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圍城

姚屋嶺一戰持續了十二天,投附蒙兀的潞州精兵,在姚屋嶺前坡谷之前丟下三千具屍體,眼睜睜看着踏冰渡河的樑軍兵馬越來越多。

即便能暫時奪下一兩處陣地,將樑軍殺退二三百步,旋即之間又被奪去,除了派人趕往太原府,請求增援外,田衛業也沒有好的辦法可想。

而此時晉地山嶽之間,皆茫茫大雪。

特別是王屋山、歷山的北坡,大雪積厚高達兩尺有餘,極大拖慢援兵集結及南下的速度。

馬首寨雖然堅險,但寨子之內空間狹仄,又多木質建築,守軍被封鎖在寨子之內無法出來打發攻,七八架旋風炮以及更多的簧臂式蠍子弩,不斷的將石彈、火油罐往寨中投擲而去,點燃、砸塌寨中的建築,令寨中守軍無法藏身。

十日後,守將顧延齡見援軍始終無法殺過姚屋嶺增援過來,特別是寨中糧倉又在最初的兩天就不幸被石彈砸穿屋頂後,又被火油罐引燃,在不多的餘糧吃盡,便從內側打開寨門獻寨投降了。

攻打馬首寨纔是此次北伐戰事的第一步,也是後續戰事想要順利展開的第一步。

馬首寨峙守軹關陘南口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着首戰必打馬首寨。

此外,禹河冰封期只有兩個多月,但軹關陘沿路城寨極多,又多堅險,大軍北上甚至需要打一兩年,才能最終在汾水河東岸佔得立足之地。

這個期間必需保證南北兩岸建立穩定的,不受上下游敵軍水師襲擾的物資補給通道。

即便洛陽-水軍在禹河之上佔據絕對的優勢,但敵軍在禹河的上游多造大船,藉助湍急的水流,快速往下游衝撞過來,鐵甲蒙衝艦要不想被撞翻,也只能退避三舍。

蒙軍去年就在渭河之內以及延州、晉州大造舟船,必然是想着能用這種戰術,對抵他們對禹河中游水道的控制,將來也必然能會用這種手段干擾他們在南北兩岸的船運。

奪下馬首寨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馬首寨與南岸的陵上寨之間,拉起鐵索,封鎖河道。

以大梁此時的冶煉鑄造技術及規模,想要造多長的鐵索都沒有問題,但要將鐵索穩定的橫在禹河之上,後續甚至還要考慮進一步修建鐵索浮橋,那鐵索的自重以及建橋之後所承受到的水流衝擊,都是需要克服的難題。

鐵索及鐵索浮橋的實際長度,還是要越短越好。

馬首寨及陵上寨分別建在南北兩岸的突出位置上,這一處的河道最窄,形成一道峽谷,僅有不到一千三百步,河道在峽口處收窄,峽口西側的水流衝擊力比東側還是要略小一些。

綜合權衡,這裡也是最適宜建鐵索浮橋的地方。

李磧、林勝兩支步戰旅在此時也已經抵達陵上,攻陷馬首寨之後,他們率部與蘇烈、霍厲會合之後,溫博則親自趕過去指揮,緊隨在往垣曲城倉皇后撤的蒙軍身後,直接緊追着奔垣曲城而去。

雖然垣曲城以南還有六座敵寨,但規模及駐兵數量都相當有限。

倘若先逐一攻克南部六座敵寨,必將會在垣曲以南浪費大量的時間。

而到時候田衛業也必然已經從北線調集大量的援兵進入垣曲城以及分守垣曲城附近的要衝之地,到時候他們再想攻下垣曲城,則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甚至極有可能會無功而返。

溫博此時對垣曲南部的六座敵寨置之不顧,除了命令陳元臣率兵馬出歷山、王屋山牽制這些寨子裡的守軍外,並不擔心糧路有可能會被切斷,他直接率領蘇烈、林勝、溫淵、霍厲、李磧等步戰旅精銳,緊隨田衛業逃兵之後直逼垣曲城下。

