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胡鬧(上)

“居然是這樣的授命,”全二長子不服氣地說。

“難怪大郎多次說朝廷不是看能力看功績,而是看論資排輩。”陸平也不服氣地說。

“勿得多說。”王巨喝了一聲。

也不能說論資排輩不好,政治確實很複雜的,即便拋除各方面的勾心鬥角,也要考慮各方面利益的平衡。

當然,如果只看資歷,不看其政績與功績,那肯定是錯了。但讓一個十幾歲的人主持大政,韓琦的勇氣恐怕也不夠,所以纔有了這道授命。

難道王巨對韓琦老實交待,不能將我當成十九歲的青年來看待?

朝廷授命下來,以楊蟠爲勾當鄭白渠公事使,王巨爲副使,程昉爲都監,以及侯可爲涇陽知縣。王巨所盼望的四駕馬車成功實現了。

然而爲了這個授命,羣臣依然在爭吵。

於是韓琦爲了平衡,便將王巨從正使變成了副使。

一確實王巨年齡太小了,大家不放心。

二楊蟠乃是謙謙君子,四十多歲,德操讓大家放心,年齡讓大家放心,以往政績也不錯,能力也讓大家放心。

兩人地位一換,朝堂爭執立即平息。

不過張方平冷不丁地問了一句:“韓公,王巨甘心否?”

可能幾十年過後,大家對韓琦這道命令不會有異議吧。這麼大的工程,難道不讓一個老成的大吏下去主持,卻讓一個還有一年纔到加冠禮的毛頭小子主持?

翻看史冊,也沒有類似之舉。

但實際認真分析呢?

它的來由是章楶與王巨共同寫的那篇奏子。

當然。在大順城之戰來臨之前。朝廷對陝西的眼光一起放在這一戰上了。雖然撥出支援的物資不多。但在財政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並且在大家忽信忽疑的情況下撥出來的,也說明了朝廷重視。

在那時,什麼渠也不要想了。

戰後,韓琦再將章王兩人的奏子翻出來,司馬光與彭思永雖略有些反對,反對的力度不大,實際他們反對的也就是反對王巨。而不是鄭白渠,或者鄭國渠,三白渠,或者未來的豐利渠本身。

爲何?陝西糧食太悲催了,一旦這個鄭白渠重修成功,那將爲陝西帶來一個大糧倉,就不算爲軍事打算吧,爲了百姓,這個糧倉也有巨大的作用。

甚至有的大臣不知道國家財政苦逼到了極點,水土惡化到了極點。反而認爲既然漢唐能利用好鄭國渠,爲什麼財力充足數倍的宋朝爲什麼辦不好這件事。

爲什麼古代漢中爲天下甲富。鄭國渠也!

那麼是不是韓琦要挑起這個責任?非是,若是失敗,他多少會挑起一部分責任,但不會太多。因爲韓琦慎重地考慮了很多天,又慎重地再三問起王巨,王巨說行,韓琦甚至還答應了王巨的一些“無禮”條件,所以即便不成功,主要責任是王巨的,而非是韓琦。

朝廷將正副使一換,許多大臣滿意了。

但是王巨不能作爲正使,手中的權利便有限了,而且因爲資歷之故,他更沒有權利讓楊蟠聽從他的意見。這會無限地增加失敗的可能,王巨擔着極大的風險,朝廷卻將他的權利壓縮,王巨豈能甘心?

彭思永道:“可依慶州之戰故事,蔡挺爲知州,王巨爲知縣。”

張方平沒有再說話了,畢竟這道授命得到九成以上大臣認可,而且大順城之戰,是王巨最早察覺,但朝廷豈能讓王巨擔任慶州知州?因此派了蔡挺前往慶州。況且楊蟠也是王巨向韓琦推薦的人選。那還能說什麼?

授命到了驛館,便有了這番對話。

“收拾行李,我們立即走。”

“現在就去陝西?”全二長子問。

楊蟠還沒有走呢,作爲副使何必着急?

“不是去陝西,而是去成都府。”

“去成都?”

