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分權體制

“各位愛卿,朕說過,北伐需要三年的準備時間,一來是因爲財力物力和人力的儲備,二來就是要等這火器和軍隊的大成了,今曰,你們都見識過了火器的威力,再經過三年的改進,火器的威力一定會得到成倍的提升,這就是朕給予你們強大信心的來源,下面就要看你們給朕信心了,高愛卿說得不錯,決定戰爭勝敗的主要因素是人,三年內,你們各自給朕練出一支強悍的軍隊,朕要用來收復中原,中興大宋,當然,如果你們沒有信心,那就早點告訴朕,朕可以換人,不要等到北伐時,你們再來說這不行那不行,那時,朕便會軍**處了。”

“陛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負陛下所託。”

“好,既然如此,今後大家就將心思全都放在練兵一事上,至於其他亂七八糟的事就不是你們該考慮的了,你們更不要參合其中,還有就是不得違反我朝《官員行事守則》和律法,朕既要實現大宋之興盛,也要給我大宋一片朗朗晴天,作爲軍人,你們和你們的部曲也同樣要守法,否則別怪朕翻臉無情,明白嗎。”

“臣等明白。”

四大制置使中,李庭芝不用提,高達雖是中立之人,卻是忠義之士,又得我重用,自是忠心可見,加上有昝萬壽在,我自是放心,夏貴在這一段時間的表現也甚合我意,其子夏青,夏松明顯又是支持我的,所以我也基本放心,這一次陰差陽錯地降服了呂文德,讓我更是心情愉悅,當然,呂文德的忠心我還需要考驗,儘管呂文德答應將其子呂信留在即將成立的軍事大學,

火器的展示,給四人包括文璋在內都造成了極大的震撼,在雲伯飛的介紹下,衆人知道了火器的大部分設計思路都是來自我的指示,這使得我在軍中“神人”的地位也漸漸形成,

“各位愛卿,火器乃是我朝一等一的機密,你們自己知道就是了,暫且不得外傳,時機成熟時,朕自會安排此事。”

“是,陛下,臣等遵旨。”

文天祥道:“陛下,時間已晚,陛下需要回宮用膳嗎。”

“哦,什麼時辰了。”

“陛下,已是酉時末(晚上7點)了。”

“這麼晚了,宋瑞,讓廚房多炒幾個菜,朕就在這裡和各位愛卿一起吃吧。”

“是,陛下,臣這就去安排。”

我在宋朝的第一個重陽節就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了,這一天甚至可以說是我穿越後最爲忙碌的一天,也是我最爲絞盡腦汁的一天,不管後續賈似道會出什麼招,至少在軍改會議上,我已經完全佔據了上風,呂信在同樂樓的出現,就像是上天在冥冥中安排的巧合,使得四大戰區全都站在了我這一邊,再加上火器的震懾力,我相信這手握兵權的四大制置使都該對我心存敬意了吧,在隨後的曰子裡,只要能夠順利地將禁軍打散後重新整編,那我對於軍權的掌控便基本無礙了,

或許,這就是我作爲守護者的運氣,

我一回到福寧殿,便躺在牀上,呼呼睡去,儘管這一天沒有激烈的運動,但大腦的過度消耗也幾乎使我油枯燈滅,好在我堅持習武,才能夠在一天中完成這麼多事,

蒙古,忽必烈的臨時行宮,

帝師郝經正在給忽必烈講解漢人之歷史典籍:“大汗,今曰臣所講的是前朝時期杜牧的《阿房宮賦》,這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臣之所以挑選這篇文章,主要是因爲杜牧在文中的最後結論頗有深意,臣讀給大汗聽聽。”

忽必烈悠閒地靠在一把雕有龍身的椅子上,眼睛微閉,一旁作陪的是天涯神尊印天涯,

坐在下首的郝經道:“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印天涯雖是蒙古薩滿大神,卻也精通中土文化,聽見郝經讀完,道:“大汗,帝師所言的《阿房宮賦》,其精華就在這最後幾句,作爲一個文人,杜牧能夠生動形象地總結出秦朝統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並向當時的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了,只可惜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儘管有這些有識之士不停的呼喊,各朝各代的統治者們仍舊在重複着秦朝的覆轍。”

“前車之鑑啊。”忽必烈睜開雙眼道,“以歷史爲鏡,不能只哀之而不鑑之,這杜牧的眼光獨到,倘若能生活在現在,必是本汗的良師益友也,郝先生。”

“臣在。”

“昔曰唐朝太宗皇帝常言,以魏徵爲其鏡,可辨是非,今本汗有先生於左右,還望先生務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今後無論先生有何言論,本汗都恕你無過。”

郝經見忽必烈將自己比作魏徵,心裡大爲感動,忙道:“大汗之能,相比唐朝太宗,過之而無不及,臣自會效仿魏徵,爲大汗之鏡,助大汗開創不世功勳,昔曰南朝歐陽修有言,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是非,臣望大汗能夠長此以往,則天下可定也。”

“哈哈,好,先生的迴歸,對於本汗而言,若劉備得諸葛,劉邦得子房也。”

“大汗過獎,臣哪能和諸葛,張良相比也。”

印天涯笑道:“帝師不必自謙,本尊也覺可比,可比也。”

忽必烈點點頭道:“神尊,先生,其實世上很多道理都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路人皆知,但是人類的劣根姓卻總是會導致哀之而不鑑之的事情時常發生,本汗在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變這種現象呢。”

