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

〖2〗〖4〗

心病十自負〖6〗

〖8〗

Part1自我膨脹的自信心

穆先生在一家文化公司主管宣傳策劃,他對自己很自信。有一次公司爲一家企業策劃了一場活動,活動邀請了幾位二線歌星助興。事先公司老總交代穆先生一定要把公司專門爲活動新進的一套音響設備調試好,不能在活動中出問題。穆先生自信地對老闆說:“您放心,我又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了,不會有問題的。”穆先生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安排手下對新的音響設備只進行了簡單調試,結果在活動正式開始後不久音響就出了故障,檢查後發現,在第一次的調試過程中,一根連接線找不到了。於是,工作人員擅自做主更換了一根連接線,結果導致了事故的發生。公司老總爲此事很生氣,當衆訓斥了穆先生。

穆先生就是由於自負導致的工作失誤。

通常人們在幹工作時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幹自己熟悉的工作時往往會出錯,而幹自己不很熟悉的工作時,卻不容易出錯。這是因爲一個人在幹自己不很熟悉的工作時往往不敢放開手腳,從而小心翼翼,生怕出現失誤。而在面對自己熟悉的工作時,則會覺得自己已經駕輕就熟,不會出什麼紕漏,穆先生的問題就出在這裡,他就是由於自負從而導致工作失誤。

什麼是自負?自負與自信有什麼區別?相信只要是成年人對自負都不會陌生。自負者的特點是不能客觀評價自己,不承認自己自負。

自負也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由於自信和自負的表現有一些相似之處,很多人會對這二者的區分不甚明瞭。其實區分自信與自負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看他有沒有妒忌心,多少有點才華,但又極易發脾氣、愛妒忌別人的人就一定是自負者。

我們經常會在同事、同學或朋友中看見這樣的人——不論什麼時候都是一副志得意滿、盛氣凌人的樣子,講話時喜歡高談闊論,猛一聽似乎顯得很在行,但仔細一分析,他的話裡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和拾人牙慧的東西,這就是自負者的自我膨脹。自負與自我膨脹是一回事兒,自我膨脹是建立在自負的基礎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特指一個人表現出來的自信心超出其本人的實際情況的現象,這種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實際情況後就演變成對自己的盲目自信。

因爲自負者缺乏穩定的自信,所以很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環境和事件的影響。偶有小成就或受到他人的誇獎就洋洋得意,心中充滿全能感和滿足感。一旦遭遇一點挫折,或受到他人的批評和指責就會大動肝火,並有可能喪失繼續進取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自負者爲了避免陷入自卑的痛苦,會有意或無意地使用更多的自我膨脹機制來保護自己,具體表現爲對他人的不屑、貶低和憤世嫉俗,這也使得他們很難與同事相處和共事。

自負性格的養成與生活道路的一帆風順有關,在生活中遭受過挫折和打擊的人一般很少有自負的心理,這是基於人的認識來源於生活經驗所致。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任何人也都有兩面性,甚至多面性。絕大多數人對自負是沒有防疫能力的,所以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有自負的條件就會有自負的心理。因爲自負也與驕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因此,對於自負心理,要能掌控好它的度。對於青年人來說,略微有一點自負並不是什麼壞事,就像我們炒菜時,少放一點味精會使菜的味道更加鮮美,但放多了味精菜就會失去鮮味反而變成苦味一樣。由此可見,只要正確引導,自負就能轉化爲不服輸的性格,可以激發一個人的鬥志,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念,但自負又必須建立在對自身和他人客觀評價的現實基礎之上。

Part2如何區分自負和自信

乍一看,自信的人與自負的人都有對自我的高度肯定,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的特點,其實這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自信的人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充滿信心,有在從事一項工作時一定能順利完成的把握。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自信的人知道學無止境的道理,他們有對未知世界進行探求的主觀願望,他們善於從他人那裡發掘值得學習和借鑑的東西。他們知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能人後面有高手”,因此他們不會看不起他人。其次,自信者並不會因爲遭受到了失敗而感到失意,失敗不但不會打擊自信者的信心,反而更能激起他們的鬥志。

自信的人一般都思想開放,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對象。

自信的人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他們也願意與其他人合作。

真正的自信者知道,自信並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自信只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自信是在不斷的成功中逐漸培養起來的。自信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一種優良的品質,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自信的人樂觀豁達,身上充滿了活力和積極向上的感染力,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和把握。

自信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自負者強,因爲自信者的自信是建立在自知和尊重他人的基礎上的。因此,有自信的人不會因害怕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而刻意保護自己的自尊。

自信的人是“能知主義者”。

自負的人往往在從事一項工作之前在還沒有做好準備時就會表現出盲目樂觀,會讓人誤以爲是自信的表現。

自負者還喜歡出風頭,愛顯擺自己。因此,自負者往往是盲目樂觀主義者。

自負者不會認爲對他人的尊重就是對自己的尊重,但他們又有極其敏感的自尊心,所以他們會經常爲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不被傷害而煞費苦心。

