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過,寒露將至,草木蕭疏。(小說~網看小說)
自八月初五一場秋雨過後,連陰了五天才放晴,青籬纔算是鬆了一口氣兒。
連叫着張貴通知各家佃農準備收糧,事實上不用她通知,佃農們早就做好了準備,多年種地的經驗使他們知道,深秋時節一旦碰到陰雨天,多半是連綿陰雨,細細濛濛的,雖不大,卻煎熬人。能直直下上半個月不停的,一旦碰上這樣的天氣,只能算農戶們倒黴。
莊稼不敢收,收回捂着無處晾曬,不出兩三天便發黴,但是若是放在地裡不管,時間一長,種子整日在雨水的浸泡下,在穗子上也能發了芽。
所以老天一放晴,而且還是豔陽高照的天氣,哪裡還有人敢再拖着。
青籬和青陽自己的莊子秋糧種的大多是稻子和大豆這兩種傳統作物,另幾樣新奇的物件兒,她們只各種了一百畝左右,留下自己吃用的,其餘的跟着官田裡作物種子,倒也能賣個好價錢。
青陽嫌秋收時灰塵亂飛,讓人心情好不愉快,青籬瞪她,做爲一個合格的農民,這種時候感受到的應該是豐收的喜悅,而非嫌棄
張貴與韓輯已組織過多次收糧,經驗豐足,也不須她在一旁指點,只須每日到莊中看看進度便可,她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那批葡萄上面。
兩院之間的葡萄長廊共長有五百多米,當時種植時,找了有經驗的果農詢問,按三米間距一棵種植,兩側相對,共種下葡萄約三百棵,再加上青陽小院之中的五六十餘棵,共得近五千餘斤的葡萄,除了給京中相熟人家送的,剩下的有三分之一用作釀酒,三分之二曬葡萄乾。
曬葡萄乾的房間,需要用青磚,或者土坯蓋成四面透孔的磚牆,房間中是一排排木架子,將葡萄掛在上面,靠秋日乾熱的風,經過半月到二十日可得。
不過,據她對京城周邊氣候的認知,這裡秋日的風沒有那般的熱,便又加鋪了銅管,在燒柴加熱,這個時節最不缺的就是柴,棉花杆丈菊杆,多到用不完。
嶽行文這些日子也忙得不輕,試驗官田之中的作物,都是僱人收割,除了棉花收過幾茬兒之外,其它幾類均需要大批的人手,司農署的官員們都變作臨時莊頭在田裡指揮着收割。
每日看他這般忙活,從田裡回來時,白衣衫都變作黃衣衫,青籬的心頭便有些堵堵的。雖然他極力否認是爲了自己才入了司農署的,可是她卻篤定就是這樣。
有好幾次她試圖向他講解:她不要男人爲了她的理想而放棄自己的理想,只想讓他做他自己做想的事兒。
嶽行文都輕笑,這便是他想做的事兒。
雖然很溫暖,但是感覺很虧欠。
只好每日素手做湯羹,以做補償。
如此忙了大約半個月,莊稼收割完畢,晾曬收倉,緊接着又是冬播。雖然已經歷過幾次冬播盛況,每當她立在地頭看着田間忙碌的人羣,以及被翻開的泥土散發着的氣息,還是微微有些激動,爲此,青陽笑話她,上輩子,上上輩子,下輩子,下下輩子都是個農人的命。
說實話,冬播的氣息味並不是那麼好聞,各種各樣農肥的味道飄得老遠,連帶她們的莊子裡,房間裡都是,任是點了再多的薰香也不頂用。
青陽頂不住這味道,逃回京城,沒過幾天又回來了,她自己也很鬱悶。
到九月初五左右,冬播完畢,再接下來便是澆水,等澆過這一茬兒水,就算是正式進入了農閒期。
秋收冬播這二十多天中,他們一直住在莊子中,沒回過京城。
這其間方氏、嶽夫人三天兩頭的派人過來送些吃食,若非正是農忙季節,知道他們兩個走不開,早把他們招回了城中。
寒露已過,四野空曠,大雁南飛,秋冬蕭瑟之感頓生。
從官道過來的這條大路上,各種瓜果已採收盡,就連秧子也枯黃起來,深秋的風吹過,幹黃的葉子沙沙輕響。
這日用過早飯,青陽從對面過來,進屋便叫:“丫頭,咱們多早晚回京?”
青籬知道她素不喜這蕭瑟之感,便笑着安慰,“再等五六日吧,等那葡萄乾好了,再者,我得親眼看看麥苗長勢如何才放心呢。”
青陽對此回答不甚滿意,咕噥了一句,“我看張貴管得也挺好的。缺了你不行麼?”
“冬日長着呢,也不急於這一時。”去年冬日裡也不知是誰憋得抓耳撓腮的,剛過了年便嚷着要來莊子裡住。
“算了,就這麼着吧。”青陽興致缺缺的擺擺手。突然又笑,“上次不是給你說有個你認得的人,也報名了要購買種子的事兒?”