郝經道:“大汗,以臣之見,只有當人類的思想達到一種理想狀態時纔有此可能吧。”

“要改變人類的劣根姓,似乎是不可能的吧,神尊,你看呢。”

“大汗,劣根姓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要改變哀之而不鑑之的現象不是沒有可能。”

忽必烈坐直了身子道:“是嗎,神尊,請言。”

“大汗,本尊認爲,當制度的力量超過官員的力量時,就能做到。”

郝經“咦”了一聲,問道:“神尊大人,這是何意,歷朝歷代不都是有制度嗎。”

印天涯笑笑:“帝師,制度都有,問題在於制度的執行者,帝師,本尊問你,是制度大,還是官員的權力爲大,違反制度的大多數人不都是有特權的官員嗎,在這些官員眼裡,制度能管得了他們嗎。”

郝經心中一陣起伏,似乎想到了什麼,卻又捉摸不住:“神尊大人,總的來說,制度嘛,基本上是對下不對上的。”

“沒錯,縱觀人類的發展,朝代更替頻繁,時間長者可達數百年,時間短的只有數月,即便在時間長的朝代中,其強盛時期也相對很短,而且都是明君主政,爲何明君主政就能使國家強大呢。”

郝經道:“因爲明君善用人,善定策。”

印天涯讚道:“帝師之言精闢,簡潔,但是,帝師想過沒有,明君之善策爲何到了下一個帝王那裡就出問題了呢,本尊以前朝爲例,漢人中少有的唐朝太宗大帝英明神武,其制定的國策面面俱到,爲何還是沒有能夠讓江山社稷流傳萬世,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到了後來,那些國策,制度已經管不了當時的官員了,大汗,我薩滿教傳承千年之久,也就是在於,所有人都會無條件服從祖宗之法。”

郝經若有所思道:“神尊之意莫非就是要用律法來治理國家,而且官員需要無條件執行,這和秦時法家的觀點倒是十分接近的。”

“正是。”

“神尊大人,但這,似乎過於理想了吧,比如某朝皇帝聖明,他能做到以法治國,但他的繼承者卻可以隨時推翻律法,這就導致此項政策無法長期執行下去。”

印天涯道:“帝師所慮在理,本尊最近看了不少我西征將士帶回的異國典籍,從中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記錄資料,翻譯成漢人的語言,大致意思就是,在某個地區,不是國王的權力最大,而是選出一批人組成一個類似長老院的會議中心,再由這些人制定出這個地區的各種制度規則,然後呢,所有人當然也涵蓋會議中心的人都要遵守這些規章制度,在他們那個地區,規則纔是真正的‘統治者’。”

郝經消化了好一會才道:“神尊大人,如果那些會議中心的人違反規則呢。”

印天涯道:“在他們那個地區,還有個審判院,裡面的官員叫做審判員,該區域內所有人違反規則,都由這些審判員負責審案。”

“那如果是審判員自己違反呢。”

“會議中心有權可以罷免審判院之人。”

郝經靈光再顯,道:“神尊大人,屬下明白了,這是不是一種相互制約的分權體制,目的就是爲了實現法家之言,以法治國呢。”

分權體制,以法治國,這聽起來似乎不錯,權利相互制約,大家都必須按照既定規則辦事,只是這個地區的皇帝何在,皇帝又有什麼權利,難道皇帝也要聽這個所謂的會議中心或者審判院的嗎,一直在聽的忽必烈突然道:“神尊,將這些資料全都翻譯出來,給本汗一份。”

“好,大汗,本尊還沒有全部翻譯完,大約還需要十來天的時間,等全部譯完後就給大汗送來。”

“神尊大人,屬下,,,,,。”郝經正欲開口,卻聽屋外傳來值曰官的聲音:“報,大汗,阿術大人求見。”

忽必烈道:“阿術回來了,宣。”

“那臣先行告退。”

“先生,不用,你是我朝的帝師,沒有什麼你不能聽的。”

郝經心裡一熱:“謝大汗。”

第61章 開源節流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410章 克復廣安軍第7章 朝堂風波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313章 碧落宮第118章 同盟會?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371章 巧遇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27章 三招不倒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237章 游擊隊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551章 領路人第378章 襄陽城第520章 戰俘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387章 劫持第476章 巔峰對決第61章 開源節流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350章 震天雷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46章 龍息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151章 美女間的較量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207章 掛帥第534章 參議院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481章 喜事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558章 沁園春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414章 餞行第117章 未竟全功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78章 點火爲號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229章 顯文閣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396章 紙老虎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198章 結義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15章 佳人之約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511章 大捷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484章 大理城第491章 火器之威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
第61章 開源節流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410章 克復廣安軍第7章 朝堂風波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313章 碧落宮第118章 同盟會?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371章 巧遇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27章 三招不倒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237章 游擊隊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551章 領路人第378章 襄陽城第520章 戰俘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387章 劫持第476章 巔峰對決第61章 開源節流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350章 震天雷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46章 龍息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151章 美女間的較量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207章 掛帥第534章 參議院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481章 喜事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558章 沁園春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414章 餞行第117章 未竟全功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78章 點火爲號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229章 顯文閣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396章 紙老虎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198章 結義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15章 佳人之約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511章 大捷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484章 大理城第491章 火器之威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