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有點難聽

瓊娘妃兒與幾個孩子哭成一團。

但其他人畢恭畢敬地站在邊上,因爲這裡不僅有王巨的妻子兒女,還有大長公主殿下帶着她的養子。

不過旁觀者清,張難陀心中有些狐疑……李妃兒哭也罷了,一是久別重逢的喜悅,二是丈夫遇刺的擔心,可你做爲大長公主,眼中也閃着點點淚花算什麼哉?

還有,王巨剛一進家門,這個大長公主就來了,別人一起稱呼參見大長主殿下,宗子殿下。

趙天賜雖不是趙念奴生的,可已經是她的養子,而且這次秋祭,趙頊加恩了一個從七品職官。做爲大長公主的孩子,稱爲世子是不行的,因此是謂宗子。

然而王巨只說了參見大長主殿下,並沒有說參見宗子殿下。

還有,看眉角,這個宗子殿下頗象王巨哎。

難道這中間有着什麼秘密?

不過張難陀只是在心中想想,不會傻呼呼問出來的。

“大家不要哭了,我這不是好好的嗎?”

王巨說完,心中也有些發苦。

其實當時情況是,王巨看到了坡頂上的山匪,及時勒馬,然後又“迅速”看到山林裡的埋伏,立即下令撥馬逃跑。

那時,就是山林裡的人往外衝,一邊射箭,他們這一行人僅是在射程的邊緣,況且只是山民獵戶所用的普通桑木弓,能可憐的射到身前的幾隻箭,不會有速度,不會有力量,完全可以做到一邊用提刀撥擋,一邊平安地逃出去。

但爲了讓人無可詆譭,王巨必須替瓊娘擋上一箭,爲什麼替瓊娘擋箭,瓊娘有身手撥打射來的箭支嗎?那麼受了傷,刀箭無眼,誰敢懷疑與攻擊?

然而就沒有想到這羣人手中居然有制式弓。他的公服裡是穿着胸甲的,可那一箭,生生將胸甲洞穿,當時讓他痛得差一點摔下戰馬。

這個意外太可怕了。韓韞一個勁的請罪。

不過還好,沒有出人命,包括手下侍衛,皆只是受了箭傷,否則王巨心中更加後悔。

野龍咩勝說道:“大娘子。還是先讓少保先躺下來吧。”

衆人手忙腳亂地將王巨扶着躺在牀上,王巨看着幾個孩子說道:“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可惜落到那羣山賊手中。”

平兒說:“爹爹,只要你平安,比什麼禮物都強。”

“喲,平兒,不錯嘛,都是小大人了。”王巨高興地說。

“爹爹,我都在太學上學了。”

“學得如何?”

“還行吧。”

嬋兒卻在邊上說道:“太學裡有人欺負弟弟,那些少年郎還說爹爹不是好人。是屠夫。”

王巨臉色立即陰了下來。

做爲中國式的家長,一般小孩子打打鬧鬧,不會當真的,大人別參雜進去。那怕這個評書攻擊王巨,王巨都能理解,但弄到十歲孩子頭上,王巨不能不惱火了。

瓊娘臉色也變得難看。

妃兒立即解釋道:“官人,瓊娘,你們也不要擔心,長公主將宗子也送到了太學。宗子時常保護着平兒。”

王巨衝趙念奴投去感激一瞥,然後看着趙天賜,道:“宗子,我這次也給你帶來了禮物。”

趙天賜傲傲地一聳肩。表示不在乎。與王巨的幾個孩子相比,他是完全生活在蜜糖裡的,特別是因爲蔗糖作坊的分紅,包括大宋第一親王雍王趙顥的幾個孩子對趙天賜都一向不錯。就不要說這些是是非非了,誰敢用一些是非對付他?禮物的啥,更不會在乎。就連趙頊都時常給他帶些禮物呢。

王巨不由好笑,這個孩子自己不敢相認,但有所失,也有所得了。

不過他心中終有些犯愁,現在這幾個孩子都還小,但早晚長大了,那麼早晚必會產生懷疑,到時候如何開口?

似乎看出來王巨心思,趙念奴眉毛也稍稍擰了一下。

就在這時,王巨眼睛一亮,說了一句除了趙念奴外,一些不懂的話:“半年後吧。”

王巨爲什麼急着進京,不僅是害怕家人擔心,也是急着來京城交接。到了京城,一旦交接,就是參知政事了,鍍金了!