面對蜂擁而來的樑軍精銳,田衛業不能放棄垣曲城,又情知被困垣曲城將會何等的被動,陳兵城前相戰。

溫博之下,蘇烈、溫淵、李磧、霍厲、林勝皆是勇將,進入垣曲盆地,兵馬橫衝直撞,田衛業抵擋不住,被迫退入城中。

溫博陣兵城前,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先分兵進入垣曲城東北及西北的兩處隘道。

這兩處隘道也是北部敵軍南援垣曲的主要通道,只要將這兩個通道封堵起來,他們就可以慢條理絲的將田衛業手下一萬多兵馬圍困在垣曲城中,慢慢的去解決。

而南部的六座敵寨,等何柳鋒、韓豹兩支步戰旅開撥過來之後,再逐一攻陷,恢復與南岸洛陽的糧道暢通,也都完全來得及。

趙孟吉在孟州的兵馬,雖然經王屋山南坡的臨河地帶西進,可以殺到軹關陘的南口,但此時禹河冰封,韓東虎在滎陽、虎牢關可以直接出兵進入北岸,截斷孟州援兵的西進之路。

此外,他們只需要趕在禹河冰封之前,在王屋山南坡臨河地帶建立於防禦。

這是韓東虎率領滎陽軍的責任,溫博不需要爲之過度操心。

大梁爲這一仗籌備了兩年時間,各方面的因素都考慮得極其充分,這一仗最低限度的目標,也是要奪下佔據軹關陘中段要津的垣曲城。

…………

…………

垣曲城建於歷山與王屋山之間、核心區域約有十二三裡縱深的垣曲盆地之中,其城僅僅佔到盆地的一角。

垣曲城也是歷山與王屋山的山腹之中,峙守軹關陘中段的第一重鎮。

樑晉爭雄三四十年間,晉軍曾多次據垣曲城,殺退進入軹關陘的樑軍。

垣曲城外圍地形有平有嶇,總體來說,南東北三面相對平坦,西側緊挨着歷山東麓的山崖建城,地形崎嶇。

垣曲城也只有東南北三座城門。

除了蘇烈、霍厲率部繞到垣曲城北側,封鎖兩個方向可供援兵南下的隘口外,溫博則率溫淵、李磧、林勝三部精銳在城南、城西分別結營紮寨。

待姚惜水與呂輕俠從歷山北麓一座蒙軍守禦的山寨,翻越險僻山徑,登上垣曲城西側的一座山峰,將僅十數裡方圓的垣曲盆地內部情形盡收眼底時,心都涼了半截。

從絳縣、安邑、曲沃等地過來的兩萬多援兵,被樑軍用數千精銳兵馬加大量的牀子弩、蠍子弩、戰車等精良戰械堵在垣曲北部的深長峽道里,無法南下增援垣曲,而垣曲城除東臨山崖絕壁的一面,其他三面都已經被近三萬樑軍兵馬團團圍住。

姚惜水也難以想象,蒙軍要怎麼才能闖過四百步射程戰弩對深峽窄谷的封鎖?

即便以大盾、精鐵戰車居前,不計傷亡的衝到樑軍陣前,與身穿堅甲的樑軍將卒,在狹小的戰場之間結陣肉搏,也是蒙軍吃虧居多。

垣曲城以南長達四十里的溝道里雖然還分佈着六座防寨,看似沒有失守,但守軍總計不到三千,還被上萬的樑軍圍住,被逐一吃掉也是遲早的事情。

樑軍在王屋山南坡臨近禹河北岸的地帶也建立起來防禦,攔截趙孟吉從孟州出兵進攻軹關陘的南口。

而在陵上峽及上游方向,此時共有十二道膀臂粗細的鐵索已經橫在禹河之上。

田衛業率僅一萬兩千多的己部精銳,或許能在垣曲城守上相當長的時間,但問題在於蒙軍增援垣曲城的通道已經被封鎖住。

想要解垣曲之圍,唯有王元逵、王孝先率所部兵馬,不計傷亡反攻華州、潼關以及孔熙榮率部防禦的藍田關,從這兩個方向對樑軍施加軍事壓力,迫使其最終從垣曲城外撤離。

這個策略不是呂輕俠想出來的,而是田衛業他本人從垣曲城派信使翻越歷山東北麓的峰嶺,趕到安邑見蕭思慶時所建議。

爲了促成這一點,蕭衣卿沒有到安邑督戰,而直接趕往雍州見王元逵。

烏素大石的詔令已下,一方面着延、麟等地集結援兵南下,加強從西翼進攻華州、潼關的力度,一方面由蕭衣卿出面,督促王元逵、王孝先儘早從歧州、雍州出兵。

此時已經是太和六年元月底了,河淮地區即將全面解凍,暫時無法指望東樑軍及孟州兵馬能配合進攻樑國的東翼。

當初掘開禹河大堤,泄洪入潁是一招妙策,但誰又想能時變勢變,潁渦兩岸形成的洪泛區,此時反倒成爲樑國東翼的屏障?

姚惜水禁不住想,烏素大石、蕭衣卿心裡是否心存悔意,沒想到料到朱裕臨死之位禪位韓謙,以致最關鍵的兩步走錯,致使此時陷入被動之中?

此時姚惜水不禁想起遠在隴右的大哥,夫人去年也曾派人去成州,但兩名使者剛趕到成州就被斬首示衆,叫她們心裡猶是苦澀……

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憐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六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條件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說逃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七百四十三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聯詞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間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三百三十九章 與謀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三百一十七章 蔚侯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八章 殺人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三百四十六章 婦孺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十四章 下注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雲
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三百九十五章 赤山軍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五百七十一章 同病相憐第五百九十三章 秘議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秘使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六百六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條件第二百五十四章 定策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六百一十三章 大捷第五百六十三章 贈書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說逃第二百一十六章 參觀田莊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七百四十三章 圍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秘密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四百零九章 四周形勢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聯詞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六百三十章 黃雀在後(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六百二十三章 山間第四百二十二章 病入膏肓第三百三十九章 與謀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三百一十七章 蔚侯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五百八十九章 返回揚州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棄城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六百二十五章 相遇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送給你第七十五章 楚州館第二百五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八章 殺人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三百四十六章 婦孺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七百四十五章 俘將第一百零五章 審訊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謀第四百三十六章 分兵第十四章 下注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七百二十四章 奪島第四百九十三章 越境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