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宋銀莊

我見衆人都不說話便接着說道:“關於土地所有制,簡單而言就是一句話,國有與私有兩種模式長期並存,以自由市場的方式來最終決定兩者所佔的比例。朕接着說第二點,土地使用制度,它屬於土地財產製度的組成部分,規定了農民使用土地的程序、手段、方式等。土地規劃制度則是要有計劃的對土地的開發,用途等做出規定,比如限制毀林開荒,不能以犧牲環境來無休止地增加農田。”我說到這裡突然想到城市土地規劃,岔開話題道,“關於城市規劃同樣要提到議程上來,小七,傳臨安府潛說友明曰朝會上殿候旨。”

“是,小的立刻派人傳旨。”

我接着又闡述了土地保護制度、土地徵用制度、土地稅收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土地配套制度的具體含義。我一口氣全部說完,見在座之人一時間無法完全明白,這一系列的制度的確不容易全部理解的。我喝了一大口茶水,潤潤嗓子道:“土地制度可不是一個小工程,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時間方可見效,它涉及到我朝農業之本,各部需要鼎立協助,工部尚書湯漢。”

“臣在。”

“重新規劃各地水利建設,保證旱澇時農田的灌溉,改良農具,比如專門除草用的彎鋤,碎土疏土用的鐵耙,安裝在耬車上的鐵鏵等,在水利灌溉方面已經使用的龍骨翻車等,朕也會讓即將成立的臨安大學將工具改良作爲一個研究項目,以達到提高生產力的目的。”

“臣遵旨。”

“商業部官田司,儘快在各地建設好分支機構,爲全國姓土地丈量打好基礎。另外扶持鼓勵有剩餘勞動力的農業地區發展手工業,商業等。”

“臣江萬里,臣廖瑩中遵旨。”

“戶部的任務督促各地流民入戶,重新覈定土地稅收,引進高產出作物,擴大農作物品種,並制定政策獎勵生育,恢復我朝曾經的人口數量。”

“臣馬光祖遵旨。”

“禮部,對人口戶籍重新定義,提高我朝佃農的地位,按出身地登記註冊,統一稱爲農業戶籍,其地位等同於城鎮戶籍。還有,除了禁運品外,擴大同海外的貿易,以提高我朝的關稅收入。”

馬廷鸞想了想,最終道:“臣馬廷鸞遵旨。”

“刑部,出臺所有配套的律法,以保證土地變革的實施。”

“臣陳宗禮遵旨。”

“其他部門同樣加緊完成配套政策,另外,爲提高土地變革效率,朕打算成立第八個部門農業部,由皇室宗親魯國公趙葵擔任尚書,陳宜中兼任侍郎。各位,朕再次強調,我朝必須在這二三年裡恢復元氣,否則一定不會是蒙古的敵手,這次變革先從農村土地變革開始,再慢慢向各行,向城鎮延伸,此舉關係到我朝中興之大業,各位好自爲之。”

“臣等自當鞠躬盡瘁。”

賈似道和廖瑩中對視一眼,雖然並沒有完全明白我對於土地改革的方法,也反對農業部的建立,賈廖二人自然知道,部門分得越多,權力也就越分散,但見我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一時也無法反駁。

賈似道心裡暗道,這趙禥的確城府太深,太子趙禥和皇帝趙禥完全不像是同一個人,特別是天降異象後,自己對其竟然產生了少許恐懼之感。不過好在趙禥似乎對於蒙古始終忌憚三分,看來我只能在這上面做點文章了。

“師臣。”

“啊,陛下。”我的叫聲喚回了了賈似道的神遊。

“朕聽說師臣最近爲我朝經濟的發展費盡心血,不知想到什麼良策?”

賈似道一愣,不知我爲何有如此一問,拱手道:“陛下,老臣以爲目前我朝的貨幣混亂,景定五年爲回購公田,大量發行會子紙幣,導致會子不斷貶值,這是其一,還有一事,老臣在推行公田法時,發現有不少農民意欲租用朝廷官田,特別是流民,但他們手中普遍缺乏資金,以致無力租借,老臣就是爲這兩件事焦慮,不知陛下有何對策?”

“師臣不愧爲朝廷棟樑,一眼就看出阻礙我朝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我暗自讚道,這廝也並非一無是處,只是不知道是他自己的想法還是其幕僚的提議?

我沒有直接回答,看了看廖瑩中,對文天祥說道:“文愛卿,朕知道你以前曾在瑞州爲官,你是如何做的?”

文天祥答道:“回陛下,臣在瑞州時剛好遇上戰亂結束,臣便籌集資金,建立了便民庫,這便民庫有二大作用,一是供有需要的百姓借貸;二是以低成本大批量採購農作物種子,平價賣給農戶。”

“恩,很好。師臣,你所焦慮之事朕同樣也在思索,直到昨夜朕在夢中方得一良策。”

“夢中?”賈似道脫口而出,不僅是賈似道,其餘人也一下想起先帝託夢之說。

“不錯,朕的很多想法都來自夢中。”

在座之人大都露出迷惑之神,不過,如果不是來自夢中,又能作何解釋?我笑笑繼續道:“各位愛卿,你們都知道錢莊吧?”

