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簡陋的臺南縣

周重收到常孝發來的戰報後,看完滿意的點了點頭,本來他只是想在倭國和朝鮮之間埋下一根釘子,以便日後影響兩國的內政,沒想到常孝做的這麼出色,不但滅了對馬島的倭了,而且還在濟州島佔據了一塊地方,這次給自己的戰報中已經開始向他要求遷移一些百姓過去了,畢竟對馬島已經空了,城山浦的朝鮮人也被他趕走了,若是能遷移一些百姓到島上,才能更好的統治那裡。

對於常孝在對馬海峽的作爲,周重十分的滿意,不過對於他要求遷移人口這件事,周重想了想還是沒有同意,畢竟對馬海峽距離大明實在有些遠,其中朝鮮也就罷了,供給他們幾個膽子也不敢對遷移的百姓做什麼,但是倭國現在戰亂不堪,萬一有倭人跑出來,常孝若是保護不周的話,那隻會帶來無謂的傷亡,所以在安全性無法保障前,周重覺得還是隻在濟州島和對馬島駐兵,遷移百姓的事以後再說。

周重親自給常孝寫了回信,告訴他接下來就好好的呆在對馬海峽,另外也要聯繫倭國的足利一輝,之前他帶領着原來的足利商會回到倭國,現在就在九州島的東端,也就是後世的長崎和佐世保一帶修建港口,平時周重派往倭國交易的船隻也都是在那裡與足利一輝交接,若是常孝有什麼困難,比如需要糧草之類的,可以直接去找足利一輝。

朝鮮那邊的事情暫時告以段落,周重家中也終於恢復了平靜,鐲兒訂婚的事隨着周重對男方的調查,終於讓王姨娘改變了主意,暫時不再提把鐲兒嫁出去的事,瑾萱和靈芸也在家中安心養胎,暗中較勁看誰能生出長子,夢婉的溫柔也讓周重十分喜歡,平時忙完公務再去逗一下女兒,生活樂趣無窮,一切都顯得十分美好。

不過周重的好日子很快就被一件事情打斷,之前他給正德上了道奏摺,請求他把臺灣列爲番薯的試種區,這道摺子已經被正德批准了,而且還送來不少的番薯苗,現在已經運往臺灣,對此周重有些不放心,畢竟那些災民都沒有種過番薯,所以他決定親自去視察一下。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在幾天之後,周重再次告別了瑾萱和靈芸她們,只帶着夢婉乘着船去了臺灣,這次不是打仗,所以周重身邊自然要有伺候的人,瑾萱和靈芸都有身孕,自然只能帶着夢婉前去了。

幾天之後,寬大的南洋號甲板上,周重站在船頭看着遠處已經在望的臺灣島,對於這座寶島,來自後世的他對這裡可謂是十分熟悉,只可惜這裡現在並沒有後世的繁華,有的只是一片又一片的原始森林。

周重的船隻並沒在臺灣北端停留,而是直接去了臺南地區,那裡的氣候火熱,而且土地平整,以前就有大陸上的百姓通過澎湖列島到達這裡開荒居住,算是臺灣島上最早受到開發的地區,所以那些遷移來的災民也大部分安置到了這裡。

臺灣已經單獨切爲一府,府下設有數個縣,以眼前這個臺南縣最爲繁華,島上約有一半的人口都在這裡,所以臺灣府的治所自然也在臺南縣,當週重的船來到這裡時,就見到港口上站着不少官員,正等着迎接他的到來。

“下官拜見總督大人!”等到周重的船靠岸,他剛走下船時,就見臺灣府的知府呂鬆年立刻上前行禮道。這個呂鬆年今年四十多歲,長的黑黑瘦瘦的,以前是松江府的一名知縣,而且還是周重的岳父王倫的學生,十分有才幹,特別是對於農桑之事十分精通,因此這才被王倫推薦,最後由朝廷調到臺灣做知府。

