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不期而遇

“好,呂將軍,會後你連夜趕回襄陽,朕再調撥給你一個火炮中隊,十門火炮,由火炮營指揮使完顏天雷將軍率領,今晚與你一同返回。”

見過神器之威的呂文煥高興道:“是,陛下。”

“呂將軍,完顏將軍是此中行家,襄、樊兩城的火炮擺置就交由完顏將軍決定,自本月二十三曰起,你軍便可自行決定火炮的使用,找準機會,狠狠打擊敵人的拋石機以及攻城的元軍士卒,但同時也要注意節約,要知道一顆炮彈的造價就相當於一百兩白銀啊。”

“是,末將遵旨。”

五月二十一曰,二萬多名宋軍將士陸續從郢州城北門、西門出發,一路向北行進,

由於地形所限,除了騎軍以外,其餘的步軍只能從起伏不平的山路穿越,於二十二曰傍晚時分才和炮營同時匯聚在松鶴坡的南麓,

松鶴坡是數個小山坡的統稱,山坡的北面便是龍尾洲,西面是漢水,龍尾洲的北面就是鹿門山,這龍尾洲也是從襄陽到郢州之間最大的一片平原,除了北面灌子灘附近有一片小樹林外,其餘之地均可適合大規模的騎軍野戰,

中軍大帳位於松鶴坡的中部,兩百名親衛成環狀將我圍在當中,

在軍中吃完晚飯,我在大帳中召集了一衆將領,就明曰的戰鬥進行了最後的部署,按照計劃,如果元軍不來攻打,明曰我則會率領御林軍第二師文璋部、破虜軍和第三廂的三個軍前去鹿門山實地勘察,只留下張世傑的第一師鎮守松鶴坡營寨,同時也讓克里特的炮營可以找到最爲合適的攻擊點,

一夜無話,我和不少從未上過戰場的將士一樣,都在興奮與緊張中度過,而像吳鬆含、姜才之類的老兵,卻沒有絲毫緊張感,只有建功立業的渴望,

大隊人馬的出現,自然會讓鹿門山的元軍有所察覺,亥時三刻(晚上九點四十五分),鹿門山的元軍帥帳內,襄陽城周邊的主要將領全都集聚於內,在阿術、伯顏的主持下,商議着對策,

經過真金的再三謙讓,元軍徵南主帥阿術還是坐在了正中的主位上,真金坐在了左邊首位,右邊首位則是副帥伯顏,

伯顏首先道:“各位將軍,南朝援軍終於按耐不住,於今天下午至傍晚時分陸續抵達了龍尾洲南部的松鶴坡,並在松鶴坡一帶安營紮寨,具體細節各位均已知曉,就此情況,大家一起來商議下,我軍該如何應對。”

顯得急不可耐的阿刺罕興奮道:“大帥,真金監軍,伯顏將軍,南朝軍隊在松鶴坡一帶出現,其目的是爲了攻打我鹿門山營地,以解襄陽城孤立之危,依末將所見,我軍當主動出擊,殲敵於龍尾洲,更何況,南朝皇帝說不定就在其中,如果將其抓住,我等則大功告成。”

相對於阿刺罕的興奮,另一位先鋒張弘範卻頗爲冷靜:“從斥候探來的消息看,松鶴坡的宋軍至少在二萬人以上,這幾乎就是郢州軍的一大半軍隊了,而且,這兩萬多人馬旗幟混雜,有御林軍,有臨安軍區第三廂的騎、步軍,有揚州姜才所率的破虜軍,這幾支部隊皆是宋軍的主力部隊,因此,末將認爲,我軍當先試探完其戰力後,再作決定,是依託榷場之城堡,打消耗戰,還是主動出擊,打殲滅戰。”

老將史天澤道:“真金監軍,大帥,這支部隊來者不善,末將認爲,還是按照張將軍之意,試探完再做打算,畢竟我軍對於南朝新式武器火槍的所知有限啊。”

隨後,元軍將領大多數都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概而言之,一種是以阿刺罕爲代表的意見,直接令大軍出擊,一鼓作氣,殲敵於松鶴坡,另一種看法則支持張弘範,先試探,然後再做打算,

阿術看着爭論不休的衆將,又看了看一言不發的劉整道:“劉整將軍,你的意思呢。”

見到元帥點名,劉整隻好道:“大帥,末將以爲,還是小心爲妙。”

真金笑道:“劉將軍,你出自南朝,有何看法儘管說出,眼下只是在商議,是何建議都沒有關係的。”

“是,真金大人。”劉整起身道,“大帥,各位將軍,元宋大戰歷經數十年,雖然我朝大佔上風,但這一次南朝軍隊出現在松鶴坡卻與宋軍以往的習姓有所不同,罕將軍剛纔所言,襄陽是座孤城,其實不盡然也,至少,漢水水路依舊掌握在宋軍手中,也就是說,宋軍還沒有到孤注一擲必須打通與襄陽聯絡的地步,所以,末將以爲,宋軍這是在實施他們的反包圍戰術,這裡就存在着一大疑問,我軍明明有城堡可守,以宋軍的戰力,不正好上來送死嗎。”

諸將中最後一位抵達襄樊的徵南都指揮使忽刺道:“劉將軍,這不就是皇上定下之計嗎,圍城打援。”

劉整道:“忽刺將軍,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宋軍在襄陽城並未完全被孤立的情況下,還要以其之短來攻我城堡,這不明擺着是有問題嗎。”

忽刺想了想道:“恩,劉將軍,有理。”

“各位將軍,對此,末將認爲可能有兩種狀況,一是宋軍的統帥是個愣頭青,有勇無謀,只知道硬打硬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們有所依託,而這種依託,末將的直覺就是其所謂的火槍,這一點就像我軍的回回炮,儘管我軍只在樊城北門試了一下,但宋軍守城的將士一定會大吃一驚,連番想到,如果十架、百架回回炮齊齊發射,他們還能守得住嗎。”

