傑迪城丟失的風險安排這樣的計策並不滿意,但他不敢得罪朱高煦,也不敢得罪藍珍,只能略微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但另外一個相關當事人的反應比張輔要激烈得多。

“不成!我一定要找蘇王叔好好說道說道!萬一援兵沒能及時趕到麥傑迪城南,城池豈不是就被孟加拉人攻破了?一萬多騎兵與近三萬步兵可以幾乎瞬間擊破孟加拉軍,六千騎兵可做不到。沙阿只要派人頂住一會兒就能攻破麥傑迪城,再回過頭剿滅騎兵。朱高煦實在是太冒險了!”從諾阿卡利城來到麥傑迪城後聽聞此事的文垚十分激動地說道。

“葉同知,你怎麼能聽蘇王的這個計策!你是孤麾下的將領,不是蘇王麾下的將領!”文垚又語氣很重的批評葉宜偉道。葉宜偉是他舅舅,他平時對葉宜偉很尊敬,但這次後怕之下也顧不得了。

“臣一時孟浪了。”葉宜偉馬上認錯道。他當時被全殲孟加拉國之兵的前景迷惑了,戰後入麥傑迪城見到守兵的慘狀才意識到有多冒險,這時忙向文垚認錯。

文垚又訓斥葉宜偉幾句,張輔出言勸道:“殿下,葉同知身爲指揮同知,蘇王殿下是親王,如何能夠違抗蘇王之命令?此事不宜苛責葉同知。”

聽到張輔勸說,文垚也不再訓斥葉宜偉,說道:“我這就去見蘇王叔與他說道說道!還要和藍將軍說,以後可不能再用這樣冒險的計策。”

“殿下!”張輔登時就要勸阻文垚去找朱高煦。所謂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既然朱高煦打贏了,麥傑迪城也沒有被攻陷,朱高煦的計策就是好計策,文垚去找朱高煦並不合適。可張輔才說了幾個字文垚已經走出房屋,張輔也不能去追,只能嘆了口氣,說道:“但願殿下不要與蘇王殿下鬧得太僵。”

……

……

同一時刻,藍珍中軍大帳。“辛格見過大明藍將軍。”辛格用生硬的漢話說道。

“辛格先生不必多禮。坐。”藍珍笑着迴應。

辛格並不會說漢話,剛纔那一句還是死記硬背下來的,這時聽了翻譯,又按照婆羅門教徒傳統禮儀對藍珍行了一禮,就坐在了椅子上。

藍珍也坐下來,又對辛格說道:“我想辛格先生應該已經知道要如何抉擇了。”

“是的,尊敬的藍將軍,我已經決定,完全配合大明軍隊,完全聽從您的所有命令。”辛格回答。

從打敗孟加拉軍的第二日起,藍珍就開始勸說辛格完全配合大明。允熥當初在與藍珍等人商議如何治理孟加拉時,就提到要爭取當地婆羅門教徒的支持,壓制天方教徒。雖然對於允熥如此排斥天方教有些不解,但藍珍也認爲統治孟加拉要對當地原本的勢力打一派拉一派,而孟加拉國的國君信奉天方教,所倚重的也是天方教徒,初來乍到的大明當然只能拉攏婆羅門教徒了。而婆羅門教徒中高種姓的人影響非常大,藍珍只能竭力拉攏辛格。

辛格經過三天的認真考慮,最終決定投靠大明,完全配合明軍。經過清點首級,麥傑迪城之戰孟加拉軍先後戰死近四萬人,還有一萬多人被擊潰四散奔逃,沙阿想要將他們重新組織起來沒有三五個月做不到,等於損兵五萬以上。而孟加拉的總兵力不過八萬人,就算緊急徵兵,但新徵來的兵如何能與老兵相提並論?孟加拉國的實力大減。更不必提因爲此戰敗的這樣慘,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孟加拉國更加深入人心,恐怕許多士兵在戰場上見到明軍都會腿軟,能發揮出一半的戰鬥力就不錯了。而明軍雖然也有所損失,但此戰大勝,將士們士氣高漲,沙阿的孟加拉國滅亡似乎已經不可避免。更不必提明軍要打壓天方教徒,這更和他的心思,所以辛格當然要投靠大明。

