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

“現在西夏哀鴻遍野,若是能賣,子女都拿出來賣了。”韓韞說道。

也就是這件事辦得比較順利。

不過能不能起到王巨所說的效果,韓韞比較懷疑。

其實王巨也派了遊騎在西夏境內打探,知道一些西夏困苦的景象,並且在鹽州也能分析到,對於王巨用物資換牲畜皮毛,梁氏未必會反對的,說不定對西夏來說,還會產生一些幫助作用。但這一戰過後,西夏同樣損失了大量戰馬,因此梁氏禁令百姓用馬去鹽州交換。然而屢禁不止,有的部族因爲窮蹙,看到馬價高,不顧殺頭危險,還是偷偷地牽來良駒來鹽州,與官兵交換物資。這也說明了西夏百姓的窮蹙。

因此王巨淡淡說了一句:“那就好。”

“子安,爲何放棄蝦蟆寨?”

王巨讓韓韞從長安趕到前線,有兩個用意,這一戰打得西夏很慘,因此藉此機會,可以低價囤積大量賀蘭石。

宋朝五大名硯,端硯、徽硯、洮硯、紅絲硯、澄泥硯。除了這五大名硯外,還有一些硯石同樣有名氣,包括用賀蘭石所做的賀蘭硯。

不過物以稀爲貴,因爲賀蘭石產量在宋朝有點高,儘管它是“外番貨”,所以一直不貴。

但鬱金香是“稀物”嗎?況且西夏經濟又是如此的薄弱。

當然,想想操作成功,仍有很多困難的,這得一步步來。

其次就是讓韓韞藉助私酒構成的情報網,看能不能打探一些有用的情報。至少這些內部情報。能對遊騎打探來的情報。進行很好的補充作用。

韓韞確實打聽到了一些情報,還聽到一條消息,爲了振奮民心,梁氏宣稱,仁多零丁於蝦蟆嶺大敗宋軍,奪回了這個要寨。

這條消息讓韓韞嚇了一跳,難道西夏對宋軍展開了反攻,那可不是一條好消息。畢竟許多官兵陸續撤回去,現在慶州兵力並不多了。

回來後才知道西夏在造謠。

但還是讓他感到不解。

王巨說道:“其實真相是國庫漸空,不能再打下去。”

“唉,”韓韞微微嘆口氣。

“現在我也向西夏透露了,我只侵佔眼下這段橫山,不過這段橫山至少表面上看,不能直接威脅靈武大道,想要威脅鹽州,也要經過囊駝口等關卡。只要我將軍隊撤出,西夏陸續將這些關卡重新修葺。派軍駐守,雖然我朝佔據了一段橫山。但威脅沒有那麼大。再加上他們現在十分害怕失敗,使者又去了京城,我朝也必會同意西夏的請和,以及國內反對聲音、經濟民生等等問題,西夏便不敢出兵了。但若是佔據蝦蟆寨,那是真正威脅到靈武大道,同樣也威脅到了鹽州,甚至與渭州官兵聯手,又能威脅到兜嶺與蕭川地區。逼得太急,西夏就派兵搶奪,那弄不好,就成了畫蛇添足之舉,爲一個寨子不值。”

“原來如此。”

不過王巨有時也感到惘然,總之,這個計劃是他與章楶共同商議的,以穩妥爲主。

穩妥了,效率也就下降了。

如果換成王韶在此,他會怎麼做?

