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

其實不光是王守仁看到了舊港的宗教矛盾,周重也早就注意到了舊港的那些穆斯林,畢竟大明西北的回民與漢民之間的爭鬥也是不斷,甚至是經過幾百年的融合,但後世之時依然不時聽到回民與漢民衝突的事,更何況舊港剛開始就是一個穆斯林城市,現在忽然出現那麼多的漢民,若是不出現矛盾那才叫有鬼呢。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周重在接到王守仁對舊港宗教矛盾的稟報後,立刻召集焦芳和張彩商議事情,其中張彩更是甘肅人,他老家那邊就有不少回民,所以對於處理這種宗教矛盾的問題,他很快就想到了應對之法。

張彩的建議首先就是劃分居住區域,也就是把舊港一分爲二,其中老城區依然讓那些穆斯林居住,而在老城區之外再建造一座新城,以容納新移民的到來。

當然僅僅是分開居住還是不夠的,張彩的第二條建議就是以官府爲主要力量,教導新移民要懂得尊重別人的風俗習慣,特別是穆斯林的一些禁忌,也要大力宣傳,使得新移民不至於在不知不覺中觸犯了對方的禁忌。與此同時,官府也要教導那些穆斯林要學會寬容,他們可以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但卻不能強迫別人也遵守他們的風俗,哪怕是看到別人在自己面前觸犯了穆斯林的禁忌,他們也不能上前指責,畢竟除了官府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強迫他人按照自己的行爲準則做事是。

張彩處理宗教矛盾的辦法算不上高明,但卻中規中矩,而且這也是現階段周重能做到的最好辦法。所以他很快給舊港知府李義去了道公文。要求他結合舊港的實際情況。按照張彩提出的幾點辦法酌情處置,同時周重也給王守仁也下了道公文,讓他們按察使司留下人監督舊港的宗教矛盾。

幫着李義處理了一下舊港的宗教矛盾後,王守仁對四海總督府治下的州府考察也終於完成了,於是他在舊港直接乘船回到雙嶼港,並將自己這一路上的見聞,以及對四海總督府未來的發展方向寫成文書交給周重,然後開始真正的着手整治總督府的吏治。

王守仁一出手。就把矛頭指向了私德有虧的張彩,說起來張彩年輕時好色,甚至還開口向屬下討要小妾,可以說人品很有問題,現在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再去好色了,但卻開始變得貪財起來,本來大明官員的俸祿很少,全都靠各種灰色收入支撐,甚至這已經成爲官場上的潛規則。所有人都知道但卻沒有人敢說破。

周重對官場上這種灰色收入十分反感,一來官員收下這些灰色收入。容易滋生貪婪之心,二來這種灰色收入並不透明,身爲總督的他也很難監控,所以周重在總督府剛剛成立時,就嚴禁總督府的下級官員私自收受財物,也就是將所有灰色收入一下子掐斷,不過周重也知道官員只靠俸祿是養不活全家的,所以他將那些灰色收入掐斷後,乾脆由暗轉明,將各種名目的灰色收入變成總督府的補貼發下去,這樣一來官員的收入也能更加透明,也便於周重對下級官員的監管。

周重對總督府的財政做了改革,大部分官員也都對這種改革表示歡迎,畢竟他們不必像以前那樣擔心吊膽的收錢了,而且收入也並沒有減少,自己也不必承擔風險,所以大部分官員都是嚴格遵守周重立下的規矩,沒敢再收受任何名目的灰色收入。

但是張彩這個人卻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他與焦芳在總督府站穩腳根,並且取得周重的信任後,貪婪的心思再一次升起,開始收受一些別人的賄賂,不過他雖然收錢,但是卻也不會做的太過分,比如周重吩咐的一些事情,哪怕他是別人出再多的錢,他也不敢打絲毫折扣,因爲他十分清楚,自己這位年輕的上司可不是好糊弄的,萬一因爲一些錢財而導致周重對自己不信任的話,那他日後的前途可全都毀了。

張彩收受賄賂雖然十分小心,但可惜他遇到了王守仁,歷史上的王守仁在用兵方面就是奸詐出名,現在他把自己用兵時智慧用在官場上,同樣也是無往而不利,比如王守仁就讓人假扮商人向張彩行賄,結果張彩一時不察就收下了,這下讓王守仁抓了個人贓並獲,這應該就是後世釣魚執法的前身了。

對於張彩收受賄賂的事,周重其實也有所察覺,畢竟雙嶼港本來就是他的地盤,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線,只不過張彩雖然受賄,但做事卻極有分寸,有些不該拿的錢,他是打死都不會拿,再加上週重又十分看重張彩的才能,所以對張彩受賄的事視而不見。

不過周重之前可以裝做不知道,但是現在張彩受賄的事卻被王守仁抓了個現形,這下週重就不能再裝傻了,幸好張彩受賄的數額不是很大,王守仁也沒想真的要把張彩制於死地,他只是想通過這件事向北方官員立威罷了,所以並沒有向朝廷稟報,而是私下裡交給周重處置,最後周重只好將張彩收受的賄賂充公,然後又處置了張彩家中直接收下賄賂的家人,雖然這樣的處罰並不重,但王守仁也並沒有追究。

藉着處置張彩這件事,王守仁迅速在總督府樹立起自己的威望,老謀深算的焦芳在打聽了一下王守仁的過往,以及他在臺灣三地的考察經過後,十分明智的選擇了退讓,之前受到壓制的南方人也終於可以出頭了,不過王守仁也不敢過分逼迫,畢竟焦芳和張彩哪個都不是易與之輩,而在南方官員中,也只有自己可以勉強與兩人相抗衡,與他同級的楊統根本就不是兩人的對手,所以王守仁也見好就收,總督府的南北官員勢力也慢慢的恢復了平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達伽馬爲首的葡萄牙使團在北京居住了近半年後,終於帶着正德簽署的通商文書離開了北京,這份文書的內容其實就是之前周重與達伽馬已經達成的協議,現在只不過由正德再次簽字確認,同時也更加保證了這份條約的合法性。

