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虹谷一戰,李光弼率劍南軍大獲全勝。河北軍全軍覆沒,主帥李歸仁僅以身免,灰溜溜地逃回了靈寶。
“啓稟將軍,此戰殺敵三萬,俘虜八千,繳得戰馬一萬六千與匹,糧草三萬石,兵甲三萬餘件。”
一戰之後,郝廷玉奉命清掃戰場,仔細盤點一番後回稟道。
“好!如此一來,安賊先鋒破矣。”李光弼聽到這個數字,撫掌道。
站在李光弼一旁的衛伯玉,聽到郝廷玉口中說出的數字,知道必然不會參假,當即露出了驚訝的神情。
朝廷二十萬大軍駐守潼關,與安祿山廝殺了幾日,不過殺敵八千有餘,最後還落得自己全軍覆沒的結局。李光弼不過以區區萬餘劍南精騎,竟然殺敵近四萬,繳獲無數,叫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十大節度中劍南鎮本非強藩,可劍南鎮能在短短十年內後來居上,位處前列,除了李瑁帶來的特權之外,自然也少不了李光弼這些將領的扶持。
世人皆言李瑁乃當世伯樂,有識人只能,今日一看果然半點不虛。李瑁敢以四萬精銳相托,將自己的左翼完全交給李光弼,果然不是隨意爲之。
李光弼之才,縱覽隴右諸將,恐無能與比擬者。
“今日之後,方知薊州侯用兵如神。”衛伯玉由衷感嘆道。
李光弼謙虛道:“王爺帳下將帥如雲,馬璘、崔乾佑、武彥平等俱是良將,李某不過中人之姿罷了。”
衛伯玉笑道:“靖王殿下威名,在下自然如雷貫耳,來日若有機會,自當拜見。”
衛伯玉想要求見李瑁的原因李光弼自然清楚,無非就是希望李瑁能上表爲哥舒翰求情。
靈寶西原一戰,哥舒翰喪師辱國,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自然是犯了死罪,李隆基也是非殺不可,衛伯玉暫時率軍靠於李光弼,一方面是因爲哥舒翰入獄,他們無處可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求見李瑁,請李瑁爲哥舒翰求情。
李光弼道:“今日一戰只是初勝,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面,只要衛將軍能助我守住閿鄉城,滅了安祿山,我必與你一同面見殿下,請殿下上表爲哥舒大帥求情。”
普天之下若還有誰能爲哥舒翰求情的話,那個人就只有李瑁了,更準確地說是擊敗了安祿山的李瑁。
只要李瑁擊敗了安祿山,黃河以南之地便以李瑁爲尊,到時李瑁兵臨長安,提什麼要求,李隆基敢不答應呢?
此舉雖有犯上之嫌,但哥舒翰於衛伯玉有恩,而潼關兵敗錯不在哥舒翰,衛伯玉豈能坐視不理。
“如此便有勞薊州侯了。”衛伯玉拱手拜道。
李光弼道:“當今天下,能救哥舒大帥的只有殿下了,哥舒大帥在隴右有開疆之功,我等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
長安城,大明宮。
自打李隆基自潼關逃回長安,整個長安城都陷入了終日的恐慌之中。
高仙芝雖是當世名將,但他麾下不過是東拼西湊來的一萬雜軍,戰力有限地很,更兼唐軍新敗,士氣低落,士卒皆無戰意,潼關城到底能守到何時誰都沒有底,就連大明宮中也是惶惶不安。
就連李隆基自己都不知道,他在長安的龍椅到底還能坐到何時。
就在整個長安內外都人心一片雜亂的時候,卻突然從潼關的方向加急送來了一個消息。
“陛下,好消息。”高力士手中拿着一封急報,匆忙走進了紫宸殿。
一聽到高力士的話,李隆基嘴角的苦色隱隱淡去了幾分,自打哥舒翰出關,他已經很久沒有收到任何捷報了。
“什麼消息,可是郭子儀大勝了?”
自打朔方郭子儀攻到河東後,便彷彿陷入了泥潭一般,被史思明一直拉扯在河東,一直沒有打到河北,李隆基聽到高力士的消息,只當是郭子儀大勝,即將打到范陽了。
高力士將急件交到李隆基的案前,回道:“啓稟陛下,是潼關傳來的消息,今日午間,駐守閿鄉城的薊州侯李光弼率軍于飛虹谷大敗叛軍主帥李歸仁,殲敵四萬,叛軍暫且退了。”
“原來如此。”李隆基聽到這個消息,一時間也不知是喜是憂。
喜的是潼關暫時保住了,長安的安全也自然無虞,但憂的是李光弼是李瑁的人,李光弼獲勝,李瑁的聲望便會猛增,越發地威脅他的地位。
李隆基的臉上並未露出太多的喜色,反倒淡淡地問道:“你以爲靖王忠心否?”
高力士沒想到李隆基會突然這麼問,一下子被噎住了。高力士雖是天子近臣,但天傢俬事他仍舊不便開口。
李隆基也看出了高力士的難處,於是道:“你儘管將來,朕赦你無罪。”
有了李隆基這句話,高力士這纔回道:“靖王殿下恐怕忠心有限。”
高力士的回答顯然也正是李隆基心中所想,李隆基道:“不錯,朕也擔心靖王坐大,將來有逼宮的一天,這李光弼獲勝,着實談不上好壞啊。”
“陛下之言有理,不過靖王畢竟不比安祿山,安祿山乃逆賊,做事自然膽大妄爲,靖王乃皇子,行事自然不能太過難看,只要殿下尚在長安,難道靖王敢攻城嗎?”
高力士的話,讓李隆基的眉頭舒展不少,高力士說的一點不錯,天地君親,父子綱常,只要李隆基尚在,李瑁就不敢當着天下人的面攻打長安。
李隆基道:“縱然李瑁不敢攻城,難道就這樣任由他在關外坐大嗎?”
李隆基的話,沉思了片刻,回道:“靖王忠心與否,心中所想如何,興許難以改變,但天策府那幫人卻是陛下可以收買的。”
“你的意思是要朕拉攏他們?”李隆基凝眉問道。
高力士回道:“靖王雖手握兵權,但畢竟只是一個親王,能給他們的東西實在是不多,如何能與陛下相比?陛下可對天策府麾下將士大加封賞,總有人願意爲陛下效力的。”
李瑁乃是親王,縱然再想封賞他麾下的將士,無非就是一些府內的官職,若想賜爵,還需請旨朝廷,這是李隆基相比李瑁極大的優勢。
聽着高力士的話,李隆基緩緩地點了點頭,當即下令道:“傳令下去,李光弼屢立戰功,冊封爲河南節度使、薊國公、驃騎大將軍,食邑一千戶,賞金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