兩人又說了一會話,黃驊將韓韞拉下去吃酒。

王巨則是在沉思,過了一會,他又下了一令,中止了金湯城與順寧寨兩個交鹽地點,而是轉到了剛剛築起來的懷威堡。

這個堡在金湯城西邊七十多裡處,位於北洛水上游,也是頂在最前線的新堡砦之一。

然後又寫了一封信給趙卨,畢竟這個懷威堡是屬於慶州管轄了,以防趙卨產生誤會,他既然敢與韓絳撕逼,一定也是一個麻煩人物,得解釋一下。

雖然轉到了懷威堡,不過這裡的私鹽所得,仍屬於鄜延路官兵的獎勵,所用百姓依然是用延州與保安軍的百姓擔負運輸任務。

其實王巨這樣做,還用一個用意……

章楶從定邊城來到鹽州。

“子安,你那兩條露布不妥啊,”兩人關係不錯,章楶也不客氣,直接說道。

“質夫兄,我那兩條露布優惠的是四等以下的善戶、孝子、烈士、女戶、鰥寡與五等以下戶,但你認爲不久後,環慶還有多少五等戶?”

現在兩州軍的百姓都瘋掉了,特別是漢人,幾乎是披星戴月地運鹽,倒是蕃人稍稍懶散一點,不過蕃人攤派的是兵役,與稅賦以及青苗免役法的攤派皆無關,甚至他們都在不戶冊上。就象現在的環州,戶冊上只有五六千戶,但實際蕃戶就有近兩萬戶了。不過究竟多少戶,恐怕沒有那一任官員都能弄明白。

這次搶錢過後還沒有結束。

暫時是青鹽運到幾個堡砦,放入倉儲,王巨也不阻止商賈馬上將青鹽運回去,但在這個高價運費下,商賈能僱到多少民夫?

不過這次搶鹽結束,漸漸勞力就出來了,那時候諸商賈會陸續將鹽從各堡砦運回去,但王巨承諾替他們保管,到時候如數交鹽,不會收任何費用,也禁止任何將士勒索,所以這些商賈不會那麼焦急,因此給的運費仍然很低,以便獲取最大的利潤。

但總要給一些運費,否則那個百姓願意替他們運輸?雖然可能很低,但勝在數量龐大,這還會讓一些貧窮的百姓,得到進一步的回報。

因此未來,兩州軍真正的五等戶不會有很多了。五等戶不多,那麼對攤派的影響就不會太大。

“青苗法還好一點,但免役法到來,還會有影響。”章楶說道。免役法攤派的數額更龐大,沒有比較就算了,有了比較,諸豪強們依然還會有怨懟。

“我也想過,別無他策。只能在寬剩錢上想辦法。先拿出朝廷的寬剩錢數額出來給大夥看。然後上書朝廷,以環慶路因爲戰爭,造成大量傷亡,請求朝廷暫時免去這個寬剩錢。只要免去這個寬剩錢,諸豪強們實際攤派的錢帛並不會增加多少,怨懟也就消失了。”

“朝廷會不會同意?”

“會不會同意,有你我在慶州,何必害怕?不同意到時候也有辦法讓他們同意。”

大不了在邊境弄出一點事出來。又要開打了,看看王安石還想不想要這個寬剩錢。

章楶不由地苦笑了一下,說:“終非是長久之計。”

“拖一天是一天吧,說不定我們離開慶州,馬上新知州就將這兩道露布廢除了呢。”王巨無奈說道。

“不知道朝廷什麼時候經濟才能好轉?”章楶嘆息道。

免役錢還好一點,這個寬剩錢豈不是噁心人嗎?

王巨也無語,就是好轉了,這個寬剩錢也少不了,並且以後還弄出一個更腦殘的手實法。正是因爲這個手實法,儘管呂惠卿一直對王巨不錯。王巨卻始終與呂惠卿若即若離。但真是呂惠卿的錯?

