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王老爺義診

PS:新書期,求點擊求推薦票求收藏!

松江城北大門外,從山東趕來的災民大部分都匯聚在這裡,本來在災民剛開始到達時,城中並沒有做出反應,一些來的比較早的災民才能進到城中,但是在城中發現這些災民後,立刻就派出兵丁把守城門,禁止災民進入城中,結果短短几天內,就已經有上萬災民被堵在這裡。

這些從拖家帶口的災民從遠方而來,一路上受盡了冷淡與白眼,許多州府都不允許他們進入城中,所以對於這種被拒之門外的情況,他們也早就習慣了,甚至還表現的十分平靜,或者說是麻木,並沒有出現後世電視上那種高聲哀求的場面,而是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起,然後砍伐城外的樹木點起篝火,晚上就在篝火邊打開自己的破棉被,和家人或朋友擠在一起度過寒冷的夜晚。

松江府已經是這些災民的最後一站了,因爲再往南就是杭州灣,也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只靠他們的雙腿是跳不過去的,所以現在擺在災民面前的只剩下兩條路,要麼就是在松江府活下來,要麼就是餓死在這裡。

也算是這些災民的運氣好,許慎中的父親雖然不是什麼清如水的清官,但卻也是一位難得的好官,在他的一力支持下,松江府很快就做出施粥賑災的決定,城外開設了粥棚,每天早晚放粥兩次,雖然米粥中的米並不多,但卻能維持災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隨着施粥的進行,城外這些災民們終於有了盼頭,原本麻木的臉上也出現了幾分笑容,更有人開始在城外搭起木棚子,做爲自己一家臨時的居住地,雖然這種木棚子四面透風,但總比露天睡要暖和多了。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幾乎是在一夜之前,松江府北門外就涌出一片災民營來。

只不過這片災民營沒有任何的規劃,建造的材料除了木頭和茅草外,還有各種破衣服、破木板之類的,也不知道他們都是從哪裡找來的?這樣一來,就使得整個災民營看起來雜亂不堪,而且治安也是個大問題,經常發生偷盜、搶劫,年輕的女人落單時,那就更加危險了,甚至有時候還會發生殺人的惡性案件。

不過這些災民本來就不屬於松江府的管轄,而且許知府爲了籌備糧食的問題,已經愁的頭髮都白了,根本沒有精力管理災民營治安方面的事,最多也就是遇到殺人這種影響太惡劣的事,衙門纔會派人管一管,若是能找到兇手最好,找不到也只能不了了之。

每天早上的辰時是官府施粥的時間,災民們都早早的排好隊,一共六個粥棚,每個粥棚前面都是長長的隊伍,而且排隊排列的十分整齊,絲毫沒有爭吵-。這倒不是災民們的素質高,而是官府有嚴令,在施粥時任何人敢於吵鬧,立刻會被逐出隊伍,兩天之內不能領粥。

排隊的災民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張紙,這是他們第一天排隊領粥時,由官府的書吏幫他們開具的身份文書,上面寫着災民的姓名、性別、相貌特徵等,以及在哪個粥棚領粥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做主要是爲了避免有人重複領粥或冒領。

不過今天的情況有些不太一樣,在六座粥棚的旁邊,竟然又搭建起一座棚子,裡面並沒有架起大鍋,而是放着一個又一個的大袋子,裡面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裝着什麼?另外棚子正中擺放着一個桌子,一位頭髮斑白、面容古拙的老者坐在桌子後面,身穿青布棉袍,神色淡定從容,身上散發着一種上位者的氣勢,讓人一見就心生敬畏。

看到這個多出來的棚子,不少災民都心生好奇,紛紛圍攏上來,但是當他們看到坐在桌子後面那個氣勢不凡的老者時,一個個都停住了腳步,畢竟光是從這份氣度上就能看出,對方肯定不是一般人,他們根本就不敢靠近。

棚子裡還有幾個僕人模樣的年輕人在忙碌,等到他們將棚子裡的東西整理完畢時,這纔有人走出來高聲說道:“各位鄉親,今天是我們家老爺義診的日子,不但不收診費,而且還會爲病者贈送藥物,請各位鄉親代爲宣傳一下,誰家有病人的話,也可請來讓我們家老爺診治!”

