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

Part1多疑是心靈的毒藥

孫先生,38歲,本科學歷,是一家工商局的副科長。孫先生在這個職位上已經幹了9年了,最近,局裡開了辦公會議,準備把提拔孫先生的材料報上級組織部門,爲此孫先生躊躇滿志。可偏巧在這個時候,單位來了一位碩士研究生,還正好被安排在了孫先生所在的科室,孫先生心裡開始不自在起來。

一段時間過去了,組織部門遲遲沒來找孫先生談話,這讓孫先生焦慮、失眠。他覺得自己馬上快40歲了,而那位新來的研究生不管從學歷上還是從年齡上都比自己有優勢,而且還有過幾年崗位工作經驗。因此孫先生覺得組織部不找自己談話是因爲提拔的事情看來沒什麼希望了。於是,孫先生在工作時不但失去了以往的熱情,還不斷針對研究生的工作說些風涼話,甚至動輒就爲一些小事發脾氣。在這種不自信心理的作用下,孫先生脾氣越來越壞,急躁易怒,滿腹牢騷,周圍的領導和同事都覺得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局領導發現孫先生的這種不正常心理後找他談心,並說明局裡並沒有馬上提拔研究生的可能,但孫先生還是不放心,他認爲這只不過是領導爲了安撫自己而採取的緩兵之計。同時,孫先生還在局領導面前發泄怨氣說自己有自知之明,還說了很多自己學歷低、能力差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孫先生的這種表現讓局領導對他很失望,最終,局裡撤回了對他的任命。

孫先生的這種情況就是多疑心理的具體表現。當了9年副科長的孫先生認爲,就算是論資排輩也應該把自己“扶正”了,可是偏偏在這個節骨眼兒上來了一位研究生,這時,孫先生潛意識裡的自卑情結開始作祟。他認爲領導之所以把研究生安排進他的科室是有目的的,他堅信這位新來的研究生將會是自己升任科長的障礙。在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下,孫先生失去了工作的熱情,最終也失去了獲得提拔的機會。

消極的心理暗示會讓多疑者在缺乏客觀依據的情況下對他人進行主觀臆測,並對自己在封閉思路中得出的結論進行想當然的解釋。對於孫先生來說,他的想法最後變成了事實,那就是他沒有得到自己期盼已久的科長職位。但孫先生沒有意識到的是,正是由於自己的多疑才使他丟掉了即將到手的科長職位。

多疑是一個非常有害的心理誤區,它會徹底破壞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和最寶貴的東西——信任。

培根曾經說:“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黑暗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

培根在這裡所說的猜疑就是我們常說的多疑。

多疑也叫猜忌,就是既疑又妒。假如我們說猜疑是量,那麼多疑就是質。猜疑心理太重的人,從量變到了質變,猜疑就變成了多疑。

多疑的人經常愛用懷疑和不信任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物,雖說小心沒大錯,但假如一看到別人在議論什麼,就懷疑別人是在說自己的壞話,那就無形中給自己增加了心理負擔。

多疑成癖的人喜歡捕風捉影,在工作中他們會因爲無端多疑跟周圍的同事弄得關係緊張而影響工作,在家庭生活中他們也會因多疑而跟家人關係不和睦。

多疑的人對別人的每一個眼神都特別在意,也可能別人只是無意地瞥了他一眼,但這一瞥卻會在多疑者的心裡留下長時間揮之不去的陰影,他總覺得別人這一瞥含有特別的意思,這樣思來想去的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

古人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的就是多疑心重的人。多疑的人對人對事都會表現得過於敏感,別人對他工作中的不足善意地提出批評,他就會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並對此耿耿於懷。多疑的人平時在工作和生活中會把大量精力都放在別人身上,時時用警惕的眼光和靈敏的耳朵以及敏感的心思去探究別人的一言一行和一舉一動。多疑的人幾乎不可能交到真心朋友,因爲疑心重的人大多都不擅交際。由於疑心太重,他們往往心胸狹窄,即俗話說的“小心眼”,周圍的人對這種“小心眼”通常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多疑是什麼?多疑就是無端猜疑,無端猜疑就是無事生非,一個正常人誰會整天和無事生非的人在一起呢?