原先青陽說時,她沒細想,後來想想,大約能猜到那人是誰。便笑着問:“可是長豐你那位遠房表哥?”
青陽撲哧一聲笑了,“就是他。你這丫頭猜得倒挺準。”
又問:“那要不要本縣主照顧他?”
青籬笑:“怎麼,他在京郊也有莊子麼?”
“嗯,說是剛買了不久。在城南呢。”
“即這樣,縣主單憑那份表親關係也合該照顧着纔是。專問是我什麼意思?”
青陽笑得象只偷雞得手的狐狸。
正笑着嶽行文進了正房,她的笑聲嘎然而止,站起身子便往外走,“我先回去收拾着,五日後回京”
嶽行文暼了被青陽挑得打晃的門簾,問:“你們方纔在說什麼?”
青籬擺手,“也沒什麼,說那些報名單的事兒呢。”
某人不信,“那她爲何笑成那副模樣。”
青籬乾笑兩聲,移步到門邊,“說是裡面有一個你我都認得的人,問讓不讓照顧”
嶽行文警覺回頭:“是誰?”
確認已跑到安全地帶的蘇青籬,從門簾中探進頭,笑道:“李諤”
直到她跑出上房門,才聽到裡面有人高聲喝道:“不準”
青籬吐舌,向青陽的院中而去。
冬播忙完,累得人仰馬翻,一入夜,莊子便悄無聲息,除了幾盞幽幽亮着的燭火伴着秋蟲夜鳴。
傷春悲秋原是詩人才有的情懷,可此時異樣的空曠和靜寂,讓青籬也陡增茫然傷感,趴在嶽行文懷中,有一下沒一下的玩弄着他的黑髮,“先生,我今兒心裡不知怎麼了,好象堵堵的,悶悶的。”
嶽行文大掌一下一下順過她的黑髮,挑眉問:“爲了白日之事?”
青籬笑,又搖頭,“哪裡有。只是覺得我有先生在身邊還覺夜裡靜得讓人心頭難受,不知青陽會如何?”
嶽行文輕嘆,半晌才問:“若是流風回來,青陽……”
青籬豁然擡頭,他與胡流風不可能斷了聯繫,雖然他從沒提過,但她就是知道。“他說過要回來了嗎?”
嶽行文搖頭,長嘆一聲:“只是近來書信之中,透着些許孤獨之意。”
青籬切了一聲,又重新趴在他懷中,“他那樣的人不是一直那樣的內裡麼?我雖不太瞭解他,大約也能猜出他是個什麼樣的心思來。無非是想學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對妻子的要求,大約也是要‘懂得’二字……”
嶽行文輕笑,“這個何人不求呢,他並沒有錯”
青籬呲牙,“關鍵是有人懂得他,他卻以爲人家不懂。也看不到旁人懂他,自我封閉的人”
嶽行文恩了一聲。
夜再深後,連那幾盞燭火也消失,只餘幽深夜暮上閃耀着微弱光芒的星子。兩座莊子在黑暗夜色中呈現幽黑的一團。
青陽的小院中燭火長明,這是她自母妃逝去之後很多年都沒有改掉的習慣。曾一度不需要這樣燭光的陪伴也能安然入睡。可現在卻非室內燈火通明不可,她這樣的習慣就連親近如青籬也不知曉。
碧雲碧月守在外間,兩人面色沉重。雖然裡面有人極力剋制,那有規律的抽氣聲,還是能她們明白此時縣主是個什麼樣的心情。
突然裡面的抽噎之聲稍大了一點,壓抑的細碎的嚶嚶細響,把她們的心幾乎哭碎了。
碧雲附在碧月耳邊,悄悄問:“要不要去找二小姐?”
碧月想了想,搖頭,“再等一會兒。”
不知哪裡傳來一絲簫音,悠遠空曠,似極遠,又似離得極近,開頭是若有若無,輕若秋風,而後逐漸高亢,連綿不絕。
曲子初聽起來讓心頭髮緊,配着這漆黑空曠的寒,愈發讓人覺得孤寂入髓;再聽卻豁然開朗,象是有人長風立於山巔,張揚着俯瞰萬物的豁達;再後來,卻轉變成輕快小調,象是與親人相逢,喜不自禁……
碧雲碧月的注意力被這簫聲所吸引,沒注意到裡間的抽泣聲何時已經止了。
青籬在睡夢之中被驚醒,黑暗之中看到一雙幽黑的眼睛,問:“先生早醒了?”
嶽行文應了一聲,青籬又皺眉:“這是誰大半夜的跑到咱們莊子旁發瘋。”
嶽行文低笑一聲,拍她:“睡吧‘
…………………………………………………………………………
求粉紅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