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

早有準備的江萬載毫不驚慌,不停地變換着手中的旗幟,以旗語的方式發出一道道指令,見到指令,剛剛抵達不久的臨安軍區第三廂第十八軍將士立即上前,接替了護欄下層的原御林軍防位,並使用手中的長武器向外捅去,同時,孟天涯率領五百名忠順軍,姜才率領五百名精通武藝的破虜軍跳下了護欄,在大營前十步以內和神力軍大戰起來,

由於蒙古怯薛神射擔心射中攻到護欄前的神力軍而停止了射擊,稍遠處的大批蒙古步軍則遭到了位於護欄上層的火槍手痛擊,這些步軍可沒有神力軍的重型護盾保護,只有捱打的份,除了少數幾百人勉強衝到了護欄前,大多數人都被火槍所阻,

神力軍將士雖然力大無窮,但在精通武藝的忠順軍和破虜軍面前根本討不了好,加上又要防備第十八軍將士從木樁間隙中捅出的長槍,況且又不敢棄掉盾牌,笨重但堅固的裝備在靈活迅速的宋軍面前反而成爲了包袱,使得神力軍很快便落入下風,

忽刺出見狀,立即倒退數步,和一百多步外手持一面巨盾的張弘範略作商議後,由張弘範下令道:“退兵。”

鳴金戰鼓響起,元軍如潮水般後退而去,

然而,只過了片刻工夫,元軍又一次發動了攻擊,算上清晨時的那一次,這已是今曰的第五次攻擊了,

當先開道的是五百名手持大盾的神力軍,後面緊跟着約莫一千五百名蒙古步軍,在後面又是五百名神力軍,每名神力軍後面跟着三、四名蒙古步卒,這批隊伍的身後又是一個相同的配置,接連數隊一模一樣的陣型,加在一起少說也有上萬人之多,

不能不說張弘範的敏銳,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就想到了使用這種陣型,就像後世的戰爭,以坦克開道,步兵緊隨其後的做法完全一樣,

居高臨下的火槍手在謝道臨、張世傑、趙淮等御林軍將領的指揮下,不停地發射出一顆又一顆的子彈,神力軍的盾牌雖然巨大,但終究無法護住整個步軍,隨着一輪輪的槍擊,元軍士卒中不停地有人倒在御林軍的火槍之下,而位於下層的火槍手卻是難以找到射擊點,讓文璋直搖頭,

護欄內,約二十步之遙的吳鬆含手持穿雲弓,站在一千餘名弓箭手面前,這批弓箭手是從第十七、十八、十九三軍中挑選出來的好手,這時,吳鬆含看見江萬載揮旗示意,忙下令道:“衆將士,拋射,目標,前方四十步至八十步。”

宋軍的弓箭手是看不到外面情況的,但四十步的範圍卻足夠大,並不需要刻意去瞄準,一支支羽箭便飛射而出,準確的落在了元軍陣中,得到了弓箭手的支持,火槍手更是如虎添翼,而元軍則是顧此失彼,想要將盾牌上舉,以遮擋弓箭,卻又被火槍射殺,

隨之而來,陣亡的元軍是越來越多,

站在二百多步外的伯顏當機立斷,大聲喝道:“怯薛軍聽令,目標,敵軍大營護欄後二十步到五十步,射。”伯顏並不知道灌子灘大營裡的結構,只是根據宋軍射出箭支,判斷出宋軍弓箭手的大體位置,

怯薛神射利用火炮的間歇期,將一支支羽箭射入宋軍的大營之內,儘管在火炮的轟擊下,他們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但還是給吳鬆含部造成了不小的麻煩,爲避免傷亡,盾牌手立即出動,擋住了蒙古人的箭雨,這就使得宋軍弓箭手的發射速度低了很多,

一批批元軍倒在地上,後續的士卒依舊鍥而不捨,又像潮水般涌上,

戰鬥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雙方將士均已殺紅了眼,防守的宋軍接連不斷地扣動扳機,攻擊的元軍則拼命向前衝,反反覆覆,在付出了四千多人的傷亡後,前面的元軍再次衝到了護欄前十步之內,

袁棘有些擔心道:“陛下,沒想到蒙古人的這次進攻如此頑強,是否要退後避避。”

“不用,差不多是時候扔投擲彈了。”

按照事先商議好的計劃,當大批元軍衝到近前時,就以投擲彈攻擊,除了最早的一千顆投擲彈外,火藥監又連續兩次各送來了一千五百顆,加在一起,灌子灘大營中目前已經擁有四千顆投擲彈,

江萬載似乎聽見了我所說的,對身旁的謝道臨道:“八十步之內,每二十步扔出一百顆投擲彈,每人三顆。”

“好。”謝道臨轉身吩咐道,“四連、九連、十八連、二十三連,按計劃投彈。”

十息後,第一輪四百顆投擲彈分爲四批次全部投到元軍中,隨即,轟鳴的爆炸聲在近處響起,將元軍炸得暈頭轉向,這麼近的距離也遭到炮擊了嗎,根本來不及反應,第二輪投擲彈又在密集的元軍中炸開,

雖然火藥監製造出來的投擲彈遠遠無法和後世的手榴彈相比,殺傷力並不是很強,但由於事出突然,元軍又是呈密集的陣型,受傷陣亡者自是不少,

最爲關鍵的是,從來不知道世上還有投擲彈這種武器的元軍,在連續兩輪爆炸後徹底失去了進取之心,

按照防禦火炮的方式,在第二輪投擲彈爆炸時,幾乎所有的元軍將士全都趴在了地上,這本來是屬於正確的防守方式,但御林軍的火槍並沒有停止射擊,失去了盾牌防護的元軍,加上又是處在火槍的射程內,只能又一次地成爲了火槍手的盤中餐,

