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赴宴

日的餘輝消失在天邊,黑暗開始籠罩大地,喧鬧了於安靜下來,伴着夜空星光而起的,是那租界街道上的路燈,作爲開埠口岸,漢口租界早已普及了電燈,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日本人紛紛在租界裡開設電廠,將這種嶄新的能源帶到了中國內地。

相比租界裡的光明,漢口華界如同另一個世界,不要說路燈,便是油燈也沒幾盞,天一黑下來,多數人家已上牀安歇,少數未熄燈的人家都能聽見織機“咔咔”聲,不過如今土布價格賤得厲害,能夠堅持織布餬口的人家已不多了,而且用的棉線也是從紗廠購來的洋紗。

在一片漆黑中,一隊全副武裝的騎兵從那座連接漢口與漢陽的浮橋上走了過來,人人手持火把,警惕的目光掃來掃去,馬蹄“的的”中緩緩前行。片刻之後,又有一隊騎兵從浮橋上過來,打頭一人身穿軍裝,腳蹬馬靴,頭戴一頂樸素的大檐軍帽,腰間的武裝帶上掛着一柄銀光閃閃的軍刀,不是別人,正是共和軍總司令、湖北都督趙北。

此次夜過漢江,不是爲了視察軍隊,而是爲了赴宴。

晚宴是由德國僑商聯合會舉辦的,赴宴的除了德國在華商人之外,那些爲武漢地區洋行服務的華人買辦也來了一些,此外,武漢華人商界有頭有臉的人物也請了不少,當然,在這所有的客人當中,趙北是華人中地位最高的,作爲貴賓,爲了準時赴宴,他昨天就從黃州趕回武漢,今日八點整的晚宴,他七點鐘就離開了總司令部,帶領衛隊趕去漢口。

雖說是去赴宴,是打仗,但總司令出巡,底下的人也不敢大意,此次跟隨總司令一起行動的除了衛隊營之外,還有獨立騎兵旅轄下的一個騎兵團,在總司令過江之前,騎兵團就已在漢口戒備了,各個路口也都有共和軍士兵持槍把守,爲了防止出現突發情況,就連那些組織起來圍困日本租界的民衆隊伍也暫時消停了下來。

只有極少數高級軍官知,今晚的漢口沒有軍事演習,只有一場豪華的宴會。

小心無大錯,竟總司令身系一軍之前途,何況,從漢口警界的那幾個眼線傳回的情報來看,日本人最近正在瘋狂搜集關於總司令的情報,所以,必須提高警惕。

了總司令的安全,就連晚宴的舉辦地點都設在華界,而不是德國租界,這固然是考慮到共和軍部隊無法開進租界,但同時也是德國人主動提出的建議,因爲目前德國政府還不想與共和軍方面建立正式的官方聯繫,袁世凱雖然正在向英國人靠攏,但似乎還可以拉攏一下,至於共和軍這邊,通過商會聯絡似乎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至少可以堵住英國人的嘴。

這“兩頭下注”,德國人雖然刻板,但並不傻,畢竟袁世凱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中樞權威,而共和軍僅僅只是一個地方實力派。

晚宴舉辦地點在漢口華界循禮門外劉家花園。緊挨着後湖。與東邊地英租界、俄租界只隔着一條鐵路地路基。位置偏僻了點。但幽靜得很。沒有鬧市地那種喧囂。

在衛隊和騎地護衛下。趙北很快越過路基。已遠遠望見那燈火通明地劉家花園。那裡早就從法國租界牽了電線。而且建築式樣很西化。夜幕中格外惹眼。

“石人。這路基是京漢路未完工地路基。等將來局勢穩定了。咱們就把這路基修完。讓火車能直通漢口華界。如果再架座鐵路橋。這火車還能直接通到漢陽呢。”

