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鬥將

對於後世之人,特別是喜歡歷史或戰爭的少年來說,最早知道古代戰爭對陣情形的,不是來自課本,而幾乎都是從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以及《岳飛傳》等小說、評書中瞭解到的,兩軍交戰,先鬥將,勝利的一方,長槍一指,大呼道,“衝啊。”於是,這一方氣勢如虹,勇往直前,可見,陣前大將之間的較量,其勝負對於兩軍交戰似乎相當重要,

什麼三英戰呂布,八大錘大戰誅仙陣等等,一直廣爲流傳,膾炙人口,

百步開外,雙方將士不約而同地停止了前行的步伐,

我勒馬望去,只見對面黑壓壓的一片,盡是騎軍,人數雖多,卻能感覺到陣勢嚴謹,多而不亂,當先一員大將身着黑色披風,手持長槍,胯下一匹銀白色汗血寶馬,不過,以我的目力卻是看不清此人的長相,

很快,這員大將上前數步道:“來將何人。”

“皇上,此人就是蒙古徵南元帥阿術。”我後面的吳鬆含道,“後面那位同樣騎在白馬之上,銀盔銀甲,身着白色披風者就是伯顏。”

“阿術,伯顏,果然是良將也。”

兩軍距離百步之遙,又在數萬大軍的威勢壓迫下,我擔心自己的聲音不夠響亮,便示意袁棘作答,

袁棘是我軍陣中唯一一位身穿便服之人,也不見袁棘提氣,只是上前三個馬位,大聲言道:“大宋皇帝陛下在此,爾等還不快下馬受降。”袁棘的聲音似乎沒有阿術響亮,卻讓元軍的一衆將領們聽得心裡一顫,其聲音似乎可以穿心而過,

“果然是南朝皇帝趙禥。”阿術暗道一聲,隨即又大聲說道,“見過南朝皇帝陛下,在下乃是大元徵南都元帥阿術是也,兩國交兵,請恕本帥無法與南朝皇帝見禮,今我大元已得天下之七,南朝皇帝何不順應天時,降我大元,與我大元皇帝一起共建天下之大一統。”

袁棘哈哈一笑:“久聞蒙古阿術、伯顏並稱當世俊才,今曰一見,卻是如此不識時務。”

阿術也不生氣,問道:“先生何人。”

“在下乃是大宋王朝御前侍衛袁棘是也。”

“帝王谷袁先生。”

“正是在下。”

在元朝南征的高級將領中,都知道宋朝皇帝身邊有一位名叫袁棘的貼身護衛,其武藝高強,實爲是南朝第一高手,與天涯神尊印天涯乃是同一個級別的,印天涯的武功如何,這些大將們並沒有見識過,但伯顏的武功卻是人人盡知,無人敢誇海口,“我的武功比伯顏高。”

徒弟如此,何況師傅呢,

阿術與伯顏交好,平時也會相互切磋武技,此時遇到一位和伯顏師尊一個級別的高手,也自心裡一凜,不過,阿術的氣勢卻也絲毫不弱:“敢問袁先生,阿術爲何不識時務。”

“阿術,我朝皇帝之事蹟想必你也知道,數年前,南方帝星光芒四射,這正好印證了上應天命的是我大宋皇帝,如你剛剛所言,天下之大一統很快就會實現,不過不是以你們大元爲首,而是以我大宋爲尊,我大宋纔是這大中國之正統,阿術元帥,袁某敬你是條好漢,然,明珠落暗,實爲不智,可嘆可惜也。”

“袁先生,你是前輩高人,阿術十分欽佩,但今曰你我各爲其主,這口舌之爭不說也罷。”

“好,阿術,你身爲武將,敢和我軍衆將大戰三百回合嗎。”

阿術笑笑:“先生乃是半人半神之流,當和我天涯神尊大人一較高低,雖然阿術在武藝上下過十數年的苦功,卻也自知不是先生之敵。”

“阿術,休要用言語擠兌老夫,今曰初見,袁某自不會與你一戰,省得讓爾等說老夫以大欺小,依老夫之見,雙方各派三人出場,兩勝者爲勝方,如此可好。”

“好,既然是先生提議,又十分公平,阿術膽敢不從。”

言罷,阿術和袁棘各自回到陣中,

我回頭道:“趙淮將軍,你第一個出場。”

“是。”趙淮興奮得應了一聲,倒提鐵槍,縱馬奔出,與此同時,對方陣營中也衝出一員大將,只見此人頭戴一頂三叉如意紫金冠,身着銀甲黑袍,同樣也是手挺長槍,這員大將正是元軍先鋒官,萬戶阿刺罕,

兩人來到中間,趙淮大聲喝道:“來將通名,趙某槍下不挑無名小輩。”

“我乃大元徵南先鋒阿刺罕是也,你是何人。”

“阿刺罕,你聽好了,你家爺爺是大宋御林軍參議總長趙淮是也,到了閻王殿別忘了你家爺爺之名。”

按理說,阿刺罕的武功在一衆元軍將領中排不進前三,只是在其力爭之下,阿術也同意了讓他第一個出場,身爲徵南先鋒官,首戰出馬,也屬理所當然,

在阿術所掌握的情報中,南朝將領的武功以“刀呂槍趙”爲最,其他如破虜軍首領姜才、名將吳鬆含、老一輩的高達、張珏等人都要略遜一籌,而呂文信尚在襄陽城內,眼下只有一個槍趙可以與自己一戰,即便阿刺罕輸了,後面還有自己和伯顏壓陣,

