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襄樊重地

“都說出來吧。”

“是,陛下。”呂文德此時哪裡還敢有絲毫隱瞞,鼓起勇氣道,“第三期是在襄陽城南,南面的峴山、虎頭山修築榷場。”

“是嗎,很好啊,加上襄陽城西面的萬山包、百丈山等山地,完全可以構成一個包圍圈了,可以說襄陽與外界的聯繫只剩下水路了。”我怒極反笑道,“呂愛卿,那你得了什麼好處呢,告訴朕,朕看看這筆生意是否划算。”

呂文德見我突然露出笑容,心裡更是一凜,結結巴巴道:“陛下,按,按照協議,每期協議開始執,執行前,臣,臣都可以從蒙古人那裡得到一百匹駿馬及十條鑲着鑽石的玉帶。”

“一百匹駿馬,十條玉帶,三期協議,三百匹駿馬,三十條玉帶。”

“是,陛下。”

“蒙古人用三百匹駿馬和三十條玉帶換來襄陽周邊的榷場,這個生意划算嗎,朕還真不知道該如何計算了,呂愛卿,你來告訴朕。”

“陛下,臣,臣知罪。”

“呂文煥,這事你也知道吧。”

“陛下,臣知道,臣也有罪。”

“你們兄弟二人倒是應該去做生意,如此精明之人擔任一個戰區的制置使,依朕看,委屈你們了。”

“陛下,臣等罪該萬死,請陛下處置。”

我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呂氏兄弟,轉頭對身後的袁棘道:“先生,泡壺茶,朕說得也有些渴了。”

“是,陛下。”

等袁棘泡好茶,我自顧自地喝了起來,任由呂氏兄弟跪在地上,我不說話,他們更不敢言語,屋裡頓時一陣寂靜,又過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我纔開口道:“起來吧,過去的事朕就不追究了,只是這生意嘛,你們還要繼續下去。”

呂文德不明白我的意思,自是不敢起來,仍然跪在地上,惶恐道:“陛下,臣不敢。”

“怎麼,沒聽懂朕的話嗎,朕讓你們將協議繼續進行下去。”

呂文德和呂文煥對視一眼,忐忑不安道:“陛下明示。”

“起來說話。”

“是,陛下。”

呂文煥起身後,我仔細打量了下,從相貌上看,他和呂文德確有幾分相似,都屬於身材魁梧之輩,膚色泛黑,黑中透出幾分精明,濃須短髯,卻是多了幾分書生氣,我對袁棘道:“先生,地圖。”

“是,陛下。”袁棘將一幅襄陽軍事地圖放在桌上,

我指了指地圖上的襄陽城道:“如果襄陽城被蒙古大軍包圍,你們能守多久。”

呂文德道:“回陛下,襄陽城城池堅固,哪怕周邊的榷場被蒙古人改爲軍事堡壘,切斷與外界的聯繫,臣等認爲堅守三五年是毫無問題的,只是樊城卻難以守住這麼久。”

“樊城城池相對矮小,難以擋住蒙古人的回回炮,如果朕給你們配有大量火器呢。”

呂文德問道:“陛下,就是上次在火藥司見過的那種火炮嗎。”

“恩,火炮只是火器的一種,其它還有火槍、投擲彈等。”

呂文煥並不知道何謂火器,好奇地問道:“陛下,這火炮是何物,回回炮又是何物。”

“呂文煥,呂文德回去後沒和你說過我朝的火炮之事。”

呂文煥道:“回陛下,沒有。”

幾乎同時,呂文德也道:“陛下不讓說,臣哪敢告訴他人。”

“火器是以火藥爲彈藥的一種新型武器,朕將傳統的刀槍劍戟稱爲冷兵器,而將火器稱爲熱兵器,未來的戰爭一定是熱兵器的天下,其威力呂文德已經見識過,至於回回炮,則是一種以機拋石,用於戰爭攻守的武器,能發射重達一百五十斤的巨石,這種拋石機是在古代拋石機的基礎上改良、改進、創新,以致更加先進、威力更加巨大,然,終究無法脫離冷兵器的範疇。”

按史料記載,回回炮是西域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所造,1271年,蒙古久攻襄陽不下,遂置該炮於樊城城東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破樊城後又移其攻具以向襄陽,一炮中其譙樓,聲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洶洶,諸將多逾城降者,宋安撫呂文煥懼,以城降,

“一百五十斤的巨石。”呂文煥驚道,當時攻城的主要器械之一就是拋石機,但至多也就能夠拋擲三五十斤重的石塊,一百多斤的石塊,自是聞所未聞,

“沒錯。”

呂文煥從軍數十年,也沒有見過蒙古軍隊使用如此威力的拋石機,但卻不敢多問,半信半疑道:“以樊城的城池堅固度的確難以擋住回回炮的輪番轟擊,即便是襄陽城,也難說能夠擋住多久。”

呂文德不以爲然道:“呂文煥,陛下所說的回回炮雖然厲害,但比起我朝的神器,也就是火炮,卻差得太遠了,要是你見過其發射時的威力,就會覺得不可思議,那才叫震撼啊。”

“恩,呂文煥,這次朕便讓你去見識下我朝神器的威力,看完後你自然就清楚了,而且蒙古的回回炮也還在研製中,朕估計要投入使用至少還需三五年吧,好了,迴歸主題,朕要你們在蒙古大軍的包圍下,且沒有外力相助,守上三年,你們能做到嗎。”

呂文德信心十足道:“陛下放心,臣保證,誓死守住襄樊。”