“對了,從兄寫了一封信給我。你看看。”

也就是章惇寫給章楶的家信,但這封信不是家信,信中講了很多關係慶州的國政。

首先章惇寫了關於慶州之戰前後朝廷大臣的動向,這個就讓章楶略有點失望了,因爲替王巨說好話最多的非是王安石,而是王珪與呂惠卿。

雖然王巨非是王安石派系的大臣,但總而言之,是偏向改革派的臣子,而且這一戰打勝了,對於鞏固王安石的相位與變法,皆產生了極大的幫助作用。

“質夫兄,介甫公心性高潔,所以呢……你也不用太失望。”王巨安慰了一句,然後繼續往下看。

章惇接下來所寫的,乃是朝廷正在爲如何替將士論功請賞發生了嚴重爭執,趙頊的獎賞被文彥博否決,理由是太重,恐日後邊境大臣將士紛紛佼仿,邊境不寧,戰爭無休止之日。究竟趙頊獎賞了什麼,讓文彥博如此激動,章惇也不大清楚,畢竟他現在還算不上重臣。

這個章楶並不氣憤,文彥博是反戰派系,反對朝廷重賞,情有可願。

接下來纔是章楶真正生氣的。

戰爭結束了,王巨在搶鹽,現在朝廷也知道了,這屬於戰利品,即便文彥博也不好反駁,頂多說了幾句,鹽能徵鹽稅嗎?

可它是搶來的鹽,非是榷鹽,王巨這樣做也不能算是違背朝廷制度,文彥博無可奈何。

但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而且新的問題來了。

這一戰打後,陝西儲糧消耗一空,甚至還要從後方調運一些糧草支援。

然而青苗法是與糧貸掛鉤的,儲糧沒有了,如何發放青苗貸。

因此王安石在計算慶州一戰的消耗,以及調運到慶州的糧草數額,打算將王巨請求的糧草數額進行部分克扣。

章惇不在前線,也不是很清楚前線的情況,不過隱約感到會給慶州帶來麻煩,這才寫了一封家信,實際用快馬送給了章楶。

但這個能剋扣嗎?

戰前爲了堅壁清野,甚至將一部分來不及轉移到諸堡砦的糧草焚燒一空,然後將百姓往後方轉移。

當時因爲諸村寨將糧草轉移到諸堡砦,因此三軍不缺少糧草。

不過戰後百姓回來了,這些糧草是承諾過,要償還給百姓的。況且現在還有一些駐軍,以及那麼多戰俘在勞動,他們要吃要喝,一克扣,豈不要出現大麻煩?

所以章楶在定邊城接到此信後,立即趕到鹽州。

“子安,青苗法當真是以鄉村爲主,以糧貸爲主?”

它的實質是斂財之法,那可能是鄉村爲主,以糧貸爲主,這只是好聽的說法,實際是以錢貸爲主,城郭戶爲主,爲何說以城郭戶爲主,因爲一等二等戶多在城郭之中,豈不是以城郭戶爲主?

不過這次戰爭將陝西儲糧消耗一空,確實也給青苗法斂財帶來了一些麻煩,但問題不在於此……而在於不站隊,中立派,馬上就成了爹不痛,娘不愛的孩子!

王巨想了想說道:“質夫兄,這樣,再下一道露布,青苗貸糧價不變,餘下米價每鬥漲十五文,豆麥漲十文,粟漲五文。”

“妙!”

漲的這個糧價乃是指常平倉向城郭戶百姓銷售的價格。

其實有的商賈已經隱約感到此戰過後,糧食有些緊張,只要常平倉一漲,馬上所有糧價一起漲上來。

這有兩個用意,這一漲,實際將青苗貸的二分利抹掉了,青苗貸甚至不用動援,只要以糧食形式發放下去的,馬上就會認領一空。

其次是學習王安石在鄞縣的做法。慶曆七年,江南兩浙地區受到大災,米價迅速從每石四百文漲到一千五百文,朝廷爲了控制糧價上漲,下出詔令,每石米價不得超過五百文。然而在鄞縣做知縣的王安石做了一件另類的事,發佈露布允許米價上漲,於是迅速漲到三千文。一時間民怨沸騰,罵聲不絕。

