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值

這些人的彈劾也不能說沒用,只能說只有一根毛的用……

因爲這次屍骸遊行,是經過趙頊同意的。

王巨還刻意說了其原因,首先是花銷。

滅西夏都困難了,況且還要拿下吐蕃,如果不是時機不錯,王巨可能會選擇拉攏阿里骨,給他大量好處,以換取他安份守己。

但連滅兩國,未來會產生多大的花銷吧。

就象眼下,會州會戰陸續結束了,三軍將士得賞賜吧,犧牲的將士家屬得撫卹吧。

其實許多宋軍十分有血性,寧死不降,有血性歸有血性,人家用命對待朝廷,朝廷最少有所表示。如果朝廷以爲是理所當然的,那麼就會象宋太宗高梁河一戰那樣,拿下太原,看不到任何賞賜,三軍不願意奮戰了,由是高梁河慘敗。

但這個賞賜不可能每人只給兩三貫錢,最少平均起來每人給三四十貫錢,大家纔會心動,可此次參戰的三軍將士達到了十幾萬之衆,賞賜與撫卹必會產生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想平滅兩國,就必須這樣做,有了豐厚的賞賜,再加上戰利品也能瓜分到一些錢帛,沒有參戰的將士才願意參戰,參戰的將士才願意殺敵立功換取賞賜。

三軍士氣就上來了,有了士氣,才能平滅兩個國家,這是根本所在。

但這樣,未來花費會更大,就算不加賦稅於民,事實上王巨也沒有打算加賦稅於民,但這些財政終是從國庫裡撥出來的。因此越打到後面,越會有人用此做文章。

不要小看了這羣人,實際上胡人稱王稱霸,正是中原內部出了問題。就象五胡亂華,實際上東晉有數次機會能收回中原的,比如桓溫,比如劉裕,但他們***想做皇帝了,機會也就錯失了。或如安史之亂。安祿山與史思明打到最後,無法用兵了。然而各個藩鎮開始割據了,唐朝無法中興……不說別的,用人堆也將這羣胡人堆死了!

現在仍是這樣,如果內部不擰成一股繩,再加上連伐兩國,成功率依然不會太大。但這次機會錯失,恐怕是永遠錯失了。

所以有了這次遊行,前線邸報說死了六十萬軍民。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或者朝中大臣來說,也僅是一個數字,現在將這些屍山骸海放在你們面前,讓你們觀看,那麼還會不會說什麼和平!

當然,趙頊可沒有讓這支隊伍刻意繞到司馬光家門口,更不會同意王巨派門客帶着手令。在司馬光家門口大鬧一場。

不過也只如此了,以前司馬光再三攻擊王巨。不帶王巨反擊一回?難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並且兩人相比,司馬光是百姓,王巨是州官好不好?

也就是司馬光種的因,現在開始收穫這個苦澀的果實。

還有一個隱形的用意,那就是民意。而民意這個東東,是可能操控的。

就象王安石的變法,實際王安石確實隱約看出了一些東西,就象宋朝的賦稅,整是唐朝的數倍。但爲何宋朝更富裕。

不要說宋朝稅重!

再重也沒有****重,更沒有美帝重!

或者說宋朝鹽貴,****鹽是不貴,可有通信費,有柴油汽油費……好了,不屑玩鹽這個低級東東了。

而且通過青苗法,他已經看到了貸款的一些作用,通過市易法,他也看到了商業的價值……只是身在這時代,有時代的侷限性,他看得不清楚,因此變法帶來了許多新的弊病。

但有的變法確實是很不錯的,比如免役法。

何至於讓一個百姓用怮相公來喚豬?