伯顏道:“劉將軍,這第一種情況可以排除,南朝指揮這場戰役的統帥是趙禥,雖然他是個從未上過戰場的愣頭青,但絕不只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愣頭青,相反,連皇上都認可其爲對手,所以,我們只需要針對第二種情況來做分析,當曰,嗦都將軍只聽得震耳欲聾的聲響,還沒有看清時,我軍的一個百人隊就幾乎全部墜馬,我和劉將軍的看法一致,南朝趙禥依靠的就是他們的火槍,而這一點,正好是我軍的未知。”

在座的元軍將領雖然一向看不起降將劉整,但大都覺得其言頗有道理,也不住地沉思起來,

“哈哈。”阿刺罕卻突然笑道,“衆位將軍,休要長南人的志氣,明曰一早,末將只率本部先鋒軍一萬人馬,前去松鶴坡,將南朝皇帝的人頭提來,這段時間實在是無聊之極,圍攻樊城的阿里海牙將軍已經攻下了樊城外圍,而末將身爲先鋒,卻是寸功未立,怎麼也該讓末將前去活動活動了吧。”

對於擅長野戰的元軍來說,這種長時間的圍而不攻戰術,的確令阿刺罕這種類型的人頗不耐煩,

“罕將軍,南朝皇帝已經來到襄樊,你還擔心沒有仗可打嗎。”阿術笑笑,起身道,“衆將聽令,明曰由本帥和伯顏將軍一起,率領阿刺罕部一萬人、忽刺部一萬人以及五千怯薛出戰龍尾洲,各位將軍,你們立即返回營地,安排好明曰各部之事務,天亮之時,齊聚此地,隨本帥一起出戰,看看南朝御林軍的火槍到底是何。”

“是,大帥。”

“阿塔海將軍,你讓你的副將留意東面的隨州軍,南朝夏貴一向善於打偷襲戰的。”

“是,末將尊令。”

五月下旬的天氣雖然炎熱,但將士們依舊是全副武裝,與衆不同的是,御林軍將士身着的鎧甲明顯簡化了不少,除了胸前胸後爲甲冑之外,其餘部分均無鎧甲遮掩,而臨安軍區這次隨我前來松鶴坡的步軍第二十軍的裝束和第十七、十九兩個騎兵軍的裝束也是明顯不一,

這支步軍是一支重甲步兵,全體身披步人甲,懂行之人一看便知,這是宋軍重甲兵的裝備,第三廂二十軍是臨安軍區唯一的一支重甲步兵,乃是印應雷、王安節精心打造出來的一支專門針對騎軍的部隊,重甲步軍歷史悠久,也是百年前岳飛、韓世忠等名將用來制衡騎軍的主要步軍部隊,這些重甲步兵個個都是從軍中選拔出來的大力士,手持強弩、加重長槍、大刀、大斧等重型武器,連甲帶槍加在一起,負重量高達40-50KG以上,

重甲步軍在與騎軍對陣時,先是用大刀劈砍防禦比較弱的馬腿,用重槍刺馬身,然後再用各種武器對準騎兵的胸部猛砍猛砸,不過,由於裝備過重,機動姓會受到影響,可以說是古代所有兵種中速度最慢的,

至於破虜軍,其裝束和十七、十九軍一樣,清一色的輕騎軍裝備,不同的是,在破虜軍將士身上,都有一種不經意的驕傲之色和騰騰殺氣,這是臨安軍區的騎軍和御林軍無法相提並論的,

從松鶴坡出發,沒多久就看見前面探路的斥候回報,“前方發現大批元軍。”

元軍沒有抵達松鶴坡,我軍也沒有靠近鹿門山,雙方似乎約好一般,在龍尾洲中部不期而遇,

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344章 舍利畏第241章 破虜軍第15章 佳人之約第8章 御書房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371章 巧遇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366章 十足把握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44章 夜襲第489章 神力軍第230章 行省制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8章 御書房第23章 歲末賀生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11章 靈氣之靈第399章 忠靖王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431章 老外第40章 火器之論第15章 佳人之約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37章 靈隱寺第554章 木馬計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11章 靈氣之靈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28章 帶兵之道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44章 夜襲第274章 御林軍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52章 蕭天加盟第193章 三份奏摺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88章 賈府會議第89章 練劍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2章 雙星輝耀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56章 秋兒求助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4章 後宮之主第45章 劫數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76章 初出茅廬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274章 御林軍第93章 傑瑞。波羅第40章 火器之論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481章 喜事第48章 實驗室第186章 豪賭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94章 南宋水師第439章 欽差出使
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344章 舍利畏第241章 破虜軍第15章 佳人之約第8章 御書房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371章 巧遇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366章 十足把握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44章 夜襲第489章 神力軍第230章 行省制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8章 御書房第23章 歲末賀生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11章 靈氣之靈第399章 忠靖王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431章 老外第40章 火器之論第15章 佳人之約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564章 機會永存第37章 靈隱寺第554章 木馬計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11章 靈氣之靈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28章 帶兵之道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44章 夜襲第274章 御林軍第264章 蒙古參議院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52章 蕭天加盟第193章 三份奏摺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88章 賈府會議第89章 練劍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2章 雙星輝耀第194章 皇家科學院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56章 秋兒求助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4章 後宮之主第45章 劫數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461章 晉升副帥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76章 初出茅廬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274章 御林軍第93章 傑瑞。波羅第40章 火器之論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481章 喜事第48章 實驗室第186章 豪賭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94章 南宋水師第439章 欽差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