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

Part1浮躁的情緒是普遍的

倒退回去20年,紀先生也算是一個才子,因爲他能寫會畫,那時有不少女孩子喜歡他,最後他百裡挑一找到了意中人並結了婚。婚後幾年日子過得還算平靜。1985年,紀先生的一個同事辭職下海創辦了一家商貿公司,很快公司就辦得紅紅火火,掙得盆滿鉢滿。看着過去的同事發了財,紀先生也坐不住了,他開始試着利用自己的人脈當起了中間人幫朋友做點生意從中掙點回扣,幾年下來,他也掙了一點兒小錢。最後,在朋友的慫恿下,紀先生也辭職下海辦了一家公司,雖然以前幫朋友聯繫過業務,但紀先生並沒有真正摸到生意的門道,最後,由於經營不善,紀先生的公司很快因虧損而關門。隨後,紀先生又去深圳和海南跟着人倒化肥、倒鋼材、倒水泥、倒批文,幾年下來,仍然沒有掙到什麼錢。輾轉一圈,紀先生終於又回到了原籍,回到原籍後,紀先生又成立了一家小策劃公司,專門給企業做廣告策劃,可是沒過多長時間,紀先生新成立的這家公司又經營不下去了。由於折騰了十幾年也沒能掙上什麼錢,紀先生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壞。

紀先生就是個典型的浮躁的例子。紀先生這十幾年可以說幹了不少事情,但什麼都沒幹成。紀先生應該靜下心來好好給自己做一個事業發展規劃,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發展方向,任何人只要選對發展方向後揚長避短不要見異思遷就都會取得成功。

著名作家賈平凹在他的《浮躁》一書中曾這樣說:“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力量使我們茫然不安,讓我們無法寧靜,這種力量叫浮躁。”

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的最大的敵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浮躁不僅是人生最大的敵人,而且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這樣說,我們的一生是同浮躁鬥爭的一生。

一說到浮躁,我們就會聯想到這樣幾個詞語:輕浮急躁、見異思遷、好高騖遠、急功近利、淺嘗輒止、朝秦暮楚等。

浮躁是一種讓人無法平靜的焦慮心態。對於個人來說,浮躁就是因爲在不斷努力後仍無法達到某種,或因自己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時產生的焦慮感。浮躁就是在急於求成的過程中,還沒有看到成功時產生的焦灼感。在浮躁情緒的煎熬中,我們失去了認認真真做完一件事情的耐心,浮躁讓我們變得焦慮不安、患得患失。

浮躁就像一層薄厚不均的霧靄矇蔽了我們的心靈,會讓我們在決策時失誤,並導致我們的失敗。當矇蔽在我們心頭的這層霧靄不被去除時,我們就會在浮躁中迷失自己。

浮躁心態讓我們在決策中急功近利;浮躁心態讓我們在工作中少了踏實、多了取巧;浮躁心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機械而毫無樂趣;浮躁心態讓我們失去了平和之心;浮躁心態讓好高騖遠披上志向遠大的外衣;浮躁心態讓我們把長期積累沉澱的有價值變成了短期效益的無價值;浮躁心態讓我們朝三暮四、喜怒無常和盲目跟風;浮躁心態讓我們的感性輕易戰勝理性;浮躁心態讓我們心神不寧;浮躁心態讓我們在面對選擇時無所適從。

Part2我們爲什麼會浮躁

產生浮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1.社會原因。這分爲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改革開放之初的10年。1976年,鄧小平提出“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貓論”,這讓一部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看見並抓住了機會,他們很快就成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批個體戶。他們都是些什麼人呢?這些人基本以四種人爲主:因家庭出身不好而沒有工作的城市無業者;刑滿釋放找不到工作的人;一部分雖然是城市戶口但沒有正式工作而一直在偷偷摸摸做點小生意的人;有生意頭腦的農民。就在絕大多數國營企事業單位的人們依然在爲自己的鐵飯碗沾沾自喜,依然爲自己每月一二百元的工資感到滿足時,第一批“萬元戶”從這些個體戶中轟轟烈烈地誕生了,一時間,掙錢成爲人們的熱門話題,“下海”成爲一種新的社會風潮。浙江溫州的橋頭鎮,武漢的漢正街,北京的秀水街,河北的白溝等地迅速成爲個體商業的繁榮之地。與此同時,與掙錢、發財的同時悄悄萌芽的還有一種不可見的情緒——浮躁。

