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

蜀軍二月底從婺川河谷撤出,新的蜀使、渝州司馬曹幹奉蜀主王建令旨,於三月十六日,再次抵達金陵。

時值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身量削瘦的曹幹身穿一襲長衫,站在官船之上,眺望遠處金陵城殘缺的外城垣。

整個金陵城外城垣的修繕,相比較他離開金陵時,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進展,他心裡暗想,看來爲籌備對巢州的攻勢,楚國已經全面停止對金陵城的修繕了。

只是楚軍在舒州及長江南岸沿線,早就完成集結,卻拖延到現在遲遲沒有大舉進攻巢州,曹幹心裡也是疑惑不解,不明白楚國內部到底有怎樣的矛盾跟糾結沒有解開。

曹幹當然猜不到這一切皆是楚帝對敘州的猜忌所致。

由於此前乃是蜀軍主動挑起戰釁,蜀使官船這次嚴禁直接通過水關進入外城垣內的南浦橋碼頭停泊,而是被勒令從長江水道經小湯河,停靠到西城外的沈家集。

大楚禮部及鴻臚寺也只是各派一名主事,領着六七名雜吏趕到沈家集來,負責接待事宜。

稍微好看一些的,就是終究解除對蜀使韋羣的監禁。

韋羣他過去四個多月裡被幽禁於都亭驛,看似衣食無憂,日子卻實在不好熬。

他作爲蜀鴻臚寺卿,品秩自然是在渝州司馬曹幹之上,但聽到曹幹攜蜀主王建新旨趕來金陵,也是早早趕到沈家集來跟曹幹會合。

再說他及十數隨扈,也是今天被大楚禮部從都亭驛“請”出來,他不出城來跟曹幹會合,在金陵城裡暫時也沒有落腳地。

大楚禮部、鴻臚寺的官員,對此次蜀使的到來,自然也是沒有什麼好態度,接過曹幹遞交上來的國書,除了指定一座客棧,叫他們住進去等候消息外,連官驛都不替他們安排,便早早回城去了。

曹幹卻也不以爲意,畢竟兩國目前還屬於交戰狀態之中,是不是接受蜀國的議和,何時進入和談進程,楚國君臣也得先權衡一番。

朝廷院司的官員,這次要體現大楚上國的威嚴,要擺出一副傲然冷臉,但縣裡的官吏卻不敢太馬虎。

除了早早將沈家集的一座客棧清空出來,供韋羣、曹幹帶着隨扈住進去,縣裡同時還派了數十衙役縣卒分散沈家集內外。一方面要負責盯住蜀使隨員,防止他們隨意出入地方,同時也要防止有江匪流寇流竄過來。

倘若蜀使在沈家集真要發生什麼人員損失,地方上是絕對承擔不了這個責任的。

“國主怎麼就貿然決定出兵進佔婺川河谷了?”

安頓之事由隨扈他們去做,被幽禁四個多月、與外界聯繫被徹底切斷的韋羣,這時候是迫不及待的將曹幹拉進客棧的一間靜室裡,詢問這段時間蜀國所發生的諸多事。

他也顧不上曹幹乃是長鄉侯王邕的嫡系親信,跟他實在是沒有什麼交情可言。

靜室位於客棧的二樓,推開窗,窗後便是小湯河開闊的水面。

雖說金陵城的修繕全面中斷下來,但江南的繁榮並沒有受到重創,從沈家集停泊的舟船,可以看出金陵城內外經過一年時間的休養生息,也是陸陸續續恢復過來。

面對韋羣的問題,曹幹當然不會推心置腹的回答。

向大楚禮部及鴻臚寺官員遞交國書之前,曹幹也將國書出示給韋羣看過。

曹幹這次是來求和的,遞交給大楚的國書,自然對兵釁之事以及後續蜀國內部的處置都做了解釋跟說明。

曹幹這時候也是大體照着國書,將蜀國這段時間發生一些情況,較爲詳細的說給韋羣知曉。

蜀國之內,從最初就強烈主張出兵奪回婺川河谷、並伺機控制黔江通道的,乃是兵部侍郎黃宗承、慰侯王孝先二人,他們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

婺川歷來乃是隸屬於巴郡及劍南道的故縣,婺僚人作爲山僚族人的一支,很早以來便是巴蜀地方政權的屬民,很早就有一些聲音,要將婺川收復過去。

只是早初這個聲音並不強,不足以掩蓋掉蜀楚結盟的大局。

思州爆發大規模民亂,同時又有消息說婺川河谷兩翼山嶺之內新發現多處鹽滷鹹泉,當時思州在婺川河谷的防禦如同虛設,考慮一旦婺僚人重新集結奪回婺川河谷,將會直接影響到蜀軍對川南山僚族人的鎮壓,有黃宗承及慰侯王孝先等人牽頭,蜀國內部支持出兵佔領婺川河谷的聲音驟然響亮起來。