跨過路基後。趙北勒住繮繩。放慢速度。向緊跟在身後地張激揚推銷他地築路計劃。

張激揚也勒住繮繩。與趙北並轡而行。說道:“光有鐵路還不行。咱們還得修馬路。修電車道。咱們要把這武漢三鎮變成另一個上海。用實際行動迴應那幫滿清遺老!好叫他們知道。咱們革命軍人不光會破壞。還會建設!而且。比他們那幫立憲派幹得更好。”

兩人正欲深入探討革命之後地建設問題。一名前導騎兵從前方馳回。向兩人敬禮。說道:“總司令。劉家花園地主人親自帶人在前頭迎接。”說完。將一張名剌呈給總司令。

趙北接過名剌,衛隊長田勁夫急忙提着馬燈靠上前。

就着馬燈看了眼名剌,趙北說道:“這個劉人祥倒是有些意思,做着洋行的買辦,用得名片卻是中國式的。”

張激揚說道:“這個人可不簡單,昨天我特意叫人查了查他的底細,此人出身貧寒,祖、父兩輩人都是洋教徒,他本人也是教徒,早年靠着教會的關係在英商太古洋行做了練習生、寫字兼跑街,後來又是靠着教會介紹進入法國洋行做買辦,攢下些銀子後投資芝麻生意,發了財,這之後就開始經營地皮投機,張之洞督鄂時他巴結得很勤,再加上很有眼光,買賣做得更紅火,現在他已是漢口的地產大王,連洋人都自愧不如,租界修馬路也要找他幫忙,現在英租界與華界交界處的那條‘~生路’就是以此人的表字命名的。”

“不容易啊,一箇中國百姓混到這一步,也算不錯了。”

趙北由衷感慨

,這年頭連做買賣都要靠洋人幫襯,更別說是幹革命又說回來,利用洋人的勢力和賣身投靠洋人是兩個概念,希望那位劉生能夠認識到這一點。

趙北與張激揚並轡而行,前行一里不到,就望見一羣人迎面走來,提着的也不是洋燈,而是傳統的中國燈籠,燈籠上很中國的寫着“劉”字,跟在人羣后面的還有一輛四輪西洋馬車,馬車旁邊則是一頂八人擡的轎子。

“鄙人劉人祥,拜見大都督。

前些時候在上海租界,未能及時拜會大都督,失禮得很。”爲首那人三十多歲,來到馬前,唱了個諾,袖子一拍,就要行下大禮。

趙北急忙翻身下馬,趕上幾步將那人雙臂一託,笑道:“劉先生不必多禮,如今共和已成,這跪拜的禮數不講究了,咱們還是握握手吧。”

拉着那人握了手,趙北又道:“勞劉先生大駕,這麼遠來迎我。你也是見過世面的人物,又給洋人做了多年買辦,這洋場上的規矩比我懂得多,一會兒跟洋人共進晚宴,若有什麼失禮的地方,還望劉先生及時提醒。”

這話說得客氣了些,其實來之前,趙北就專門找來幾位洋人傳教士,教他宴會禮節,這個時代的宴會不像後世自助餐那般隨意,尤其是這種有各國商界名流參加的宴會,更是規矩多多,就連下請柬也有講究,畢竟是第一次跟洋人商會打交道,趙北也不敢大意。

劉人祥陪笑:“都督客氣了,客隨主便,今日宴會在鄙人府上舉行,就咱們中國人的規矩來辦!若是都督覺得洋人那套繁文縟節太麻煩的話,只要一聲令下,西洋大餐也可變成滿漢全席。”

“?這麼說劉先生倒是考慮得周詳。”趙北頗感意外,看了眼那輛馬車和那頂轎子,似乎有些明白對方用意了。

劉祥說道:“鄙人那座花園就是專爲招待中西貴客而建的,常年備着兩個伙伕班,一班專做中餐,一班專做洋餐,隨傳隨做,不耽誤工夫,而且餐具和下人打扮也都是兩套,一中一洋。”

“還是做洋餐吧,我自從回國之後,就沒過洋餐了。”趙北想起自己的“海歸”身份,而且考慮到以後與洋人少不了打交道,正好趁着這個機會練練。

劉人祥吩咐家先趕回花園準備,趙北也命田勁夫帶人先行一步佈置警戒。

“都督乘馬車還是乘轎?”

