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阿術撤軍

當孟天翔率領忠順軍追趕元軍至洛陽城下時,守城的副將已經下令,收起吊橋,緊閉城門,這樣一來,不僅暫時阻止了忠順軍前進的步伐,也將兩千名元軍擋在了城外,

被阻擋的元軍破口咒罵,但見後面的追兵已近,不敢應戰,只得向兩側遁逃而去,

孟天翔勒住馬繮,看着四散而逃的元軍,又望了望高大的洛陽城,冷笑一聲道:“退兵。”

回到大軍所在之地,火炮營已經將二十門火炮架設完畢,

趙淮武藝高強,讚道:“孟將軍,不愧是高家槍法的傳人,三招便斬殺洛陽守將,此乃入洛之首功,將軍休息片刻,看我軍炮擊洛陽城。”

“是,大將軍。”

趙淮呵呵一笑,大聲道:“火炮營聽令,炮擊城門。”

得到指令的火炮營指揮官立即揮舞旗幟,下達了開炮的命令,

只聽“轟、轟”的炮聲響起,二十門火炮同時開火,一輪過後,洛陽城門前的吊橋已經被擊毀,守衛洛陽的元軍從未見過火器,哪裡知道世上還有如此犀利的武器,首輪炮擊後,個個皆是暈頭轉向,就連站在城頭的那位元軍副將也被炮聲驚得口瞪目呆,

沒隔多久,就在元軍將士還未反應過來之際,第二輪火炮又齊齊射出,這一輪的炮彈一半擊中了城門,而另一半則落在了城樓上,巧合的是,炮彈正好擊中城樓上的元軍副將,頓時斃命,

大約兩刻鐘後,城門便被轟出一個大洞,趙淮見狀,立即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同時,十門火炮調整好方向,向城門周圍射擊,連續失去了兩位主將的元軍將士根本組織不起來有效的防禦,稀稀疏疏的羽箭從城牆上射下,根本阻擋不了宋軍進攻的步伐,更何況,這些還在放箭的守軍很快便被炮火的硝煙所淹沒,無法看清前面的情況,

攻城的將士以忠順軍爲首,六百勇士在孟天翔的帶領下,直向城門衝去,緊跟着的是範良復率領的五千宋軍步卒,再後面是御林軍第一師第一旅鄭向東旅長率領的三千火槍手,忠順軍全是騎軍,速度極快,轉眼之間便已攻到城門下,孟天翔身先士卒,從破損的城門中第一個衝了進去,城內的部分蒙古守軍揮舞着兵器,似乎還想頑抗,卻被孟天翔一杆大槍殺得丟盔棄甲,待認出眼前之人是斬殺其主將的宋軍大將時,哪裡還有膽量應戰,四散而逃,

不一會,數百名忠順軍魚貫而入,順利地佔領了洛陽城東門,

“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後續的宋軍在範良復率領下陸續進入城中,入城後四處大聲喊叫道,

一個時辰後,洛陽城漸漸恢復了平靜,除了一千多名蒙古族將士從其餘城門出逃外,剩下的漢人、金人士卒大都選擇了繳械投降,

一臉喜悅的趙淮在護衛的簇擁下走進城門,望着硝煙還未散盡的洛陽城,趙淮情不自禁地想道,大宋的西京洛陽城終於在自己手裡收復了,父親大人,您可以安息了,

“衆將聽令。”

“請大將軍下令。”

“好。”趙淮吩咐道,“孟將軍,你率領忠順軍維持洛陽城秩序,張貼安民告示,嚴防元軍殘餘傷害普通百姓,嚴禁城中宵小乘機鬧事,更要禁止我軍將士欺壓百姓,一經發現,立即拘捕。”

“是,末將尊令。”

“範將軍,鄭旅長,你們二人帶領五千步軍及御林軍接管各城門之防禦,對於逃走之敵,不必追擊。”

“是,末將尊令。”

“其餘衆將打掃戰場,收押俘虜。”

“是,末將遵令。”

洛陽收復後,江萬載和印應雷經過商議,各自出兵,又陸續收復了周邊的大小城市,不到半個月,河南中、西部的主要城市全部插上了大宋的旗幟,這些城市中的守軍本就很少,基本上沒有抵抗,便繳械投降,其中,不少漢人士卒在蒙環山等人的影響下,臨陣倒戈,也使得宋軍在攻城拔寨時,幾乎沒有遇到阻攔,也很少出現傷亡,

這段時間裡,前往石佛寺修築營寨的宋軍也頗爲順利,

襄陽會戰後,蒙古中路大軍剩下約十萬人,其中一萬五千人被派往許昌,後被印應雷擊敗,鄧州一戰,又損失了兩萬多人,加上被忽必烈抽調回去的一萬,目前尚在南陽大營中的元軍也就五萬餘人,再加上元軍越來越懼怕宋軍的火器,因此只是略微試探了一番,就在宋軍火槍及投擲彈交錯攻擊下,撤軍而去,之後再也沒有出城攻擊,

二月十四曰,石佛寺營地基本建成,就在當天,南陽元軍接到了忽必烈的命令,讓伯顏、阿術率軍北撤到河南東部的應天府(今商丘),應天府作爲北宋的陪都,和汴梁、洛陽並稱爲三京,

我得到元軍北撤的消息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

“撤離南陽。”當公孫小宸和呂文煥向我彙報時,我愣了一下道,“怎麼,阿術怕了。”

方靈笑道:“哥,當然怕了,你想,河南大部已被我軍收復,加上石佛寺營寨修築完畢,南陽元軍很可能會陷入我軍的包圍之中,忽必烈自然不想看到其中路軍被我軍全殲,是以,撤離南陽是明智之舉,也是無奈之舉。”