當第一輪投擲彈拋擲出來時,張弘範等人一愣,暗道:“這種類似短棍的物體是何物,暗器嗎。”

不過,等到投擲彈爆炸之後,張弘範、忽刺出,包括遠處的伯顏、阿術則都是大吃一驚,不約而同地想道:“火槍、火炮之外的第三種火器,難道叫火彈。”

誰也沒有想到,宋朝火藥監發明的投擲彈被元朝將領稱之爲了“火彈”,這個名字曰後竟然在宋軍中廣爲流傳,以至於投擲彈之名漸漸被火彈所取代,

在第三輪投擲彈炸開後,元軍士兵再也顧不得將令如何,生怕宋軍繼續拋擲,全都轉身向北逃去,

一千二百顆投擲彈將攻到大營前的數千名元軍炸了回去,

這是繼火槍、火炮問世之後,第三種用在實戰上的火器,其爆炸力雖然沒有火炮那般震撼,但卻在火槍之上,更讓元軍心驚的是,投擲彈可以做到接連不斷的爆炸,哪怕威力不及後世的一半,但一千多顆投擲彈相繼爆炸,那是何等的恐怖場面啊,

當然,他們自是不會知道,宋軍的投擲彈可不像火槍彈藥一般充足,

加上在逃跑中被射殺的士卒,這一仗下來,僅僅在大營前百步之內,元軍便留下了五、六千具屍體,

阿術毫無表情,暗自長嘆一聲,無可奈何的從嘴裡蹦出了“退兵”兩個字,

張全一道:“元軍退了,陛下,要追擊嗎。”

袁棘出聲阻止道:“窮寇莫追,再說了,元軍退兵之時井然有序,斷後的怯薛軍陣型嚴謹。”

我知道袁棘之意,生怕我在激動、興奮之餘,失去了冷靜,下令去和元軍野戰,我微微一笑:“先生說得對。”

方靈看了看天色道:“時間過得真快,已經是午時了,難怪覺得餓了呢。”

走下箭樓,我來到了護欄之上,

江萬載等人道:“陛下,戰事告一段落,您先回去休息下吧。”

“好,一個時辰後傳令諸將到大帳議事。”

“是,陛下。”

“咦,快看。”就在我轉身剛要離開之時,卻聽見一旁的將士嚷了起來,

我回頭看去,只見一位元軍大將獨自一人向我軍陣地而來,袁棘道:“陛下,是伯顏。”

“這是何意。”我愣道,

反應迅速的御林軍將士一下就將槍口全都對準了伯顏,

我忙道:“休要射擊。”

在距離一百二十步時,伯顏下馬,卻仍然繼續前行,邊走邊道:“大元伯顏求見宋朝皇帝陛下。”

“伯顏,有事請說,我大宋皇帝在此。”袁棘答道,

我身邊高手如雲,自是不用擔心,是以根本沒有阻止伯顏前進的步伐,

到了護欄前二十步之遙,伯顏方自頓足不前,雙手抱拳道:“宋朝皇帝陛下,伯顏有禮,戰事期間,請恕伯顏無法大禮參拜。”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地看見蒙古將領,而且還是蒙古名將,心裡也頗爲激動,但見伯顏三十出頭,長相斯文,身材高大雄偉,雙目炯炯有神,絲毫看不出有何膽怯之處,

“面對我朝千軍萬馬,伯顏將軍神色依舊,令朕佩服,伯顏,何事前來。”

伯顏言語恭敬道:“皇帝陛下,今曰一戰,我軍以失敗告終,雖然宋元兩國爲敵,然將士只是奉命行事,各爲其主,伯顏久聞宋朝皇帝陛下英明神武,心懷仁義,善事長存,故伯顏斗膽來此,請求陛下允許我軍就地安葬陣亡將士。”

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557章 北進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524章 混戰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555章 談心第21章 伯飛仲飛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524章 混戰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7章 朝堂風波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90章 歐陽建青第47章 沈括後人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424章 點將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20章 火藥司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13章 千秋霸業第313章 碧落宮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316章 張三丰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68章 以剿代練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386章 失憶第292章 聖公洞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416章 抓捕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76章 初出茅廬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399章 忠靖王第108章 雙飛翼第220章 軍務院第557章 北進第310章 按揭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451章 同福鎮第391章 回家第417章 逃逸第359章 極刑第138章 救援第55章 日有食之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269章 十萬水軍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68章 以剿代練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431章 老外第47章 沈括後人第8章 御書房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437章 武聖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462章 烈焰槍法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31章 四象之說第44章 夜襲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408章 秋疾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154章 破局第42章 鹹淳元年
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557章 北進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524章 混戰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555章 談心第21章 伯飛仲飛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524章 混戰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7章 朝堂風波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90章 歐陽建青第47章 沈括後人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424章 點將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20章 火藥司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13章 千秋霸業第313章 碧落宮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316章 張三丰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68章 以剿代練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556章 汗國盟誓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386章 失憶第292章 聖公洞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416章 抓捕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76章 初出茅廬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399章 忠靖王第108章 雙飛翼第220章 軍務院第557章 北進第310章 按揭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451章 同福鎮第391章 回家第417章 逃逸第359章 極刑第138章 救援第55章 日有食之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269章 十萬水軍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68章 以剿代練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431章 老外第47章 沈括後人第8章 御書房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437章 武聖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462章 烈焰槍法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31章 四象之說第44章 夜襲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408章 秋疾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154章 破局第42章 鹹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