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

到大堂坐下,韓謙說起他這一路的所見所聞,又將他初步覈准的荊襄地圖,以及這一個月來遊歷荊襄等地的遊記呈現上去。

比起當世儒士著書立說但求言簡意賅的傳統,韓謙寫遊記更像是一個話嘮。

過去大半年,韓謙一直都在研究荊襄的形勢,對風土人情、山川地貌乃至物產人口、天文水利等情況都相當熟稔,這一個多月的遊歷,更主要是對以往所學進行實地勘測、驗證,對一些有誤的信息進行勘謬,進行更詳盡的調查瞭解。

韓謙所寫的遊記,也是事無粗細,將相關信息都抄錄下來,七八萬字,厚厚一疊近兩百頁紙,差不多抵得上一名文士畢生的著述。

對此,王琳等人是不屑一顧的。

《左傳》有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著書立說,被諸多儒士視爲畢生所追求的三大不朽成就之一,每寫一字都要斟酌許久,哪裡能夠想象韓謙一個月草草寫就七八萬、厚厚近兩百頁紙,就敢獻到殿下跟前?

更令他們不解甚至不爽的,則是三皇子對韓謙所獻的遊記如獲至寶,不顧衆人坐在堂下,便細細翻閱起來。

“元溥隨父皇回京,沿途聽父皇說及荊襄諸多事,頗有不思所解之處,得韓師此書,元溥很多地方真是豁然開朗起來。”楊元溥擡起頭說道。

韓謙只是微微一笑,說道:“在沈漾先生以及王大人面前,韓謙只是班門弄斧而已。殿下欲知天下之事,還需要多找沈漾先生、王大人請教纔是。”

正聊着天,這時候有名宮女走將進來,說道:“娘娘得知李侯爺、沈漾先生、鄭大人以及韓大人今日都在府上,想叫殿下請諸位大人過去一見。”

韓謙微微一怔,以往兩年時間內,三皇子出宮就府,除了他能夠逢年過節回宮探視世妃外,世妃沒有一次得到恩准允許出宮進侯府來過,卻沒想到世妃今日竟然在郡王府裡,心想這或許也是水漲船高、母憑子貴的一種好處吧。

大楚初創十數年,諸制皆仿前朝,後宮妃嬪想見外臣,受到嚴格的限制。

韓謙看坐在一旁的郭榮、張平臉上都沒有什麼異色,心想世妃請他們到內府相見,想必也是早就得到天佑帝的特許。

“韓師,母妃一直唸叨着想見見你;這幾天母妃特地出宮小住,趕巧你回金陵來。”楊元溥高興的站起來,便請韓謙、沈漾、鄭暉以及他的岳父信昌侯李普一起往內府走去,其他人都只能在原處等候着。

說是覲見,但約束比見天佑帝還要嚴苛。

韓謙進入三皇子之前居住的瀟湘閣,頂着日頭就站在院子裡,他剛纔還以爲能親眼看一看世妃長什麼樣子,但此時看廊下站滿宮女、宦侍,他隔着一重簾子,連坐在堂屋裡說話的世妃身形是矮是高、是胖是瘦都完全看不到,內心忍不住有小小的一點失望。

在三皇子掀簾進去後,簾子裡很快傳出略顯冷寂的聲音:

“韓大人有天縱之才,這次元溥能守住淅川,你立功甚著,沈大人、鄭大人、李侯爺他們皆得陛下的賞賜,也不該缺了你的那份,本宮早年在寶椒山腳下有一處田莊,養着十多戶奴婢,這次便賞給韓大人你吧!”

韓謙暗自琢磨擁有這等聲音的女人該是長什麼樣子,遲疑着要站出來領授謝禮,擡頭卻見沈漾正眉頭微蹙着朝他看過來。

見沈漾眼色是要他拒絕,韓謙頭大如麻,心裡雖然並不滿沈漾有時候過於正直跟守規矩,但也不想跟沈漾起什麼矛盾,當下硬着頭皮,裝出一副誠惶誠恐的謝辭道:“韓謙錯判敵機,置殿下於險地,雖然僥倖立了些微功勞,但比起韓謙的罪過,實難彌萬一。世妃不砍韓謙的腦袋,韓謙已是誠惶誠恐、感激世妃的恩情,斷不敢再受他賞。”

這時候沈漾又站出來勸諫道:“荊襄戰事,賞罰已有定論,世妃不宜在陛下之外再行私賞。”

世妃顯然沒有料到韓謙會謝辭而沈漾會諫阻,在簾子後沉默了好一會兒都沒有聲音傳出來。

信昌侯李普、鄭暉站在那裡多少都有些無所適從,沒想到沈漾這些天一心輔佐三皇子整頓諸多事務,這時候竟然諫阻世妃私賞韓謙,而且言外之意又是那麼的明顯直白,就差點公開指着世妃的鼻子說韓謙乃是大楚之臣子,非世妃及三皇子的私屬。

信昌侯李普有時候不明白沈漾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陛下不賞韓謙,不就是留着讓三皇子或世妃私下賞賜嗎?

李普瞥了韓謙一眼,見韓謙跟沒事人似的站在那裡,好像這事跟他沒有半點關係似的。

雖然他對韓謙滿肚子意見,但這時候還頗爲佩服韓謙的淡定,心裡又禁不住困惑,這廝今年真的僅有二十歲?

