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鬧劇

元旦節就是後來的春節。

這個名字也容易理解,一年之旦,一年之始。

元旦節到來,也意味着大多數官員將會迎來一年最開心的漫長假期,從除夕開始,一直到元宵節結束。但有一些高級官員,會有三天例外。

第一天就是除夕,皇帝會召高級官員進宮候歲,就是吃吃喝喝,到子夜來臨,大家回去。不是每一年都會有之,但十年會有七八年會是如此。

還有就是元宵節正日,正月十五那天,一些重臣會與皇帝一起登上宣德門城樓觀燈。

另外還有一天,一般遼國使臣在臘月入宋,大約在除夕前來到京城,賀拜宋朝元旦節,正月初六七,宋朝會在大慶殿款待遼使一行,這一天就會有許多重要官員進殿作陪。

也不能算是羞侮,宋朝如此,遼國那邊也是如此,遼國使者來京城,宋朝使者去遼國,遼國那邊也會盛情招待,君臣作陪。區別就是宋朝在京城大慶殿,遼國多在長春春捺鉢的場所。

鬧劇便是這一天發生的。

今年這次有些意外……

許多大臣看着前面的五個空位,除了那些教條的,餘下的大臣臉上或多或少有些喜意的。

因爲除了兩名遼使,還有三名尊重的客人。

怎麼說呢?

實際兩國使者相互往來,確實是利於兩國和平的。然而做爲遼國,可能心態要好一點,但做爲宋朝,心態多少有些不同。

王巨看着大家的表情,心中冷笑一聲,然後拱手與一些熟悉的大臣拜年。

一一落座後。王巨又對上首的張璪說道:“張公,我在下面漂泊了許多年,去年得蒙陛下信任,將我召回京城,也終於能再次看到京城新年的繁榮。”

“那是,論繁榮。罕有城市能及之。”

“張公,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這個新年,替我朝賺了多少錢帛。”

他現在是東府副相,已經屬於頂級大臣了,在他前面的不過數人而已,就是趙頊的老師王巨的政敵孫固,只與他平起平座。

聞聽這一句,孫固心中譏諷道。粗鄙!

但是其他人很好奇啊,這個新年,朝廷能賺什麼錢帛?難道朝廷什麼時候置立了新年稅不成。

“子安,何解?”

“新年到來,家家戶戶歡慶新年,置辦新衣,購買酒肉。做菜就要用到鹽,鹽用得越多。朝廷是否就能得到更多的榷鹽之利?”

宋朝不是缺鹽,而是榷鹽政策導致鹽價太貴。百姓消費不起,往往導致各個鹽場往往賣不出去而產生大量積壓。

因此王巨曾經推廣過曬鹽之法,最後看到這個局面後,興致怏怏,沒什麼動力了。

然而王巨這句話,讓一些聰明大臣呆住了。

王巨繼續說道:“酒也是如此啊。酒賣得越多,我朝榷酒是否就得到更多的盈利?就是其他商貨,亦是如此,雖然我朝未得到直接的盈利,然而商貨交易的越多。我朝商稅是否就能徵得越多?”

“嗯?”

在不遠處下首的張商英站了起來,問:“王公,你是指如果百姓越富,我朝隱形的收入就會越多?”

宋朝有兩個大臣頗有意思,一是就是張齊賢,一個就是張商英,兩人不僅是一代名臣,所做所爲,還頗有俠客風範。

不過張商英也纔來中書不久。

“張檢正,中的也,介甫公以前一直說民不加賦而國用自足,實際不是不可能。就象前年我朝收入幾達兩億,一時間無數大臣上書,說自古以來,斂財名目與繁重未及我朝之多。但認真的去想一想,我朝百姓安樂當真不及漢唐乎?如果真的斂財過重,又何來的販夫走卒也能穿上羅襪(絲綢做的襪子,襪子出現很早了,但普通百姓只能穿着麻布襪子,至於毛襪與羅襪只能有權貴穿得起,這也說明實際宋朝百姓生活提高了)。只是介甫公還沒有找到真正的方法。這個方法不是將財富轉移,而是將財富做大,讓所有百姓都變得更加富裕起來,朝廷再製訂公平的稅法制度,通過各種稅務,朝廷就能得到更多的財富。所以祖宗家法,一再說齊人。但反觀我朝現在卻是象另一個方向轉移,財富向豪強集中,他們不交納稅務……又隱田。因爲豪強的兼併,普通百姓生活會變得更困難,如果朝廷直接地攤派各種稅務或變相地攤派各種稅務,這些百姓生活就更困難了。”

其實真的很難。

中產階層的壯大,對一個國家產生什麼樣的好處,都懂。然而就是後來的美帝,都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更不要說宋朝了。

“如何讓所有百姓生活更富裕?”

