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

已經患強迫症有一段時間的患者,不能老想着自己的強迫症並試圖強迫自己糾正。對於強迫症的自我心理治療首先應該把心態放鬆,學會順其自然。

強迫症患者會有巨大的心理壓力,要想解除它就不能硬掰,那樣會適得其反。

目前,治療強迫症的最好方法是森田療法,而森田療法的主旨就是主張要順其自然。

在此要注意的是,很多患者對順其自然的意思完全理解錯了,他們認爲順其自然就是:既然我現在開始強迫自己胡思亂想了,那就讓它順其自然地繼續胡思亂想下去;既然我控制不住自己不停的洗手,那就順其自然地不停地洗下去。

森田療法所倡導的順其自然源於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順應天地的哲學理念。我們都知道,月有陰晴圓缺,日有東昇西落,年有四季輪迴,草木一歲一枯榮,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其實人類自身也有生理週期的自然規律,例如情緒,任何人都不可能永遠保持一個好心情,壞心情總是要來的,假如你想永遠留住好心情,那一定是徒勞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中了彩票獲大獎的人的好心情,通常也不會持續一個月。一般的好心情最多隻能持續三到五天左右。同樣,你一定要跟自己的壞心情作對的話,那就只能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壞。假如你不去理會自己的壞情緒,它就會按照它的規律在不知不覺中消失。我們都有過考試的經歷,很多人在考試前都會感到焦灼和緊張,但大部分人在進入考場後,這種焦灼和緊張的感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這就是情緒發展過程的自然規律。

每個人的腦海裡都會偶然或經常出現一些古怪或骯髒的念頭,這種“不健康”的念頭任何人都會有,一般人不會太在意它,並很快會把它忘記,但對於那些有強迫性格特徵的完美主義者來說,這似乎就成了他們的一個心理污點,其實這也跟情緒一樣,它也有從出現到消失的自然規律。你只要不去理會它,它就不會對你產生任何心理影響,相反,一個人越是因爲自己的這種“骯髒”念頭跟自己過不去,那你就會被它纏上。

對於有潔癖的強迫症患者來說,建議你去附近的農村走走,看看生活在農村的人們特別是農村的孩子們,他們整天在泥裡土裡,跟牲畜家禽打交道,怎麼身體都很健康呢?反倒是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們,每天都被教育要講衛生,卻經常會被細菌感染生病,這是因爲我們衛生條件好了以後,人體經常無法接觸到一些細菌,身體內部對細菌的抵抗力自然就會下降。這就好比一把刀,你要經常用它它就會很鋒利,假如你磨好後把它放在一邊不去用它,那麼它很快就會生鏽。總之,疾病是自身免疫力下降所致,心理疾患的發生是精神或心理的免疫力下降所致。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再加上方法得當就能治癒。

Part6強迫症的自我治療

1.瞭解自己發病的原因。首先,症狀較輕的強迫症患者應該對自己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認識到強迫症已經給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並讓自己的精神備受折磨。其次,要了解自己強迫症的誘發原因。例如去醫院探望病人後懷疑自己會被傳染,那好,你先要確定你去的是不是傳染病醫院或醫院的傳染科病房。假如你去的是傳染病醫院,那麼回家後用消毒液洗一下手就行了。假如你去的並不是傳染病醫院或傳染病房,那就大可不必擔憂自己會被傳染,再說了,看看醫院裡的醫生護士,他們天天在醫院裡工作,難道他們就都會被病毒傳染嗎?其實只要你想開點兒,就不會有這種無聊的念頭。

2.理性對待自己。患者必須要真切地認識到自己的強迫症是非理性的,是不正常的,並在自身和家人的幫助下爲自己的病症找到相應的理性觀念和方法,用理性來驅逐非理性。

3.家人配合。在對強迫症患者的心理糾正過程中,患者的家人和朋友一定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強求患者改變,應該耐心誘導,既不能給患者講大道理,也不要指望患者能在短期內迅速做出改變。另外,家人和朋友在配合治療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對患者的發病原因刨根問底。