“對,若趕得快,我們能趕到立春節前抵達成都府。”

許多官員去四川任職,速度很慢的,順着大運河而下,再轉江船,到達三峽,從峽入川。

不但到四川,即便其他地方,速度同樣很慢。最有名的便是蘇東坡從黃州調到汝州,史載去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加上喪子之痛,蘇東坡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

這說明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錢,蘇東坡不是沒錢,之前官職一直不低,但他不會理財,有錢了,吃喝玩樂,將錢花光了。詩案發生後,貶到黃州,手中沒了錢,這纔將小妾送人,確實養不活這一大家子了。另外說明蘇東坡雖然不會理財,但做官沒有貪墨,否則貪一貪,也不會困窘到那一步。

其次一個問題便是蘇東坡不願吃苦,黃州到汝州路途真遙遠嗎?黃州就是黃岡,汝州在南陽的北邊,從黃州到汝州肯定沒有大道,但自黃州可以去安州,由安州到隨州,隨州到唐州,唐州便可以到達汝州,此乃宋朝平荊南湖南之大道,也是狄青率蕃騎南下平南之大道,幾千幾萬軍隊與糧草都可以通行,難道一家子車馬不能通行?從這條道又能有多遠,還不及開封到長安之遠呢。但坐這種落後的車子哪裡有做船快活。因此一家子坐船,坐船豈能不兜大圈子,好大的圈子,黃州下到潤州,潤州轉大運河到京城,再從京城由車馬轉到汝州,兜了這麼大圈子,省的也不過是唐州到黃州這幾百裡的路。

不過可能是另一個原因,蘇東坡想繞一下道,這一繞道便能在京城逗留一下。那麼就有着很多的機會,甚至就留任京城了。不過路上發生了太多的事,又看到常州有空缺出來。這才請求朝廷讓他留任常州。

實際能吃苦。即便到巴蜀也不遠。呂餘慶臨時授予重任,不足二十天便從京城到達成都。爲何,騎馬去的!

如果走水路,兩個月都休想到達。

所以王巨才說了這句話。

離立春節還有十六七天,一行人若趕得快,足以能到達成都了。

“但我們爲什麼去成都府?”全二長子糊塗了,鄭國渠是在陝西,不在四川哪。

“莫要多問。”

一行人匆匆收拾好行李。出了京城。

…………

“水中壩,江東圩,開設淤田,置泄水區,束水衝沙,引黃入濟?”趙頊喃喃道。

實際那天王巨說的只是一個大概,爲什麼羣臣感到驚豔,無他故,因爲王巨所說的幾乎可以做爲整個大宋未來幾十年水利的總綱!

不是那一個區域,而是整個大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

沈括的那篇圩田五說頗有名氣。爲什麼有人反對萬春圩,因爲他們提出五個觀點,一是排去二十里的水面爲圩,上流汛漲時,減少了二十里湖面的歸宿,洪峰氾濫,便易造成水災。這一條與王巨再三提及的,一定要保持河道暢通與大量的深水湖做蓄洪區觀點是一致的。其次萬春圩北近荊山,用山麓做堤,長江之水從山峽流過,便會直灌荊山之東,造成災害。第三,有人認爲秦家圩下面有蛟龍出沒,於是才屢次破圩。第四萬春圩荒廢之後,有一百多家在這裡採茭爲生,一旦復湖爲圩,一百多戶會失業會反抗。第五圩東南便是大湖,堤岸不斷受風浪衝擊,時間久了就難以保持堅固。

沈括針對這個五個觀點,用圩田五說一一展開了反駁。

因此沈括的圩田五說,有着極大的侷限性,它只侷限於萬春圩的本身,而不是象王巨那樣,大筆一畫,從洞庭湖開始,一直到太湖爲止。這會開發多少江東圩,也不要說別的了,只是巢湖到長江,也就是孫曹僵持的裕溪河一帶,就這麼大一點面積,以後圩田面積達到了一百多萬畝。它的面積僅是江東的百分之一。但現在呢,只有幾十個小得可憐的圩蕩子。

沈括可能當時想法有些侷限,可能也怕引起更大的爭議,所以只放在萬春圩上,大家也沒有太注意。然而現在王巨大筆一畫,這些大佬再看着萬春圩的產量,當年便得租糧三萬六千斛,菰蒲桑各項收入五百緡,這僅是租糧,實際收入可能乘以十,也就是一個萬春圩糧食便增產了三十幾萬斛,一斛十鬥,因爲稻穀比較重,一斛相當於一點三到一點四石,也就是實際糧食收入超過了四十萬石!高低肥瘦平均起來的畝產達到了三石多!

還有其成本,修這個圩總成本只有三萬斛粟,江南粟真的不值錢,這個粟恐怕不足三千貫。另外還有四萬錢,也就是四百貫。

當然,肯定不止了。這中間肯定也有一些“非常規手段”,不然這個成本造幾個陡門也不夠。

其二當地百姓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一聽修建萬春圩,百姓紛紛支持,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所以迅速在十天之內集結了一萬四千多名無償來的民夫,五天便燒去雜草,四十天便修起一道寬六丈、高一丈二尺,長達八十四里的大圩埂,並值數萬株桑樹。又用四十天將圩內良田規劃妥當,修好五座水門。

這是江東,陝西不可能有這個條件了。

但是不是意味着大多數江東地區都可以學習萬春圩?