“這轎子不合適,這是舊時代的象徵,現在共和了,這轎子也該退出歷史了。”

趙北倒沒多客氣,與張激揚上了那輛馬車,劉人祥不敢僭越,本打算乘轎同行,但總司令一聲令下,他也不得不上了馬車,在總司令對面坐下。

馬車緩緩啓動,在衛隊的護衛下向劉家花園行去。

“劉先生現在是替法國人做事?”

見總司令發問,劉人祥略一遲,點着頭道:“頂着洋人買辦的帽子,辦起事來方便得多。”

“聽說你也兼着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漢口分行的買辦?還開了家阜通錢莊?”趙北又問。對於這個劉人祥的情況,不僅張激揚查過,他也派人秘密查過,雖說不上了如指掌,但至少也不是兩眼一抹黑。

“是。”劉人祥不清楚總司令到底是什麼意思,只好儘量少說話。

趙北強烈的反英立場導致他與英國關係很冷淡,再加上京漢鐵路糾紛,比利時人和法國人也都不喜歡這個趙司令,並曾告誡過屬下的華人買辦,不准他們與共和軍方面私下建立聯繫,作爲法國洋行的買辦,劉人祥當然也接到過類似的告誡,但他最終還是選擇向共和軍這邊靠攏,這一方面是出於投機心理,畢竟他的產業多在華界,不能不與共和軍方面建立良好關係,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則在於德國人的示好,德華銀行已經向他表示過誠意,願意聘請他爲德國銀行買辦,即使法國人靠不住,至少還可以投靠德國。

不過,劉人祥還是很謹慎的,向德國靠攏不是不可以,但也同時與法國繼續保持聯繫,畢竟,現在局勢不明,誰也不知道到底是法國人靠得住還是德國人靠得住,所以,這一次的晚宴雖是在劉家花園舉行,但晚宴的主持人卻是一個德國人,劉家花園被那個德國人租了下來。

那個德國人叫漢納根,曾在德國陸軍服役,是中國海關前稅務司德璀琳的女婿,靠着這層關係,漢納根退役後被清廷駐柏林公使聘請,在中國充當軍事教官,曾做過李鴻章的軍事顧問,負責督造旅順、威海等要塞炮臺,並以陸軍軍官的身份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的海戰,官至提督銜,戰後曾向清廷提出訓練新式陸軍的條陳,但因所需經費太過驚人而未被清廷採納,之後他留在中國繼續充任軍事教習,前幾年退出軍界,投身實業,如今在井|經營煤礦,因爲在華多年,對中國官場很有了解,因此被德國在華商人推舉爲德國在華僑商聯合會會長,向趙北下的那封請柬就是以他的名義發出的。

