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還是瓊州

但就是如此優越的地方,在西元一九八幾年之前卻一直不怎麼發達,唐代和宋代一直將這裡當做流放犯人的地方,可見當時這裡有多麼落後;明代稍微好一些,起碼不是流放犯人的首選之地了,但百姓依舊窮困。

允熥一直對此不是很理解。也因此,允熥這次南巡特意安排在瓊州多待幾日,探尋這其中緣故。

李序良介紹道:“陛下,瓊州上古三皇五帝之時爲“南服荒繳“之地,化外之土;夏商周三代爲揚越之南裔。”

“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派趙佗(尉它)南下,統一嶺南之地,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並從中原遷徙幾十萬人至其地。隨後中原戰亂,龍川令趙佗自立爲南越王,亦統轄瓊州。”

“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僕等率師平定南越;元封元年(西元前110年),在今瓊州之地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屬交州刺史管轄。元帝初元三年(西元前46年)春罷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後漢光武帝時,……,三國吳大帝(孫權)時,……,南北朝時,瓊州之地隸屬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西元535~546年)中,設置崖州,統於廣州。這是自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始在瓊州本地設置州郡統轄此地。”

“隋煬帝時,……,唐代改郡爲州,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22個縣,屬嶺南道管轄。現在的瓊州之地名稱即來源於唐代的瓊州?。唐末天下大亂,此地後屬南漢。”

“宋太祖開寶四年(西元971年),平南漢?,於瓊州設一州和三個軍,……。前元滅宋後,元世祖至元十五年(西元1278年),於瓊州設置瓊州路安撫司,隸屬湖廣行省。……。文宗天曆二年(西元1329年),又改爲乾寧軍民安撫司。不久,升定安縣爲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隸廣西行中書省?。”

“我大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三月揮師南征,六月降服兩廣;十月,改乾寧安撫司爲瓊州府,改吉陽軍爲崖州,……,於此設立三州13縣(後來正統四年(西元1439年)裁撤三縣),仍屬廣西。二年六月,改廣東道爲廣東行省,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瓊州從廣西劃撥廣東管轄?。九年,瓊州府屬海南道。”

“瓊州府爲大明,乃至歷朝歷代最南端的領土,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本部劃界,西臨北部灣與安南相對,東瀕南洋與臺灣鎮相望,東南和南邊都是蠻夷番國之地。洪武二十六年瓊州全島民戶四萬七千有餘,口一十九萬五千,田地五百餘萬畝,……。”

聽到這裡,允熥問道:“瓊州之地,大約有廣東省的一成半,洪武二十六年只有十九萬多人?整個廣東當時可有口三百多萬?”

“田地也太少。整個瓊州府土地數十萬頃,怎會只有這麼一點田地?”

“陛下,廣東省下轄十府一直隸州,人口之半在廣州府與惠州府,其次在潮州府,以上三府的百姓有整個廣東省百姓的六成以上,其餘諸府州本就沒什麼人口。”

“其中瓊州府地處天南,地方偏僻,即使歷朝歷代的官府鼓勵百姓遷徙來到瓊州,但大多百姓仍舊不願前來,所以人口如此之少。”

“至於田地如此少,自然是因爲這裡的人口太少,無人開墾荒地。”李序良說道。

“可是朕聽聞瓊州這裡的氣候溼潤,一年四季如同春夏,從無冬天,田地雖然不是很肥沃,但不論種瓜果、菜蔬、糧食都極易成活,爲何百姓不願來到這裡?”允熥有些疑惑不解。你說現代工業社會的人去大城市也就罷了,古代的農民在哪種地不是種?爲什麼不來瓊州?尤其當地的糧食本來就很好成活,種地十分容易。

“陛下,臣以爲,有這幾個緣故。”李序良說道:“其一,瓊州太過偏僻,自古以來因爲一直將此地作爲流放犯人之地,中原的百姓絲毫不知此地種糧容易,不會來到這裡;”

“其二,普通農戶遷徙,自然是從土地貧瘠之地遷往土地肥沃之地,瓊州府雖然種糧容易,但仍舊不比廣州府周圍土地肥沃,況且廣州爲廣東省的省治所在,又十分富庶,所以百姓若是遷徙大多遷往廣州,而非瓊州;”

“其三,瓊州隔海峽與大陸分離,農戶一輩子種地,聽聞前來瓊州還需過海,恐怕腿肚子就打顫,不願意過來了,寧願留在對面的雷州府。”

