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以功奪職

聽到吳山等人竟然敢用人頭做擔保,李東陽也終於打消了心中的最後一絲懷疑,同時一臉激動的看着托盤中的玉米。

李東陽從孝宗時就擔任內閣大學士,主持着大明的朝政,自然十分清楚大明看似強大,但外有強敵,國內更是危機重重,一不小心就可能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因此他在主政的期間,一直也是如履薄冰,對於糧食對大明的重要性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

旁邊的楊廷和等人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一個個看向玉米的目光炙熱無比。想想看,若是能把玉米在北方推廣開來,那麼大明糧食產量最少也能增加幾成,到時他們的日子可就好過多了,至少遇到災荒之時,不會出現無糧可調的尷尬局面。

看到李東陽和楊廷和等人的目光,正德也是大感有趣,而且他也很想知道對方在知道番薯產量時的表情,因此示意周重繼續介紹。

周重看到正德的眼神立刻會意,當下不理會李東陽等人的震驚,接着一指玉米旁邊的番薯道:“各位閣老請看,玉米旁邊的這種農作物名叫番薯,番薯與小麥、水稻和玉米這些作物不同,它可以食用的並不是種子,而是長在地下的根莖。”

聽到周重介紹起另外一種作物,李東陽他們的目光也都被吸引過來,接着只聽周重介紹道:“番薯這種作物有兩大優勢,一是它不挑地,就算是一般作物無法生長的鹽鹼地中。番薯也可以生長。第二個則是產量大……”

“哦。又是一個產量大的作物,只是不知這個番薯與玉米的產量相比起來如何?”周重剛介紹到番薯的產量,沒想到一向穩重的李東陽竟然出口打斷道,看來在得知玉米的產量後,已經讓這位內閣首輔失去了往日的穩重。

聽到李東陽拿玉米和番薯做比較,周重則是神秘一笑道:“啓稟首輔大人,玉米的產量與小麥、水稻相比,的確是算是一種高產作物。但是卻無法與番薯相比。”

說到這裡時,周重故意頓了一下,然後掃視了一下李東陽等人焦急的目光,這才繼續又道:“今年我得到的番薯苗比較少,因此只種了一分地,但最後卻收穫了三百多斤番薯,也就是說,一畝的番薯產量應該在三千斤左右,就算是把番薯曬乾了,最後也應該有一千斤的產量!”

“譁~”聽到番薯的畝產達到了一千斤。幾個內閣大臣全都驚的目瞪口呆,就算是老成持重如李東陽。也激動的一下子站直了身子,胸前白花花的鬍子也顫抖起來,若不是之前已經有了望遠鏡和玉米做鋪墊,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這世上竟然還有畝產千斤的糧食作物。

楊廷和等人的表現也與李東陽差不多,一個個手捻鬍鬚激動的說不出話來,本來他們還在擔心皇帝陛下忽然召集自己又有什麼荒唐事,可是沒想到竟然一連送給他們兩個天大的驚喜,若是周重的話全都是真的,那麼等到將玉米和番薯推廣開來後,大明在百年內將再無缺糧之慮,無數百姓都將因玉米和番薯活命,他們這些內閣大臣同樣也會在史冊上留下一個大大的美名,從而流芳萬世,這正是他們詩書人一生最大的追求。

想到自己也能像歷史上的那些賢相一樣爲萬人稱頌,李東陽和楊廷和等人心中更加激動,不過他們畢竟不是普通人,很快李東陽就從激動中清醒過來,當下開口道:“周同知,你能爲我大明帶來這兩種如此利國利民的農作物,的確是一件天大的功勞,只是不知道若是朝廷想要推廣這兩種作物的話,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聽到李東陽的話,周重立刻開口回答道:“啓稟李公,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玉米種子和番薯秧苗的數量不多,最少也需要一年時間的育種纔可以大規模的推廣,因此之前陛下已經做出指示,讓我將玉米種子和番薯秧苗送到京城,明年先在京城周圍的皇莊中栽種,等到後年時,再向往緩緩推廣,而且爲了不因此擾民,最好推廣的手段溫和一些,讓百姓們先看到兩種作物的優勢,到時他們自然會爭搶着栽種!”

聽到種子和秧苗不足,李東陽和楊廷和等人也都是暗叫可惜,雖然他們也明白,推廣這兩種作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少也需要數年甚至是十數年才能推廣到全國,不過他們還是想早點開始推廣,這樣也能早日看到效果。特別是李東陽的年紀已經不小了,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再做多久的大學士,因此他想在離任之前,將玉米和番薯推廣做出一些成績來,到時他也能風風光光的退下來,後世提起玉米和番薯時,自然也不會忘記他。

趁着李東陽他們都被玉米和番薯的產量所震驚,只見正德笑呵呵的開口道:“各位愛卿,玉米和番薯都是周重千辛萬苦才帶回我大明的,若是將這兩種作物推廣開來,無數百姓都會不再忍受飢餓之苦,不知各位愛卿覺得以周重這樣的功勞,是否可以擔任四海提督一職?”

“這……”聽到正德的話,李東陽他們也都從震驚中清醒過來,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答。以玉米和番薯對大明所產生的影響,就算是給周重封候也不爲過,不過很可惜的是,正德要的並不僅僅是讓周重封候,而是要將周重提拔爲四海提督,雖然以對方的年齡擔任這個職位有些不合適,但以他立下的這個大功來說,擔任這樣的官職卻是綽綽有餘。

看到李東陽他們一個個的都不說話,正德嘴角也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只見他最後終於拍板決定道:“既然各位愛卿都沒有反對,那也就是同意了,來人,立刻擬一道聖旨,即日起組建四海提督衙門,總督海防軍務,提拔原錦衣衛同知周重爲四海提督!”

