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章 答應

後院,唐賽兒的屋子。“奴婢見過殿下。”唐賽兒見到敏兒走進來,顧不得驚愕,忙從牀上起身行禮道。

“這是私下裡,又不是什麼正式場合,不必多禮。”敏兒擺擺手不在意的說了一句,又吩咐跟進來的侍女:“你們都出去,這裡用不到你們服侍。”

“是。”衆侍女答應一聲,退出這間屋子。

“殿下,禮不可廢。”唐賽兒又道。

“哎呀,這纔多久不見,你怎麼變得這麼迂腐。禮儀之目的是何?正尊卑,”說到這裡,敏兒忽然想到什麼,將之後要說的話改了:“也是地位較低之人對地位較高之人表示尊敬之舉。現下只有咱們兩個人,是否尊敬也不必流於表面,吾知曉你心裡對吾尊敬就罷了。”

“吾明白了,你是因爲身陷牢獄之事,也因爲你家父母曾是白蓮教徒而擔憂吾疏遠與你?這你大可放心,吾仍願意召你入宮做伴讀,這豈是疏遠你的表示?吾也絲毫不擔心你是白蓮教的刺客要潛藏在宮裡行刺於吾。反而正好,”敏兒又笑道:“聽說白蓮教的功夫獨樹一幟,你也跟你爹學過功夫,吾正好瞧一瞧,也學兩招。”

“殿下,多謝殿下。”唐賽兒低下頭說了一句,掩蓋住自己紅了的眼圈。

“公主殿下,您怎麼忽然來了奴婢家裡?奴婢再過最多十日就要入宮做殿下的伴讀,殿下您就這麼迫不及待再次見到奴婢?”過了一會兒,唐賽兒待紅眼圈消退後。擡起頭笑着說道。

“這纔對!”敏兒也笑着說道:“你這樣表現纔對。”又道:“吾今日出宮探親,回宮路上微服,正好走到你這裡,就進來瞧一眼。”

“殿下恐怕是想要微服出宮才探親。”唐賽兒又道。

“還是你瞭解我。”敏兒裝作無奈的說道。唐賽兒捂嘴輕笑了一下,道:“殿下的侍女當然也都明白殿下的心思,只是她們可不像奴婢這樣口無遮攔。”

“你這樣纔好呢,都是她們那樣,每天悶也悶死了。不過這也是宮裡的規矩,不能怪她們,誰敢多說話,必定會被懲治,母后肯定不會繞過她們。賽兒,你以後入了宮,在宮裡說話也需注意;不過在宮外就不需計較太多了。”敏兒道。

她們又閒聊幾句,敏兒忽然想起什麼,一拍腦袋,輕聲嘀咕一句:“差點忘了正事!”

“殿下適才說什麼?賽兒沒有聽清。”唐賽兒忙問道。

wωω ¤тtκan ¤¢ o “沒什麼。賽兒,你覺得於謙這個人怎麼樣?”敏兒道。

“于謙?他是個呆子,做事不僅古板,而且容易鑽牛角尖,不過還挺有意思的。“唐賽兒回想起與于謙見面的幾次,說道:“而且這樣的人朝廷上也需要,陛下似乎也很欣賞他,將來多半能成爲朝廷重臣。”

“賽兒,你可願意,恩,你明白吾的意思。”敏兒說道。她畢竟是個沒結婚的大姑娘,唐賽兒也是,有些話說不出口。但她相信唐賽兒能明白她的意思。

唐賽兒果然明白了她的意思,臉上一紅。敏兒見她的神情不似對於謙十分排斥,心中暗喜,覺得自己也當了回紅娘。可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唐賽兒說道:“多謝殿下好意,可賽兒不願。”

“爲何不願?莫非你之前已經定下了親事?”敏兒道。

唐賽兒臉色變得有些羞惱,用十分輕的聲音說道:“過去父母曾經有過意向,但沒有定下。”她曾經被定給莫離之子。但莫離雖然也和唐景羽一樣戴罪立功免除罪責在錦衣衛當差,但他們二人都不願再繼續這門親事了。實際上,他們見了面除非不得不說話,不然就當對方是陌生人。至於定給其他人家,唐景羽現在當差的錦衣衛誰願意與一個前犯官結親?