“好。”聽到辛格的回答,藍珍露出笑容,對他說道:“既然你願意投靠大明,本將軍就任命你爲麥縣縣令,掌管麥縣政事。”

“麥縣縣令?”聽到翻譯,辛格愣了一下。麥縣是什麼意思?縣令聽起來是個官,但到底是多大的官,幹什麼的?

“大明此來印度,原本要爲番國主持公道,因沙阿不聽從大明的命令,所以出兵攻打其國。但既然大明已經出兵攻打孟加拉國,而且多半要滅亡這一國,自然也不會退走。本將軍已經派人火速趕回京城請求加封一位藩王至孟加拉。陛下多半會答應在此處加封一位藩王。”

“既然大明要加封一位藩王至此,那官制當然要依照大明的法令。縣是大明的一級官府,其主官爲縣令,掌地方刑事、民事。現下本將軍任命你暫代麥縣,也就是麥傑迪城附近地區的縣令。”藍珍解釋道。

“多謝藍將軍。”辛格馬上又行禮說道,而且語氣十分高興。他們家祖祖輩輩居住在麥傑迪城,過去在天方教還沒有傳播到孟加拉的時候麥傑迪城就是他家的地盤,爲所欲爲。但後來天方教傳播過來,有些人貪圖國家對於天方教徒的優待改信天方教,德里蘇丹與孟加拉總督又派出信奉天方教的人掌管麥傑迪城,他家不僅不能一手遮天爲所欲爲,還處處受到壓制。可現在大明又任命他爲這地方的縣令,在他看來就是將麥傑迪城附近都交給他,雖然肯定要向大明分封到這裡的王爺繳納賦稅,可除此之外他家又能世世代代再城中爲所欲爲了,如何不高興?至於暫代,除了他還能任命誰來做這個縣令,他定然能夠轉正。

辛格正要再稱讚藍珍幾句,忽然見到守衛房屋的一名護衛走進來,低聲說了一句什麼,辛格還沒來得及讓人翻譯,就見到兩個身着精緻鎧甲的年輕男子走進來。

“辛格見過大明蘇王殿下。”他馬上站起來對其中之一的朱高煦行禮道。解麥傑迪城之圍後第二日藍珍見他朱高煦也在一旁,所以他認識。

朱高煦聽了翻譯後點點頭,又指着身旁的人對他說道:“這是我大明的潞國公,當今聖上長子。”

“見過潞國公。”辛格又趕忙行禮道。而且比對朱高煦的態度更加恭敬。雖然聽起來朱高煦的爵位更高一些,但沒有父親不偏向自己兒子的,文垚的權勢或許還在朱高煦之上。

“恩。”文垚答應一聲,低聲對藍珍說了句什麼。藍珍馬上對辛格說道:“你先回去吧,之前吩咐你的事情要儘快辦妥。若還有事情要吩咐你,會派人告知與你。”

“是,藍將軍。”辛格答應一聲,又對他們行禮後離開這間屋子。

“潞國公,你找我有何事?”等她走了,藍珍問文垚道。

“藍將軍,孤只是想求將軍在孟加拉國的戰役中不要再弄險。”文垚道。。

“弄險?”藍珍愣了一下,反應過來他說的應當是解麥傑迪城之圍這一站。藍珍對他的態度有些不滿,但還是說道:“殿下放心,孟加拉國之兵已經損失大半,不需再弄險,我也不會弄險。”

“多謝藍將軍。”文垚說了一句,而且也意識到自己剛纔的話不太合適,忙又說起自己對守麥傑迪城戰中戰死這麼多將士的心痛之情,解釋自己爲何語氣衝。聽到這話,藍珍的眉頭才舒展開。