“呂知府不必多禮,上次家嶽來信還問起本官,不知道他這個學生能否擔當起治理一府的重任,本官可是把你好好的誇了一頓啊!”周重笑呵呵的大聲道,而且話中也把自己與呂鬆年的關係交待的清清楚楚,使得碼頭上那些官員聽後都是一驚,看向呂鬆年的目光中也多了幾分敬畏。

感受到身後那些官員的目光變化,呂鬆年向周重露出一個感激的笑容,而周重則是灑然一笑,之前他聽說呂鬆年這個知府做的十分不容易,畢竟臺灣這裡一窮二白,手下的官員也對他不是很服氣,使得政令不太通達,所以周重一下船就挑明瞭自己和呂鬆年的關係,只要那些官員不是傻子,就會明白呂鬆年有個強硬的靠山,他們這些人可惹不起。

呂鬆年也是個人精,得到周重這麼大的幫助,心中也是感激其名,當下又熱情的幫着周重介紹了一下身後的臺灣府的官員,然後這才迎着來到臺南縣城。

臺南縣雖然集中了臺灣府一半以上的人口,但所有人口加在一起也不過才十六七萬,而且這些人口大部分都分佈在各地的鄉村,每家每戶都忙着開荒,至於縣城中的人口卻只有一兩萬人,大多是一些從漳州府和泉州府趕來的商人,販賣傢俱、布匹之類的用品,另外也收購一些臺灣當地的特產。

周重與呂鬆年等官員一起來到所謂的臺南縣城,不過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座縣城實在是太寒酸了,城牆只是用一些石頭壘成了一道一人高的石牆,小孩子都能翻過去,根本沒有什麼防守能力,城門就更是個笑話了,僅僅只是一個木頭架子,上在掛着一個寫着“臺南縣”的木牌,絲毫沒有任何縣城的威嚴。

呂鬆年看到周重在打量着臺南縣城的城門和城牆,當下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啓稟總督大人,因爲臺南縣新立,而且遷來的又都是一無所有的災民,對於這些災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開墾土地,所以下官也就沒有徵調民夫修繕縣城,這裡的一切都還是以前遷移到臺灣的漢民所建!”

周重聽到這裡點了點頭道:“呂知府做的不錯,縣城修不修繕無所謂,現在你們最重要的就是要讓那些遷移來的災民吃飽飯,而且這次遷移來的災民只是第一批,國內的情況你們也知道,大災小災不斷,只要你們把這次的災民安置好了,日後國內再有災民時,還會遷移到臺灣來,相信過不了幾年,臺灣就會成爲一片人間樂土!”

周重的話自然引來呂鬆年等人的一片讚頌,接下來周重進到縣城裡面,結果發現縣城外面雖然簡陋,但裡面卻還規劃的不錯,一排排木質的房屋聳立在街道兩側,門前掛着各種各樣的招牌和貨物,一看就知道里面是賣什麼的。

看着這些新修建的木屋,以及街道上來來往往購買用品的行人,也不由得滿意的點了點頭。據呂鬆年介紹,那些買東西的人大都是剛剛遷來的災民,只見他們身上揹着各種各樣的物品,大部分都是各種獵物或皮毛,這是他們開荒時偶然間打到的,拿到城中和店主交換一些用品,雖然交易手段十分原始,卻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那些災民手中可沒什麼錢。

穿過臺南縣不長的大街,周重很快就來到臺灣府衙,和城門一樣,府衙也同樣十分寒酸,和那些街道兩側的店鋪一樣,都是木質的房屋,院子則用木柵欄圍了一圈當做圍牆,呂大年已經把府衙後院最好的幾間屋子騰了出來,做爲周重在臺南的住處,不過周重看了一下這裡的環境,又看到呂大年的家小竟然擠在兩間小木屋裡,當下就拒絕了他的好意,準備這幾天就住在船上,畢竟相比這裡的簡陋條件,船上的船艙可比這裡強多了。