”既然如此,你爲何不願?于謙有哪點不好?你難道是擔心影響他的前程?你放心,陛下都願意,決不會影響于謙的前程。”敏兒又道。

聽到敏兒說的話的前半句,敏兒本想再次說自己不願,但隨即又聽到了後半句,將要說的話又收了回去。她不願嫁給於謙的理由很簡單:她雖然覺得於謙很有意思,但並無一絲一毫的男女之情,也從未想過嫁給他。可聽到敏兒的後半句話,她產生了動搖。過了好一會兒,她又說道:“奴婢願意。”

‘世間的夫妻,若是能兩情相悅自然好,但世間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大多數夫妻婚前不要說兩情相悅,都未必見過面;就算我對於謙沒有男女之情,可也不討厭他,成婚後日子也能過下去。總不能非要等到一個兩情相悅的男人才成婚,那樣非等到老姑娘不可。就答應了吧。’唐賽兒心想。

但是她之所以產生動搖卻並不是因爲這番想法,那是她在腦海中也不願想,但又不得不想的事情:爲家族考慮。他父親雖然戴罪立功免除了自己的罪責還成了錦衣衛百戶,但錦衣衛上下誰不知道唐景羽的出身?對他十分排斥。唐景羽這輩子看來是不可能融入錦衣衛了,更不用再想其他。唐氏一族,也要揹着前逆賊的惡名了。

但若是她嫁給了于謙,事情就會發生改變。于謙將來必定會成爲朝廷重臣,她若是成爲于謙之妻,那唐家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不僅前逆賊的惡名沒人會提起,她父親就算仍然無法融入錦衣衛,大可調到其他衙門。其他衙門並不會非常清楚唐景羽的底細,又見他女婿是當朝重臣,必定樂意接納。

唐景羽一開始之所以拒絕,是因爲覺得自己一旦嫁給於謙,于謙必定會被陛下所惡,以後做不了大官,也就起不到自己嫁給他想起到的作用。但適才敏兒又說‘陛下都願意,決不會影響于謙的前程’這句話,她最後一絲擔心也無,決定答應。‘爹,你或許不願賽兒做出這樣的決定,但賽兒經過在錦衣衛大牢裡這一個多月,也懂事了,父母能爲賽兒捨身不顧,賽兒如何不能這樣對待你們?’

敏兒並不清楚唐賽兒到底想了什麼,她只是見唐賽兒答應了,心裡十分高興,爲自己成功做了一次紅娘而高興,笑着說了幾句,其中當然少不了打趣的話。

她本想帶着賽兒馬上去前廳與于謙見面,當面將這個婚事定下。但又一想自古訂婚都是男方向女方求娶,她這樣做太驚世駭俗,唐賽兒也不會願意。就撇下唐賽兒,跑回客廳,對文圻說道:“你告訴于謙,若是想求娶唐賽兒,不要磨磨蹭蹭了,馬上跪下求親。若是他不願,將來也不必想求娶唐賽兒了。”文圻聽了這話詫異的看了大姐一眼,但還是湊到于謙身旁轉告了這句話。

……

……

唐景羽忽然見到于謙跪下求親,吃了一驚,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前言不搭後語的說道:“這,哎呀我,從來沒有,過去覺得,……”

“見過公主殿下,見過皇三子殿下。”這時何苗從側門也走進來,對敏兒與文圻行禮過後,又對於謙說道:“此事事關我唐家女兒的歸宿,一時豈能決定?何況按照規矩,求親應當找媒婆來,而不是你自己。何況你家人是否同意這門婚事?這我們也不知曉。我唐家雖然比不上於家,但也不是輕薄人家,若是沒有三媒六聘,是萬萬不能讓女兒出嫁的。”

聽到這話,于謙楞了一下,側頭看向文圻,又偷偷看了一眼敏兒。他不傻,知道這話是敏兒轉述的;而適才敏兒可是去見唐賽兒了,以爲是她或唐賽兒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唐賽兒自己又願意,才決定跪下求親。可唐家爲什麼沒有答應?

見到他的目光,敏兒恨不得打他一頓。就算人家願意,但豈會你一求娶就答應?除非是花錢買來的女兒,但凡稍稍疼自家女兒的人家,都不會馬上答應。這番道理于謙也明白,只是關心則亂一時想不到。敏兒現在也沒法與于謙解釋。只能乾着急

好在文圻沒像于謙這樣關心則亂,他輕聲勸解幾句讓于謙站起來,又勸他走了。等於謙與文圻都走了,敏兒附在何苗耳邊輕聲說了一句話,也笑着走了。

“我明白了,剛纔你那麼問于謙問題,什麼都要問,是看出來他對咱們家賽兒有意了?”等衆人都走光了,唐景羽忽然恍然大悟的說道。

“確實因爲這個緣故。”何苗說道。

“那這門婚事你是願意了?”唐景羽又問道。

“我自然願意,于謙條件這樣好,若是錯過了他,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做賽兒的夫婿了。不過現在,咱們是不是願意已經無關緊要了。”何苗苦笑着說道。

“這是怎麼說!”唐景羽問道。他們是唐賽兒的父母,若是想給唐賽兒定下婚事,就算族長也不好干涉,怎麼他們是不是願意已經無關緊要了?

