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另一個世界(上)

據說和斌接到消息後,大笑三聲,然後去世。

其實這是武將最好的人生落幕了。

王巨看着王紫川騎馬離開,嘆息一聲,也涌進城中。

不用他吩咐,各將就知道怎麼做了,抓俘,接管倉廩,接手大理的皇宮,以及將城中的所有權貴一起抓捕,除了段正明的岳父董家外,其他人都可以當成叛逆處理了。

熊本也進了城。

苗授與劉昌祚看到王巨大喜,還是象以前那樣稱喟:“明公。”

“許久不見,”王巨也露出欣慰的笑意。這一別,真的很長很長時間了。

“一杯濁酒喜相逢,熊公,苗將軍,劉將軍,我們找一個地方痛飲幾杯。”王巨又說道。

“這……”

“放心吧,我們處理過一回善闡城,軍中各軍將不用吩咐,他們都知道怎麼做了。”王巨道。

但王巨軍法還是森嚴的,每一軍將行動時,皆派了一支強大的軍法隊在後面監督着,以防士兵進城後胡亂燒殺搶掠。

幾人來到一家酒樓,酒樓大門暢開着,可裡面看不到一個客人,這時候誰還有心意來吃飯?

王巨安慰了一番,酒樓的老闆才親自下廚,替他們做菜。

熊本道:“少保,這裡可立即不朽之戰功哪。”

北宋真正擴張時,乃是宋太祖時候,連番收回巴蜀、荊湖、廣南與南唐,然後到趙匡義時代,逼得閩國與吳越獻國。又收回河東。但這不是趙匡義的功勞。乃是稟程趙匡胤的餘威才實現的。隨後去連番兩次北征失敗,河北失去易州,西北李繼遷崛起。宋真宗時,又丟掉了整個靈夏平原,北方又搭成了一個每年送銀子的澶淵之盟。宋仁宗時,雖未丟失多少土地,卻又開始送銀子給西夏了。

直到幾年前,王韶才收服熙河。擴大了疆域,但王韶的熙河之地,如何與交趾、大理兩國相比,況且還有一個占城傀儡國。

“不好說啊。”王巨淡淡道。

熊本默然,做爲一個有進取心的大臣,看到今天的局面,會很開心的,然而縱觀朝堂的動態,可能還真不大好說啊。於是他喝了一杯酒,道:“少保。我們幾天後也要回去了。”

王巨點點頭。

熊本這次做得不錯,有的功勞不一定非得象雲南賧那一戰才能看得出來的。

如果不是熊本這一支兵力牽制。王巨就不敢讓曲珍將那數萬兵力撤到最寧府。那樣,僅是後勤供給一項,也能將王巨壓趴了。並且王巨也不大好用兵了,就象這一戰,楊義貞看到失敗,後面沒有宋軍,就未必會逼得走投無路將主力聚集出城一戰。即便最後不利,也能從容撤回謀統府,甚至弄不好,王巨就陷入了泥沼戰。

但熊本率領一萬蕃騎過來,甚至還有一部分環慶路的蕃騎,有的蕃騎王巨還認識,這一撤,整個西北兵力多少有些空虛。雖然不知道西北的消息,但相信這麼長時間,西夏肯定多次發動了入侵。

況且熊本將西北後方的主要部落與城池一一解決掉了,現在最頭痛的是南方與西南方,皆是炎熱地帶,不怕冷怕熱的蕃騎也發揮不了多少作用。

王巨舉起酒杯說道:“還要謝過熊公。”

“皆是爲朝廷辦事,何來謝字。”

“熊公,你可知道歸來州蠻與晏州蠻?”