按照官場上的規矩,周重來到下面視察,呂鬆年這些官員自然要給他準備接風酒宴,不過整個臺南縣也沒有什麼像樣的酒樓,周重也不喜歡接風宴的風氣,所以就讓呂鬆年一切從簡,在府衙內隨便準備了點酒菜,然後把幾個主官的官員叫上,大家邊吃邊談,周重主要就是想了解一些那些災民現在的生活情況。

據呂鬆年介紹,之前遷移到臺灣的三十多萬災民已經安置完畢,除了臺南縣這裡安置了近半災民外,另外的十幾萬人則分別安置在其它幾個縣內,不過因爲人數有限,所以與其說是縣,不如說是漢人的聚居地,而且爲了防備島上土人的進攻,這些縣也都安排了一些駐軍,雖然這些從南方各地調來的府兵戰鬥力不高,但威嚇一下那些連鐵器都沒有土人還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這三十萬人的糧食倒是一個大問題,儘管周重已經從林邑、安南等地購買了不少糧食,但依然是緊巴巴的,每人分到的口糧很少,吃不飽但也餓不死,幸好臺灣島物產豐富,森林中有不少可以食用的動植物,這也解決了不少人的口糧問題,甚至還能用一些動物皮毛換取生活物品,這點周重在街上已經見到了。

大概瞭解了一下臺灣的現狀,周重又問到他此行的最主要任務,也就是番薯的種植,只不過說到這個問題時,呂鬆年等人的臉上卻露出幾分爲難之色。rs

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372章 舊港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332章 安東衛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88章 回家第334章 甕人第334章 甕人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372章 舊港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513章 官場殺戮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35章 雪夜救治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459章 追擊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94章 一封書信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75章 聯手滅門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322章 炫耀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411章 王守仁的警示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142章 坦白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55章 一個秘密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90章 鬧鬼第234章 望遠鏡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89章 新房客第232章 神機營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97章 甲板突變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01章 阿方索的顧忌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254章 巧合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63章 鄭氏一家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163章 宣旨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222章 寧王朱宸濠(上)
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471章 焦芳入閣第28章 寒風中的一家人第372章 舊港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418章 韃靼人南下第179章 推到錦衣衛身上第332章 安東衛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88章 回家第334章 甕人第334章 甕人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372章 舊港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103章 救命的竹子第513章 官場殺戮第516章 重新打通蘇伊士運河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174章 重回雙嶼港第511章 攻陷福滿寨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35章 雪夜救治第147章 放血療法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526章 遼東風雲第504章 收復兩衛第459章 追擊第507章 樂極生悲第94章 一封書信第284章 亡命天涯的齊彥名第75章 聯手滅門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185章 足利一輝的謝禮第429章 與虎謀皮第322章 炫耀第390章 蒞臨濟州島第329章 終於走了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441章 邊軍入京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6章 吃飯的問題第411章 王守仁的警示第361章 張銳的經歷(下)第340章 給鐲兒訂婚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15章 追狗的趙二第298章 戰前演習第142章 坦白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55章 一個秘密第216章 海腸冒充海蔘第90章 鬧鬼第234章 望遠鏡第261章 豁然開朗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396章 望海園(上)第45章 救?還是不救?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290章 駐軍雙嶼港第509章 兵臨城下第235章 糧食大計第367章 出城訪友第374章 大明的援軍第89章 新房客第232章 神機營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376章 收買人心第97章 甲板突變第99章 黃泉路上的約定第161章 唐伯虎的平靜生活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415章 正德與軍校(下)第198章 奇拉瓦的新船第301章 阿方索的顧忌第110章 弘治三賢相第254章 巧合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366章 舉人做官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243章 以功奪職第63章 鄭氏一家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473章 撤消總督府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453章 檯球與足球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163章 宣旨第61章 葡萄牙入侵南洋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387章 李隆之死第222章 寧王朱宸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