Part2多疑者的表現

多疑似乎是所有動物與生俱來的本能。有人常常混淆多疑與猜疑,其實,多疑與猜疑是有本質區別的。

猜疑是人們對某一件事情沒有獲得明確答案時,自己憑經驗作出的預測,這種預測可能在邏輯上能夠成立,但也有可能不成立。生活中正常的猜疑是我們爲防止上當受騙,憑社會經驗在第一時間作出的心理反應,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保護防禦機制,這種心理保護防禦機制只有在遇到自己的經驗無法在第一時間“檢索”出對策時纔會打開。

只有在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猜疑纔有其正面意義,因爲人類對未解之謎的探索其實就是一個對猜疑的“釋疑”過程,它不但是有趣的,而且也充滿了新奇的求知旅程,它對科學技術的進步起着極大的推動作用。但當猜疑轉變成對人的不信任時,猜疑就變成了多疑。

多疑是人的一種病態的心理活動,主要指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不健康心態,是一種心理過敏症。

多疑者對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種天生的戒備心理,他們會把生活中正常的人際交往看做是不正常的,會把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一個眼神與自己生拉硬扯地聯繫起來,並認爲別人對自己別有用心。

多疑者的心理防禦機制十分嚴密,在人際交往中他們更是人爲地在自己和他人之間樹立起一道樊籬。因此多疑就沒有任何正面意義了,多疑是對正常人際關係和正常社會秩序的破壞。

多疑的人大多是悲觀主義者,他們會無限放大事物消極陰暗的一面,而對生活中積極陽光的一面視而不見。

多疑者往往以自己的主觀想象來代替客觀事實,並且不容易聽進去別人的善意解釋,這樣無形中就給自己增添了許多煩惱。

在家庭生活中,多疑者往往會把配偶與異性的正常工作交往和人際往來看做是不正常的兩性關係,是對自己感情上的欺騙和傷害,並由此引發家庭大戰,嚴重的甚至導致婚姻解體。

多疑者在工作單位也多會因爲疑神疑鬼而搞得人際關係十分緊張,因爲多疑者常常會把別人的好意當做惡意。“我跟他(她)關係一般,他(她)爲什麼要替我說話?”“我們來往不多,他(她)爲什麼要請我吃飯?他(她)會不會有什麼目的?”

一般情況下,有兩種人比較容易產生多疑心理。一種是有自卑感的人,自卑心理強的人往往心裡缺少安全感,一個人缺少安全感就很難對別人產生信任感。另一種是遭受過重大身心創傷的人,這類人由於身體或心靈曾經遭遇過他人的傷害或打擊,容易對人產生戒備心理。

Part3“杯弓蛇影”與“疑鄰竊斧”

多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將人的心胸比喻成一臺發動機的話,那多疑就好比是鑽進發動機軸承裡的小小沙粒,不趕緊把它清理乾淨,最終將會影響發動機的正常工作,並縮短髮動機的壽命。

中國自古就流傳有很多關於多疑的說法,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狗咬呂洞賓,不識好心人”“滿腹狐疑”“疑心生暗鬼”等。

我國古代有許多關於多疑的典故,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杯弓蛇影”與“疑鄰竊斧”。

“杯弓蛇影”說的是這樣一則故事。據《晉書·樂廣傳》記載,有一個叫應彬的人在汲縣當縣長。夏至這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來訪。老友相見分外高興,作爲主人的應彬就在家中設宴款待老友。正巧朋友座位背後的牆上懸掛着一張紅色弩弓,其形狀就像一條小蛇。兩人寒暄後端起酒杯,應彬的朋友在把酒倒進嘴裡的一剎那,一眼瞥見酒杯中有條“小蛇”。說時遲那時快,他還沒有反應過來,杯中酒已經被他喝進肚子裡了。應彬的朋友把酒喝進去後,很快就覺得肚子裡隱隱作痛,於是又驚又怕。回到家裡後,他只覺得肚子痛得更加厲害了,以至於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身體也漸漸消瘦下去。其家人爲他請了很多醫生,用了不少辦法也不見他的“病情”有好轉。

再說應彬,自從老朋友那次來訪後,已經好久沒有與老朋友再次會面了。一日,應彬聽說這位老朋友自從上次在自己家裡喝過酒後,回家就病倒了,於是決定到朋友家去探望他。一到朋友家,應彬就看見朋友躺在牀上,形容憔悴,看來是病得不輕。應彬便問他是怎麼回事,朋友如實說道:“上次在你家喝酒時,因不小心把一條小蛇喝進了肚子裡,回來後就開始肚痛難忍,家人想盡辦法,求遍名醫也沒能治好。”

應彬覺得這事有些奇怪,他想酒杯中哪來的蛇呢?回到家中後,他還在琢磨這件事。於是他就來到了當時請朋友喝酒的餐桌旁仔細研究,突然他看見掛在牆上的弩弓,心裡一下子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於是立即備了馬車趕到朋友家,他說:“你只要再去一趟我家,保證你的病就會不藥而癒。”老朋友于是再次與應彬攜手來到他的家中,應彬讓家人完全按照那天的佈置重新擺放酒具,酒具擺放好了之後,應彬仍然讓朋友坐在他原來坐過的位置上。酒杯再次斟滿了酒,這次朋友沒有發現酒杯中的“小蛇”,可是當朋友端起酒杯慢慢向嘴邊送的時候,酒杯中又出現了“小蛇”的影子。這時,應彬也端着酒杯走到朋友的座位旁,將自己的酒杯端給朋友看,只見裡面同樣有一條“小蛇”在晃動着。應彬請朋友端着原來那杯酒離開那個位置,然後再看杯中,那條“小蛇”就沒有了。朋友不解,應彬叫朋友回頭看牆上掛着的那把弩弓,對朋友說:“牆上的弩弓映在酒杯中,這就是你看到的杯中的小蛇,其實那只是弩弓的影子,杯中除了酒別的是什麼也沒有啊。”朋友半信半疑,應彬又和朋友重新演示了幾遍,朋友心中的疑團頓時消失了,精神一下子也好了許多,再摸摸肚子,感覺肚子好像也不再那麼痛了。