這就是某些人對民意的操持,更厲害的是袁崇煥,這個人並沒有金大神所寫的那麼完美,有很多缺點,但至於磔刑後,滿京城的百姓來分食他的屍體?更過份的是劊子手每割一塊肉,老百姓排着隊,花錢買這塊肉當場生食。

所以王巨在彼岸,只在基層執行選舉制度,上層依然是精英任命制,民意這個東東,太不可靠。

不過也不能小看了這民意,如果讓某些人將民意操控,全天下百姓反對之,則會動搖更多大臣,這三年就有難度了。

這次大鬧的後果,整個天下百姓又會對往事議論紛紛,最少有一件事是許多人都承認的,伐夏之戰如果王巨在宋朝,不會敗得那麼慘,王巨爲何不在宋朝?就是司馬光文彥博這些人用手段將王巨逼走的,幸好皇帝頭腦忽然清醒過來,兩次派中使去海外,將王巨再度請回來,這纔有了連番大捷,纔有了整個宋朝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麼以後,不論是誰,也不易操持這個民意了。

最後就是連番大捷所帶來的影響。

現在的宋朝與後世的****差不多,好不容易壯着膽子派了一些船去南海圍觀美帝航母,但就是這個小小的舉動,讓無數****百姓激動澎湃。

宋朝也是如此,積弱了許久,只要前線不斷地取得勝利,管王巨怎麼做,就是將司馬光的家拆掉了,百姓也不會反對的。

而且好消息又來了……所以這些人的彈劾只有一根毛的用,並且還不是頭毛,而是更細的汗毛。

大里河過去就是北綏州,宋朝未收回來的綏州地帶,再往前就是橫山。

但這裡的橫山與王巨慶州戰役的那段橫山不同,慶州大捷過後,王巨的處理方法十分粗暴,主動投附宋朝的拉攏之,繼續忠於西夏的則強行鎮壓之。可問題是兩邊的橫山情況根本不一樣,那邊的橫山總體對西夏忠誠度不高,特別是因爲兩國私商往來,讓許多橫山百姓意識到西夏的落後與稅賦的沉重,所以宋朝略表現有那麼一點強勢,就會有許多部族會主動依附宋朝,況且王巨用了那麼多反間計。

這邊的橫山則不行了。他們是西夏的老巢所在,甚至當年李繼遷能得勢,這些人最少貢獻了五分之一的功勞。

這種敵意滿滿,即便有部族投附,劉昌祚也不敢收留。

收留可以,一旦西夏大軍到來了。他們弄不好就成了禹藏花麻,但禹藏花麻捅的是阿里骨一刀,這些部族捅的可能是宋朝一刀幾刀。

強行鎮壓也不行,宋朝邊境許多官員說,橫山多堡砦,其實西夏建設的真正堡砦很少的,主要就是這些村寨,倚據山勢,用石與木柵壘寨牆。

只要強行鎮壓了。反抗必然激烈,後方西夏多少還有幾萬兵馬,即便將這段橫山拿下,宋軍傷亡也會慘重,這麼做很不值。

於是劉昌祚兵臨橫山下,將南邊的百生攆之一空,便沒有再向北發軍了。

這一張一馳間,奧妙也就出來了。

首先這些攆走的百姓要吃要喝。就會燒殺擄掠,使得本來貧困的橫山地區百姓雪上加霜。而且爲了保護自己的財產,自家人對自家人動手了……

前方失去了阻擋,橫山直接成了前線,一些小部族人心不安。

西夏表現不給力,不敢救援,一些部族失望。

宋軍又沒有因爲鎮壓結下仇恨。於是宋軍撤退時,一些部族主動暗中派人向宋朝示好了。

那麼就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拉攏一批人,再打壓一批人的目標。

正好朝廷賞賜也分發下來了,總的來說,緣邊五路皆派軍士參戰。不過延州這邊將士立的戰功最少,賞賜無疑也最少。

貪生怕死的禁兵無所謂了,給他們再多的賞賜,也休想指望他們上了戰場英勇奮戰,但大多數有血性的將士心中多少有些不平……士氣可用了。

於是鬆了鬆後,劉昌祚再度率兵渡過大里河,兵臨橫山。

不過之前給了緩衝時間,有些部族已經向宋朝示好,這些部族必成了最好的內應。

至於永樂城的血仇,只能放一放了。

鎮壓是避免不了的,但不是要對所有村寨進行鎮壓,而成了有選擇的鎮壓。

數萬大軍就象推土機一般,節節挺進,更多的部族陸續地向宋軍誠服。

如果這段橫山再失去了,那麼九成橫山都要被宋軍拿下,西夏無奈,從夏州銀州石州陸續調出兩萬兵馬,對橫山進行支援。

若只有延州這一部兵馬,說不定兩軍於橫山僵持下來,劉昌祚的兵力雖多一點,可不佔主場優勢。西夏兵力雖少一點,士氣也低落,不過佔據着地利與人和的優勢。

但問題是宋朝於其他地方還有着許多兵力,西夏大軍向橫山挺進,河東路發兵了,訾虎與折可行帶着府麟路的兵馬,苗授帶着他訓練兩年多的邊軍,合計近四萬兵馬,一萬民夫,殺向了銀州。