“轟~”聽到這個新搭的棚子竟然是免費治病的,立刻像是在災民中點燃了一顆爆竹,所有人都面帶感激的議論紛紛,大聲叫好的有之,高聲感謝的有之,更有不少人什麼話也沒說,轉身就跑回自己住的地方把家裡的病人帶來。

不一會的功夫,這個義診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災民營,而且還有好事之人打聽出,這位義診的大夫並不是普通人,而是松江府一位姓王的老爺,以前在朝廷還做過高官,更加難得的是,這位王老爺的醫術驚人,城中許多開醫館的大夫都甘敗下風,甚至還有人稱其醫術爲松江第一,不少達官貴人生病時,都願意出重金王老爺診治,可惜人家王老爺根本不缺錢,除非是一些關係特別好的朋友,否則根本不會出手診治。

另外還有人從王老爺身邊的僕人口中得知,這次爲了賑濟災民,王老爺一下子拿出了七百兩銀子,在所有捐款的富戶中,也能位列前三甲。另外人家現在又出來免費義診,別的不說,光是花費的藥材也有三四百兩,更別說還是王老爺親自診治了。災民聽說了義診王老爺的事蹟後,更是對他讚不絕口,都稱讚王老爺是真正的大善人,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病人很快也趕到義診的棚子外面,說起來這些災民能夠頂着嚴寒與飢餓走到這裡,一些體弱或病重的人死在了路上,也有一些生病的人堅持到現在,只不過這些人因爲沒有得到及時治療,身體的情況十分不妙,很多人根本連站都站不起來,只能被人擡着來到義診的棚子中。

棚子中那位很有氣勢的王老爺不愧是做過官的人,處置病人十分的有條理,他吩咐夥計將一些病重的人優先擡到棚子裡診治,剩下的病人中大部分都是因爲天氣寒冷而得了傷寒,這點他早就讓人熬好一鍋治傷寒的中藥,這種藥的藥效平緩,不同體質的人都可以服用,雖然藥效慢了點,但卻節省了王老爺的精力,可以救治更多的病人。

說起王老爺的醫術的確十分驚人,無論什麼樣的病人,他在診過脈後,立刻就能開出藥方,甚至一些病人在經過他的按摩、推拿和針炙後,竟然當場就好轉了許多,再加上幾天之後有些病人病情好轉,更加坐實了他的神醫之名,短短几天之內,王老爺就成爲災民中眼中的活神仙,甚至連松江府的百姓也都在傳頌着王老爺的大名。

經過幾天的忙碌,災民中一些病情比較輕的病人,在王老爺的診治下已經痊癒,一些病情較重的人,也開始慢慢好轉,每天只要去義診的棚子去領藥就行了。而這也讓王老爺終於清閒下來,每天只是給一些老病人把把脈,檢查一下病人身體的恢復情況,另外再加上施粥的進行,災民的身體也慢慢恢復,已經很少會有新病人產生了。

這已經是王老爺義診的第七天了,上午一些病人前來診治過後,下午就只有一些零星的病人前來,王老爺也顯得十分清閒,只見他坐在桌案後面,手中拿着一卷書稿正在認真觀看,若是旁邊有人的話,定然會認出他手中拿的書稿,赫然是這段時間在松江府讀書人中間流傳十分廣泛的西遊記前十回書稿。

這份書稿是三天前,王老爺的一位好友送給他的,當時他還罵寫書的周重不務正業,不過當看到書稿的開頭時,立刻陷入西遊世界中不可自拔,整個人都沉迷其中,只要一有空閒,就會把書稿拿出來認真閱讀,現在前十回已經馬上就要看完了,王老爺手中只剩下薄薄的幾張書稿。

時間過的很快,第十回的西遊記很快被王老爺翻到最後一頁,當他把最後一頁的書稿看完時,卻有些意猶未盡的咂了咂嘴,一臉可惜的道:“好書,的確是好書,可惜卻只有前十回。”

說到這裡時,王老爺忽然臉色一變,有些憤怒的再次說道:“周重這小子真是不通時務,寫出這麼精彩的故事,卻不想着先送給老夫品鑑一番,還要別人轉送給老夫,而且這麼長時間也不見他到我府上拜訪,真是個混帳東西!”