張平作爲郡王府丞,內府之事由他輔佐三皇子管轄,照規矩世妃在郡王府見外臣,他是必需在場監看的。

張平這一刻若有所思的看了韓謙、沈漾兩人一眼,便掀簾走進堂屋。

又沉默了片晌,也不知道張平如何勸說世妃,接着便聽到冷寂的聲音稍稍變得生硬一些,再次傳出來:

“淅川一戰,韓大人功過相抵,是不宜再賞,本宮考慮有欠妥當,但韓大人與沈先生教導、輔佐溥兒有功,田莊及奴婢便算是本宮賞韓大人的教導、輔佐之功。沈先生,聽說你妻許氏病故後,一直都未續娶,身邊都沒有一個辦事細心的人照料。明秀在我身邊照料多年,年紀也不少了,該是到了出宮的日子,本宮便叫她到你身邊伺候,還請沈大人莫要推辭。”

這時候就見有人二十三四歲的女侍掀簾走出來,有些手足無措的站在廊下,低頭看着鞋尖,臉繃得有些緊,大概也沒有想到這時候就直接被世妃賞給沈漾這麼一個糟老頭了吧?

沈漾作爲天佑帝指定的郡王傅,對三皇子的一舉一動都有權勸諫,但世妃的脾氣似乎比想象中要強硬一些,韓謙低垂着頭,斜眼瞥向沈漾,不知道他要如何應對。

沈漾又不傻,當然能聽得出世妃對他勸阻韓謙受賞不滿,只是換了一種說辭還是堅持要賞韓謙,還另外強往他身邊塞了一個女人,真是令他叫苦不迭,當下也只能滿臉苦澀的領賞。

“溥兒愚鈍,你們當好生輔佐他,莫要叫本宮失望。”世妃的聲音又在簾子後生硬的傳出來。

“卑職知曉,斷不敢有一絲懈怠。”韓謙、沈漾等人說道。

這時候楊元溥掀簾走出來,對衆人說道:“你們都退下去,母妃有些累了,待下次再出宮時召見你們說事。”

沈漾知道世妃是叫殿下出來遣他們走,他看三皇子臉帶不豫,也應是不滿他剛纔牴觸世妃。

沈漾也不多想解釋什麼,便與韓謙他們先往外走去。

走出瀟湘閣,也不管信昌侯李普及鄭暉在旁,沈漾壓低聲音告誡韓謙說道:

“韓謙,你要記住,你是大楚之臣子,非殿下及世妃的私屬!”

韓謙苦澀一笑,都忍不住想要懟這頑固的老頭一句:你丫有種去跟天佑帝說這話去。

看到韓謙並不屑自己的告誡,沈漾臉色落寞下來,說道:“我還有事要與鄭大人先去桃塢集,中午就不陪你在郡王府用宴了。”

韓謙拱拱手,送沈漾、鄭暉先走,他與信昌侯留在這裡等三皇子從裡面出來。

“沈漾並無輔佐三皇子登基的意願,陛下爲何要用他出任郡王傅?”信昌侯李普面帶一絲不解的問韓謙。

天佑帝目前的傾向性已經相當明顯了,李普相信沈漾並不傻,很不理解沈漾竟然會在這些細枝末節上斤斤計較,也不理解天佑帝應該很清楚沈漾的臭脾氣,卻還指定沈漾出任郡王府權力最重的郡王傅。

而以郡王當前的權力格局,李普想架空沈漾都不可能。

韓謙看了信昌侯李普一眼,不知道他是真想不明白,還是試探自己,但想到接下來形勢還相當的危惡,他也不想跟李普繞什麼彎子,說道:“無論是你,還是我,所有盡心輔佐殿下爭嫡的人,在陛下的眼裡都是藏有私心跟野心的,甚至還包藏奇貨可居的禍心——我這麼說,李侯爺可還恨我在襄州時慫恿知誥兄解散侍衛營對殿下的控制?”

見信昌侯李普撇撇嘴,沒有再說什麼,韓謙心想他們這段時間應該也有所反思的。

這會兒張平走出來,說道:“殿下要我們先去東院,殿下再陪世妃說會話,世妃便要回宮裡去了。”

韓謙與信昌侯李普、張平待要跨過西院,走向東院公廳,看到夾道里迎面走來一道身影,但來人看到他們,也不說行禮,便扭頭往岔道里走去。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瞥,韓謙卻看清來人的相貌,明明是安寧宮派到三皇子身邊的司記女宮宋莘,只是今日的宋莘臉頰高腫起來,還有十數道血痕縱橫,左嘴角撕裂開一道大口子,看上去異常的猙獰、醜陋,明顯是被人拿板子狠狠掌了十多下嘴,一副頗爲娟秀美豔的容貌怕是就此毀了。

韓謙情不自禁的往身後瀟湘閣看了一眼。

三皇子要收拾宋莘,應該不會趕巧這兩天下手收拾?

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一百八十章 問心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十四章 下注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四十四章 培養方向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六百八十四章 宮禁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領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十章 與人鬥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忍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憐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歸武陵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六百一十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二百章 安排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一百四十七章 荊子口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六百五十章 新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決定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
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一百八十章 問心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四百六十四章 感情深厚第五百零九章 瞻前顧後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三百七十章 岳陽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十四章 下注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四十四章 培養方向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四十九章 慷慨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四百七十一章 家奴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一百八十九章 援師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六百四十八章 迷局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七百三十七章 奪寨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六百八十四章 宮禁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領第一百七十五章 秘謀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五十五章 秘曹左司第十章 與人鬥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忍第六百零九章 發動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憐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歸武陵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六百一十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二百章 安排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草驚蛇第七百七十六章 圍師必闕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一百四十七章 荊子口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六百五十章 新軍第五百二十八章 決定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五百八十二章 晉帝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