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時,顧季兩家將會聯姻的消息散發出去。那一家人深覺得上了當受了騙,他們來顧家尋求一個公正的解決方法。顧三老爺出面接待了客人們,他聽明白他們說的理由之後,他笑着說:“你們和顧七之間的牽扯,只要不牽扯到顧家的嫡子。
旁的事情,就由着你們自行去商量解決。”那家人言說他們不知顧七老爺原來是無權決定兒子的親事,他們被顧家人一塊給哄騙了。顧三老爺聽他們的話冷冷的笑了起來,說:“整個熟州城都知道的事情,你們會不知道嗎?
你們家在城裡人脈廣泛,只怕早就知道我們家的人出手阻了季家那女子好幾門親事。何況在他和你們提及親事時,我們家已派人跟你們說得很是仔細,他是無權利決定嫡子的親事。除非他願意接受分居出府的後果,那顧家就由他自行安排嫡子的親事。”
那家人來時已經商量妥當,他們願意與另外的顧家嫡子聯姻。顧家三老爺自然不會做下這樣的糊塗決定,他很是冷然的搖頭說:“我們顧家能在城裡成爲大戶,這不單單是長房一房的因素,而是顧家兄弟們齊心。
我們是不會讓這樣的一個女子嫁給顧家的嫡子,絕不會因這樣的一個女子傷了兄弟之間的情意。當然你們願意選擇七房的庶子,我們大家都會願意成全你們的心意。”那一家人互相看了看,他們也不想與顧家就這樣扯破面皮,自然選擇退了一步。
只是他們提出要求,他們是不會輕易放過顧七老爺。顧三老爺只當沒有聽見他們暗示的話,他也是有心想讓顧七老爺吃一吃虧,免得將來分家之後,他會跟現在的季家老太爺一樣在外面混不吝的行事,讓兒子們出面收尾都有些忙不過來。
顧三老爺瞧得很是明白,顧玫諾顧石諾兄弟是不會有季家兄弟那樣的好性情,他們將來絕對是不會放任顧七老爺在外面胡亂行事。而且他知道顧玫諾兄弟已經有心放棄陪護在顧七老爺的身邊,選擇由着庶子們去奉養顧七老爺。
顧三老爺想到顧七老爺的晚年,他的心裡就有些糾結起來,他不想到老了,還要時時擔心這個堂弟的日子。顧三老爺自然尋當家老太爺說了心裡話,換得當家老太爺輕搖頭瞧着他,說:“只怕你的好意,他無法領會一半,他的心裡面是親近那幾個庶子。
那畢竟是他喜歡女人生下來的兒子,他們自小又與他親近。”“他們如何會有小九小十來得有出息,他年紀老後,大約不會明白想要過舒服的日子,他還是要跟在小九的身邊。”顧三老爺很是自然的跟當家老太爺說話,他認爲顧七老爺不會做那樣的笨事。
當家老太爺卻早已瞧得分明,只怕顧七老爺將來是會選擇與庶子一塊生活。他瞧着顧三老爺的神色,他提醒說:“小九和小十都是好孩子,可你卻不能心軟做下糊塗事情。他將來跟庶子生活,他們兩人會給贍養費用。
他要是跟着小九生活,只怕是要爲了庶子想盡方法去圖謀利益。這樣最終把最後的父子之情塗抹一空,而後他的晚年會慘淡收場。你要是爲他真正着想,等到時候,就由着他自行去做選擇。人的天性裡面有趨吉避惡的直覺,他會選擇他最好的生活方式。”
顧三老爺信服當家老太爺的話,他在顧玫諾兄弟少時,就直言聰明桀驁不馴顧石諾只要好好的培養,他將來一定會有所成就。那時大家都認爲兄弟兩人裡面,顧玫諾要比顧石諾出色許多,認爲他一定會有所成。
結果這些年下來,顧玫諾牽絆太多,行事總有些難以決斷,以至於明明是他能握在手裡的機會,都能被顧七老爺轉手送到庶子的手裡。而顧石諾卻行事明快,能自主選擇適合他要走的路。
顧三老爺很是爲顧七老爺將來擔着心,認爲他接連得罪兩個嫡子,又是一個不太懂庶務的人,他只怕晚年的日子不會太好過。當家老太爺只覺得他這是爲古人瞎操心,把有些事情看得太過嚴重。
可是正因爲顧三老爺是這樣的一個人,當家老太爺反而願意交待事情給他去做,在有時候,也願意伸手拉他的兒子一把。當家老太爺笑瞧着他說:“老三,你瞧瞧你,從年頭忙到年尾,你的事情是多又多,你有沒有想過要放棄不去做那些事情?”
顧家三老爺搖頭瞪大眼睛瞧着當家老太爺說:“你不做,我不做,那誰來做?何況我又不是白做那些事情,年底時,家裡兄弟們總會給我一定的補償。長輩們相信我,兄弟們信服我的公正,我怎麼起心要放棄做那些事情?”
當家老太爺笑了起來,他摸着鬍子點了點頭,笑着說:“老七和你不同,他做的每一樣事情,他喜歡當即看到好處。小九小十都是孝順的孩子,可兩人都是務實的性子,他們不會有事無事就在他面前彎腰哄着他,自然是不會討得他的歡喜。
而他的庶子很是樂意去討好他,他們的父子關係格外的融洽。老七其實很懂得過日子,你瞧一瞧這些年下來,他的妻妾相安無事,反而是你們各房總會有些妻妾不寧的事情暴發出來。你們兄弟親近是好事,可是各人有各人的性子,那就由着各人去選擇最爲合適的路去走。”
顧三老爺若有所思的告辭離去,他現在外面無公事要做,可是在顧家他是少不了的人。顧三老爺尋顧玫諾出來說話,在說話的同時,他很是仔細的打量着他。顧玫諾很有些不解的摸一摸面,問:“三伯父,我的臉髒了嗎?”
顧三老爺緩緩的搖頭,他想一想問:“你說你將來要與小十一樣去外面,可想過你父親母親養老的問題?”顧玫諾對這個問題他很是認真的想過,他畢竟是小七房的嫡長子,他要面對他的責任。
他笑着說:“我已經想好了,父親母親願意跟着我們一塊在外地生活,我自然是樂意接受他們。如果父親母親願意留在家裡生活,我也會把他們的生活安置妥當。父親從前發脾氣時提過,他將來想要與那邊的長子一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