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後發制人

袁棘在點評侍衛統領比武時說到,對陣雙方要搶佔先機,當我聽到這句話時,卻突然想起了後世的太極拳,等衆侍衛離開練武堂後,我問道:“先生,比武較技時一定要搶奪先機嗎。”

袁棘知道我不會無的放矢,反問道:“陛下之意何爲。”

“先生剛纔說過,適時爲之,武道也,先發制人可行,後發制人難道就不可行了嗎。”

袁棘一愣:“後發制人。”

“是,朕知道有一種武技,名爲太極拳,就是提出了後發制人的觀點。”

“一般而言,先機可以佔據主動,這太極拳,又是哪家武學。”

我清楚袁棘不可能知道,此時的張三丰還沒有創立武當一派,太極拳自然也就不會面世,不過在1265年,張三丰也應該是個青少年了,我得讓人去找找,

“先生,先不用去理會太極拳屬於哪個門派。”我站了起來道,“朕只記得其中的一式和幾個動作,你先看看。”說完,我按照記憶,演示了一招太極拳的起手式以及幾個雲手的動作,我見袁棘看得糊里糊塗,又道:“先生,朕只知其一,卻不明其二,你來試試,你邊練便試着想象雙掌之間有一個無形的圓球存在。”

袁棘退後兩步,按照我剛纔的動作,快速地演練了一遍,

我搖搖頭道:“不對,先生,你放慢速度,再試一遍。”

“放慢速度。”

袁棘雖然感到有些驚奇,卻仍然按照我的說法放慢了速度,緩緩地再次重複了一遍,演練完後,袁棘沉思了好一會,才慢慢道:“陛下,這太極拳似乎很是深奧,但給臣的感覺卻有些異樣,臣需要仔細揣摩下。”

“恩。”我將我記憶中的零散動作都一一使將出來,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我看過的電影,也不知道是對是錯,

袁棘邊看邊一一記下:“陛下,這些招數臣已經全部記下,這太極拳有無心法。”

“沒有,哦,也不能說沒有。”

“陛下,何意。”

“先生,這太極拳的心法或許就在古代的《易經》中吧。”

袁棘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道:“陛下,臣明白了。”

“先生,太極拳講究後發制人,以慢打快,而且重拳意,不重招數,的確是開了武學之先例,先生好生研究下,想必一定會有啓迪。”

“是,陛下。”

“還有,先生,你派人去北面的南陽縣以及南面的武當山一帶尋找下一個叫做張三丰的人,此人大約十**歲,也有可能叫做全一,君寶,君實,玄子等,其人相貌如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哦,也有可能沒有鬚髯。”

“是,臣領旨。”

這時,小七見時辰已晚,便在一旁說道:“官家,時辰不早了,該用膳了。”

“恩,是該回去了,下午何愛卿,沈先生他們還要過來。”

回到福寧殿,全玖抱回了一大堆有關白酒製作的資料:“官家,這些都是,不知道對官家有沒有用。”

我隨意翻看了幾本,暗道,“這也太多了,還是留給全覺他們去研究吧。”

“玖兒,先傳膳,一會等全覺他們來了再說。”

“恩,知道了。”

下午申時,何基帶着沈逸秋和全覺準時來到福寧殿的御書房,

“臣何基參見陛下。”

“呵呵,老愛卿,身體可好。”

“託陛下之福,老臣好着呢。”

“好,好,愛卿請坐,沈先生,全覺,你們也都坐下。”

“何愛卿,大學之事漸漸走上正軌,你就無須艹心了,只需相隔兩三天讓他們向你彙報下工作就可以了。”

“是,陛下,現在老臣就是這麼做的。”

“哈哈,好,愛卿當以身體康鍵爲第一,沈先生,全覺,朕今曰讓你們前來,是要打算研製高度數的蒸餾白酒,何愛卿,朕知道你也喜歡喝上兩口,有沒有感覺到現在喝的酒勁力不足。”

“回陛下,老臣一直有這種感覺,軍中雖然有種名叫刀子燒的白酒,勁力頗大,卻是口味不佳。”

“恩,所以朕打算採用新的方式來釀造白酒。”我將默記下來的蒸餾釀造法遞給沈逸秋道,“沈先生,全覺,你們先看看。”

“蒸餾法。”沈逸秋看着首頁上的幾個字,若有所思地問道,

“恩,正是。”

沈逸秋看完後又交給了全覺:“陛下,屬下覺得此法應該可行,看起來技術難度並不大。”

過了一會,全覺看完後也道:“陛下,先生說得沒錯,相對於玻璃的製造,採用蒸餾法來釀酒的技術和設備的確簡單了許多。”

沈逸秋又道:“陛下,屬下年輕時,曾在洛陽一帶見過一件青銅器具,據其主人說,那是一套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是其祖傳之物,他祖上用此蒸餾器作過蒸餾實驗,蒸出了勁力超過過濾酒一半以上的蒸餾酒。”

我驚道:“東漢時期,如此說蒸餾酒早就問世了。”

沈逸秋道:“或許前人有過實驗,但是還沒有真正的蒸餾白酒問世。”

何基道:“陛下,說起這蒸餾法,老臣倒是想起一事,大約在四、五十年前,臣聽老將軍趙範說過,他父輩在與金人交戰中,曾經繳獲過金國的一種烈酒,似乎就是採用蒸餾法制作而成的。”

關於蒸餾酒的歷史,後世的學者大都認爲最早出現在元朝,後來有研究金國史的學者在1988年發掘出一具金世宗至章宗時期的銅製蒸餾制酒器,或許由此可以將中國蒸餾酒的歷史從元朝向前推進近百年吧,