一個萬春圩不就是幾千貫錢嗎,十個萬春圩也不過幾萬貫錢嗎,十個萬春圩卻能得到四百萬石糧食!但江東面積何其之大,不要說十個,就是一百個相彷彿的圩田也能修得起哪。一百個萬春圩……大家都不敢想了。

因此王巨將江東圩從萬春圩放大到整個江東,大臣們再看着萬春圩的種種奏報與數據,立即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然而江東圩只是王巨所說的一部分,甚至南方山區幾萬幾十萬頃的小型水利,黃河中下游幾十萬頃的淤田,還有鄭國渠!

宋朝以後什麼也不要做,只要將王巨所說的這些辦好了,百年之內,都不用爲糧食而擔憂了。

況且還有這條治河之策。

“王巨真沒有聽說過沈氏兄弟的萬春圩?”

“大約沒有,沈括就在京城,若是聽說過,此次王巨必會請他出來相助。不過以臣想,雖未聽說過沈氏兄弟與萬春圩,但想來一定會聽過類似的言論。只是傳到陝西后,事情走了樣,王巨也不相信。不過這卻讓他產生了靈感。”韓維說道。

“這也很不了得。”

“是啊,韓公問,你可去過江南。王巨說沒有。韓公再問,那你如何得知?王巨說,下官在華池縣,看到許多地圖,對照地勢,豈能不知道,難道韓公看不出嗎?韓公與諸臣頓時語塞了良久。”

“哈哈哈,這倒不是不可能,當時我朝平滅蜀國,太祖同樣也是看着地圖,便能指點江山,如果王巨對水利精通,看着地圖,分析天下水利,也不是不可。”

第617章 呵呵第506章 飛天(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850章 磨古斯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195章 **(上)第29章 畫皮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619章 拉尼娜第60章 拒第816章 響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257章 吾願往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862章 崩第91章 第一躍(一)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322章 小痛痛第564章 退一步第397章 名額第341章 釣魚第795章 讓(下)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168章 坦白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307章 南方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283章 應戰(上)第178章 子安第94章 第一躍(四)第603章 幾振(上)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66章 龍手(上)第19章 天翻地覆第577章 啪啪啪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318章 資格第38章 垂涎第86章 鬧大吧(五)第622章 都在變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216章 報復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108章 姐第373章 增兵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292章 首相第214章 故人第624章 縮影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740章 裂車(中)第739章 裂車(上)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399章 二王(上)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144章 巧遇第568章 隱患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625章 有過第773章 開業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832章 慘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81章 神文字第424章 軍監司第111章 挑戰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61章 六拜(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363章 霸道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338章 小人第660章 漁翁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476章 鼓聲(下)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694章 一天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37章 魅影第799章 不敢碰第802章 有了第314章 錦袍第821章 一家人
第617章 呵呵第506章 飛天(下)第302章 永垂不朽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850章 磨古斯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736章 最暗黑(中)第195章 **(上)第29章 畫皮第149章 東華唱名(下)第619章 拉尼娜第60章 拒第816章 響第619章 堵水導水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809章 沒完沒了第257章 吾願往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862章 崩第91章 第一躍(一)第678章 溫水之戰(下)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第322章 小痛痛第564章 退一步第397章 名額第341章 釣魚第795章 讓(下)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168章 坦白第494章 會戰開始(上)第307章 南方第753章 找骨頭(下)第283章 應戰(上)第178章 子安第94章 第一躍(四)第603章 幾振(上)第481章 李秉常的種第266章 龍手(上)第19章 天翻地覆第577章 啪啪啪第565章 資本的開始(上)第318章 資格第38章 垂涎第86章 鬧大吧(五)第622章 都在變第361章 很軟很暖和第241章 大順大順(上)第216章 報復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108章 姐第373章 增兵第46章 奇蹟之戰(三)第292章 首相第214章 故人第624章 縮影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740章 裂車(中)第739章 裂車(上)第一百〇四章 公主怎麼辦下第248章 九屍迎客(二)第153章 小知縣(上)第399章 二王(上)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144章 巧遇第568章 隱患第352章 種諤不死,邊事不己(上)第559章 替死鬼(下)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298章 舅舅們(上)第625章 有過第773章 開業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99章 王巨的妙計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832章 慘第430章 大鬧宣德門第383章 王八之氣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181章 神文字第424章 軍監司第111章 挑戰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61章 六拜(上)第511章 不好解決的問題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第363章 霸道第217章 王巨的審判(上)第338章 小人第660章 漁翁第749章 六個禮物(下)第103章 公主怎麼辦(上)第476章 鼓聲(下)第184章 子午山剿匪記(上)第694章 一天第783章 如履薄冰第37章 魅影第799章 不敢碰第802章 有了第314章 錦袍第821章 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