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求親

王巨放下信喃喃道:“何必如此。”

王巨等的時機乃是西夏發兵,實際葉默死後沒有多少天,西夏就發兵了。一是騙一個時服錢,宋朝以周永清爲使,押時服錢帛衣到了宥州後不久,樑乙埋就發兵進攻綏州順安、黑水等寨,不過宋朝已經嚴加防範,加上西夏不善長攻城,一寨未破,樑乙埋又圍攻綏德城,攻十餘日,兵騎日增,綏德城外定仙山煙火皆滿,諜報告郭逵,郭逵說,此乃敵寇將遁,恐我朝尾隨追擊,特以此虛張聲勢。

果然不久樑乙埋退兵,但郭逵也知道朝堂求和派佔據上風,也沒有追擊。

這就是王巨要等的機會。

不講平滅西夏吧,最少要守住邊疆。

想守住邊疆,那麼就得要一支強大的軍隊,何謂強大的軍隊,兵強馬壯,軍紀森嚴,糧草充足,鎧甲鮮明。兵強馬壯是指將士士氣高昂,戰鬥力強大。軍紀森嚴更是一個常勝軍的基本。糧草充足是指後勤。鎧甲鮮明就是指器甲精甲。

想要戰爭勝利,因素很多,往往一個突變的天氣,就能造成一場戰役的走向。但軍隊總的來說是基本,器甲在裡面所佔的因素雖不是絕對因素,但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西夏這次出兵,也意味着宋朝想求和都不可能了,戰爭早晚得要爆發。

但軍器監呆了那麼多閒人,並且這些閒人呆得還不安份,不斷的惹事生非。拖到這時候。想來惹的事更多。那麼在這個大勢下,王巨只要將道理說清楚,就能一二三將這些官吏裁掉。

然而王巨不想做預言家,因此也沒有說,況且提前說了,人家也有防備。

於是造就了一個小悲劇。

王巨未說,葉默看得發急。要命的是一些官吏時常上門找他的麻煩,不停地羞侮他。那天葉默就想說的。但看到王巨那麼多事務,終沒有開口。

幾天後,幾個衙內又到了他家,他氣憤之下做了一件傻事,原先他做過一段時間忤作,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經歷,同樣也掣肘了他的前程,但因爲這個經歷,他便想到一個主意,那就是自殺。確實是自殺。但在自殺前僞造了一個天衣無縫的現場,導致韓維至今還沒有將此案破掉。

爲何自殺。便是給王巨一個契機。

又在自殺前寫了這封信,讓妻子無論如何保守秘密,至年底前才能給王巨看,拖到年底,想來王巨也將軍器監麻煩解決掉了。然後希望王巨善待他的妻兒。

王巨找來火舌,默默將此信燒掉,這個真相無論如何不能泄露的,那怕韓維交不了差。然後說道:“嫂子,這些天可有人上門找你們麻煩?”

“前些天沒有,這幾天又有了。”婦人說道。

“這樣,你回去後將家收拾一下,帶着孩子搬到我家來。”

“這怎麼行呢。”

“對葉默,我心中有愧,況且我家裡面事情也不少,也需要人幫幫忙。對了,你兒子多大啦?”

“十一歲。”

“也正好,順便在我家與二弟他們一道學習。”

“明公,”婦人跪下,泣不成聲。

王巨將她扶起來,道:“勿用,你夫君是一個英雄……”

不過這件事也給王巨提了一個醒,第二天去了軍器監,立即將諸胥吏召集,詢問他們有沒有受到騷擾,若有,儘管稟報,由王巨來替他們討公道。

年關就漸漸到來了。

但王巨又迎來了新的難題。

這天他下值回家,妃兒說:“有人上門求親。”

“誰?”王巨淡淡問了一句。二妞十七歲了,眼看就到了十八歲。沾了便宜母親的光,二妞長相不俗,又到了這個年齡,上門提親的人很多,但都讓王巨一一回絕。

“是一個世子。”

“世子?”