我點點頭道:“也無需去理會前人了,如果可行的話,就將此案提到研究項目的前列,還有三個月就是新年了,你們爭取在二個月內試製成功,然後在十二月上市試銷。”

沈逸秋和全覺對視一眼道:“陛下,屬下回去後立即進行,按陛下的時間進度,應當沒有多大問題。”

“好。”我指着桌上的一堆書籍資料道,“這上面都是有關白酒釀造的記載和資料,你們一會離開時將之帶走作爲參考。”

“是,陛下。”

“三位愛卿,最近大學裡的情形如何,有無什麼問題。”

何基先道:“陛下,隨着新校址的開工和新項目的不斷投入,大學的經費顯得不足,遠遠超過了初期的預算,所以臣打算多申請些費用,不知可否。”

“這個沒有問題,你只需申請即可,朕會通知戶部辦理的,雖然到年底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朝今年的稅收肯定可以超過去年。”

何基笑道:“全是陛下聖明之故。”

接着,沈逸秋遞給我一份報告道:“陛下,這是臨安大學十一月分招生的計劃,請陛下審覈。”

我接過後邊看邊說道:“大學的發展還是很快的,這第二批招生的系別增加了三個,原有系別的招生人數基本上也都翻了一倍以上,只是學校的地方和師資力量夠嗎。”

沈逸秋道:“回陛下,原校址雖然小了點,但屬下和校長大人,全覺還有波羅先生一起合計商議過,決定在南門外的新校址旁先搭建一些簡易房屋,將學校的部分科研項目搬過去,另外讓臨安本地的學生走讀,這樣就基本上可以解決地方不夠的問題了,另外,有關各系的招生人數則是根據現有的師資能力來制定的,應該可以滿足擴招後的學生人數,比如這次數學系因爲有了楊輝極其朋友的加入,就計劃招收八十人之多。”

“陛下,有關師資的問題,陛下大可放心,現在每天來大學應聘的老師曰漸增多,臨安大學的知名度是越來越高了。”何基開懷笑道,

“恩,好現象,只是這醫學系的新生擴招怎麼增加得最少呢,朕看還不如文學系的新招人數。”

何基道:“陛下,醫學系的教授大都來自太醫署,因爲他們本身在太醫署還有事務,加上前來應聘醫學教授的人員極少,所以這次醫學系的擴招人數最少。”

我道:“爲何前來應聘醫學教授的會很少呢。”

何基解釋道:“陛下,我朝的醫療體系有兩大類別,一是以太醫署爲主,同時在州府軍縣也都有官府設置的醫療機構,這一類屬於官府所辦,另一類則是來自民間,民間的醫師郎中大都是家族師徒式的,他們的醫術向來不外傳,所以我朝的醫師數量並不多,這也就形成了敝帚自珍的情形。”

“醫學的發展直接關係到百姓的健康,是民生方面的一大主要事務,朕最近也研究過我朝的醫療構架,雖然比起前朝進步很大,但也存在着郎中數量不足等因素,從而導致醫療網點的不健全。”我想了想道,“小七。”

“小的在。”

“傳令下去,明曰朝會後讓正在組建的教育衛生部,戶部,禮部,太常寺等有關醫療方面的部門負責人到後殿開會,朕打算將大學醫學系讀力出來,成立專門的臨安醫科學院。”

“是,小的這就去傳令。”

“三位愛卿,朕一直認爲君輕民重,凡是有關民生的問題都要放在內政的首位,所以朕決定整合我朝的醫療資源,成立這所專科學院,爭取在三年內,培養出足夠的郎中醫師,以解決百姓的看病問題。”

當然,三年後的北伐戰爭勢必需要大量的隨軍醫生,這也是我設立醫學院的原因之一,

“陛下。”何基猶豫了下問道,“這臨安醫科學院和臨安大學有何關聯。”

我笑道:“何愛卿,皇家臨安大學是所綜合姓大學,其涵蓋面極廣,而臨安醫科學院則是其下屬的讀力學院,這是今後大學的發展方向,簡單而言,就是大學下面設有各類學院,比如醫學院,物理工程學院等。”

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56章 秋兒求助第5章 太祖長拳第299章 許願第71章 誠威鏢局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521章 北伐第154章 破局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417章 逃逸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13章 千秋霸業第53章 方靈返京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424章 點將第186章 豪賭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11章 靈氣之靈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67章 寧缺母濫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285章 臨安府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61章 開源節流第558章 沁園春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330章 萬萬不可第72章 臨安大學第425章 錦囊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372章 對弈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534章 參議院第304章 錦衣衛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98章 結義第525章 王家宗祠第391章 回家第23章 歲末賀生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469章 鬥將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137章 政務院第137章 政務院第551章 領路人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313章 碧落宮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21章 伯飛仲飛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534章 參議院第37章 靈隱寺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559章 太子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
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56章 秋兒求助第5章 太祖長拳第299章 許願第71章 誠威鏢局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521章 北伐第154章 破局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417章 逃逸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13章 千秋霸業第53章 方靈返京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424章 點將第186章 豪賭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11章 靈氣之靈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67章 寧缺母濫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285章 臨安府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61章 開源節流第558章 沁園春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330章 萬萬不可第72章 臨安大學第425章 錦囊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372章 對弈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534章 參議院第304章 錦衣衛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98章 結義第525章 王家宗祠第391章 回家第23章 歲末賀生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469章 鬥將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137章 政務院第137章 政務院第551章 領路人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313章 碧落宮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21章 伯飛仲飛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534章 參議院第37章 靈隱寺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559章 太子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