“其四,是道路不便。瓊州島面積雖大,但多山,全島過六成的地方是山地,除北部瓊州府城附近外,其餘地方百姓、田地均在沿海,除安定縣之外的各縣縣城也都在海邊,全島僅有一條環島的官道,即使朝廷的驛站也都設在沿海,無法進入內陸。”

“他們不能走海路麼?”允熥插嘴道。按說瓊州這樣的島嶼最方便的道路應該是海路纔對,這個年代又沒有火車,海路運輸速度也未必比陸路要慢多少。

“陛下,走海路要有船,但船建造不易,碼頭興建也十分不易。本地之前並無能造大船的工匠,一般的小船在南海的風浪下極易傾覆無法出海只能使用大船,況且港口也少,百姓想走海路不易。”李序良解釋道。

他見允熥沒有再問問題,繼續說道:“其五,就是當地的蠻夷了。瓊州多山,山中多蠻夷,當地的黎人在山林茂密之地生活,生性野蠻,時不時就出山襲擾附近的百姓;當地的許多山蔓延至海邊,離着縣城亦是不遠,百姓除了入城根本無從躲避。前元時官府也曾多次組織士兵進山清剿,但山高林密,只能抓住幾個不長眼黎人,難以竟全功,最後只能作罷。”

“先帝平定瓊州後爲此專門設立的鎮黎千戶所,把守出山的各條要道,才使得百姓免於黎人襲擾之苦。”

其實最後這段李序良話說的很具有偏向性。原本整個瓊州島就是黎人的地方,漢人才是外來侵略者,從黎人的角度來講,他們襲擾漢人天經地義。但李序良是大明的官,自己也是漢人,自然要站在大明和漢人的角度看問題;允熥身爲大明的皇帝,自然也是如此。

‘蠻夷是個問題。’允熥心想:‘雖然廣東省瑤人、黎人等蠻夷衆多,但都在遠離城池之處,可瓊州這裡的蠻夷都快到大明地方官府的眼皮子底下了,確實不好處置。’

‘前面四個問題也確實不好解決,讓百姓自由遷徙到這裡恐怕確實不太容易,但朕要是真的想解決當然可以解決,由官府強行向這裡遷徙百姓,興建更多的船塢、碼頭,就可以解決這幾個問題。’

‘但現在大明人口太少了,需要人口的地方又太多,強行向這裡遷徙人口是否划算?’允熥又想到。現在大明需要同時向西北、東北、西南、南洋等多個方向,好多地方遷徙人口,現在每年至少有幾十萬人自願或不自願的前往上述這些地方定居。

若是要開發瓊州,起碼要遷徙幾十萬人過來,雖然不會一年遷入這裡這麼多人,但一年至少要遷入幾萬人。他若是能每年再擠出幾萬人,幹嘛一定要放到這樣的地方?

允熥心裡對於開發瓊州此時已經有些打退堂鼓了:將幾萬百姓用在這裡產生的價值未必就比遷徙到其他地方要高;但又覺得海南的地理位置這麼好,資源也很豐富,若是不開發一下的話總覺得不好。

若是等以後再開發,那估計要過很多年了,自己有生之年未必會有空閒開發這裡;等到自己去世後,誰還知道瓊州這裡是個好地方?更加不會開發,估計得等到幾百年後旅遊業大發展,或者石祿鐵礦被發現得到開採纔有可能發展。

他糾結了片刻,心中暗想:‘再問問這裡其它的情形吧,若是還有其他限制發展的緣故,就暫緩瓊州的開發。’

他於是又和李序良說起了當地的情形。“李愛卿,當地的百姓生活可算富足?”

“陛下,”李序良猶豫了一下,才說道:“瓊州府城附近百姓生活還算安康,其餘地方的城中百姓還算安居樂業,其餘州縣的農戶,總能吃頓飽飯。”

“嗯?”允熥又有些驚訝:你要說因爲人太少又不背靠一個廣大的地域所以經濟不發達還情有可原,可是這裡的地這麼好種,百姓生活應該處於一種不太富裕但是衣食無憂的狀態;可現在聽李序良這話,當地的百姓連衣食無憂都費勁?這是怎麼回事?