“十八大王家的世子。”

確實是世子,準確來說是趙頊的堂弟。趙允讓二十二子,宗懿、宗樸、宗暉、宗輔、宗邈、宗誼、宗球、宗師、宗晟、宗博、宗瑗、宗愈、宗實、宗隱、宗沔、宗綽、宗治、宗葷、宗勝、宗楚、宗佑、宗漢。趙曙就是趙宗實,所以趙禎與曹太太在宮中時常稱喟趙十三。

這麼多宗大多數還活着,多封了國公,不是親王,他們死後封了親王,但因爲趙曙沒有將濮儀之爭爭贏,所以只能封國公。但實際他們地位等於是親王。

然而得看做人君的怎麼想了?趙十三想爭正統,做兒子的趙頊一直看着這幕鬧劇,所以上位後,反而有點冷落了趙允讓這一脈,甚至有的叔叔們連國公的爵位都沒有撈到。

提親的正是趙十八趙宗綽,他派媒婆替其子趙仲鸞向二妞提親。

所以妃兒感到爲難,若是回絕了,怕人家不高興,若是不回絕,一是丈夫現在不想讓小姑子嫁人,二是與皇室聯親,對於普通人來說也許是好事,但對於丈夫來說,恐怕會影響丈夫的前程。

王巨就覺得古怪了。

妻子見識有限,但趙十八不會。當初趙頊就想搓合自己與趙念奴,最後放棄,不僅僅是自己訂下了親事,也就是這個前程問題。一旦自己娶了趙念奴,這一輩子休想進入中書,頂多到樞密院混一個樞密使,還是那種沒有發言權的樞密使,就象當初的王貽永一樣。

爲什麼他會派媒婆替兒子向自家求親?

所以環境不同,心態不同,若是若干年間,也許王巨還沒有大的雄心,或者說野心。

他想了想說:“妃兒,此事你不要管,讓我來處理。”

“嗯,官人。明年科舉……”

“別學人家榜下捉婿。捉得不好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王巨道。科舉王巨也插了一腳。限定了三年一考,人數同樣也限定了。王安石同樣插了一腳,不過兩人插的“角度”不同,用意也不同,另外王巨插的那一腳比較隱蔽,王安石插的那一腳比較公開,治平四年一次科舉,正好到了明年是三年。因此與王巨那樣科舉一樣。許多舉子早早就到了京城。

對此王巨並沒有太關心,不過妃兒提到了,王巨扭過頭看着黃良說道:“恆之,國家也減裁了科舉名額,明年省試落榜的舉子必然會更多,你到放榜時稍稍注意一下,看看有那些人姿態高雅,能看得開,略有些見識的舉子,替我詢問一下。能否到我家幫助我。”

幫助是謙虛詞,實際就是勸說這些舉子來王家做王巨的門客。

“行。”黃良道。

“我出去一下。”王巨說完。騎馬離開家,一直向東,直奔趙念奴的府上。

瑤瑤開的門,看到是王巨,立即將王巨引進來。這時夜暮也降臨了,不說趙念奴府上有那麼嚴謹吧,但是王巨來的,而且王巨在京城呆了那麼長時間,認識的人也多了,傳出去必會有一些風言風語。

“馬娘子,你變機靈了。”王巨一笑道。

“謝過恩公。”

“在公主府上過得可好。”

“好。”

兩人對答一句,瑤瑤將王巨帶到客廳,趙念奴婉然走出來,道:“王巨,好久未見啊。”

她這也不是責備,特別是在這當口上,王巨時不時來她家,那是找死的。

王巨笑了笑也不語,然後看着趙念奴,趙念奴穿着一件小棉襖,外罩鵝黃色的緞子,雖然不象在延州初次見面那麼青澀,但經過歲月的沉澱,比那時多了一份端莊沉穩,越發地溫婉。

趙念奴道:“這件棉襖如何?”