“聽說了,不過少保,晏州蠻屬於瀘州管轄……”熊本道。

瀘州非是烏蠻地界,王巨如果越界用兵,那就會真讓一些文臣議論忌憚。

“熊公,你誤會了,只是朝廷忽然莫明其妙將那一戰的經過用詔書發給了我。”王巨說。其實就是朝廷準他用兵,王巨也不大願意。別看燕達打通了那條通道,實際就是那幾個月的用兵,今年走私省下來的錢帛都整個兒打掉了。也不是太遠,而是山高水長,運輸不便,這還得瀘州附近的官兵去解決,大不了王巨可以提供一些兵力支持,物資王巨出不起,出得起也不能出,那是浪費。

熊本也立即想到了,這可能是朝堂上有一些人擔心能拿下,卻不能很好治理,以後整個大理都象瀘州南邊那塊那樣,宋朝不是開疆拓土,而是整掉到大海里。他說道:“少保,我也擔心哪,蛇無頭不行,鳥無翅而不能飛,早晚這些部族還會產生新的首領。”

王巨的改土歸流,就是將各個蠻首弄掉,就包括軍中這些戰俘中的首領,以及貴族,王巨雖然不殺死他們,也打算轉移到外海去。反正海外島嶼諸多,隨便往那一個島嶼上一扔,自生自滅吧。看能不能再做皇帝權貴?

接着將這些人的耕地田宅一起均分。

不過這些部族早晚還會產生新的領袖,一旦各部陸續有了新的領袖,改土歸流政策就意味着失敗了。

王巨搖頭道:“熊公,這個都不用擔心,沒有了耕地,又失去了徵稅權,即便各村寨產生一些有威望的人,也無法號召百姓謀反。除非官府苛暴,那樣無論是大理,或是中原,性質皆一樣,百姓被官員逼得活不下去,只能揭竿而起,天下大亂,又何來大理與中原之區別?”

“這倒也是啊。”熊本再細想,不得不承認王巨說得有道理的。

王巨這才轉過頭問苗授與劉昌祚:“你們在河北訓練的那幾支邊軍如何?”

一開始是章楶在河北訓練邊軍,看到效果不錯,朝廷又在高陽關與河東地區訓練了兩支邊軍,就是苗劉二人負責的。

“勉強能用……”劉昌祚說道。

“何來此言?”

“原因很多,”劉昌祚道,讓他細說。又說不上來。

王巨倒能領會一些。僅是文臣的掣肘。就讓二將爲難了,況且其他。

苗授道:“如果遼國侵犯,想讓他們上戰場還是很難,最好得象明公所說的那樣,有一兩次實戰之經驗。”

劉昌祚道:“不僅如此,其實還是看將帥之能。如果換成其他人,大理未必這麼容易拿下。”

“其實還要感謝陛下的信任,如果不讓我領手兩廣軍政財之大權。我就無法募集大量南方士兵,這次用兵,瘧疾與水土不服始終未產生大量殺傷,固然是我做得很小心,主要還是軍隊的兵士多來自南方。”

在這裡,王巨才說了實際話,北方軍隊雖然戰鬥力強大,可一個南方的水土就讓北方軍隊頭痛了。只要將這一點克服住,別看大理面積廣大,實際用兵難度遠不及王韶在河湟的用兵。不過話說回來。只要能找到致命點,就是遼國也未必對付不了的。可這個致命點。誰能一一找出來?

大理城漸漸平定,熊本帶着大軍撤回西北了。

不過想到達西北,還有好一段時間。

他們的費用不用王巨支付的,所以說還得要朝廷支持……

曲珍繼續在最寧府搞土改,但陸續向南推移,然後進入交趾,後勤現在仍是一個讓王巨頭痛的話題。

燕達率領一部分軍隊繼續向西北出發,熊本帶的速度快,許多地區還沒有解決。

姚麟則率領主力軍隊南下。

現在只能說大理粗定了,想要徹底平定,恐怕得到年底了。

章楶終於率領一百多名官員姍姍來遲。

州縣一起劃分好了,可是朝廷還沒有將官員湊齊。

王巨幾乎無語。

不過在這些官員心中,實際大理等於是另一個世界了。

如果不是朝廷升官爵,恐怕就是這些官員也不願意來。

王巨將這些官員集結,問了一句:“你們未來,這裡是如何管理的?”

“啊?”諸人一起驚訝,是啊,石城郡開始有官員先前來治理了,可其他地區呢?