“陛下,瓊州之地確實地十分好種,但這裡除了糧食、菜蔬、瓜果之外的物品本地都不能產出,百物需從大陸上運來,所以價錢高昂,百姓深受百物騰貴之苦。”

“並且若想田地高產也不僅需要土地肥沃,也需其餘的東西。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農具和水利。若是沒有足夠的農具和完備的水利,一家農戶也侍奉不了多少田地,每畝田地產糧也不會高。可瓊州府一支鐵鋤頭的價錢是廣州府的五倍,對面雷州府的兩倍,農具如此之貴,如何能讓百姓有足夠的農具?”

“當地的水利也不成。瓊州即使大戶人家家裡也沒有多少財貨,除去交納稅賦省不下多少錢財。而普通小門小戶並無興修水利的本事,只能由官府組織大戶人家出人出錢整修大的,大戶人家組織小門小戶整修小的。可當地的大戶人家都沒有多少財貨,難以整修水利。這二者皆無,當地百姓如何能打出許多糧食?”

“所以瓊州的百姓雖說不愁捱餓,但也並不富裕。”李序良解釋道。

允熥聽了這話,忽然想起之前曾經看過的一份南海水師奏報一年開銷的奏摺,當時允熥隨即抽查了其中的一部分賬目,發現駐瓊州府分艦隊和碼頭的人均開銷比駐紮在廣州等地的分艦隊要高,甚至比對面雷州府還要高一些。他當時詢問了一番,得知是瓊州府當地許多物品無法自產,所以開銷要大一些。

因爲那份賬目裡面瓊州府分艦隊的開銷不過比廣州府多五成,當時他又有很多事情要忙,就將此事忘在了腦後。等他現在親自到了瓊州,才知道瓊州的物價可不是之比廣州高五成,而是高了數倍。

‘廣州分艦隊的人均開銷本應該不到瓊州分艦隊的一半,但報上來的賬目竟然只比它少這麼多,看來南海水師裡面不少人在貪腐。回頭讓錦衣衛查一查,看看是何人在貪腐。’允熥首先想到的是這件事。

他在心中將此事暗暗記下,開始想面前的事情。

“剛纔朕問愛卿他地的百姓爲什麼不願意遷徙至瓊州,你爲何不說這一點?”允熥問道。

“陛下,”李序良說道:“雖然若是它地百姓知曉瓊州百物騰貴不會願意遷徙過來,但這樣的事情外地的普通百姓如何能夠得知?所以臣並未將其列入爲何他地的百姓爲什麼不願意遷徙至瓊州的緣故中。”李序良一本正經的說道。

允熥看了他一眼,不過沒有說話。好吧,李序良的想法不能說不對,但上級領導問話的時候這樣回答就是有問題的。允熥算是寬宏大量的,不會將此事記掛在心上,若是一個不寬宏大量的皇帝詢問他也這麼回答,李序良以後的前程估計也就止步於正四品了。

允熥將思緒收回到面前的事情上,思量片刻,又事無鉅細問了他許多瓊州當地的情形,還拿出了一幅瓊州的地圖一邊比劃一邊說着。

最後允熥又思量了一會兒,時候已經快要到午時了,說道:“現在看來,瓊州百姓之所以不甚富裕,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這裡百物無法自產需要從大陸上運來。”

“所以朕決定遷徙各類工匠數百戶,分別安置在瓊州府城、儋州城、崖州城與萬州城四處,以使得當地能夠自產許多物品,省的價錢居高不下。”

“此外,朕還要改儋州的洋浦港爲軍民兩用港,允許過往的大明商人在此停駐。”

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898章 慶功宴(一)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428章 下線遁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813章 探望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212章 在人市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479章 囑咐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106章 婚禮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84章 醒來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99章 四輔官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684章 西域佛教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85章 失常的人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579章 舅爺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495章 殿試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383章 事情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13章 出行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231章 比武第178章 祭祖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304章 水師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45章 卡廷——截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426章 好奇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231章 藉口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1538章 求娶
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898章 慶功宴(一)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428章 下線遁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813章 探望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212章 在人市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第1479章 囑咐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235章 做什麼買賣第106章 婚禮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84章 醒來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199章 四輔官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684章 西域佛教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85章 失常的人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579章 舅爺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495章 殿試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383章 事情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13章 出行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231章 比武第178章 祭祖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304章 水師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689章 金帳汗與維齊爾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811章 戰安南——演講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45章 卡廷——截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1426章 好奇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231章 藉口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889章 撒土士楊王靖韓色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1538章 求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