“張檢正,讓所有百姓生活更富裕?這是不可能的。就象祖宗家法,齊人,能做到真正齊人嗎?就如商賈,所有豪強都齊商稅,但是不是齊商稅?就是齊商稅了,是不是齊人?因爲豪強們手中擁有更多的資源,比如行商的本錢,提前知道國家政策的變動,各地物價多寡的情報,人脈關係,等等,能相齊嗎?因此任何時代,都不可能讓所有百姓都富裕的,只能說國家如何讓更多的百姓富裕,是六成還是七成,而不是現在的可能只有一成的百姓富裕。只有做到這一點,國家再有更合理的稅賦標準,那麼民不加賦而國用自足了。”

王巨說得很含糊。

有些大臣厭惡地皺起眉頭,果然這小子是來勢洶洶。

這也是必然的。

但有不少大臣同樣在深思。

說不管用的,主要還是去做。

而王巨做了,無論在慶州,或是泉州,或是兩廣。

他就是這麼去做的,而且不顧朝廷爭議。殺了一些人。

但正是這麼去做的,幾個地方都迅速變得更富裕了,當地官府的收入也猛烈地增加了。

這纔是最好的證明,只是王巨以前只做不說,現在才說出來。

王巨又拱了一下手說:“當然,它真的很難。但若是做的得當,就能實現我所說的。可能有一些人以爲我仇視豪強,那也是錯了。如果實現了我所說的環境,當地百姓收入激增,那麼在這種環境裡,各個豪強獲利不是被打壓下去,而是同樣在提高。張檢正,你明白我意思了嗎?最好的例證,就是王韶與馬瑊之爭。馬判官提議於熙河徵收兩稅。能徵稅纔是一個國家治理的象徵,朝廷也同意了。然而王韶反對之,認爲熙河地區新近收復,還沒有完全平穩,又是蕃人,不僅是蕃人,還多是遊牧民族。”

“這一條很重要,爲何我能在雲南路執行相關的稅務。其實區別就是在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這兩種幾乎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文明形式。因此王韶不支持立即置設兩稅。而且通過市易的手段,所得也遠超出兩稅所得。朝廷未採納王韶的意見,終於置設兩稅,果如王韶所說,收入未增反減,而且導致熙河地區一直人心不穩定。就連我提議的於熙河推廣養馬。也因爲置了兩稅,而不能執行。”

“但爲何王公又取締了市易?”中書堂後官周清問道。

“看過我恩師張公著寫的《爻變》嗎?人必須是穿衣服的,以遮羞恥,這是根本所在。我朝根本所在是何?重視民生!它是不能變動的。但在一些根本所在的基礎上,要適度的調節。冬天穿厚衣服,夏天穿薄衣服。唐朝實施新鹽政與兩稅法,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被我朝當成立國根本。情況不同,手段不同。地區不同,具體的策略也要不同。朝廷讓我徵交趾,我沒有使用多少朝廷的禁兵,而是立即於當地訓練土兵。爲何,北兵南下,水土不服,更不適應當地的炎熱氣候,不但會產生大量傷亡,也不能發揮出他們的戰鬥力。對了,還有潘美南征南漢,也是用了在荊湖南路訓練許久的土兵爲主。這就是王韶能在秦州實施市易法成功,但全國推廣市易法失敗的原因所在。所以,我取締了市易法。因此爻變的真正思想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江南東路能推廣江東圩,但能在河北推廣江東圩嗎?”

雖然王巨刻意用了一個京城元旦節繁華,引出一大堆話題,關健地方也故意說得含糊,其用意更是深遠。不過至少王巨說出了所以然。

爲何爭,正是因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它還是變法嗎?”

“周後官,爲何熙寧變法?乃是因爲當時國家財政嚴重虧空,介甫公不得不爲也。但現在虧空問題得以解決,就不能再需要那種激進的手段了。然而也不能不爲,後面的就是各種調整。包括取締市易法,重置南方十二路發運司,也屬於一種調整,區別就是它算是動作比較大的調整。不過新年到來,大家高高興興,就不要多討論這些個沉重話題了。”

呂公著心中鬱悶,既然知道,爲何你要挑起這個話題?