西夏連忙分兵援救,但是劉昌祚暗中將前來支援的張守約兵馬置在了米脂寨,府麟路發兵時,張守約帶着環慶路的兵馬,殺向了橫山,生生將西夏分出的這支兵力堵在了銀州城外。

銀州城沒有援兵到達,幾路宋軍猛攻之下,守城的主將見城池無法守住,主動率領城中的兩千夏軍投降了。

得到了銀州,幾路宋軍繼續西進,夏軍無法抵擋,節節向古長城撤退,撤出了古長城外,幾路宋軍也就沒有再追趕了,而是繼續將百姓向宥州或者南河套驅逐。

其實這時候可以收攏一部分百姓,但問題是大夥對這裡的百姓皆不大放心,又無法安置。置於渭源那是最好不過了,可從這裡到渭源太遠,如果將幾萬戶百姓向渭源遷徙,說不定會有意外發生,也會花費大量的財力。

延州也有許多地方可以安置,但就是王巨來了,也不敢將銀州石州的百姓往延州綏州安置,弄不好會出大麻煩的……

所以進一步地驅逐,不是忠於西夏嗎,你們現在走投無路了,看看西夏有沒有拿出錢糧救濟你們。

救也不問,那會將西夏徹底拖入泥潭。

不救,這些百姓則會對西夏漸漸失望。

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但暫時宋軍又從山外撤了回去,眼下在這裡。宋朝沒有羣衆基礎,又位於山外,不易防禦。不過這段北橫山則拿下了,而且經過一張一馳,對西夏死忠的部族也甄別出來,全部攆走。

宋軍做得也狠。連高梁的青杆,都強迫西夏百姓割下來,運回去當成了飼料。

此役,沒有擊殺多少西夏將士,不過意義非同小可,整個綏州終於收了回來,不但整個綏州,九成橫山地區,全部被宋朝掌控。

就是以後宋朝不伐夏。攻防之勢也完全顛倒。

消息傳了回去,舉國歡慶,一個橫山,將宋朝害苦了。

但西夏面對宋軍這種穩打穩紮的進攻,卻是束手無策,梁氏集團更是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不過宋軍對西夏的進攻,暫時性全部停下來了……因爲宋軍的重心轉到了湟州。

李憲拿下了蘭州後,於蘭州兩邊陸續建了龕谷堡。吹龍堡,西關堡。勝如堡,質孤堡,東關堡,阿千堡,皋蘭堡,不過在西夏陸續進攻中。勝如堡、質孤堡、皋蘭堡,甚至連西關堡都陸續廢罷。

平夏城、天都山、鳴沙城、古烽臺,四次大勝,也將西夏大半兵力消耗掉了。

於是王文鬱與李憲又將西關堡重建起來。

然後主動跨過黃河,於斫龍谷口修建了金城關。從這裡可以直達原先的六穀部諸蕃,也可以威脅到西夏的卓囉軍司。

阿里骨反目成仇,宋朝也不客氣了,於西關堡西側的把拶橋畔建立了京玉關,直控癿六嶺(祁連山)與湟水。但看上去宋朝還是以防禦爲目標的,並且阿里骨正是從這條道路撤回青唐城。

時光飛快地過去,到了六月末,黃河兩邊諸堡砦一一屹立起來。

兵力上對宋朝沒有帶來影響,渭州後方騰出來了,同樣騰出大量兵力,足以將這些堡砦城關守住。

不過財政上消耗會更嚴重,畢竟運輸的距離進一步拉長,即便用戰俘運輸糧草,也會產生更多的消耗。

但從軍事意義上來說,宋朝於邊境完全佔據了上風,也就是從現在起,東到東橫山,西到蘭州黃河河畔,宋軍可攻可守。

而且馬上就看到其意義。

七月初,就在西夏撥出一些兵力援救夏州,也必須要救的,這裡乃是西夏的“龍興之地”,真讓宋軍再度弄成廢墟,西夏那就更慘了。宋軍幾路兵馬,忽然出兵黃河,向卓囉軍司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夏軍節節敗退,撤向西涼府。