呂文煥道:“陛下,靈妃娘娘所言極是,剛纔末將和公孫將軍、田將軍合計了一下,也是這般認爲的。”

我笑笑,問道:“阿術會退守哪裡。”

“回皇上。”公孫小宸指着地圖道,“可能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河南東部的應天府,一是東北部的相州城(今安陽),皇上請看,南陽北面有許昌相阻,而許昌城內有我軍一萬多人,二十門火炮,阿術要想取許昌自非易事,一旦在許昌城下被印將軍部拖住,我鄧州軍再行攻擊,其又會損兵折將了,所以,參議處經過分析,認爲應天府和相州最有可能,目前,呂文信將軍率領黑炭團將士尾隨而去,不久便會有迴音。”

我“恩”了一聲,一邊看着地圖,一邊說道:“應天府乃是當年高宗即位之地,阿術退守應天府可以和元軍東路軍靠近,從而相互照應,而相州也是歷史名城,這兩座城市的城牆還算堅固,倒是極有可能。”

呂文煥道:“陛下,阿術撤軍後,我鄧州大軍是否北移。”

“當然。”我毫不猶豫道,“呂將軍,令呂師夔部進駐南陽,其餘各軍做好出徵準備,等確定阿術所部的行蹤後,再定我軍進駐何處。”

“是,陛下。”

五天後,呂文信率領黑炭團返回了鄧州,帶來了蒙古中路軍撤到應天府的消息,

得到消息,我立即讓公孫小宸召集衆將前來大帳議事,

“參見皇上。”

“各位將軍,免禮。”

“謝皇上。”

呂文煥首先道:“根據最新消息,蒙古中路軍已經撤到應天府,我軍兵不血刃地收復了南陽,自此,河南中西部地區已在我軍的掌控之中,各位將軍,下面由陛下宣佈下一階段我軍的行動計劃。”

我看着一衆將領,笑道:“各位將軍,目前的形勢大家都已清楚,用越來越好來形容毫不爲過,朕在此就不再重複,前幾天,呂將軍已經通知各位,做好出徵的準備,現在是時候了,明曰一早,各軍便向許昌開拔,另外,呂文煥將軍,令呂師夔所轄的十九廂留下一個軍的兵力鎮守南陽,其餘將士也向許昌進發。”

“是,陛下。”

“公孫小宸,傳令襄陽守備唐永堅將軍,令其率領襄陽駐軍全軍開拔至南陽。”

“是,陛下。”

呂文煥接着問道:“陛下,近幾個月來,我軍在鄧州一帶招募了一千五百名新軍,這些新軍是否跟隨大軍北上。”

收復鄧州後,當地的百姓踊躍參軍,僅鄧州一帶就有兩千多人報名,經過審覈,最後錄取了一千五百人,這批新軍雖然編入汴梁軍區,但一直在鄧州受訓,

“新軍的基本訓練還未完成,冒然上戰場,是對他們不負責任。”我想了想道,“呂將軍,暫且將新軍留在南陽,待訓練完畢後,先編入張順將軍的運糧隊,鍛鍊一陣後再讓他們上戰場。”

“是,末將遵旨。”

和鄧州縣令範直尚告別後,我帶着一衆親衛,隨着大軍一路北上,在離開時,知道消息的鄧州百姓幾乎是全體出動,來到大營前歡送我,這些百姓將他們省吃儉用下來的一點點雞蛋、一張張烙餅送到親衛軍手裡,央求他們轉送給皇上,

看到這種場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後世解放區的軍民魚水情,

二月二十三曰傍晚時分,我到達了許昌,早已在南門恭候的印應雷一見到我,便跪倒在地,心情激動道:“陛下,臣給您磕頭了。”

“印愛卿,免禮。”我親自將印應雷扶起道,“印愛卿,你和你的部下辛苦了。”

“陛下,,,,,。”印應雷起身後,已是熱淚盈眶,

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404章 恭喜發財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363章 特區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54章 我相信你第285章 臨安府第374章 救治第373章 崩潰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437章 武聖第555章 談心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78章 點火爲號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484章 大理城第307章 視察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460章 餞行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521章 北伐第373章 崩潰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312章 急腳遞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12章 雙星輝耀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424章 點將第198章 結義第77章 金華剿匪第220章 軍務院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63章 定調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49章 張世傑?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129章 夢魘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454章 樊城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05章 案情分析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72章 臨安大學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261章 印應雷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399章 忠靖王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110章 赤松山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32章 優勢劣勢第532章 國號之爭第398章 改組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538章 神君第106章 農業部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79章 滅寇第481章 喜事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300章 鳳舞九天
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404章 恭喜發財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363章 特區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54章 我相信你第285章 臨安府第374章 救治第373章 崩潰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437章 武聖第555章 談心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78章 點火爲號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484章 大理城第307章 視察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411章 英烈紀念碑第460章 餞行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521章 北伐第373章 崩潰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312章 急腳遞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282章 本官還是下官第170章 是時候了第12章 雙星輝耀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424章 點將第198章 結義第77章 金華剿匪第220章 軍務院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324章 逆天換脈第63章 定調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49章 張世傑?第355章 千里託夢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129章 夢魘第375章 大宋王朝第290章 時鐘問世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454章 樊城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05章 案情分析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72章 臨安大學第475章 炮聲再起第261章 印應雷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399章 忠靖王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253章 連過兩關第110章 赤松山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255章 後發制人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32章 優勢劣勢第532章 國號之爭第398章 改組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538章 神君第106章 農業部第553章 光復洺州第79章 滅寇第481章 喜事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300章 鳳舞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