有沒有這道“金光”,對他以後的仕途會產生巨大影響的。

他就在陝州養病,參知政事也逃不了。可關健再出現萬一呢,就象夏竦那樣,人還未到京城呢,罷相了,那多開尷尬哪?

不過連趙念奴,實際也未聽懂王巨說的是什麼。

王巨也未多說,轉過頭對韓韞道:“你明天代表我到太學,問太學裡的教授們,我是不是屠夫?如果教授否認,或者支支吾吾,或者搪塞,你就再責問,你們爲何指使太學裡那些少年攻擊平兒,還有,我二弟當時在太學裡讀書,同樣也遭到了許多同伴攻擊,這是何故?將事情鬧大一點,鬧得越大越好。這些老傢伙,看來歐陽修給他們的苦頭,已經全忘記掉了。”

太學最難堪的一次,就是歐陽修等人發起古文改革,又用古文來科舉,太學大鬧,沒有成功,反而遭到許多人譏笑,然後在宋朝的教育地位江河日下。

直到王安石發起科舉改革後,太學才重新振作。

當然,王巨這時候與歐陽修不能相比的,那是一羣人在戰鬥,況且古文改革也成了主流與大勢所在。

但正在刺相案的風頭上,如果韓韞鬧將起來,太學同樣難看的,這個難看不是指王巨能扳倒太學,而是能激怒趙頊,太學裡的教授不是後世的教授,都是官員。

趙頊激怒之下,會怎麼做?

太學裡的這些教授們,就會成爲叫獸了……

“還有,妃兒,你明天在京城請一些大儒,平兒,你也不用去太學讀書了。”

其實剛纔他想到了趙天賜,也想到了如何破局的辦法。

如果成功的話,他可能會成爲超級權臣,就象張居正那樣。

這個目標達到。他就做真正做事了。可張居正死後,張居正家人是什麼下場?

因此幾個子女的去向已經明確。

既然與大宋無關,那麼爲何要在太學讀書?讀這些經義嗎,科舉嗎?就是中了進士。又有何用?

瓊娘臉色一變。

王巨隱晦地說:“哪裡纔是平兒未來的天空。”

趙念奴嘆了一口氣,瓊娘卻是萬分驚喜。

但最高興地不是瓊娘,而是韓韞,王巨終於下決定了。

趙念奴小聲地問:“子安,真兇是誰。是文公嗎?”

“未必,沒有證據,我不敢斷定是誰,李中丞不是率領官兵下去查捕了嗎?”

“京城裡有人說是你用了……苦肉計。”

苦肉計不是周瑜打黃蓋,宋朝也有一個有名的苦肉計,種世衡與大和尚王嵩正是合夥用了苦肉計,導致李元昊殺死野利遇乞。也因爲這次苦肉計,每每李三狗看到種古、種診、種誼,神情都有點兒不對。

“我也不相信,那有這樣用苦肉計的。”

“殿下。莫管路人說法,相信不久自有公道。”

“是啊,如果父皇還活着,看到子安的功績,不知有多開心呢。”

王巨心中無語地想:“你父親活着,那纔是一個真正和稀泥的高手呢。不要說我,就是我與韓琦加在一起,也要頭痛了。”

趙頊想異論相攪,實際就是平衡之術,可這個平衡之術不好掌控的。趙頊時猛人輩出,趙禎時猛人同樣不少,呂夷簡,夏竦。賈昌朝,韓琦,餘靖,歐陽修,文彥博,龐籍。那一個是簡單的?

但在趙禎手裡和稀泥,卻和出一個國泰民安的太平江山,如果不是趙禎晚年因爲身體不行,疏離朝政,可以說趙禎幾乎達到了一個完美的高度。

趙頊和稀泥和出了什麼?