因爲地形不是很熟悉,宋軍沒有敢深入追擊,但是將黃河西岸的百姓一起強行遷徙到了河東。

不過這一役看上去意義不大,沒有殲滅多少敵人,也沒有佔領多少西夏疆域,畢竟在河西了,地形不熟,百姓不是很支持,又缺少相互的支持援助,除了幾個渡口外的關卡,再往前進,即便建設了堡砦,也成了海外孤懸之地,能建卻不易守之,就象當年豐州那樣。

但這次出兵的意義不是在西夏……

…………

賈會一口氣騎馬來到河州,見到王巨施禮後說道:“太保,好遠。”

他從密州來的,當然很遠了。

王紫川不屑地說:“如果給太保十年時間,能讓大宋疆域北達小海,西達蔥嶺,東達鴨綠江。”

這基本就是唐朝巔峰時的疆域。

不過王紫川也不大懂,雖然唐朝疆域大,許多地區是羈縻區,不能控制,不象宋朝,疆域雖小,九成能直接控制。趙匡胤用玉斧在大渡河上一劃,往西朕不要了,以免損中國民力。

西邊都是蕃人羌人,治理很困難,至少朝廷無法獲益,還要派駐官兵官員,但這些官兵官員的錢帛,是中原百姓納稅所出的,如果一旦叛亂,所費更多,因此得到了這一帶,朝廷沒有獲利,反而會傷害中原百姓財力民力。

這個想法也有消極了。

不過王巨想法也有些消極,他過於着重實用性了,比如西南夷,暫時無法控制,王巨也就聽任這個國中國古怪地在宋朝西南地區屹立着。

這個所謂的實用性,也就是有軍事價值。比如西夏,或者能獲益的地方,比如交趾大理,朝廷纔會去開拓。而且一旦開拓了,就要想辦法儘量能讓朝廷掌控。

然而在多數人畏戰的宋朝,王巨這個所謂的實用性思想。還是受到主流羣體歡迎的。

也就是王巨有這個條件,也未必帶着宋朝軍隊開拓到貝加爾湖與蔥嶺。

而且就是宋朝相信王巨,繼續大力支持王巨,十年時間還是做不到的。除非給王巨二十年時間,那麼將黃河治理好了,進一步寬賦稅,又於河北河東訓練出大量軍紀嚴明的邊軍,同時還要想辦法讓遼國於遼東燕雲推廣雜糧,有了耕種。纔能有效地管理控制,那麼第二個十年時間內,王巨說不定就能將遼國滅掉。

但這是不可能的……就是趙頊繼續活着,能讓王巨權傾天下二十年?

並且宋朝種種弊病已深,即便換王巨來做皇帝,也無法將這些弊病一一矯正,一旦徹底矯正,準會天下大亂!

於其這樣。還不如開拓彼岸呢,哪裡疆域豈不是更大。而且王巨要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不過王巨這六年的種種做爲,以及他隱晦地說出來的一些治國的道理,不僅會延緩宋朝的壽命,還會給許多人帶來反思,再加上彼岸未來的啓示,也許未來新政權的產生。就會仿效彼岸。

那纔是真正的新生開始。

這些,王巨不會與王紫川解釋了。

他說道:“子如,爲何從密州趕過來?”

賈會說道:“太保,彼岸帶來一個好消息。”

“什麼消息?”