鄧小平在提出“貓論”後,很快又於1978年3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全國科技大會,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號召。大會強調“必須打破常規去發現、造就和培養傑出的人才”,把“儘快培養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學技術專家,作爲我們科學、教育戰線的重要任務。”在這次劃時代的全國科技大會召開以後,一部分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一些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的老闆帶着創業的夢想找到這些科研院所的相關研究人員,希望能得到技術上的支持和幫助。於是,社會上出現了一批“星期日工程師”,所謂“星期日工程師”是指一些在國營工礦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紛紛受聘於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爲他們進行技術上的指導。但由於週一到週六必須要在本單位上班,只有星期日休息,於是,這些受聘於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的工程師們就只能在星期日去給這些小企業打工。這一部分科技人員的錢包也開始慢慢鼓了起來。

1988年9月,鄧小平再次指出:“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在這低端和高端兩部分人羣的推動下,中國迅速進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1992年春天,鄧小平在視察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深圳時,又提出:“膽子要再大一點,步子要再快一點”。這時,我國的貧富差距已經迅速拉大,人們的心理落差也在同步加大。過去雖然也有貧富不均的情況,但在計劃經濟時代,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基本差不多,貧富差距的程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心理平衡由於貧富差距被打破,浮躁在全國人民心裡開始“瘋長”,這是產生浮躁的社會原因。

但是,我們決不能把自己的浮躁歸咎於社會變革,社會變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所至,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要面對這種變革,變革來得越早衝擊力越小,來得越晚衝擊力就越大。因爲這種社會變革改變的不僅僅是經濟體制,還有人們幾十年形成的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爲模式。20世紀初的大清帝國就是不願順應世界開放的大趨勢而自取滅亡的,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遇到了同樣一個問題——是改革開放尋找出路,還是閉關自守自取滅亡。慶幸的是,鄧小平以一個偉大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和過人膽略,帶領我們打開了國門,把中國帶上了通往現代化的通衢大道上。但這個變化來得太快,中國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用了100年才走完的路,終於跟上了世界發展的步伐。在這個急劇轉型、快速變化的社會裡,在這個巨大變革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在這個新的社會結構中爲自己重新定位,每個人都在這個新體制的盛宴中被重新安排。“快”成了衡量一個人工作能力、適應能力的尺子。快也是讓我們心浮氣躁的一個原因。

2.個人原因。在社會大變革中,人們的被空前激發出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全民嚮往富裕生活的熱情會極大地激發人們的潛能,併產生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但是,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社會閱歷不同,所掌握的社會人力資源的多寡和優劣不同,以及對事物的看法和做法不同。這樣,在這些差異中,社會的發展就會不均衡,而在這種不均衡的社會發展中就自然出現了個體的貧富不均現象。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少數人通過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快速積累起了大量財富。貧富差距的加大使得人們普遍產生了心理不平衡,於是就產生了互相攀比的現象,這樣,浮躁就自然產生了。

盲目的攀比帶來浮躁情緒,而浮躁情緒又來源於對自己的生存現狀的不滿意,對自己生存現狀的不滿意就會促使我們改變現狀,而這種改變又有時不我待的急迫性。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會顯得急躁、敏感、甚至富於冒險精神。浮躁會使我們就像是行駛在茫茫大海上失去定位導航儀的輪船,只有目標卻找不到方向。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激烈的社會競爭對每個人都會產生心理壓力,壓力的大小取決於自己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大小。壓力大則浮躁程度大,壓力小則浮躁程度小。由於每個人所處的職業環境不同,因此,浮躁情緒在各個階層都有所體現,但在白領階層以及成功人士中,浮躁情緒表現得更爲明顯,這都是由於競爭壓力所致。

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章 前言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章 前言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章 前言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章 前言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
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章 前言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章 前言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章 前言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章 前言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0章 心病四 恐懼 (3)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