不過趙頊能達到這種綿裡藏針的高度,王巨說不定就會傻眼了。

但趙念奴及時送來一個消息:“子安,此次朝廷將你授爲參知政事,乃是王相公竭力推薦。”

“哦?”王巨跳了跳眉毛,但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老王說王巨是孤臣,實際王巨真不能算是孤臣,特別是小蘇與章惇,世人都低估了他們的潛力。

其實若不是王巨請求,將章惇調到交趾,章惇已經正式上位了。但王巨也沒有坑章惇,經過交趾的鍍金,一旦章惇回到京城,趙頊只會更加重視。

但眼下王巨看上去確實是孤立無援,如果老王提攜,未來王巨在朝堂上日子將會好過得多。

難怪呢,他心中又想到。

一家人正說着話,小黃門進來了,王巨有傷,雖然躺在馬車上,可是馬車速度也不敢快,況且還有陝州那麼多官兵護送,一進京城,就引起了百姓關注,因此也立即傳到了皇宮。

小黃門也看到了趙念奴,立即施禮。不過心中同樣古怪地想,怎麼大長公主殿下也在這裡?

阿彌陀佛,不能亂想,不能亂想……

實際就是他亂想也無所謂,不但趙頊,包括高滔滔也知道了趙念奴與王巨之間有着曖昧關係。

小黃門說道:“王公,陛下傳你進宮。”

“你回去對官家說,人都傷成這樣,如何進宮?”趙念奴不滿道。

“無妨,妃兒,你去坊裡買一張胡牀過來。”

胡牀就是椅子,實際只要是能摺疊的凳子,坐椅,靠椅,躺椅,都屬於胡牀,因爲從遊牧民族傳過來的,所以稱爲胡牀,正是因爲胡牀的出現,到了宋朝傢俱才進一步發展,有了高大的椅桌板凳與牀榻。

王巨說的胡牀就是指一種能摺疊的躺椅。

“這樣,會不會有言臣彈劾?”妃兒小心地說。

“我都傷成這樣了,誰來彈劾?”

幾個侍衛擡着躺在胡牀上的王巨向皇宮出發,妃兒在門口又說了一句:“要不要多派幾名侍衛跟隨?”

丈夫遇刺,真將她嚇着了。而且她也不解,在鄭白渠丈夫就遇過一次險,但那是西夏人出手的,然而大宋內部,誰有這麼大仇恨哉?

實際刺相案發生後,許多膽小的京城高官,也或多或少有點兒提心吊膽。

“這是在京城,如果再有人行刺我,那我朝真成晚唐了,”王巨笑道。

侍衛擡着王巨到了皇城前停下,王巨家的侍衛是不能進宮的,守城門的立即進宮稟報,趙頊讓近衛擡着王巨進宮。

到了延和殿,趙頊迎了出來。

王巨想在胡牀上坐起來,讓趙頊按下來,說道:“王卿,重傷在身,不必多禮。”

那就不用多禮吧,真痛啊。

到了延和殿,趙頊想問的很多,不過先問的是案件經過。王巨說道:“臣只是受了一點傷,並無大礙,不過臣這次回來,有許多要務要向陛下稟報,但帶傷在身,暫時不能進入中書處理政務了,請陛下將兩府相公一起召來,臣索性一起說了吧。”

這個說法也能成立,實際他還要養傷的,正好藉助這個機會,將前前後後交待一遍,省得在這個養傷的時間裡,大家繼續糾纏不清。

趙頊額首。

不僅是兩件案子,趙頊關心的有很多,如大理與交趾的一些情況,雖然王巨在奏摺裡寫了一部分,也有其他人反映了一部分,不過王鉅作爲總指揮者,詳細的情況,只有王巨當面說,才能真正瞭解。還有那個海外呢,海外不提,但那些商貨走私,可是不小的損失……

並且依政案子就是爲銀子引起的,王巨當時說了一些原因,也被張難陀記錄到奏章裡,但王巨沒有說清楚,那麼張難陀也不會記錄清楚。這個也要問的。

都不是小事。

一會幾名宰相全部到來,東府的王珪、蔡確、張璪,西府的馮京、呂公著、孫固。友好的無疑只有老王,蔡張二人與王巨沒有過節,但作爲變法派,應當略略偏向王巨。但西府的就不大美妙了,馮呂二人雖不會仇視王巨,但略略會有些排斥,孫固那就不用提了。更要命的是他是趙頊的老師……

六名宰相陸續坐下。

王巨道:“請陛下與幾位相公先觀閱三篇文章。”