正德皇帝的口諭下達,李東陽他們也找不出反對的理由,於是周重擔任四海提督一事就算這麼定下來了,當然一個新衙門的組建,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這需要吏部、兵部、戶部等各個部門的一系列協作,不過這些事並不需要正德和周重操心,一切都由李東陽他們這些內閣大臣們來協調就行了。

看到周重年紀輕輕就做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上,李東陽等人也都不由得再次打量了周重幾眼,結果當他們看到周重依然一臉淡然的站在那裡,似乎並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時,這讓他們對周重的評價又高了幾分。只不過他們心中也不禁有些擔心,周重年紀輕輕就得到皇帝陛下如此寵信,成爲大明少數幾個封疆大吏之一,若是再過幾年的話,他們大明恐怕又要出現一位權臣了。

商議完四海提督這件事,接下來正德剛想讓李東陽他們退下,卻見李東陽遲疑了一下接着又道:“陛下,剛纔臣向您稟報過,霸州劉六劉七這兩個強人公開造反,陛下您並沒有給出確切答覆,內閣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因此還請陛下明示!”

正德聽到李東陽又提起霸州有人造反的事,當下滿不在乎的道:“霸州的反賊不過區區幾千烏合之衆,成不了什麼大氣候,以朕來看,就召集周邊的州府的衛所兵,讓他們快點把反賊剿滅就是了!”

聽到正德的話,李東陽本能覺得這樣處置實在有些草率,不過這幾年大明國內造反之人也不在少數,大多都是小打小鬧,一般只要官兵到達,反賊立刻就會望風而潰,若不是這次劉六劉七是在距離京城極近的霸州造反,恐怕他也不會讓正德拿主意,因此在李東陽心中,其實也沒怎麼拿劉六劉七那夥反賊當回事。

想到這裡,李東陽剛想遵旨,不過就在這時,卻見一直表現的很低調的周重卻是主動站出來道:“陛下且慢,對於劉六劉七造反這件事,臣有話要說!”

“哦?周重你有何話要說?”看到周重主動站出來,正德也十分意外的問道。

“啓稟陛下,臣在南方以經商掩護身份時,經常與各色人物打交道,對於劉六劉七這兩人也有所瞭解,據臣所知,劉六劉七是橫行京畿一帶的大盜,此二人心狠手辣,做事向來不擇手段,這次他們在短短一個月能就聚集了數千人馬,朝廷絕對不可小視!”

說到這裡周重頓了一下,接着又是一臉鄭重的道:“另外據臣所知,劉六劉七與盤踞在山東一帶的反賊楊虎也有緊密的聯繫,現在他們造反,那麼很可能會與楊虎會合,到時若是兩股反賊會合在一起,必定是聲勢大震,到時朝廷再想剿滅他們,恐怕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因此臣請陛下三思,務必派重兵將劉六劉七這夥反賊圍剿,千萬不可大意啊!”

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260章 黑牛寨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181章 主動退出雙嶼港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97章 甲板突變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55章 一個秘密第24章 旺財、富貴、白球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142章 坦白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51章 變個“戲法”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2章 負債累累第491章 晉商(下)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232章 神機營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34章 甕人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444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324章 挾持正德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7章 羅嬸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459章 追擊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489章 晉商(上)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510章 挫折第463章 困守總督府(上)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370章 舊港漢人
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281章 周重的功勞第260章 黑牛寨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143章 王倫脫罪第296章 準備成親第323章 正德駕臨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247章 神英的幫助第57章 祝枝山的壽宴第373章 穆西河之戰第148章 有趣的教士第181章 主動退出雙嶼港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167章 勸說謝靈芸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97章 甲板突變第46章 又見謝靈芸第218章 抵達京城第55章 一個秘密第24章 旺財、富貴、白球第371章 贖罪的大教長第266章 “熱火朝天”的定海衛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26章 一家團聚第125章 吳山的真正身份第211章 海上試炮第480章 應州之戰(下)第466章 王守仁的果阿之行第440章 周重做飯第142章 坦白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145章 豹房召見(下)第519章 年輕的蘇萊曼大帝第51章 變個“戲法”第220章 王倫對倭國的認識第2章 負債累累第491章 晉商(下)第427章 屈辱的徐經第492章 一網打盡第468章 達伽馬之死第470章 正德出巡(下)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481章 應州大捷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12章 賣文的打算第405章 地獄般的景象第232章 神機營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171章 氣走謝逞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170章 特殊的客人第230章 不要打聽第347章 番薯的種植第334章 甕人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444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417章 軍校建立第259章 敲定味精生意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358章 張銳被俘第324章 挾持正德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515章 遼東局勢第302章 等候時機的周重第531章 鬧劇結束第426章 以利誘人第308章 三保山的漢人聚居地第7章 羅嬸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133章 安化王叛亂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459章 追擊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489章 晉商(上)第392章 朝鮮內附第348章 達伽馬和麥哲倫第530章 寧王造反第56章 走私基地雙嶼港第510章 挫折第463章 困守總督府(上)第451章 內閣的想法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401章 王陽明與唐伯虎第416章 理念的差別第178章 朝鮮代銷商第458章 馬六甲海戰第224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上)第370章 舊港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