“難道不管理嗎?我迫於無奈,只好讓一些管事來管理,但現在來看,他們確實做得不錯,難道你們不如一個管事?”

朝廷派出的這批官員,至少大多數人在政績上表現還不錯,萬事開頭難,這個道理趙頊還是知道的,如果派的官員差,指不準又象巴蜀那樣了,到時候怎麼辦?一是用兵更困難,二是難道象宋初那樣藉助豪強嗎,又產生萬惡的旁戶嗎?

所以這批官員政績皆不差,而且在基層磨勘了好一段時間,只能說各人前來皆升官了,如主薄升成了知縣,知縣成了通判,通判成了知州。

但這兩次拓疆開土,讓許多候補官員一起歡呼雀躍。那麼多差官到了南方,後面得派官員填充,他們機會來了……

至於主薄呢?現在只有一百來名官員,那還有什麼主薄?

“如果大理百姓真象傳說中那麼兇惡,我豈能在幾月時間就將大理平定?”不過王巨還是制訂了律法,不得民間鬥毆,先動手者不論對錯,用拳頭者笞五十,用兇器者杖一百,然後再根據對錯判決。至於羈縻地區可能會抄掠,那就讓他們抄好了,爲何請求章楶前來大理,就是用兵的,只要前面一抄,後面正好用兵平定,改土歸流。

王巨又說道:“這些管事將會協助你們兩個月時間,讓你們先行熟悉。”

“這個好啊。”章楶眼睛一亮。

但王巨也不僅是權宜之計,這些管事在管理過程,或者經營過程中,也是進一步很好的磨礪,過了兩個月,秋風起,他們一個個回到廣州,隨海船去海外,就可以順利地擔任海外各市的官員或者各個產業的主管了。

其實海外那攤子太大,現在也有了一些亂象。

“但在你們各自未赴任前,我再讓黃醇之對你們進行培訓。”王巨又說道。

一是讓他們熟悉大理各地的情況,二是讓黃驊教導他們如何去治理這一方百姓,以及處理民族關係,與當地的風俗習慣。不然對於這些官員來說。來到大理。完全是一門子黑。

當然。以後上了軌道,朝廷也瞭解這裡的所有情況,那就好治理了。

如果官員貪苛,就象王巨所說的,不要說大理,即便在中原,也會官逼民反。

其實大理還要好一點,終是地廣人稀之所。反而東南因爲人口稠密。以後壓力越來越大。不然何來的方臘起義土壤?方臘之所以能順利剿滅,乃是方臘胡作非爲,據傳滅掉方臘後,在一個山洞裡找到無數關押的婦人,全部赤身裸體,供方臘手下所謂的“義軍”玩樂,結果方臘滅亡,這些婦人一起逃出山窟,導致幾十裡都是赤身裸體的婦人在瘋狂地逃竄。否則那次說不定就讓方臘得勢了,以後說不定還能成爲抗金英雄。

王巨說着。讓黃驊將他們帶下去“培訓”。

不過章楶臉色仍很慎重,大理不象兩廣。對中原認同,這裡百姓對中原的認同度並不高,以後想要順利治理這裡,依然很難,那怕王巨將許多地區改土歸流了。

“子安,有多少地區改土歸流?”

王巨拿出一張大地圖,還有許多地區沒有平定,圖上只標了平定的地區,全部綠色的是改土歸流的地區,灰色是羈縻地區,但以後可以改土歸流,褐色則是無法改土歸流的地區。

“無法改土歸流?”