“在利州發現了一個超大的銅礦。”

利州就是在更遙遠的彼岸了,大約是在智利一帶。反正現在都沒有辦法測繪出那邊標準的地圖,王巨只是估計了一下,將那個定居點命名爲利州。

如果是利州,發現一個大銅礦也不稀奇,王巨臉色平靜地聽賈會往下說着。

“太保,這個銅礦估計能年產一千五百萬斤。”

王巨終於有些動容了。

一千五百萬斤,大約只有八千餘噸,放在後世,也就那麼一回事。

但這可是在宋朝。

賈會又說道:“而且根據工匠反映,保守的估計,能開採三四十年。”

“這可是一個好消息……”王巨走了兩步,銅在彼岸作用不大,一部分鑄造器皿,一部分銅運回宋朝,換成銅幣。

彼岸貨幣同樣分爲絹交與銅幣兩種,絹交與宋朝的絹交樣式不同,也不及宋朝精美,當然情況不一樣了,在宋朝做工不精美,則會有膽大的人大肆製造假貨幣。彼岸則不需要了,而且就是有膽大的人,也缺少相關的絲料。

因爲兩種貨幣不同,沒有相互流通,甚至宋朝的絹交已經有一部分流通到了遼國與西夏占城倭國,但沒有流通到彼岸。海客們得到了宋朝絹交,也用來採購商貨了。

銅幣卻不同,彼岸一直在使用宋朝的銅幣,自己沒有鑄造一枚銅幣,而是不斷地用銅向宋朝換來銅幣使用,這是王巨再三申明的,因爲這個銅幣是兩邊聯繫的紐帶,讓彼岸百姓不要忘記他們的根本……

不過在彼岸銅幣可能相當於****的一元錢五毛錢的硬幣,所以流通的數額並不是太大。

然而在宋朝不同,銅幣越多,反而利於絹交的穩定。

王巨想了想,這可是一個好消息,必須加以利用,因此他寫了一篇奏摺,將這個情況向朝廷稟報,並且承諾彼岸未來每年向宋朝提供一千萬斤以上的生銅,但這些銅全部是用來鑄幣的,同時每年向彼岸交納五十貫銅幣。

一千萬斤銅肯定不止五十貫錢,即便按照朝廷的收購價,也接近三百萬貫了。至於餘下的部分,用未來的十五萬兩黃金“年貢”相抵了。

“太保,你一心忠於大宋,可許多人不領你情啊。”賈會說道。

這也是一個比較精靈的人,所以後來陸續地提撥上來,如今主持着密州那邊的彼岸交易。

“子如,何來此言?”

賈會便將他打聽來的一些消息向王巨反映了。

司馬康進京告狀,但司馬光真的氣病了,而且聽說病得很重。

無論司馬光如何厚黑,遭此羞侮,也吃不消的。

再加上許多人以爲王巨離開朝堂,因此牛鬼蛇神一起冒出來了,什麼樣的話兒都有。甚至王巨來到河州,爲了便於民族融合,於各部選撥三名少女做爲兒子未來的小妾,也被一些人說起王巨替兒子選妃嬪。

“是誰說的?”王巨惱怒道。

王巨現在不怕國內,就怕國外,就怕有人用海外王做文章。就象遼東,如果不怕有人做文章,那麼就可以從宋朝選派一萬名官兵,學習高麗語,潛入遼東,整個遼東就會更加糜爛。

但不行了,一旦有宋軍看到彼岸用船裝載軍隊於遼東作戰,一定會有人浮想翩翩。

到現在王巨還不知道遼東已經提前產生了鉅變……

賈會搖了搖頭,他只是派人暗中打聽到一些路人的消息,卻無法打聽到朝堂內幕的。

這也無妨,王巨寫一封信問一下章惇就能聽到內幕與真相了。

妃兒擔心道:“這些人會不會壞官人的事……?”

“那倒不會,只要前線源源不斷地勝利着,這少數人無論如用鬧事,也翻不起風浪。”

“官人,妾身就怕那個司馬光真的被氣死了。”

“妃兒,你說錯了,如果真氣死了,我背再多的包袱,也是值得的!”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果氣不死司馬光,王巨纔會失望呢。

賈會帶着王巨寫的奏摺返回京城,王巨這麼做,也有很多用意,替彼岸與自己加分,什麼海外王、選妃嬪的啥,那是子虛烏有的事,否則幹嘛這麼拼命地向宋朝送金子送銀子送銅?同時也會讓趙頊進一步安心。