“你沒看出來麼?適才是廣陵公主殿下讓皇三子傳信于謙求親的,可見廣陵公主殿下願意這門親事。咱們能違背公主的意思麼?”何苗繼續苦笑着說出了這句話。就算這門婚事她十分願意,但自己不能決定仍然讓她感覺不好受。

聽到這話,唐景羽頹然坐在座位上。他們家豈敢違背公主的話?這就意味着女兒嫁給於謙已成定局。他倒是對於謙沒什麼惡感,但女兒婚事的決定權被剝奪,但心裡和何苗一樣也不怎麼好受。

“夫君,凡事都要往好了想。于謙前途無量,爲人也正派,女兒嫁給他是好事。你這麼頹然作什麼。”何苗強笑道:“廣陵公主替咱們家安排了一門好親事,咱們夫妻應當感謝公主殿下才對。等正式訂婚了,妾身還要感謝公主殿下。”

“可是我不願意這樣!”唐景羽忽然大聲叫了起來。

“爹,娘。這門婚事不僅僅是公主殿下安排的,也已經問過了女兒的想法,女兒是,願意的。”這時唐賽兒忽然走到客廳,對他們說道。

“你願意?”唐景羽站起來抓住唐賽兒的肩膀,又問道:“是不是公主殿下逼你願意的?”

“不是,是我自己願意的。”唐賽兒低下頭不敢看父親的眼睛。

“原來你已經願意了。上有公主主持,下有你願意,還要我們做什麼!”唐景羽鬆開抓着的唐賽兒的肩膀,低聲說了幾句,再也不看唐賽兒,轉頭向自己的房屋走去。

“賽兒,你,你爲什麼會願意?”何苗卻走過來問道。

“娘,不必問了。”唐賽兒道:“女兒就是願意。”

“這,”何苗忽然猜到了唐賽兒的想法,說道:“咱們家不需要你……”

“娘,不要說了。賽兒都明白。”唐賽兒又道:“賽兒長到這麼大,也該爲家裡出力了。爹爹不理解,就不要讓他明白,一直記恨我,也罷了。女兒心裡也好受些。”

……

……

“什麼,你要求娶原白蓮教徒唐景羽的女兒?不成!我絕不能答應!”於胥說道。

“爹,兒子心意已決,請父親成全。”于謙跪下說道。

“你!你這個逆子!都會頂嘴了!長本事了!”於胥氣的叫道:“來人,拿木棍來,今日老爺要行家法!”

“老爺,用不着這樣!”于謙之母黃氏馬上說道:“謙兒只是喜歡上了人家姑娘,也沒有私自下聘,跑來稟報給老爺,也沒什麼不合規矩的地方,用不着打。大不了老爺不答應就是了。”她又連連勸解幾句。

“爹,娘,兒子已經在唐家求過親了。”于謙忽然又道。

“什麼!你不稟報父母私自去求親!你是當做我們都是死人麼!”在妻子的勸解下本來氣已經消了大半的於胥瞬間比剛纔還生氣,又大聲喊道:“快拿棍子來!”

“老爺消氣!”黃氏再次說道,而且給下人使眼色讓他們拖延拿棍子來的時間。但她也實在找不出合適的勸解的話了,只能一直勸丈夫消氣,阻攔丈夫打兒子。

“你問這個逆子,心中可還有父母!”於胥又氣呼呼地說道。

“爹,娘,兒子心中自然有父母,也知行事孟浪了,但兒子十分喜歡唐家姑娘,非她不娶,還請父親成全。”于謙又道。

“你!”於胥又叫了一聲,忽然感覺一陣頭暈,跌坐在椅子上。黃氏忙找人給他順氣。過了好一會兒於胥才緩過來,又盯着于謙看了幾眼,見他仍然十分堅定,站起來說道:“罷了,你大了,也有主意了。我也不說反對的話了,但等她入了門後,不要讓我見到她!”

“多謝父親成全!”于謙卻磕頭說道。於胥哼了一聲,在下人的攙扶下轉身向後院走去。黃氏看了兒子一眼,小聲說了一句“你爹都是氣話,過幾日就好了。”之後趕忙追上於胥。

于謙面對着於胥離去的方向,又磕了一個頭。

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645章 鐵紀鐵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番外2:允熥的疑惑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479章 囑咐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185章 什麼菜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135章 實話第88章 造訪齊泰家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56章 兩家第1403章 偷屍體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965章 工業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583章 親人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400章 齊王女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2章 太子將死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185章 崩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417章 前世第1098章 遺書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246章 接旨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531章 產業第1140章 臨危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470章 對聯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68章 海
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645章 鐵紀鐵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1679章 攻打德里城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797章 廣州人的反應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416章 定性與尋人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番外2:允熥的疑惑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1479章 囑咐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185章 什麼菜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676章 看病與舊人第1027章 攻城與守城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1135章 實話第88章 造訪齊泰家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56章 兩家第1403章 偷屍體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965章 工業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583章 親人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1220章 軍事改革——四總部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400章 齊王女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番外7:帝國最黑暗的年代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2章 太子將死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185章 崩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417章 前世第1098章 遺書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735章 發現海盜船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246章 接旨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531章 產業第1140章 臨危第433章 二次抓捕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470章 對聯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68章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