“藍將軍,剛纔那是城中的剎帝利辛格?將軍召他何事?”文垚又問道。

“只是勸說他投靠大明。他已經答應了。我打算任命他爲麥縣縣令,殿下以爲如何?”藍珍道。

“好。”這都是之前在京城的時候都商量好的,除了達卡城和恆河沿岸的重要城池,其他地方都交給當地的婆羅門教徒或佛教徒來掌管。文垚當然沒有意見。

“殿下,正好殿下來了,我打算與殿下商議一番之後如何用兵。”藍珍又道。

“從麥傑迪城一路向達卡城打過去,再分兵四處佔領孟加拉國全境即可,還有什麼可商議的?”文垚不解的問道。在他看來,孟加拉國之兵已經損失了大半,剩下的戰鬥應該十分簡單,沒什麼好商議的。

“殿下,可不是這樣簡單。沙阿與他手下最信任,也是最能打仗的將領逃回了達卡城。雖然人馬損失慘重,但根據探聽來的消息,沙阿絲毫沒有坐等滅亡的打算,又招募數萬天方教徒爲兵爲將。剛剛徵召的將士野戰不成,但用來守城也不差,恐怕未必能夠輕易奪取達卡城。”

“至於其他城池也未必能輕易平定。大明對天方教徒的打壓舉世皆知,所以天方教徒萬衆一心要抵抗大明天兵。孟加拉之地雖然仍有許多婆羅門教徒,但天方教徒人數已經比婆羅門教徒要多,在許多城池更是多很多,若是他們堅決抵抗大明天兵,想要平定孟加拉國全境恐怕會曠日持久。”藍珍說道。

“那依藍將軍來看,應當如何做?不對天方教徒進行打壓是萬萬不成的。不僅因爲這是父皇只命,更因爲分給孤的百姓需要田地,不打壓天方教徒,哪裡有足夠的田地分給百姓?”文垚說道。

說起這話,他就想起之前在京城時允熥向他介紹印度的情形,以及當然問如何治理孟加拉的時候允熥對他說的那句‘漢印分制,表面相等’這句話,以及前幾日允熥提前算好日子,派人給他送來的如何治理孟加拉地區的書信。

在書信中,允熥寫道:‘孟加拉之地與印度其他地方不同。印度大多數地方都是婆羅門教徒更多,但唯有西北部與孟加拉是天方教徒更多。所以治理這兩地的法子與治理其他地方的法子不同。

首先當然仍要打壓天方教。天方教的思想對任何國家都十分有害,若是大多數百姓都信了天方教,他們就會更加聽信教中的毛拉而非官府之人,必定對抗官府,所以一定要打壓天方教。

若想打壓天方教,首先就要在攻滅孟加拉之戰中儘可能多殺死天方教徒青壯,所以不必急切攻克達卡城,可作出北上攻打達卡城之勢,迫使沙阿不敢分兵各地,將主力集中起來駐守達卡城。我軍留一部在達卡城外堅守,其餘將士攻打其餘城池,打破城池後將城中的天方教徒青壯全部帶走,送往他地幹活,或秘密殺之。以減少天方教徒的人數。待最後再攻打達卡城,攻破城池後藉口使者被殺或被囚,屠戮城內的天方教徒。這樣一來,孟加拉內的天方教徒必定大爲減少。

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544章 聽到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670章 攻緬——殺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685章 對蒙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982章 評論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805章 臨高韓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626章 好馬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68章 海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817章 大結局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531章 產業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73章 關於常家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575章 回 道第138章 戰——兩邊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284章 獨眼狼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58章 李芳遠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1062章 決戰——踐踏
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544章 聽到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28章 茹瑺評論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670章 攻緬——殺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685章 對蒙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542章 詳情與集市見聞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982章 評論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805章 臨高韓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626章 好馬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68章 海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817章 大結局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531章 產業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1262章 羅家的本子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73章 關於常家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575章 回 道第138章 戰——兩邊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284章 獨眼狼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58章 李芳遠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1062章 決戰——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