原來,當盛滿酒的酒杯平放在桌上時,牆上的弩弓因爲角度的關係無法映在酒杯中,當酒杯的角度發生改變時,弩弓就映在了杯中酒裡。

這就是廣爲流傳的“杯弓蛇影”的典故。

“疑鄰竊斧”出自《列子·說符》,它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位以砍柴爲生的人突然發現自己的一把斧子找不見了,於是他就開始房前屋後地到處找,結果他在家裡沒找見,在院子裡也沒找見。他想:“斧子又沒長腿,怎麼能說不見就不見了呢?”這時鄰居家的一個小男孩出門看了他一眼,他立刻就覺得自己的斧子就是這個小男孩兒偷的。可是自己又沒有證據,怎麼辦呢?這個丟斧子的人整日魂不守舍,於是就每天暗中觀察鄰居的小男孩,他越看這個小男孩越像是偷自己斧子的人,甚至連看他的背影都像是偷斧子的人。又過了幾天,這個丟斧子的人在自己經常去砍柴的山上發現了自己遺失的斧子。回到家裡後,他再看鄰居家的小男孩又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以上是兩例普通人因多疑而鬧的笑話,但假如是大人物多疑那就不僅僅是鬧笑話那麼簡單的事情了,如三國時期的曹操。

在中國古代歷史人物中,最有名的多疑者可能要屬曹操了。年輕的曹操刺殺董卓未遂後倉皇出逃,他途中在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家借宿。呂老先生一看世侄來了十分高興,他先把曹操安頓在臥室休息後就開始指揮家人準備把自己家裡唯一的一頭豬綁上殺了款待曹操。曹操因爲剛犯了大案正在被通緝,惶惶如喪家之犬,因此格外警惕,臥室裡的曹操只聽見院子裡呂老先生吩咐家人磨刀並說:“縛而殺之”。曹操誤以爲呂老先生要把自己綁起來殺掉,便抽出刀衝出門外將準備殺豬的呂老先生和他的家人全部殺死。曹操拿着刀衝進廚房搜尋還沒有被殺的人時,看見了捆在地上的豬,他這才知道是自己疑心生暗鬼錯殺了好人,但事已至此,他已經沒有退路了,於是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呂老先生一家男女老少十幾口人悉數殺盡。

Part4女人更容易多疑

在我們的常識中,似乎愛激動,愛妒忌,愛吃醋,愛較真,小心眼兒這些貶義詞都跟女人有關,有一句老話說:“人不和狗鬥,男不和女鬥。”這話說得雖然粗點,但話糙理不糙。

其實,大凡女人似乎多多少少都有些神經質的敏感,這都是由於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所致,更因爲女性獨特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因此,對於女性的多疑,我們更應該採取寬容的態度,當然,女性朋友也應該在自身多多注意,不要讓正常的猜疑發展成病態的多疑。

女性的多疑,除了與小時候的家庭生活環境和其自身性格有關外,還與女性自身缺少自信心等心理問題有關。

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章 前言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章 前言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章 前言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章 前言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
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6章 心病三 多疑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9章 心病四 恐懼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28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8章 心病八 虛榮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4章 心病二 焦慮 (1)第27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2)第15章 心病六 悲觀 (3)第13章 心病六 悲觀 (1)第21章 心病 九自卑 (2)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9章 心病十三 偏執與狹隘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6章 心病十二 高自尊和低自尊 (1)第25章 心病十一 自戀 (2)第19章 心病八 虛榮 (2)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章 前言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5章 心病十六 敏感 (2)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32章 心病十五 強迫 (1)第24章 心病十一 自戀 (1)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1章 前言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33章 心病十五 強迫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6章 心病十六 敏感 (3)第12章 心病五 狂躁 (2)第2章 心病一 抑鬱 (1)第7章 心病三 多疑 (2)第34章 心病十六 敏感 (1)第3章 心病一 抑鬱 (2)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23章 心病十 自負 (2)第31章 心病十四 浮躁 (2)第22章 心病十 自負 (1)第1章 前言第16章 心病七 妒忌 (1)第1章 前言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第11章 心病五 狂躁 (1)第20章 心病 九自卑 (1)第17章 心病七 妒忌 (2)第1章 前言第8章 心病四 恐懼 (1)第14章 心病六 悲觀 (2)第30章 心病十四 浮躁 (1)第5章 心病二 焦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