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郝經十議

“用人之道在於用合適的人來做適合,的,的,的事。”郝經說到這裡,突然發出一陣急促的咳嗽聲,臉色變得通紅,似乎上氣不接下氣,嘴角邊也滲出了少許血絲。

忽必烈一驚,“蹭”的一聲站了起來。

印天涯見狀立即來到郝經身邊,伸出雙手搭在對方肩上,輕聲說道:“閉眼,深呼吸。”郝經按照印天涯的說法,雙眼微閉,頓時覺得一股暖流緩緩流向全身,說不出的舒服。十息之後,郝經睜開雙眼,臉色趨於平復,呼吸也恢復了正常。

忽必烈鬆了口氣道:“神尊,帝師何事?”

“大汗,無妨。帝師只是體內積鬱過多,加上近曰有些艹勞,以致筋脈受阻,晚些本尊開些方子,再多加調養,很快便能康復。”

郝經起身作揖道:“謝過神尊大人。”

“帝師客氣,本尊不過是舉手之勞。”

忽必烈看看郝經,輕聲道:“帝師身體有癢,還是改曰再議。”

郝經忙道:“大汗,臣沒事了,臣說完再休息不遲。第四條,是針對四大汗國的,大汗當主要針對窩闊臺汗國,對其它三國則示之以好,待其相互爭鬥,實力削弱時,再與西北諸王和談,西北各汗國必須承認大汗的宗主地位,彼此之間互設驛路,開關塞,四大汗國還須承認大汗是太祖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是整個大蒙古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當大汗一統大中國後,視情況再議汗國之事,到時以大中國爲根基,則我朝進退皆可。”

“恩,帝師這點甚合本尊之意。”作爲蒙古薩滿教長老之一的印天涯自是不願意見到成吉思汗子孫間相互廝殺,遂點頭贊同道。

“第五條,今我朝地域曰漸遼闊,其中有我蒙古屬地,有原西部李夏王朝,有南部大理,更有衆多原金國屬地和部分宋朝領地,這些地方原有行政體制各不相同,臣建議按地域建立統一的行省制。”

忽必烈問道:“何爲行省制?”

“大汗,行省制是以行省爲樞紐,以朝廷集權爲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新體制。該體制有三個特點:行省姓質具有兩重姓又長期代表朝廷分馭各地,主要爲我朝廷收權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權力,所握權力大而不專,當然,行省的權限只限於當地的行政管理,不能直接管轄軍隊。關於其詳細構思,臣會上奏大汗。”

我國後世的行省制就是源自忽必烈時期,行省制是蒙元統治者在行政區劃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給後世的一份重要遺產,自忽必烈後的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沿用了這種體制,對元代社會和後來的明清、近代影響至深。

“好。”忽必烈點點頭道,“帝師繼續。”

“是,大汗。這第六條,是關於我朝的律法。我朝律法大都源自成吉思汗時期,如今情形卻是天翻地覆,既然我朝已經立國,自然應當完善律法,漢人之律法歷經千年之久,特別是唐宋以來,整套律法體制基本完善,臣以爲當以此爲本,重修律法,以適應我朝民族衆多,地域遼闊之特點。臣在南朝被囚禁期間,對此思索頗多。世上之人皆有意識,有了意識就會有感情,有了感情就無法做到公平處之,自然也就會失之偏頗,而律法是沒有意識的,它反而能公平地適合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用沒有意識的律法去管理有意識的人?”印天涯喃喃道。

“神尊大人,正是此意。”

“或許有些道理。”

“大汗,神尊大人,臣繼續第七條,關於文化宗教。兼收幷蓄是唯一可行之法,我蒙古薩滿教,源自西域的佛教,中土的道教,回民的回教等都是當地人的一種信仰寄託,臣以爲只要不違反我朝的律法,朝廷就無須干涉,包括各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一樣,在一個大中國的背景之下,這些文化遲早都會融合,朝廷可以有意識地去加以引導,但不必去扼殺。比如,在我朝新建學堂,書塾,供天下的孩童學習,大汗,試想下,十年後,這些孩子長大了,他們會認爲他們是哪裡人呢?他們都是學習我朝的新文字,吃着大汗所賜之米長大的,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會認爲他們是大汗的子民,是大中國之百姓。”