“好看。”

“木棉跌了好厲害的價。”

王巨呵呵一樂,這是今年,到了明年跌得還會更厲害,那可能一件棉被要十貫錢。

“連帶着那些黎布也跌得厲害。”

“殿下,你雖是好心,但木棉種植推廣,價格下跌是謂必然,這是木棉司沒有插足棉布的,否則跌起來會更快,那些黎人想要生活更好,必須要學習現在先進的種植,以量取勝。實際苦的不會是他們,就算以後進一步下跌,他們工藝還在,量跟上來,依然能有一個好生活。真正苦的可能是大食那邊的商人。”

宋朝海上貿易也越來越繁榮,大食那邊的交易在海上貿易中佔的比例比較高,那邊的貨物主要是棉布、玻璃、香料、珠玉,其中棉布與玻璃製品佔了很大的比例。如果棉布推廣,王巨再將玻璃弄出來,大食向宋朝提供的商品將會所剩無幾。

趙念奴一笑,又道:“我擔心蔗糖也會下跌。”

“那也是必然,不過沒有關係,也許到了明年春天就會有好消息傳來。”

初冬時,王巨寫了兩封信,一給趙度,二給葛少華,囑咐他們拿出幾壇蔗糖,讓海商帶到倭國與大食。大食那邊的消息反饋有點晚,現在是帆船時代,雖然速度不慢,但必須候季風,一來一去得要一年半時間。倭國的那邊明年春天就有消息了。

並且王巨在寫給趙度信中提了一件事,那便是木材。宋朝向倭國能提供的商品太多了,可倭國那邊出產很少,並且又無貨幣交易,因此限制了貿易量,還導致了銅幣向倭國外流。

所以王巨在信中提到了一件事,看海客們能不能用木排方式將倭國的木材拖到密州,而不是原來僅用船裝名貴板材。這有點麻煩,首先船隻技術得要進一步提高,還要在木排上也裝上風帆,這樣才能提高速度,調節風向。不過好在現在有了指南針與粗糙的六分儀,這能給大海航行制訂比較準確的方向與位置。

一旦成功,其意義不可想像。首先是民生,宋朝已經磚瓦技術已經十分發達了,而且磚瓦能防蟲蝕防火,不過木房造價便宜,特別在這時代,開彩運輸成本高,那怕用煤炭燒磚,磚瓦價也不低,因此木質房屋佔據着主流。加上制墨需要大量松煙,所以木材市場很大。不過與木材市場無關,沒有倭國的木材,國內也有充足的木材,最多是對水土進一步破壞。

這個民生乃是指其他市場,一旦有了貿易商品,那麼宋朝瓷器、絲綢等商品,包括蔗糖在內,就能源源不斷地向倭國傾銷,當然也養活了更多的百姓,國家也得到一部分稅收。

其次是海上貿易的擴大,會刺激船隻技術的提高,不要多,只要船隻技術發展到南宋中葉的水平,某種程度上就能大規模地向海外移民,疏散宋朝人口增漲所帶來的種種壓力。

前幾天,中旨下開封府買四千花燈,蘇東坡不三不四地藉此上奏了七千字的長疏。

一說不當置條例司,二說不當用青年官員,而將富弼歐陽修等人老臣忘之於外,三說不當開農田水利法,四說當道德厚風俗,不當急功利貪富強,五說宋朝出兵十出九敗,必須以德仁和爲貴,六說不能處罰言臣。

王巨聽到後訝然萬分。這個以和爲貴就不提了,難道農田水利法也錯了?若是沒有王安石發起的農田水利法,可以說在史上不用金人南侵,宋朝發展到兩千萬戶時,國家自己就亂了。

現在王安石推出農田水利法之前,王巨已經在暗暗提前推動,不僅是鄭白渠,那個養活的人口有限,重要在軍事。是江東圩,南方的水中壩,人口南遷。正是因爲王巨提及,趙頊刻意派了沈括到江南東路專門主持江東圩事宜。還有王巨帶來的一部分糧食增產。短時間內是解決了一些人口壓力與糧食壓力,然而從長遠角度來看,卻是加劇了人口膨脹,不用多,每十戶多養活兩個兒子,十幾年後宋朝就會增加近三百萬戶。