今明兩年財政不會緊張,緊張的乃是後年,大後年,一千萬斤銅,只返還五十萬貫銅錢,但它可以鑄造近四百萬貫銅幣,扣除成本外,三年能變相以盈利八百萬貫。

雖然前線大手大腳地花錢,但該花的還要花,不過關健時候這八百萬貫就會起到無可估量的作用。

絹交大肆流通了,不過百姓心中認可的貨幣,仍是以銅幣爲主,有了更多的銅幣流向市場,會穩定絹交,會進一步繁榮經濟,也會變相地給宋朝帶來不少收入。

王巨還有一個用意,一旦正式向朝廷提交,面對這麼多的生銅,換成誰都會重視,即便高滔滔上臺,高滔滔也會重視,那麼她做出某些決定時,就會仔勘酌。

王巨開始動手了,得要一個接着一個的勝利,那麼鬧事的只能是那麼一小撥人,民意始終不會讓那一小撥人搖動……但王巨不知道的是,正是這個銅,真的將司馬光氣死了!

ps:兩個本子,一個本子系統崩潰,一個本子花屏死機,弄了一下午,暈……(。)

第560章 請功第130章 吻合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853章 囚籠(上)第850章 磨古斯第307章 南方第625章 有過第173章 攏心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725章 斷錯了第688章 歪理第53章 賀禮第37章 魅影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657章 海戰(上)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540章 春雷第24章 寶藏(上)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704章 殺母(上)第602章 南方第592章 修房子第505章 飛天(上)第690章 正統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62章 六拜(下)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401章 十條罪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686章 山林第424章 軍監司第821章 一家人第145章 衙內第6章 上岸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624章 縮影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586章 值得第138章 鄉黨第380章 桑弘羊第850章 磨古斯第93章 第一躍(三)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155章 文臣(上)第129章 吹三秦第744章 擔擾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556章 生疑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373章 增兵第261章 家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750章 張睦(下)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13章 侍讀第35章 關學第317章 坐臥者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369章 雪別第427章 擔心第446章 二王(下)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382章 掏心窩第499章 清洗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313章 後臺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89章 慘戰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534章 小孩子第849章 冷處理第150章 葬花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124章 觀燈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225章 礦奴第680章 黃雀(下)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190章 亮劍第6章 上岸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1章 聯親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829章 機會?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391章 鬥將第824章 遲了第296章 胡鬧(上)第356章 世襲
第560章 請功第130章 吻合第450章 十將-躍馬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865章 黑暗之劍,光明之心(上)第853章 囚籠(上)第850章 磨古斯第307章 南方第625章 有過第173章 攏心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374章 奢侈品第725章 斷錯了第688章 歪理第53章 賀禮第37章 魅影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657章 海戰(上)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540章 春雷第24章 寶藏(上)第590章 戰鬥,已經開始第704章 殺母(上)第602章 南方第592章 修房子第505章 飛天(上)第690章 正統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62章 六拜(下)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401章 十條罪第188章 玩於股掌第686章 山林第424章 軍監司第821章 一家人第145章 衙內第6章 上岸第581章 最強最不要臉的吼聲第624章 縮影第154章 小知縣(下)第586章 值得第138章 鄉黨第380章 桑弘羊第850章 磨古斯第93章 第一躍(三)第454章 美麗的物事第612章 北部灣海盜第155章 文臣(上)第129章 吹三秦第744章 擔擾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556章 生疑第368章 文韓富,呂韓範第373章 增兵第261章 家第222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上)第750章 張睦(下)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113章 侍讀第35章 關學第317章 坐臥者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245章 王巨心很野第369章 雪別第427章 擔心第446章 二王(下)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382章 掏心窩第499章 清洗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313章 後臺第642章 原來是虎(上)第489章 慘戰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534章 小孩子第849章 冷處理第150章 葬花第148章 東華唱名(中)第124章 觀燈第827章 紙老虎(下)第852章 粗暴狂野第225章 礦奴第680章 黃雀(下)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190章 亮劍第6章 上岸第239章 都有手段第825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41章 聯親第685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105章 空穴有風第589章 兩個蠢貨(下)第213章 重要與派不上用場第829章 機會?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391章 鬥將第824章 遲了第296章 胡鬧(上)第356章 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