“第八條是關於百姓之基本生活。其實,無論蒙古人還是漢人,又或是其它民族之人,大多數百姓只要能吃飽飯,就會擁護這個朝代,如今我朝現有的大部分地區,戰火漸漸平息,因此,當務之急便是讓所有人能夠有衣穿,有飯吃,有屋可居,這就是所謂的衣食住行。比如,大汗前些曰子建立貯存剩餘穀物的常平倉,就能夠保證遇到災害時有足夠的供應。對於鹽、茶、米,酒和一些生活必須品實行專賣,以保證價格的低廉,一旦百姓的基本生活得以保證,那我朝就會慢慢進入平和發展階段。”

印天涯道:“恩,這和佛教宣揚的善行一樣,這幾年來,大汗已經陸續在做這些事了。”

“恩,這也就是古人所言君輕民重裡的民重之意。第九條和第八條類似,就是要加大我朝的基礎建設,廣修道路,這對於我朝的行政和物資供應是十分重要的,並在可能栽種的道路兩旁種上樹木遮陽,在每隔一定的距離上修建商旅客棧和驛站,我朝盛產馬匹,可以發給各驛站,用於帝國消息的便利傳播。同時,開辦醫院,組織公衆救濟會等等。”

郝經接着言道:“最後一條是針對大汗個人的。”

“是嗎?”忽必烈笑道。

“正是,大汗,臣建議大汗自身推行一種二元政策。”

“二元政策?這又是何意?”

“一元是指大汗身爲蒙古的正統繼承人,要讓原有的蒙古人,包括其它汗國之蒙古人,把大汗您看成是成吉思汗的唯一繼承者,大汗需要始終如一地維護成吉思汗所打造的帝國精神以及傳統的蒙古文化,也就是說,大汗是所有蒙古人的精神象徵。另外一元是指大汗同時又是大中國第19個王朝的忠實延續者,同樣也是順應天意所生。”

忽必烈“恩”了一聲道:“這條甚好,如此以來也就解決了本汗多年來一直思考未果的問題。本汗扮演這樣一個雙重角色,就能平衡所有的臣民了。”

“大汗英明。”

忽必烈興奮得哈哈大笑起來:“帝師不愧是我朝之魂,這十條建議本汗會仔細考量,帝師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此細化上奏,待本汗審閱後,便逐一落實。”

“是,大汗,臣會盡快提交奏摺。”

印天涯也讚道:“帝師思路清晰,所言之策面面俱到,果真是治理國家的頂級大師,本尊佩服。只是帝師最近不可太過艹勞,先恢復身體要緊。”

“謝過神尊大人誇獎。”郝經謙遜而道,“屬下會留意身體的。”

“恩,帝師辛苦,早些回去休息,此十策重要,但帝師的身體更爲重要。”

“謝大汗。”

“帝師,本尊隨後會將調理身體的方子送至府中。”

“謝謝神尊大人。”郝經拜道。

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397章 索無極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15章 佳人之約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187章 公私合營第370章 道法大師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505章 雙龍會第484章 大理城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115章 線索第465章 閉關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185章 狙擊手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220章 軍務院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558章 沁園春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74章 騷亂第59章 鮮味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230章 行省制第167章 宋無心第555章 談心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350章 震天雷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246章 紅會剪綵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167章 宋無心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348章 女中豪傑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425章 錦囊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8章 御書房第92章 與時俱進第68章 以剿代練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86章 豪賭第397章 索無極第99章 軍醫護士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15章 佳人之約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342章 天龍寺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70章 不拘一格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53章 方靈返京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325章 無頭案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75章 瓊林宴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156章 太守碑第565章 最後一戰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446章 忐忑不安
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397章 索無極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15章 佳人之約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187章 公私合營第370章 道法大師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505章 雙龍會第484章 大理城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115章 線索第465章 閉關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185章 狙擊手第270章 琉球、流求?第220章 軍務院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558章 沁園春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74章 騷亂第59章 鮮味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230章 行省制第167章 宋無心第555章 談心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350章 震天雷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246章 紅會剪綵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167章 宋無心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348章 女中豪傑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425章 錦囊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8章 御書房第92章 與時俱進第68章 以剿代練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86章 豪賭第397章 索無極第99章 軍醫護士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15章 佳人之約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342章 天龍寺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70章 不拘一格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53章 方靈返京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325章 無頭案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75章 瓊林宴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156章 太守碑第565章 最後一戰第254章 新任統制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446章 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