這位王老爺之所以如此罵周重,其實也是情有可原,因爲他與周重的關係可不一般。王老爺本名王倫,也就是周重那位準岳父。以前做過大明督察院的左副都御史,那可是正三品的高官,在督察院僅在兩位都御史之下,只不過因爲看不慣八虎之首的劉瑾把持朝政,於是上書直言,結果落得了罷官回鄉的下場。

雖說官職被罷免,但王老爺在朝中的威望仍在,許多知交好友仍然在朝中任職,因此王倫在仕林中仍然擁有很大的聲望,比如許慎中的父親許知府,就與王倫相交莫逆,兩人經常在一起喝茶下棋,這次王倫之所以出山義診,其中也有許知府登門相求的緣故。

周家的債務已經還清了,而且周重他們一家住的宅子,說起來也屬於人家王倫,再加上身爲女婿,周重再怎麼也應該找個時間去拜訪一下王倫,但他因爲忙於寫書的事,一直沒能想起來,徐管家也忘了提醒他,結果到現在周重都沒能見過自己這位準岳父,也難怪王倫會生氣。

不過就在王倫大罵周重混帳時,忽然棚子外面有人高聲笑道:“王世伯您怎麼發這麼大的火氣,誰這麼大的膽子敢惹您生氣?”

;

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70章 又是債務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536章 正德的選擇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422章 烤番薯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163章 宣旨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428章 徐納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89章 新房客第80章 出貨榜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55章 一個秘密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90章 鬧鬼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48章 形勢逆轉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1章 破產之家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81章 個高的女人也愁嫁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357章 人頭換兵器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493章 認錯了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70章 又是債務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91章 花園捉鬼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271章 一場戲第142章 坦白第499章 稅務改革
第202章 京都之行第70章 又是債務第49章 與西遊相媲美的小說第168章 鄭經的誤會第194章 影響大明國運的作物第434章 騎射比賽(下)第522章 蘇伊士運河條約第321章 底艙中的吳石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328章 災民與殖民第335章 怒斥李懌第536章 正德的選擇第25章 許慎中求書第300章 葡萄牙人的圍困第518章 大明使團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5章 報應啊報應第360章 張銳的經歷(中)第177章 金文賢的懇求第272章 常遇春的後人第217章 海腸的妙用第219章 瑾萱有孕第422章 烤番薯第233章 初見正德第163章 宣旨第283章 山東苦力第384章 吞併朝鮮的計劃第343章 南北漸平的朝鮮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425章 倭人僕從軍第11章 借花獻佛、打包帶走第34章 門外的血人第428章 徐納第316章 正面交鋒第404章 王陽明在舊港第89章 新房客第80章 出貨榜第180章 足利一輝的野望第55章 一個秘密第226章 白氏姐妹的往事(下)第188章 試射佛郎機炮第467章 極度飢餓第90章 鬧鬼第464章 困守總督府(下)第485章 周重的禮物第48章 形勢逆轉第337章 受到夾擊的朝鮮第274章 寧波市舶司第356章 發戰爭財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430章 兇殘的倭人第349章 敲詐勒索第363章 最冷的冬天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1章 破產之家第175章 海盟之議第377章 信貴山城之戰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524章 賽利姆的第二個兒子(下)第251章 平定叛亂第407章 王守仁發威第282章 換裝火炮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76章 大明第一奸臣第499章 稅務改革第81章 個高的女人也愁嫁第135章 李東陽的誤會第309章 黃家與漢寶麗公主第339章 周重出兵第357章 人頭換兵器第482章 正德加封鎮國公第533章 正德的鬧劇第105章 孤男寡女第280章 拜訪唐伯虎第58章 千戶所與走私港第501章 朵顏衛花當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96章 風浪中的接舷戰第493章 認錯了第379章 朝鮮五大勢力第70章 又是債務第79章 茶樓改革的構想第195章 改變中的歐洲移民第500章 大戰前夕第92章 原來是故人第41章 “臨陣脫逃”的周重第14章 豐盛的晚餐第380章 平安軍李安良第72章 香皂作坊的選址第91章 花園捉鬼第114章 把女兒託付給周重第109章 進退兩難第9章 第一個租客第277章 接管稅所(上)第279章 請不來人第59章 坐論倭寇第115章 白珺婉的請求第271章 一場戲第142章 坦白第499章 稅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