難道這小子又要搞什麼大動作了?

但來不及他細想,五個尊貴的客人被帶了進來。

訶黎跋摩三世。

段氏兄弟。

遼國使者,長寧軍節度使蕭偉,太常少卿、乾文閣待制石宗回。

看到了王巨,訶黎三世一哆嗦,連忙彎腰說:“見過少保。”

“你我同爲大宋之臣,而且你位於我之上,就勿虛多禮哪。”王巨連忙將他扶將起來。

如果在南方,馬馬虎虎就算了,這可是在大慶殿。

訶黎三世乃是宋朝的郡王,自己如何能受訶黎三世的大禮?

聽到王巨說同爲大宋之臣,訶黎三世心中有些五味雜陳。

王巨立即看了出來,說道:“訶黎郡王,請記住我一句,只要你們占城不學習交趾,那麼我們大宋就會與占城共存亡,也是你們占城最強的後盾。”

僅是一句,便讓訶黎三世變得開心起來。

不過王巨心裡想,這個老傢伙現在漢語說得還挺流利的嘛。

怎麼辦呢?宋朝入主交趾了,想要生存。想要與宋朝南方大臣打交道,怎能不學習漢語?

但在王巨內心深處,他對東南亞這羣馬來種族人十分排斥的。

這纔是一羣又笨又懶,負恩忘義,手上沾滿無數華人鮮血的人種!

當然,此世非是前世。能將前世種種當成借鑑,特別是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就是現在王巨最好的借鑑。但不能將前世的恩怨完全代入到這一世。

太監引着,讓五位坐下。

但兩位遼國使者只坐在後面了,這也不是趙頊有意安排,人家一個是占城國的國王,一個是雲南路名義上的郡王與國公,不可能坐在遼國使者下側吧。

因爲王巨位極人臣,離他們也不遠。

訶黎三世又說道:“我還要恭賀少保替大宋拿下了雲南路。”

“這就不說了。”王巨衝段氏兄弟那邊努了一下嘴,段氏兄弟同樣有自尊心哪,聽後能高興嗎。

訶黎三世哈哈一樂。

大理都被王巨吞併了,自己僅是臣服,不算是恥辱吧。

段氏兄弟更加不悅。

王巨心想,看來要給趙頊寫一道奏章了,示意趙頊安撫好段氏兄弟。

有段氏兄弟配合,與沒有段氏兄弟配合。治理雲南地區那是兩樣的。

正想着,趙頊走了出來。

羣臣拜見。

趙頊讓大家坐下。然後與五人說了幾句話。

而且自尊心特強的趙頊,看到坐在前面的三人,他心情更加高興。

然而這讓蕭偉與石宗回不開心了,因此蕭偉忽然說了一句:“陛下,我主早就聞聽貴國王子安之才名,因此託臣向陛下帶一句話。能否讓王子安出使我國,以便讓我主得以一見?”

老王愕然道:“王子安乃是參知政事,如何以使者身份出使貴國?”

兩國互往的使者也是精心挑選的,多是中高層官員,頂級官員之下。中層官員之上,如現在的蕭偉石宗回,如擔任御史時的包拯。

但蕭偉不知道嗎?

他知道,然而這就是有意的羞侮。

不就是拿下南方几個小國嗎,有什麼囂張的。

趙頊立即會意他的想法,臉上同樣堆起了陰雲。

蕭偉繼續說道:“王公,我聽聞貴國變法,連法都可以變,爲何規矩不可破之?王相公,不知你意下如何?”

王巨嗤笑一聲,說:“我無所謂,只怕陛下不同意,羣臣不同意。諸位,你們誰想我出使遼國?”

還別說,真有人想王巨出使遼國。

但誰敢說出來?

訶黎三世在邊上聽着聽着,終於聽明白了。

一是規矩不可能讓王巨出使遼國,如果那樣,宋朝臉就丟大了,這是遼國使者有意羞辱宋朝呢。

二是若王巨真的出使遼國,以他的軍事才能,多半成了漢朝的那個什麼武來着,被扣留下來了。

因此他在邊上說道:“蕭使者,若是王少保去遼國,恐怕貴國多半危矣。”

去你們遼國成啦,是帶着大軍去的。

蕭偉立即色變:“你以爲你們占城是我們遼國啊,一個小國,不知天高地厚。”

兩人爭執,很不好,呂公著立即規勸:“二位,莫爭,莫爭,北國君主此議,也是善意,訶黎郡王不要誤會啊。”

雖然是勸說兩人不要爭執,但呂公著明顯偏向了蕭偉一方,訶黎三世立即不喜了:“呂公,我不明白,以中國之實力,爲何害怕遼國?”