達伽馬在離開北京之後,還特意來到雙嶼港向周重告別,而且這次見到周重後,態度卻變得更加的恭敬,多次強調自己在回去之後,就會立刻支付剩下的百萬兩賠償,同時也希望周重遵守雙方之前簽署的合約,大力推動發展大明與葡萄牙之間的貿易。

對於達伽馬錶現出來的恭敬,周重並不怎麼高興,因爲他知道達伽馬之所以變得之前恭敬,是因爲他在大明呆的這半年裡,肯定已經看清了大明的虛實,知道整個大明只是一個虛弱的巨人,根本不像他們之前想像的那麼強大,而且大明上下都對海洋抱着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哪怕是現在大明已經從海洋賺到無數的財富,但是大明對海洋依然不怎麼重視,這個發現對於達伽馬來說,簡直就是天賜之喜。

不過大明上下雖然對海洋不怎麼重視,但是其中卻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周重,達伽馬之前在雙嶼港呆過一段時間,知道周重的四海總督府在海上擁有極強的力量,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僅僅一個四海總督府,就已經擁有打敗他們葡萄牙王國的力量,而且更加糟糕的是,那個年輕的總督似乎還十分受到大明皇帝的信任,大明朝廷也對總督府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總督府在海上的實力幾乎是一日千里。

可以說達伽馬的這一次北京之行,不但讓他搞清楚了大明的虛實,同樣也搞清楚了周重這個年輕總督對大明的意義,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周重就是大明的海上皇帝,所有與大明有關的海上活動,都離不開周重的支持,他們葡萄牙人日後想要與大明交易,同樣也需要與周重打理好關係,甚至若有可能的話,達伽馬還希望可以找到周重的弱點,只要能夠擊敗周重,那麼整個大明的沿海都將對他們葡萄牙王國開放。

也正是因爲上面這些原因,所以達伽馬再次見到周重時,態度變得十分的恭敬,甚至可以說是謙卑,畢竟現在他們葡萄牙人在亞洲這邊的實力大損,短時間內根本無力與大明爭鋒,更何況現在周重的四海總督府實力發展飛快,天知道對方哪一天會殺進印度洋,所以現在對周重保持必要的恭敬,日後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對於達伽馬的恭敬,周重卻是十分的清醒,特別是他知道眼前這個葡萄牙人已經看清了大明的虛實,日後葡萄牙人若是再次積累起能夠打敗自己的實力,那他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動手,只要自己一敗,整個大明的沿海就完了,所以他現在只能拼命的發展總督府的海上力量,甚至主動與葡萄牙展開競爭,最好能夠將葡萄牙人的勢力從印度洋那裡趕出去。

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48章 形勢逆轉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311章 祭拜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76章 與謝靈芸的複雜關係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7章 羅嬸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301章 阿方索的顧忌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289章 送大禮第75章 聯手滅門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510章 挫折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81章 樸靈珠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253章 石嘴崖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207章 找幫手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69章 拐賣人口第258章 豆腐宴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221章 有趣!真是有趣!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172章 成婚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232章 神機營第372章 舊港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163章 宣旨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94章 一封書信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36章 吳山醒了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411章 王守仁的警示第36章 吳山醒了第63章 鄭氏一家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490章 晉商(中)第330章 洛陽城下第375章 反悔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250章 事情解決第75章 聯手滅門
第394章 不靠譜的正德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48章 形勢逆轉第498章 打破官吏壁壘第311章 祭拜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76章 與謝靈芸的複雜關係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475章 十四家錢莊主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7章 羅嬸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301章 阿方索的顧忌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157章 天大的侮辱第136章 商會瑣事第141章 海盟的誕生第292章 海上救援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442章 要入京嗎?第455章 軍校速成班第64章 南洋商會的危機第289章 送大禮第75章 聯手滅門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312章 黃家來人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215章 光參騙局第510章 挫折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381章 樸靈珠第276章 重啓市舶司第132章 一張臭嘴第421章 戰爭之後第253章 石嘴崖第315章 各懷鬼胎第207章 找幫手第345章 強佔城山浦第265章 軍法從事第209章 玻璃鏡子第435章 正德與江彬的相遇第31章 王老爺義診第69章 拐賣人口第258章 豆腐宴第29章 災民來了(上)第488章 經濟調控第221章 有趣!真是有趣!第93章 哭笑不得的理由第172章 成婚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101章 差點菊花不保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232章 神機營第372章 舊港第378章 戰後的影響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21章 鄭經三人的資助第163章 宣旨第295章 訓練情況第402章 港南土人的邏輯第403章 土人暴亂第94章 一封書信第62章 納德教士的禮物第191章 港口迎接第121章 南洋商會的新生意第36章 吳山醒了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386章 朝鮮戰爭的帷幕第391章 大明的反應第383章 對李安良的試探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460章 兵臨果阿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313章 試探黃瓊海第362章 張銳之死第411章 王守仁的警示第36章 吳山醒了第63章 鄭氏一家第528章 可怕的教育第331章 遷移災民第490章 晉商(中)第330章 洛陽城下第375章 反悔第119章 開放海禁的真正阻力第154章 鐲兒的惡作劇第534章 清江浦之亂(上)第414章 正德與軍校(上)第256章 衡王朱佑楎第246章 涇陽伯神英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126章 盒子和書稿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250章 事情解決第75章 聯手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