結果東南糧商聽聞鄞縣米價高,一起將糧食販運到鄞縣,於是糧食越積壓越多,再加上王安石做了一些手腳,能運進來但運不回去了,只好降價銷售。

最後周邊米價一度漲到了五千米,鄞縣境內糧食卻十分充足,百姓也因此可以安定生活。

王巨非是讓糧價漲到那種地步。

這是因爲實際陝西路不缺糧食,頂多缺少放青苗貸的貸糧。

現在大多數青鹽是儲存在各堡砦,不過有的少量商賈從後方帶來民夫,陸續地將青鹽運回去。他們去的時候是重車,來的時候多是空車。

然而糧價上漲了十文,足以能支付民夫的運費了,必有一部分商賈從後方將糧食順帶着運到慶州。

而且這批青鹽數量很是龐大,得運很久,那麼從後方順帶着運過來的糧食數量也不會少,也就解決了慶州糧草不足的問題。

但這還是無奈之舉,王巨又想了想,說道:“項羽攻佔咸陽後,有人勸他定都,但他因爲思念家鄉,急於東歸,並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因此韓公以爲自己有大功於大宋,在家鄉建宅,取名爲錦晝堂。那麼三軍有大功於大宋,豈不也能衣錦還鄉,榮歸故里?”

第89章 高家第124章 觀燈第505章 飛天(上)第715章 犧牲品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856章 割土(上)第530章 跑吧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259章 屹立(中)第532章 南來風第127章 先帝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853章 囚籠(上)第654章 不會吧第308章 心術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450章 門客第370章 楊家將第121章 省試第81章 命案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499章 清洗第15章 夏國劍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94章 第一躍(四)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206章 重諾第704章 殺母(上)第22章 禍福第22章 禍福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178章 子安第727章 鬧劇第37章 魅影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617章 呵呵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442章 法術第359章 聰明人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127章 好高第605章 冒泡(上)第498章 後方第645章 長城(中)第492章 夜襲第792章 大捷(上)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648章 海盜(上)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21章 朱鈔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574章 維穩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823章 值第636章 仙境第438章 求親第155章 文臣(上)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1章 天塌了第270章 縣學第603章 幾振(上)第772章 不殺第296章 胡鬧(上)第66章 長大啦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3章 自作孽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172章 贈馬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61章 六拜(上)第138章 鄉黨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43章 大哥第314章 錦袍第230章 都想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122章 賭第31章 幸運草第283章 應戰(上)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128章 快活第20章 講道理第571章 貴人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534章 小孩子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
第89章 高家第124章 觀燈第505章 飛天(上)第715章 犧牲品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第856章 割土(上)第530章 跑吧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490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259章 屹立(中)第532章 南來風第127章 先帝第229章 有些歡喜有些憂(下)第254章 早晨的故事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116章 四告(下)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853章 囚籠(上)第654章 不會吧第308章 心術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329章 送神容易請神難第450章 門客第370章 楊家將第121章 省試第81章 命案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499章 清洗第15章 夏國劍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94章 第一躍(四)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206章 重諾第704章 殺母(上)第22章 禍福第22章 禍福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178章 子安第727章 鬧劇第37章 魅影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617章 呵呵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442章 法術第359章 聰明人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127章 好高第605章 冒泡(上)第498章 後方第645章 長城(中)第492章 夜襲第792章 大捷(上)第541章 放過樑乙埋第648章 海盜(上)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21章 朱鈔第529章 開胃菜(下)第523章 兵力不足了第574章 維穩第737章 最暗黑(下)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823章 值第636章 仙境第438章 求親第155章 文臣(上)第186章 子午山剿匪記(下)第71章 天塌了第270章 縣學第603章 幾振(上)第772章 不殺第296章 胡鬧(上)第66章 長大啦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73章 自作孽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172章 贈馬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61章 六拜(上)第138章 鄉黨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43章 大哥第314章 錦袍第230章 都想第675章 茶馬古道第122章 賭第31章 幸運草第283章 應戰(上)第249章 九屍迎客(三)第45章 奇蹟之戰(二)第128章 快活第20章 講道理第571章 貴人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534章 小孩子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