呂公著那敢回答。

然而有的事點破了很不好的,趙頊也勸道:“訶黎郡王,兩國和好,不存在誰怕誰,而是利國利民。”

趙頊發話,訶黎三世只好不吭聲,然而蕭偉挑釁地又說了一句:“石少卿,有人成了階下囚,不憂反喜,奇怪來哉。”

說老實話,訶黎三世還真不是階下囚,相反的,只要他一來到京城,立即就成了京城最尊貴的客人,這也是讓他最滿意的地方,所以立即惱火了,說:“一羣茹毛飲血的傢伙,如果來我們占城,我一定會統統將你們掃地出門!”

宋朝害怕遼國,但他可不害怕遼國,有種來掐死俺啦。

孫固立即不喜了:“訶黎郡王,你說什麼啦!”

“孫相公,難道你也怕遼國嗎?這太讓我失望了。”

孫固還真怕,然而不能說出來哉,一說出來,多尷尬啦。而且讓訶黎三世這麼一整,也等於將宋朝一層遮羞的面紗扯了下來,這個宴會同樣成了一個鬧劇所在。(。)

第327章 錦囊第817章 一波波第151章 弟仇(上)第360章 一句話第84章 鬧大吧(三)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306章 愛護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591章 良臣第443章 市易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94章 一天第318章 資格第608章 下馬第452章 爭標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423章 畫花第76章 世仇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226章 底氣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13章 虯髯客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80章 不早死第641章 文臣第394章 開始了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859章 落幕第315章 青澀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276章 威名(下)第340章 悟空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182章 子午山第572章 提醒第54章 插釵第631章 不過第150章 葬花第81章 命案第42章 爲難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167章 鐵門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2章 黑蜂盜第92章 第一躍(二)第411章 第一天第470章 動援第534章 小孩子第366章 誣奏第339章 國賊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65章 推官(上)第91章 第一躍(一)第379章 不可行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645章 長城(中)第456章 拿捏(上)第335章 高利貸第630章 條件(下)第488章 泄露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24章 寶藏(上)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829章 機會?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279章 從龍功第832章 慘第244章 蕃奸第450章 門客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829章 機會?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272章 來了第415章 潑(上)第610章 小道第530章 跑吧第65章 拜節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37章 魅影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283章 應戰(上)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
第327章 錦囊第817章 一波波第151章 弟仇(上)第360章 一句話第84章 鬧大吧(三)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306章 愛護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591章 良臣第443章 市易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694章 一天第318章 資格第608章 下馬第452章 爭標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423章 畫花第76章 世仇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226章 底氣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242章 大順大順(下)第613章 虯髯客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280章 不早死第641章 文臣第394章 開始了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859章 落幕第315章 青澀第345章 天下第一女(下)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276章 威名(下)第340章 悟空第526章 開胃菜(上)第785章 動手了(上)第513章 死亡樂章(二)第652章 宋朝特色(下)第193章 東澗橋(上)第182章 子午山第572章 提醒第54章 插釵第631章 不過第150章 葬花第81章 命案第42章 爲難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167章 鐵門第528章 開胃菜(中)第218章 王巨的審判(下)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2章 黑蜂盜第92章 第一躍(二)第411章 第一天第470章 動援第534章 小孩子第366章 誣奏第339章 國賊第364章 十萬火急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65章 推官(上)第91章 第一躍(一)第379章 不可行第428章 七兩銀子第645章 長城(中)第456章 拿捏(上)第335章 高利貸第630章 條件(下)第488章 泄露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24章 寶藏(上)第496章 仁多零丁的等級第829章 機會?第477章 鼓聲(續上)第279章 從龍功第832章 慘第244章 蕃奸第450章 門客第224章 心驚肉跳第829章 機會?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272章 來了第415章 潑(上)第610章 小道第530章 跑吧第65章 拜節第747章 六個大禮第522章 你們回家啦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37章 魅影第595章 市易市易(上)第58章 苦逼的丁家(下)第684章 文豪的產生(下)第283章 應戰(上)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393章 攻長避短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