蒙古年輕一代的將領中,大多數人都只是聽說過趙淮之名,卻從未見過,阿刺罕也不列外,

“無名之輩,你家罕爺今曰就送你一程吧。”年輕氣盛的阿刺罕哈哈一笑,長槍急挺,直刺趙淮,

兩馬交錯,雙槍並舉,瞬間便鬥在了一處,阿刺罕力大槍沉,趙淮槍法精妙,戰到三十回合,不分勝敗,趙淮雖然久不上陣,卻一直在家苦練槍法,由於專心之故,十年間其武功大進,隱隱約約超過了槍趙的另一位傳人趙寶,

又鬥了三十回合,阿刺罕漸漸覺得有些力不從心,

阿刺罕的槍法大開大闔,和棍法有些類似,以掃、撩爲主,這套槍法極其耗力,以阿刺罕的天生神力,一般的對手往往堅持不到五十回合就會敗北,但在功力深厚、經驗豐富的趙淮面前,卻是絲毫佔不了上風,趙淮見對方的攻擊速度放慢下來,知道阿刺罕的體力消耗甚大,頓時抖擻精神,內勁集於雙膀,一改前面的攻守平衡,嗖、嗖、嗖數槍,全是攻擊招式,將趙家槍法中的刺、掃、撩、點、纏五種槍式發揮得淋漓盡致,一時之間,阿刺罕只感到手忙腳亂,

好在阿刺罕臨敵經驗豐富,見勢不對,一招“星火燎原”架開趙淮的鐵槍,撥馬便回,趙淮也不追趕,只是大聲道:“無知小兒,下次再讓你家趙爺碰上,定不輕饒。”

“宋軍必勝。”

“宋軍必勝。”

我身旁的將士們齊齊高呼道,看來,鬥將獲勝的確能夠鼓舞士氣,

當趙淮回到陣中時,我道:“趙將軍首功,朕記下,呼延德將軍,你打第二場。”

“得令。”呼延德早就按耐不住,手提雙鞭,衝將出去,

迎戰第二場的元軍將領赫然便是名將伯顏,

“呼延德,這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對宋軍大將都有所研究的伯顏在聽聞對手自報家門後,愣道,“呼延將軍,敢問宋朝開國名將呼延贊是你何人。”

“呼延贊乃是在下先祖也,怎麼,怕了。”呼延德哈哈大笑道,

“原來是名門之後,伯顏有禮。”

呼延德道:“伯顏將軍,你這人倒是很有禮貌,不如投降我朝,我向皇上說說,皇上定會封你爲徵北大元帥,比起你這徵南副元帥強多了。”

伯顏聽罷,哭笑不得,大有秀才遇到兵的感覺,當下也不再囉嗦,方天畫戟斜舉,道:“呼延將軍,請。”

隨着伯顏聲落,呼延德只覺對方全身氣勢騰騰而起,雙目寒光四射,冷如冰霜,戰馬、長戟與之渾然一體,和剛纔溫爾卓雅的儒將竟是毫無相似之處,呼延德自是不敢怠慢,雙鞭相錯,兩眼神光暴長,道了聲:“請。”

呼延德手中的雙鞭乃是熟銅所制,呈菱形狀,無刃,但菱角分明,左手鞭重十八斤,右手鞭重二十二斤,首仗中,趙淮和阿刺罕所使用的武器都是軍中最爲常見的長槍,而這一場對戰的雙方所使用的卻都是頗爲罕見的兵器,

袁棘在我耳旁快速地介紹道:“陛下,方天畫戟乃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在戟杆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分爲單耳和雙耳,單耳的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的就是所謂的方天畫戟,方天畫戟招式複雜,需要力量和技巧的綜合,集輕兵器和重兵器的功能於一身,一般而言,使用方天畫戟者必須力大,兼之戟法也需精湛,才能發揮該兵器的優勢,大成以後,既可以和重兵器比拼力氣,又可以和輕兵器比拼招式技巧。”

正說間,場上的兩人已經廝殺開來,你來我往,一翻一復,別看雙方所持的盡是重兵器,速度卻是絲毫不慢,顯見兩人的功力都是十分深厚,

這一場鬥將比起上一場更爲精彩,兩人時而施展精妙的招式,以巧制敵,時而又硬碰硬地,以力較勁,

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20章 火藥司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92章 帝王學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87章 雙驕之戰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151章 美女間的較量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154章 破局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371章 巧遇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4章 文陸雙傑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551章 領路人第408章 秋疾第174章 人選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16章 雪中情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63章 定調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9章 微服私訪第135章 蒸汽機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93章 傑瑞。波羅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525章 王家宗祠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92章 與時俱進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494章 五陣第425章 錦囊第416章 抓捕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99章 軍醫護士第460章 餞行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402章 論戰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63章 定調第66章 鹹淳科舉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76章 初出茅廬第524章 混戰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59章 鮮味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212章 一掃而空第51章 先帝託夢第346章 渺灣村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35章 泛舟西湖第132章 李北洋第56章 秋兒求助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
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20章 火藥司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92章 帝王學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87章 雙驕之戰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151章 美女間的較量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154章 破局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371章 巧遇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14章 文陸雙傑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551章 領路人第408章 秋疾第174章 人選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16章 雪中情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63章 定調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9章 微服私訪第135章 蒸汽機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93章 傑瑞。波羅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525章 王家宗祠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92章 與時俱進第251章 謝道臨之夢想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第494章 五陣第425章 錦囊第416章 抓捕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99章 軍醫護士第460章 餞行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402章 論戰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441章 修書寬心第63章 定調第66章 鹹淳科舉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76章 初出茅廬第524章 混戰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59章 鮮味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212章 一掃而空第51章 先帝託夢第346章 渺灣村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358章 琉球之戰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35章 泛舟西湖第132章 李北洋第56章 秋兒求助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