“有各種原因,”王巨說道,主要就是地形,章楶未來時,王巨帶着一撥兵馬翻過了高黎貢山,山那邊就是面積廣大的騰衝府地區,如果按後世疆域劃分,實際就是整個緬甸的西北地區,現在都屬於大理的羈縻地區。

所以爲什麼需要段正明呢,並且讓大段正明以後的爵號爲雲南郡王,一部分是爲了安撫境內的百姓,利於平叛,一部分就是便於安撫這些羈糜地區的各蠻部。

但王巨此行用意非是招安,在大理南方就是蒲甘國,十幾年前蒲甘國王阿奴律陀用兵大理,可能因爲遭到了大理頑強狙擊,可能是因爲道路遙遠,後勤不便,兩國不勝不敗,於是和解,阿奴律陀率軍撤回,但讓景曨地區西部,以及永昌府南部的撣邦地區各酋長紛紛向蒲甘國倒戈,因此從疆域上,這一片地區就屬於蒲甘國了。

王巨眼光盯着蒲甘國,倒不是想爭這些羈縻地區,而是怕蒲甘國進一步強大後,會對大理構成威脅。

另外就是從地緣上,王巨也想得到蒲甘國,那麼就可以打通一條道路,直接與海上貿易聯繫在一起了。這個意義不僅能造福大理,甚至都能造福到巴蜀百姓。

而且想用兵也比較簡單,章楶來了,就是最好的助手,隨便找一個藉口就能用兵了,並且正好將大理平定得差不多,天氣也進入了冬季,正是用兵蒲甘國的時候。

因此他到了騰衝府邊緣地區轉了轉,應當來說,蒲甘國與騰衝府邊緣地區情況差不多。

結果看了後,立即熄滅了這個想法。

太落後了,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大理周邊對於宋朝許多官員,是另一個世界。

在這片地區能看到原始社會、半原始半奴隸社會、奴隸社會、半封建半奴隸社會……

比大理多姿多彩的地形還要複雜。

“果我如所料……”章楶聽王巨將詳細的情況講完,喃喃道。

王巨說道:“質夫兄,你勿用擔心,我會讓黃醇之,以及一些得力的管事留下來幫助你,至少幫助你兩到三年時間。”

“子安,那些管事爲何聽你調動?”

“質夫兄,還記得延州十商戶?”

“記得。”

“其實他們就在海外海商的主體,不然你當真以爲海商們那麼容易感化,大公無私?”

“原來是這樣……”

“另外以後海外還抽出三百萬貫錢帛,化爲大理需要的物資,送到大理,資助你治理這方土地。”

“這個太好不過……三百萬貫?”

“質夫兄,海商們自今年起,所有貴重香料珠玉一起走私了,不經市舶司榷香。”

章楶大驚失色。

“一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雖走私了,還是用來治理百姓造福百姓,既然拿下大理,大理百姓就不是大宋百姓嗎?”

章楶苦笑地搖了搖頭,不過這兩項支持太給力了,不要說君子恥於言利,沒有錢,如何用兵?沒有錢,如何興修農田水利?沒有錢,如何開辦學堂,普及教育?

有了這三百萬巨資,再加上王巨執行的稅賦政策,章楶纔有底氣將這一方土地治好。

“質夫兄來得正是時候……”王巨說道。如果想用兵蒲甘國,現在就開始動手了。現在不動手,朝廷調令早晚就下達了。正好趁自己在的時候,在邊上輔助章楶調兵遣將,不熟悉這些邊軍將士,如何用兵?也可以輔助章楶治理,那麼自己走了,章楶也能順利接手大理未來的軍務政務財務了。

兩人商議良久,王巨才停下,然後將一疊厚厚的立功將士名單送向朝廷。

這不是我的軍隊,而是朝廷的軍隊,連滅三國,犧牲慘重,難道讓我來撫卹嗎?讓我來獎勵嗎?

不然怎麼辦?真缺錢啊。

其實朝堂上正在爲王巨的安置而爭議。

依呂公著之意,讓王巨判永興軍,西夏又不老實了,用惡人對惡人吧。

但王珪不同意,判永興軍還不如判渭州慶州延州秦州呢,這幾州才能真正上前線,多會讓永興軍的長官上過前線?這樣對王巨太薄。

馮京說那就讓王巨擔任樞密副使吧。

王珪還是不同意,現在黨爭不象以前那樣激烈了,但暗中的爭鬥仍在繼續,王珪感到勢單力薄,因此說了一句,馮公欲將王巨視爲武臣乎?