說着,拿出張載寫的《爻變》《聖王》《的一》。

爻變的中心思想就是王巨的大中庸,講的是因時調控,然而做爲政治,大方向得明確的。

就象89年事件,實際就是大方向發生了嚴重分岐導致的結果。

事件後,不好的方向就是權利進一步集中,加上經濟時代,造成官員進一步腐敗。

但這個腐敗是可以控制的。

因此在這個不好的另一面,卻是讓大家看穿了美帝的真面目,還有防止中國滑行泰國那種局面,若是後者發生在中國,說不定會非常非常的嚴重。

所以在王巨心中,二祖的地位是無比的崇高。

那個與現在的王巨無關了。

但道理一樣,王巨意圖就希望這三篇文章成爲宋朝未來一個大方向的標準。

當然,這個想法趙頊是不知道的,他看後同樣嗟嘆良久:“張載也是一個賢人,王公,能否給張載一道任命……”

“別,陛下,”王巨立即阻止道:“陛下,恩師性格溫厚,不適宜呆在朝堂。”

趙頊與幾個宰相都讓這句話嚥着了。

這叫什麼話哉?性格溫厚的人不適宜呆在朝堂,難道這個朝堂只適合小人呆嗎?太不聽了,太難聽了……(~^~)

第61章 六拜(上)第331章 寬厚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618章 大錢第425章 侵利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831章 降第359章 聰明人第709章 聖儒(下)第405章 頂替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619章 拉尼娜第442章 法術第108章 姐第160章 錢哪(下)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610章 小道第650章 海盜(下)第278章 述職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121章 省試第379章 不可行第115章 四告(上)第168章 坦白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602章 南方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37章 魅影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278章 述職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270章 縣學第773章 開業第429章 道第417章 請求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294章 倚仗第724章 孤臣?第446章 下江南第21章 朱鈔第503章 大轉移第63章 親戚第613章 虯髯客第20章 講道理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580章 遙思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章 伏擊(上)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124章 觀燈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28章 快活第657章 海戰(上)第399章 二王(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139章 投名狀第451章 聖斷第793章 大捷(下)第235章 孩子氣第773章 開業第712章 兩個半第687章 飛錢司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108章 姐第86章 鬧大吧(五)第21章 朱鈔第726章 微調第535章 號角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14章 小翅膀第754章 養豬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章 路窄第238章 不能比第563章 羞侮第856章 割土(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127章 好高第270章 縣學第191章 初戰(上)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209章 真相第94章 第一躍(四)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74章 腥氣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725章 斷錯了第782章 捨得
第61章 六拜(上)第331章 寬厚第234章 喜上加喜第618章 大錢第425章 侵利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831章 降第359章 聰明人第709章 聖儒(下)第405章 頂替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858章 樂極生悲第619章 拉尼娜第442章 法術第108章 姐第160章 錢哪(下)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610章 小道第650章 海盜(下)第278章 述職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121章 省試第379章 不可行第115章 四告(上)第168章 坦白第576章 錦衣晝行(下)第602章 南方第786章 動手了(下)第37章 魅影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278章 述職第109章 三丁刺一第270章 縣學第773章 開業第429章 道第417章 請求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294章 倚仗第724章 孤臣?第446章 下江南第21章 朱鈔第503章 大轉移第63章 親戚第613章 虯髯客第20章 講道理第844章 以一當五第643章 原來是虎(下)第580章 遙思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3章 伏擊(上)第295章 四駕馬車第124章 觀燈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637章 一念之間(上)第128章 快活第657章 海戰(上)第399章 二王(上)第716章 睜眼說瞎話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342章 羣龍無首第36章 漁夫的故事第139章 投名狀第451章 聖斷第793章 大捷(下)第235章 孩子氣第773章 開業第712章 兩個半第687章 飛錢司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108章 姐第86章 鬧大吧(五)第21章 朱鈔第726章 微調第535章 號角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第14章 小翅膀第754章 養豬第841章 一土蓋天第7章 路窄第238章 不能比第563章 羞侮第856章 割土(上)第147章 東華唱名(上)第127章 好高第270章 縣學第191章 初戰(上)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209章 真相第94章 第一躍(四)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74章 腥氣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798章 風雪定天都第725章 斷錯了第782章 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