所以海外遷移十分重要。

當然,蘇東坡此時見識還是有限,直到他去了黃州,自己過着苦日子,見到了人情冷暖,又親眼看到黃州百姓因爲貧困,同樣象福建路百姓那樣,活活將自己親生孩子溺死,他的思想才成熟起來,會意王安石的良苦用心。

但王巨主要用意還是爲了蔗糖,他要做的事很多,這些事都需要大量的錢帛,不可能向朝廷請求了,請求未必會同意,同意了也不會撥款,只能指望蔗糖了。

最後就是一個小小的私心,大大不良的私心。

第373章 增兵第179章 兄弟第436章 小人物第305章 獻舞(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487章 歪樓第225章 礦奴第799章 不敢碰第571章 貴人第771章 軟第15章 夏國劍第237章 三百斤第779章 土豆宴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244章 蕃奸第252章 地獄(下)第335章 高利貸第570章 戲耍(下)第718章 拯救第318章 資格第837章 三明第488章 泄露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98章 祭父第672章 南帝第191章 初戰(上)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613章 虯髯客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10章 檢查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835章 同意第646章 長城(下)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694章 一天第800章 點將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418章 神臂弓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406章 來巧了第196章 破\處(下)第371章 爲難第266章 龍手(上)第128章 快活第266章 龍手(上)第62章 六拜(下)第162章 立威(下)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419章 剋星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7章 路窄第114章 請教第90章 好兆頭第172章 贈馬第306章 愛護第191章 初戰(上)第70章 潤筆費第159章 錢哪(上)第11章 圍殺第764章 進京第78章 不合格第704章 殺母(上)第17章 有點少第238章 不能比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11章 屠刀(上)第610章 小道第620章 威名(下)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65章 拜節第315章 青澀第631章 不過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738章 哭第292章 首相第27章 敗了第10章 檢查第718章 拯救第806章 三國第367章 變化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95章 **(上)第67章 逆天西夏第362章 竊賊第397章 名額第236章 不安第674章 惡婚(下)第67章 逆天西夏第381章 五分心第703章 大事(下)第835章 同意第524章 夜聲第59章 離去
第373章 增兵第179章 兄弟第436章 小人物第305章 獻舞(下)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487章 歪樓第225章 礦奴第799章 不敢碰第571章 貴人第771章 軟第15章 夏國劍第237章 三百斤第779章 土豆宴第465章 四樣物事(下)第244章 蕃奸第252章 地獄(下)第335章 高利貸第570章 戲耍(下)第718章 拯救第318章 資格第837章 三明第488章 泄露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98章 祭父第672章 南帝第191章 初戰(上)第390章 大智慧大勇氣第613章 虯髯客第667章 第二國(上)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412章 掣天大樹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10章 檢查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220章 三次點集(上)第835章 同意第646章 長城(下)第683章 文豪的產生(上)第694章 一天第800章 點將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418章 神臂弓第518章 死亡樂章(七)第406章 來巧了第196章 破\處(下)第371章 爲難第266章 龍手(上)第128章 快活第266章 龍手(上)第62章 六拜(下)第162章 立威(下)第695章 第三個(上)第419章 剋星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7章 路窄第114章 請教第90章 好兆頭第172章 贈馬第306章 愛護第191章 初戰(上)第70章 潤筆費第159章 錢哪(上)第11章 圍殺第764章 進京第78章 不合格第704章 殺母(上)第17章 有點少第238章 不能比第453章 膽大包天(上)第311章 屠刀(上)第610章 小道第620章 威名(下)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65章 拜節第315章 青澀第631章 不過第567章 資本的開始(下)第738章 哭第292章 首相第27章 敗了第10章 檢查第718章 拯救第806章 三國第367章 變化第137章 快意恩仇(下)第240章 保衛家園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195章 **(上)第67章 逆天西夏第362章 竊賊第397章 名額第236章 不安第674章 惡婚(下)第67章 逆天西夏第381章 五分心第703章 大事(下)第835章 同意第524章 夜聲第59章 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