第583章 忘戰必危第152章 銅梁(上)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929章 海參崴第61章 破舊立新(上)第794章 巴達維亞(下)第78章 天心洲第48章 前哨戰第920章 深秋(下)第656章 防禦(上)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441章 故計重施第241章 飛行基地(上)第1099章 激戰(上)第849章 新規範第1257章 原子能委員會第1167章 掌握主動(上)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648章 經濟戰(上)第1111章 日落(上)第1216章 突襲第367章 世家紈絝第1050章 海軍世家第848章 國際志願兵第657章 防禦(下)第890章 日本的野望第671章 杯弓蛇影第265章 決裂邊緣第924章 一面旗幟(下)第650章 清川江畔(上)第888章 中國的戰列艦(下)第73章 人各有志第379章 彷徨(上)第711章 田臺莊(上)第802章 激進分子第1112章 日落(下)第882章 各有打算(下)第1143章 雷雨(上)第222章 真正目的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69章 一念之間第332章 無堅不摧第855章 “石斑魚”號第1107章 伏擊(上)第577章 壯志豪情第564章 一筆交易第662章 進京(上)第998章 歸來(下)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184章 空襲第232章 四年計劃第502章 東北亞危機第201章 民心可用第1221章 抵住世界咽喉的尖刀第1072章 逐鹿南洋(下)第285章 隱憂第431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上)第511章 四萬萬(上)第1144章 雷雨(下)第42章 東進與西進(下)第807章 僑民轉移安置計劃(上)第1103章 迎擊(上)第987章 狂人請客(上)第1116章 “打蛋器”行動第271章 籠中之鳥(上)第584章 少壯派第366章 外交的智慧第355章 託孤第527章 辦案第351章 北巡(上)第1225章 彈射第152章 銅梁(上)第1179章 共識(上)第762章 歷史再次改變第706章 敵人與朋友(下)第1188章 斡旋人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1131章 不公平的戰鬥第1187章 極光之下第669章 特混艦隊(下)第67章 拉肥豬第1210章 合作與對抗第610章 事變(下)第977章 新的時代(上)第965章 德意志的歷史之迷第1272章 柏林的“小紅帽”(下)第726章 磨拳擦掌第168章 租界(下)第171章 內外交困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1177章 燈泡盒子第342章 補救措施(下)第776章 戰爭癮第164章 遠東變局第1004章 各有心思(下)第61章 破舊立新(上)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第416章 以夷制夷(下)第69章 一念之間第275形勢微妙上
第583章 忘戰必危第152章 銅梁(上)第215章 養肥豬與殺肥豬(上)第929章 海參崴第61章 破舊立新(上)第794章 巴達維亞(下)第78章 天心洲第48章 前哨戰第920章 深秋(下)第656章 防禦(上)第453章 殺伐果決第441章 故計重施第241章 飛行基地(上)第1099章 激戰(上)第849章 新規範第1257章 原子能委員會第1167章 掌握主動(上)第851章 戈壁灘上第648章 經濟戰(上)第1111章 日落(上)第1216章 突襲第367章 世家紈絝第1050章 海軍世家第848章 國際志願兵第657章 防禦(下)第890章 日本的野望第671章 杯弓蛇影第265章 決裂邊緣第924章 一面旗幟(下)第650章 清川江畔(上)第888章 中國的戰列艦(下)第73章 人各有志第379章 彷徨(上)第711章 田臺莊(上)第802章 激進分子第1112章 日落(下)第882章 各有打算(下)第1143章 雷雨(上)第222章 真正目的第488章 內閣總理撤消案(下)第69章 一念之間第332章 無堅不摧第855章 “石斑魚”號第1107章 伏擊(上)第577章 壯志豪情第564章 一筆交易第662章 進京(上)第998章 歸來(下)第1233章 南俄戰區(上)第184章 空襲第232章 四年計劃第502章 東北亞危機第201章 民心可用第1221章 抵住世界咽喉的尖刀第1072章 逐鹿南洋(下)第285章 隱憂第431章 真真假假與虛虛實實(上)第511章 四萬萬(上)第1144章 雷雨(下)第42章 東進與西進(下)第807章 僑民轉移安置計劃(上)第1103章 迎擊(上)第987章 狂人請客(上)第1116章 “打蛋器”行動第271章 籠中之鳥(上)第584章 少壯派第366章 外交的智慧第355章 託孤第527章 辦案第351章 北巡(上)第1225章 彈射第152章 銅梁(上)第1179章 共識(上)第762章 歷史再次改變第706章 敵人與朋友(下)第1188章 斡旋人第396章 變起京城(下)第1131章 不公平的戰鬥第1187章 極光之下第669章 特混艦隊(下)第67章 拉肥豬第1210章 合作與對抗第610章 事變(下)第977章 新的時代(上)第965章 德意志的歷史之迷第1272章 柏林的“小紅帽”(下)第726章 磨拳擦掌第168章 租界(下)第171章 內外交困第504章 戰與不戰(下)第1177章 燈泡盒子第342章 補救措施(下)第776章 戰爭癮第164章 遠東變局第1004章 各有心思(下)第61章 破舊立新(上)第1164章 核桃夾子行動第416章 以夷制夷(下)第69章 一念之間第275形勢微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