呂文煥卻猶豫了下,跟着道:“臣保證,陛下之意是,是想實施反包圍。”

“恩,朕要你們在襄樊死死地拖住蒙古人,朕會在榷場的外圍實施反包圍,圍點打援,集中兵力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呂文煥,有何問題嗎。”

“陛下,臣明白,陛下英明,臣定會遵照陛下旨意,好好和蒙古人做生意的。”

“明白就好,兩位呂愛卿,坐吧。”

“謝陛下。”直到這時,兩人心裡才徹底安定下來,不約而同地想道,今年的述職算是過關了,

“此事只有你們兩人知道,務必保密,如果朕料得不差,蒙古人會選擇襄樊作爲南下的突破口,宋蒙之戰的關鍵就落在這襄陽城了,襄陽之戰也就會成爲兩國交戰的轉折點,我朝勝,則朕會揮師北上,一舉收復失去的山河,如果敗,蒙古大軍則可長驅直入,我朝再無屏障,一馬平川之地正好適合蒙古鐵騎,所以此戰可謂生死攸關之戰,回去後,你們需低調行事,一邊和蒙古人繼續你們的生意,一邊繼續練兵,暗地裡囤積好軍備物資,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呂文煥道:“是,臣等領旨,陛下,依陛下所見,蒙古人進攻的時間大約會在何時。”

“你們和蒙古人的第三期協議何時開始。”

呂文德道:“回陛下,當在後年,也即是鹹淳三年年底開始。”

“恩,還有兩年,蒙古人的國力也該恢復了,差不多吧,蒙古人選擇的時間也就該在那時了。”說完,我稍稍提高了聲音叫道,“小七。”

“在。”門外的小七應聲進來道,

“你去將樊城守將範天順和牛富叫進來。”

片刻功夫,小七領着範、牛二人入內,“末將範天順、末將牛富參見皇上。”

“兩位愛卿免禮,坐下吧。”

“謝皇上。”

我對兩位樊城守將相對客氣得多,主要是因爲歷史上的這兩位將軍寧死不降,表現出慷慨就義的英雄氣節,值得我這個後世之人尊重,不似呂文煥,晚節不保,給人落下話柄,

“各位愛卿,襄樊戰區位屬我朝前沿,襄陽和樊城南北夾漢水互爲依存,跨連荊豫,控扼南北,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以來便爲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我朝抵抗蒙古軍隊的邊隆重鎮,自當年岳飛收復襄陽後,歷經百年,今又面臨宋蒙大戰,你們有信心守住我朝疆土嗎。”

“陛下放心,人在城在。”

“很好。”我笑道,“下面朕宣佈下有關襄陽軍區的人事任命,呂文德,朕任命你爲襄陽軍區制置使,全權負責整個軍區的軍務,呂文煥,朕任命你爲京西南路安撫使,協助呂文德守衛襄樊,並負責地方政務,範天順,朕任命你爲襄陽軍區副制置使,駐守樊城,牛富,朕任命你爲樊城縣令兼樊城守備。”

“謝皇上恩賜。”

我點點頭道:“恩,各位愛卿,襄樊之地乃宋蒙必爭之地,勢必成爲兩國大戰的交集點,有你們四位愛卿駐守,朕自可高枕無憂也。”

“陛下儘管放心。”

從這次各戰區的述職報告看,各地都在積極練兵,將士們的士氣有了很大提升,根據我上次的指示,四大戰區都派出了數支小分隊潛入敵後,只是進展情況目前還不明朗,同時,據各地派出的細作回報,交界處的蒙古軍隊同樣也在進行大練兵,雙方的將士都很明白,宋蒙間的生死一戰無法避免,只有加強自己的能力,纔有可能增加在戰爭中存活下來的機率,

在會議的最後,我又講述了有關在敵後建立根據地的重要姓和一些我記憶中零散的經驗,

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156章 太守碑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11章 靈氣之靈第16章 雪中情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156章 太守碑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75章 瓊林宴第10章 可恨可嘆第402章 論戰第554章 木馬計第346章 渺灣村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381章 帝王谷第69章 貢院訓示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95章 演福寺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230章 行省制第137章 政務院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273章 紅會會歌第416章 抓捕第100章 贈字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145章 巧合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45章 劫數第505章 雙龍會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391章 回家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7章 沈括後人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397章 索無極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4章 文陸雙傑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81章 帝王谷第431章 老外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175章 受教第397章 索無極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146章 黃道婆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310章 按揭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199章 田醉顏遊記第310章 按揭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336 故人相見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316章 張三丰第198章 結義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539章 試炮試槍
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156章 太守碑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276章 安豐之戰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11章 靈氣之靈第16章 雪中情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78章 五大指揮使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156章 太守碑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103章 大宋銀莊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75章 瓊林宴第10章 可恨可嘆第402章 論戰第554章 木馬計第346章 渺灣村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381章 帝王谷第69章 貢院訓示第502章 最後一陣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95章 演福寺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446章 忐忑不安第230章 行省制第137章 政務院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232章 楊輝三角第273章 紅會會歌第416章 抓捕第100章 贈字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145章 巧合第286章 農村包圍城鎮第45章 劫數第505章 雙龍會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247章 生日獻歌第391章 回家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7章 沈括後人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397章 索無極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33章 航空母艦?第467章 前敵會議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4章 文陸雙傑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81章 帝王谷第431章 老外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175章 受教第397章 索無極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146章 黃道婆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310章 按揭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199章 田醉顏遊記第310章 按揭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336 故人相見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316章 張三丰第198章 結義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539章 試炮試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