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皇上萬歲

欽差大人文天祥一臉嚴肅,站在香案前大聲念道:“今蒙古大軍南下,犯我大宋之地,襄樊首當其衝,我襄樊軍民團結一致,在襄陽軍區制置使呂文德將軍、副制置使兼知襄陽府呂文煥將軍的率領下,奮勇抗敵,阻敵於城外,實爲我朝之楷模,爲表彰襄樊之威,特賜錢兩百五十萬,犒勞兩地軍民,以資鼓勵,襄陽軍區黑炭團指揮使呂文信將軍,大戰蒙古徵南元帥阿術,長我軍之士氣,不辱使命,加封爲破虜將軍,賜金帶,領正四品銜,襄陽軍區第十六廂指揮使呂師夔臨敵前沿,指揮得當,特賜紫章服、金帶,望兩城軍民再接再厲,護我大宋疆土,以取更大之戰績,欽此。”

呂文德等人再拜曰:“臣呂文德、臣呂文煥、臣呂文信叩謝皇恩,皇恩浩蕩,臣等必粉身碎骨,以報陛下之恩,報朝廷之情。”

“呂大人接旨。”

呂文德起身後,從文天祥手裡接過聖旨道:“文大人、史大人、李大人,三位一路車馬勞頓,以呂某之見,大家先休息一晚,明曰再議大事不遲。”

文天祥道:“好,呂大人,明曰一早我等再行商議。”

對於襄陽的嘉獎,經我仔細考量過,呂文德、呂文煥位居封疆大吏,但暫無卓著之戰功,不過,既然有欽差前往,多少也該給些獎勵,是以我將嘉獎給了呂家的呂文信和呂師夔,

我不希望和原來的歷史一樣,呂家和朝廷相互猜疑,擁兵自重的大將向來爲朝廷所忌,南宋初期的岳飛就是最爲典型的例子,戰爭起始,君臣猜忌實爲大忌,我當然不會犯此錯誤,儘管呂家在襄樊經營了十多年,已經自成一體,但我還是相信呂家對我的忠誠,

夜已深,雖然累了一天,呂文德躺在牀上卻是翻來覆去,無法入睡,“陛下派來了三位朝中重臣,足以見得對襄陽城的重視,不過,陛下有沒有對我不滿呢,榷場,重用呂家人,這些會不會讓陛下的內心有所想法呢。”呂文德想道,直到天快亮時,呂文德才在迷迷糊糊中睡去,

在帥府吃完早飯,文天祥道:“臣等三人奉陛下旨意巡視襄樊,意圖就是爲了提升襄樊兩地軍民的信心,此外,有關軍務事宜陛下也有明確的指示,史大人,你先來說說。”

一旁的呂師孟將襄陽城一帶的軍事地圖擺放在桌上,史巖之道:“呂大人,請看地圖,離襄陽最近的是南邊的郢州和東部的隨州,目前,郢州一帶有臨安軍區張順將軍所部六千多人,水師陳弈大人所部三千多人,根據陛下的旨意,年底前,臨安軍區吳鬆含所部整編第三廂全體將士會抵達郢州,明年三月之前,合併後的江淮軍區首先會派出一個廂的軍力抵達隨州,到時,我軍在襄陽一帶的兵力就會達到十萬人左右,而陛下也會在襄陽之戰進入交織狀態時,率領御林軍親征來此,之後,看襄陽大戰的進展,或許還會有更多的援軍到此。”

“什麼,陛下會御駕親征。”呂文信激動道,作爲襄陽軍中的第一高手,呂文信的級別不夠,是以並沒有親眼見過現任皇帝的真容,但自打得到破虜戰刀後,呂文信就對我這個皇帝產生了極爲濃厚的興趣和好感,

文天祥道:“陛下的確親自說過這話。”

“不妥。”呂文煥道,“襄樊之地集聚了蒙古數萬大軍,文大人,你們當說服陛下,不可輕易涉險。”

李北洋微微一笑道:“呂大人,陛下的姓子你們又不是不知,陛下決定的事情哪會輕易改變。”

呂文德點點頭道:“不錯,陛下雖然待人溫和,能夠聽取他人的建議,但卻極爲堅定,文煥,我等只要儘量將蒙古大軍拖在襄陽城下,陛下在郢州一帶指揮戰鬥就當無妨。”

史巖之道:“當曰我等也勸過陛下,陛下卻說,我朝數十萬大軍,且良將如雲,難道還護不得陛下之安全嗎。”

呂文信笑道:“陛下豪氣干雲,實爲我大宋之明君也,各位大人,陛下親征時,末將率領黑炭團前往保護,必定不讓陛下有半分損傷。”

史巖之道:“呂將軍武藝高強,有此良將,陛下也是深以爲喜。”

呂文信高興道:“末將還得感謝陛下所賜,有了破虜戰刀,末將也不再懼怕那阿術的蘇魯定了。”

“報。”問外守衛的聲音突然響起,

“進來。”

“大帥,蒙古人又開始砲擊東門了。”

文天祥道:“呂將軍,那我等一起前往東門。”

呂文煥道:“文大人,蒙古人的拋石機數量衆多,還是等戰事告一段落再去吧。”

“無妨,呂大人,城樓上的將士不也在堅守嗎。”

呂文煥見文天祥不似作僞:“那好,文大人身爲文官,竟也有此膽識,呂某佩服。”

襄陽城東,蒙古拋石機發出的石塊不停地撞擊着城牆及城樓上的掩體,大部分守軍都撤下城樓,躲進了掩體之中,依舊堅守在城牆上的呂師夔遠遠看見呂文德等人前來,連忙小心翼翼地避開飛石,迎上前來,阻止道:“大帥,這裡危險。”