“陛下,臣等都知道。”

“我朝以白銀爲第一流通貨幣,所以朕打算成立大宋皇家銀莊,銀莊由國家所有,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建立讀力統一的貨幣體系,分時間段取消目前流通的交子會子銅錢白銀,統一使用大宋紙幣,並逐步過渡到大宋紙幣成爲我朝境內流通的唯一本位貨幣,爲避免紙幣貶值,銀莊會根據所儲存的金銀爲基準來發行紙幣,其發行計劃必須得到朝廷審批,不得隨意濫發;二是迅速普建分支機構,形成國家銀莊體系,遍及我朝;三是實行國家統一貨幣管理,各私人錢莊必須符合大宋銀莊的規定;四是開展百姓存取款,借貸放貸業務,分別予以付息和收息;五是恢復交子初期的功能商用信用票據,以滿足大宗金額的往來;六是通過貨幣發行的多少來調節物價的漲跌。當然還有很多是朕沒有想到的,慢慢再補充了。如此一來,師臣所憂慮的兩大問題都能得到圓滿解決。”

最早的銀行業發源於西歐古代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最初貨幣兌換商只是爲商人兌換貨幣,後來發展到爲商人保管貨幣,收付現金、辦理結算和匯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費和手續費。隨着工商業的發展,貨幣兌換商的業務進一步發展,他們手中聚集了大量資金。貨幣兌換商爲了謀取更多的利潤,利用手中聚集的貨幣發放貸款以取得利息時,貨幣兌換業就發展成爲銀行了。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倫寺廟、公元前500年的希臘寺廟,以及我國的私人錢莊都已經有了經營保管金銀、收付利息、發放貸款的機構。近代銀行產生於中世紀的意大利,由於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爲當時的貿易中心。1171年,威尼斯銀行成立,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傑瑞。波羅也證實了威尼斯銀行的存在,雖然不如後世銀行功能齊全,但已經完全適應當時的社會需求了。

“陛下,那原有的交子會子以及白銀銅錢該如何處理?”馬廷鸞小心翼翼問道。

“可以全部兌換成新的大宋紙幣,會子等貨幣同大宋紙幣並行一段時間後便停止使用。朕準備用三個月的時間來做準備,五月,閏五月,六月爲籌建期,至七月十曰正式成立大宋銀莊,管理我朝貨幣。”

“那銀莊屬於哪個部門?”江萬里問道。

“讀力於各部之外,直接對朕負責。”

“這趙禥爲何如此貪財了?”賈似道心裡想到,只是臉色依舊道,“陛下,這銀莊交由何人負責?”

“師臣有無合適人員推薦?”

“這個嘛,暫且沒有,容老臣回去後仔細想想。”

“好,朕也會好生考慮的,兩三曰後在做決定。”

“皇上是在慢慢分化各部的權力,這是針對所有大臣,還是隻針對太師大人呢?不過,皇上的確是天縱奇才,胸中包羅萬象,所言之語常常是匪夷所思,我遠遠不如也。”廖瑩中心裡暗道,是否要勸勸大人放棄原有的想法,改爲輔佐皇上呢?但一想到賈似道所說的,開弓沒有回頭箭,心裡突然變得忐忑不安,爲賈似道擔憂起來。

“陛下,派往金華查案的宋承祖已經返回,正在宮外等候陛下召見。”刑部尚書陳宗禮在會議結束時說道。

“小七,傳宋承祖御書房見朕。”

第379章 北上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66章 鹹淳科舉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96章 命相之術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565章 最後一戰第72章 臨安大學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517章 功成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402章 論戰第414章 餞行第417章 逃逸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115章 線索第473章 何爲勢?第191章 陣破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198章 結義第299章 許願第151章 美女間的較量第27章 三招不倒第186章 豪賭第135章 蒸汽機第79章 滅寇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49章 分別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371章 巧遇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555章 談心第414章 餞行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416章 抓捕第9章 微服私訪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31章 四象之說第75章 瓊林宴第176章 寶藏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156章 太守碑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307章 視察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95章 演福寺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292章 聖公洞第59章 鮮味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76章 初出茅廬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521章 北伐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5章 太祖長拳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230章 行省制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132章 李北洋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79章 滅寇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145章 巧合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371章 巧遇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191章 陣破第32章 優勢劣勢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504章 戰書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565章 最後一戰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551章 領路人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78章 點火爲號第216章 犯上之相
第379章 北上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400章 訟師之論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66章 鹹淳科舉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96章 命相之術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565章 最後一戰第72章 臨安大學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517章 功成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402章 論戰第414章 餞行第417章 逃逸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115章 線索第473章 何爲勢?第191章 陣破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198章 結義第299章 許願第151章 美女間的較量第27章 三招不倒第186章 豪賭第135章 蒸汽機第79章 滅寇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49章 分別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371章 巧遇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555章 談心第414章 餞行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416章 抓捕第9章 微服私訪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31章 四象之說第75章 瓊林宴第176章 寶藏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156章 太守碑第526章 書院山長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307章 視察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95章 演福寺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292章 聖公洞第59章 鮮味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76章 初出茅廬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521章 北伐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5章 太祖長拳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230章 行省制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132章 李北洋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79章 滅寇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145章 巧合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371章 巧遇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191章 陣破第32章 優勢劣勢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504章 戰書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565章 最後一戰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551章 領路人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78章 點火爲號第216章 犯上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