這真的很重要,實際王巨自己兒都疏忽了,在他想法中,多半是樞密副使,如果什麼判永興軍的啥,王巨會立即摞蹄子不幹了,但王珪問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樞密副使多是文臣擔任,不過王巨若是以軍功上位的,那麼就可以歸爲武臣行列。一歸入這個行列,王巨仕途完蛋了。

可王巨當真只有軍功?

且看廣南西路的治理,其實就大理治理得也不錯,只是時間短,又在平定之後,還看不出多大的成效。

因此王珪力薦王巨爲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啊?”呂公著搖頭道。

“呂公,是政績能力不足乎,是資歷不足乎,還是年齡太青乎?”

“參知政事啊?”王巨看着任命同樣也傻了,參知政事離首相只有一步之遙了,這個任命是如何通過的,難道朝堂上的那些士大夫一起改性子了?(……)

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816章 響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831章 降第443章 市易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61章 六拜(上)第230章 都想第764章 進京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171章 貴人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569章 戲耍(上)第738章 哭第624章 縮影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280章 不早死第22章 禍福第726章 微調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64章 進京第755章 你不懂第51章 想法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37章 魅影第682章 嚇一嚇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586章 值得第24章 寶藏(上)第235章 秋碩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9章 畫皮第398章 困惑第507章 逆轉(上)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418章 神臂弓第697章 芒種第235章 孩子氣第622章 都在變第362章 竊賊第7章 路窄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478 鼓聲(續下)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156章 文臣(下)第38章 垂涎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43章 大哥第70章 潤筆費第297章 胡鬧(下)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808章 好消息第340章 悟空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666章 入彀第793章 大捷(下)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710章 山匪第230章 都想第374章 奢侈品第426章 楚懷王第458章 胃口好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198章 遷徙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450章 門客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429章 道第806章 三國第88章 提前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463章 喜相逢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610章 小道第51章 想法第773章 開業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59章 離去第386章 謠傳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718章 拯救第500章 大殺器第86章 鬧大吧(五)第805章 授業第272章 來了
第519章 死亡樂章(八)第816章 響第696章 第三個(中)第831章 降第443章 市易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61章 六拜(上)第230章 都想第764章 進京第748章 六個大禮(中)第171章 貴人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677章 溫水之戰(上)第569章 戲耍(上)第738章 哭第624章 縮影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203章 兩位高人第280章 不早死第22章 禍福第726章 微調第52章 不能得罪的人第764章 進京第755章 你不懂第51章 想法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37章 魅影第682章 嚇一嚇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379章 不可行第586章 值得第24章 寶藏(上)第235章 秋碩第515章 死亡樂章(四)第29章 畫皮第398章 困惑第507章 逆轉(上)第204章 空頭支票第418章 神臂弓第697章 芒種第235章 孩子氣第622章 都在變第362章 竊賊第7章 路窄第372章 欣喜若狂第478 鼓聲(續下)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156章 文臣(下)第38章 垂涎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460章 最大的底牌(上)第43章 大哥第70章 潤筆費第297章 胡鬧(下)第722章 殺人的礦藏第808章 好消息第340章 悟空第285章 還不會吵架第439章 房杜李王第846章 上海務(上)第666章 入彀第793章 大捷(下)第575章 錦衣晝行(上)第710章 山匪第230章 都想第374章 奢侈品第426章 楚懷王第458章 胃口好第461章 最大的底牌(下)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326章 背後的賬第198章 遷徙第141章 沽名釣譽第583章 致命的耳光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450章 門客第533章 天都天都!第626章 不是不想第429章 道第806章 三國第88章 提前第44章 奇蹟之戰(一)第463章 喜相逢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286章 周郎顧曲,瓊娘亂弦第610章 小道第51章 想法第773章 開業第194章 東澗橋(下)第512章 死亡樂章(一)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588章 兩個蠢貨(上)第59章 離去第386章 謠傳第310章 愛民如子第718章 拯救第500章 大殺器第86章 鬧大吧(五)第805章 授業第272章 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