呂文德頓步不前道:“三位大人,就在這裡吧,師夔,過來,拜見欽差大人。”

“欽差。”呂師夔暗自叫了聲,立即上前行禮道:“襄陽軍區第十六廂指揮使呂師夔見過欽差大人。”

“呂將軍,不愧是將門虎子,英雄出少年啊。”文天祥讚道,

史巖之笑笑:“師夔,還記得老夫嗎。”

“史大人。”

“呵呵,不錯,當年老夫見到你時,還是個十多歲的孩子,這一轉眼,都快二十年了,師夔,老夫給你介紹下,這位就是欽差大人,政務院院長文天祥文大人。”

“末將見過文大人。”對於文天祥的大名,年輕一輩大都知道,當年先帝理宗欽點的狀元郎,只不過,呂師夔是聞其名卻沒見過其面,

“這位是水師制置使李北洋李大人。”

“末將見過李大人。”

“好。”文天祥讚了一聲,對呂文德道,“呂將軍一門皆爲英雄也。”

“大人見笑。”

呂師夔道:“各位大人,這裡危險,你們還是先回帥府吧,等戰事結束後,末將再給各位大人請安。”

文天祥道:“沒事,呂將軍,你上去指揮戰鬥吧,等戰事結束,我們再上城去看看。”

呂師夔離開後,約莫過了一刻鐘,蒙古人的拋石機停止了怒吼,文天祥等人在呂文德及一衆御前侍衛的陪同保護下,登上了襄陽城東門,

“趙萬,速速清理戰場,迎接欽差大人。”

“欽差,什麼欽差。”還沒反應過來的趙萬說道,

呂師夔身旁的傳令兵隊長二狗頗爲機靈,見狀立即通知了城牆上的將士,

“欽差大人來看望我們了,皇上派人來看我們了。”一時之間,城樓上歡聲雷動,

文天祥面帶笑容,來到一衆將士中間:“第十六廂的將士們,你們辛苦了,今天,下官文天祥作爲皇上指派的欽差,代表皇帝陛下前來襄陽看望大家,看望爲保衛我朝的襄陽軍所有將士們,陛下言道,襄陽軍是我朝軍隊中最能打硬仗的一支部隊,是我朝的精銳,也是皇上最爲放心的一支部隊,各位將士,沒有你們在前方流血流汗,就沒有我大宋千萬百姓的安寧,你們是英雄,是我大宋王朝真正的英雄。”

“皇上萬歲,皇上萬歲。”

“大宋必勝,大宋必勝。”

“我們是英雄,皇上親口說的,我們是英雄。”城上的將士們激動萬分,情不自禁地反覆喊道,“皇上萬歲,大宋必勝。”

“各位英勇的襄陽軍將士們。”文天祥伸手示意,等大家都安靜下來後繼續道,“此次前來,下官一是受皇上之託,受朝廷之託,前來看望大家,二來,皇上囑託下官,要爲襄陽軍民解決實際問題,你們有何困難、有何需要或者有何建議,都可以通過你們的上司,遞交給襄陽軍區參議處,由軍區參議呂師孟將軍親自處理,如果超出了襄陽軍區的權責範圍,則會由你們軍區的制置使呂大人上報至朝廷軍務院,皇上會親自過問,只要不違反我朝的律法,朝廷都會盡量爲你們解決的,爲此,皇上指示,位於前線的各廉政公署可以接受將士們的申訴,如果你們覺得你們的上司有什麼不對之處,也可以通過廉政公署進行申訴處理,總之,皇上的意思十分明確,將士們浴血奮戰,在前方流血流汗,我們絕不能讓他們在流血的同時,心裡還在流淚。”

“皇上萬歲,皇上萬歲。”

城樓上樸實的將士們難以掩蓋心中的激動,卻又不知該如何表達,只能用“皇上萬歲”這一句最簡單的語句來表達自己心中的心情,

這是一個皇權時代,皇帝能夠親自關心前方的將士,不管是真是假,文天祥的講演讓我這個皇帝一下得到了襄陽軍的愛戴和信任,

第16章 雪中情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16章 雪中情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558章 沁園春第511章 大捷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174章 人選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530章 入城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175章 受教第392章 帝王學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78章 襄陽城第56章 秋兒求助第22章 道法之信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524章 混戰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98章 藉機立威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285章 臨安府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73章 新科三甲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372章 對弈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39章 天下商業第67章 寧缺母濫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241章 破虜軍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445章 偉大的神第237章 游擊隊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85章 神通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386章 失憶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176章 寶藏第66章 鹹淳科舉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58章 火槍雛形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48章 實驗室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14章 餞行第207章 掛帥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4章 文陸雙傑第79章 滅寇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563章 海戰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37章 靈隱寺第37章 靈隱寺第127章 試槍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414章 餞行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366章 十足把握
第16章 雪中情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16章 雪中情第113章 一心分二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558章 沁園春第511章 大捷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544章 兵發應天府第174章 人選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530章 入城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175章 受教第392章 帝王學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78章 襄陽城第56章 秋兒求助第22章 道法之信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524章 混戰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98章 藉機立威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285章 臨安府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84章 公和私的詮釋第73章 新科三甲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372章 對弈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39章 天下商業第67章 寧缺母濫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241章 破虜軍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445章 偉大的神第237章 游擊隊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85章 神通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386章 失憶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176章 寶藏第66章 鹹淳科舉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58章 火槍雛形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48章 實驗室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14章 餞行第207章 掛帥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14章 文陸雙傑第79章 滅寇第296章 襄樊重地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563章 海戰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37章 靈隱寺第37章 靈隱寺第127章 試槍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414章 餞行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366章 十足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