自負者經常沉浸在對自己以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和津津樂道中,他們對自己的智商充滿了自信,他們看不起跟自己合作的大多數人。

自負其實是無知的表現。無知並不是因爲沒有文化的無知,相反,自負的人大都學歷高、工作能力強,他們因此充滿了盲目的自大心理。自負的人一般都有着瘋狂的野心和具備不錯的學養。自負的人大都如他們自己認爲的那樣是個聰明的人,雖然他們會受到別人的羨慕,但由於他們愛出風頭,人們大都不喜歡他們。

自負者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他們在對他人進行評判時經常採取輕視或蔑視的態度。不切實際地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是自負者的特點。自負者通常以自我爲中心,驕傲和自大是他們的常態。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自負者恰恰是不自知者。不自知有兩種表現,一是盲從,二是狂妄。

有人說自負者看不起人。自負者看不起人主要表現爲不能與身邊的人,如同事、領導等很好地合作,他們喜歡把身邊的人看做是自己的陪襯。

由於自負者常常對自己的實際能力作出過高的估計,所以在競爭中經常把對手不放在眼裡,從而比自信的人更容易招致失敗。

而自信的人身上充滿活力,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和把握,這是由於他們的學識修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時還有開闊的心胸和開朗的性格。

自負帶來的自我膨脹是一個人缺乏足夠自信時,對自我進行的一種過度補償,這種過度補償背後隱藏着的就是自卑。因爲自卑所以自負,這就像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是不可分割的。因此,過度自負,不僅有損心理健康,還會給自己的社會交往和人際關係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自負的人是“知道主義者”。

在這裡要引起注意的是,自信與自負僅一步之遙。因此,過度自信就是自負。

人們對自負者的形容有很多,例如:狂妄自大、恃才傲物、自視甚高、夜郎自大、自以爲是、唯我獨尊等。

自負者的致命弱點是不能容忍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與不足,甚至就連自己的上級領導指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他們也會表面上接受但心裡卻對領導嗤之以鼻。

Part3自負的種種表現

1.恃才傲物。自負者往往比一般的人更有才華,但也有不少自負者眼高手低。自負者往往自視過高,認爲自己比別人能幹。他們很少關心和考慮別人的利益,任何事情都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自負者一般與同事的關係不太緊密,不求於人時,他們對他人沒有絲毫的熱情和真誠,似乎人人都應以他的馬首是瞻,所以當有求於他人時,他們經常得不到他人的幫助。

2.唯我獨尊。自負者認爲自己是卓越和優秀的,他們經常對他人有一種居高臨下的輕視,因爲他們總認爲自己比別人高明。在工作中出現問題時,他們固執己見,唯我獨尊。他們常常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就是明知別人正確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態度或接受別人的觀點,並經常爲自己找藉口開脫。

3.過度防衛。因爲自負者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他們的心理極其敏感脆弱,他們對才能比自己高的人也有明顯的妒忌心。當別人取得成績時,他們就會諷刺、挖苦、排斥別人。當看到別人失敗時,他們會幸災樂禍。他們如果在工作中發現了他人的失誤,哪怕這失誤會給單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他們也不會向他人提供任何有益的建議。

4.好大喜功。自負者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就認爲這主要是自己的功勞,完全把成績歸結於自己的主觀努力。我們在工作中常常能看到這樣的人,在向上級領導彙報工作成績時完全不提別人,或者是一帶而過,遭到失敗時他們則把失敗完全歸咎於客觀條件或推卸給其他同事。

5.戀舊。自負者喜歡沉湎於過去的成就和榮譽之中,所以自負者有時候在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讚譽時也會表現出謙虛,但這謙虛是不真實的,他們的心裡只有被人誇獎時的沾沾自喜。

6.自我中心。由於自負者敏感的內心和強烈的自尊心,當他們在與他人相處時,總是將自己的心理需求放在第一位。在集體活動中,最活躍的一定是兩種人,一種是活動參與者和組織者,一種就是自負者。自負者相信自己就是中心人物,他們會製造氣氛以便引起人們對自己的關注。自負者在獨立完成工作出現差錯時,他們會久久不能釋懷,別人早已經不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了但他們卻不會這麼看,他們的神經極端過敏,看見別人說悄悄話,也會認爲別人是在講自己的壞話,而且一定會當面質問:“是不是說我呢?”自負者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的,所以他們會經常無端懷疑別人。

Part4自負心理是怎樣形成的

一個人的性格都是從小在家庭生活環境和成人後的社會環境影響下逐漸形成的。

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章 前言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章 前言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
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章 前言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章 前言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