4.分散注意力。患者應儘量多地把自己置於家人和朋友目力所及的範圍之內,並且患者應與家人或朋友作好約定,當自己出現強迫症狀時,家人和朋友應立即想辦法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以阻止患者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爲的發生。

5.暴露刺激。暴露刺激也叫脫敏療法,在上述提及的方法進行了一段時間後就可以開始這種自我治療方法。如果患者是潔癖,這時患者應該在家人和朋友的示範下主動去觸摸那些他認爲髒的東西,如樓梯扶手、垃圾筐等,但摸完後絕對不允許其洗手。接着,就立即去幹別的事情,以分散患者對自己觸摸過髒東西的注意力。經過多次這樣的反覆練習後,患者就會覺得,事情並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樣糟糕,不洗手也沒有變得更可怕,這個方法可以使患者慢慢學會如何理性地對抗自己的強迫想法。

6.不要抗衡。強迫症患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試圖通過自己與它的抗衡而消除強迫,恰當的做法是,當強迫觀念出現後趕緊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有一點必須要注意,那就是千萬不能跟它較勁,因爲你越跟它較勁,就會越緊張和焦慮,而緊張和焦慮恰恰是造成強迫症的誘因。因爲,以強迫對強迫就好比是針尖對麥芒,其結果只能會使強迫症得以強化。

對於強迫症只能採取以柔克剛的方法,假如我們遇事能做到情緒平穩,就算是你會對某一個問題反覆思考也不會發展成爲強迫症。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認爲:控制者和控制對象是一體的,即“我”。當一個自己極力想排斥的念頭產生後,試圖消滅這個念頭就是試圖消滅“我”,而這顯然是無法做到的。反而因爲你試圖用強制的方法消滅這個念頭時,這個念頭所產生的與你抗衡的能量也就越大,於是,當你試圖以強迫對強迫時,“強迫”的分量就更重。

7.15分鐘法則。即患者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對強迫思維、強迫行爲的反應速度。例如洗手,當你想洗手時就有意識地看看錶,把洗手的時間刻意縮短,剛開始可以先縮短5分鐘,之後縮短至10分鐘,依次循序漸進,這樣慢慢的你就會把洗手的時間控制在一定時間內。這種15分鐘的延緩法則對強迫觀念、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爲都有一定效果。

8.專心致志。這對有強迫檢查症狀的人來說非常有用,如果你經常懷疑自己沒有鎖好門,沒有關好窗,沒有關好煤氣的話,你可以嘗試這個方法。每當你做上述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聚精會神,心無旁騖,並認真體會自己關窗,關門,關煤氣時的感覺,並在心裡默唸:“我已經關閉了煤氣,並鎖好了門窗。”這對糾正強迫檢查非常有用。

Test:你有強迫傾向嗎?

以下問題,回答“沒有”得0分;回答“很輕”得1分;回答“中等”得2分;回答“偏重”得3分;回答“嚴重”得4分。

1.你頭腦中經常會有莫名其妙的想法或字句在盤旋嗎?

2.你很健忘嗎?

3.你總是擔心自己的衣飾不整齊,儀態不端莊嗎?

4.你總擔心難以完成公司交給的工作嗎?

5.由於擔心出錯,你幹工作時總是很慢,很拖拉嗎?

6.你總是剋制不住地反覆檢查已經做完的事情,如反覆檢查門鎖嗎?

7.你總是缺少主見,遇事很難作出決定嗎?

8.你總是胡思亂想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嗎?

9.你經常注意力不能集中嗎?

10.你經常反覆洗手嗎?

11.你經常重複做一些毫無意義的動作嗎?

12.你總是擔心自己會被病菌和病毒污染嗎?

13.你總擔心親人的健康和安危,並做一些毫無意義的聯想嗎?

將你的得分相加,總分超過20分者就有強迫症的傾向。

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章 前言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章 前言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
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章 前言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章 前言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章 前言第1章 前言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