當時也料想楚國內憂外患未解,而楚廷在黔江沿線的利益遠不及蜀國那麼大,只要蜀軍出兵果斷,最終能迫使楚國妥協。

然而楚廷招撫亂匪新編一都,進攻婺川河谷,以及婺僚人在黔江兩岸頻繁發動的襲擊,卻是蜀軍所預料不及的。

考慮到樑軍在關中有進行集結的跡象,國主王建最終決定壯士斷腕,下旨將傷亡慘重的蜀軍從婺川河谷撤出來,重新啓動與楚國的和談。

“婺川是否真有新的鹽泉發現?”韋羣知道曹幹不可能跟他推心置腹,但也忍不住想問得更詳細一些。

“卻是在婺川河谷附近的山裡,發現兩處鹹泉,不過出滷量,還不及婺川現存兩口的鹽井。”曹幹說道。

“何苦折騰這麼一遭啊!”韋羣禁不住搖頭苦澀的說道。

目前蜀國共擁有近四百餘座能出鹽滷的鹽井,年產井鹽逾四十萬擔,要是婺川深山裡發現大規模的鹽滷,考慮到婺川又有可能重新落入婺僚人手裡,確實應該考慮出兵佔領。

韋羣相信大軍佔領婺川河谷期間,應該對左右的山嶺仔細勘測過,最終僅發現兩處鹹泉,這一番折騰就實在是太得不償失了。

婺川即便最後能有五六口產滷鹽井,即便每年能煮五六千擔井鹽,論及規模也遠遠不及現存就有三十多口鹽井的巴南地區,甚至僅夠供應一縣地區的人畜消耗而已。

“是啊,折騰這麼一回,楚國君臣怨氣難消,也不知道此行會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啊!”曹幹也跟着感慨道。

曹幹是絕不會承認經此一事,不僅世子清江侯王弘翼在朝中的勢力再受重創,同時不僅世子在左清江軍裡的勢力受到重創,他們還能在後續追責戰事失利責任時,將世子在左清江軍內的親信將領清除出去。

而爲了能向楚國交待,國主王建決定免除兵部侍郎黃宗承以及慰侯王孝先等人的官爵,將他們貶入梁州軍中聽候效用。

而不管這次蜀楚兩國能否恢復關係,兩國在黔江的駐兵,心頭的火氣是很難消除的,再考慮到婺僚人捲土重來的威脅,長鄉侯王邕自然還需要繼續留在渝州坐鎮,不虞會貿然就被調往梁州。

“楚軍這幾天大概便會正式對巢州發動攻勢,應該會借臺階而下吧。”韋羣說道。

他待要再問及蜀國近期發生的其他事情,卻看到曹幹這一刻的注意力似被窗外的事物吸引住,好奇的問道:“什麼事情叫曹大人看得如此出神?”

韋羣扭頭朝曹乾眼神所視的方向看去,卻見是一艘載量估計有三千石左右的三桅帆船,正緩緩往沈家集碼頭這邊駛來,似乎也要停靠在沈家集。

“這三桅帆船,應是敘州所造。”曹幹說道。

聽曹幹這麼說,韋羣便明白曹幹爲什麼會岔神了。

他認真看過去,注意這艘大船的桅杆要略矮一些,但橫向卻十分寬大,確實是敘州特有的軟式橫帆。

敘州目前所造的大型船舶,主要供給岳陽、金陵兩地的水軍以及敘州內部,其他地方的宗閥也好,船幫、商幫勢力也好,甚至地方官府暫時都無法直接從敘州購得大型船舶。

畢竟敘州造船場的生產能力,也是有限的,之前也是優先建造大型戰船,供給軍方。

現在金陵城外的河面上,出這種大型三桅大帆船出現,則意味着這極可能是直接從敘州出發過來的民用商船。

韋羣感慨的說道:“我被幽禁於金陵,聽楚國的小吏議論,金陵似乎頗爲懷疑韓謙與我大蜀有勾結,也懷疑思州民亂乃是韓謙暗中唆使。不過,雙方日前在婺川河谷打得這麼慘烈,韓謙大概也無需擔心會再遭到什麼猜忌,這才叫敘州的商船直接駛到金陵來牟利的吧?”

目前,除了真正知道詳情,或者全面掌握楚蜀兩國信息的人之外,其他人無論從哪個方面,都不能再質疑韓謙與蜀軍存在勾結。

怎麼看都是蜀國君臣看到思州爆發民亂,看到有完全控制黔江通道的機會,又誤以爲楚國在內憂外患未解的局勢下,不會特別在意黔江通道的得失,而採取的一次軍事冒險。

要是敘州與蜀軍不存在勾結,也就難以質疑思州民亂是敘州暗中所挑動,畢竟在蜀軍進佔婺川河谷之前,敘州對思州的形勢都保持極大的剋制。

“或許是如此。”曹幹敷衍韋羣說道,但真正知悉內情的他,卻清楚敘州貨船進入金陵,絕不像韋羣說的這麼簡單。

應該是黔陽侯韓謙在隱忍一段時間後,想要重新將手伸回到大楚的中樞來吧?

曹幹也不清楚,敘州這次派入金陵的人選會是誰,會不會主動跟他,或者想辦法跟清陽郡主聯繫上……

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決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六百八十六章 對峙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五十八章 往事第七百六十四章 蜀使(一)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爲明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疑第六百五十二章 手詔(一)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鰲山島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議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七百章 前奏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領第四百章 計劃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四百六十八章 殘屍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
第四百一十章 山中第五百二十八章 決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一百七十四章 雍王朱裕第三百零六章 雪峰山驛道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六百八十六章 對峙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五十八章 往事第七百六十四章 蜀使(一)第七百零二章 新的形勢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三十章 疫水疏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一百二十七章 重金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五百六十四章 密摺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二百一十二章 化暗爲明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疑第六百五十二章 手詔(一)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鰲山島第六百四十七章 奇謀第一百五十九章 分歧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五十九章 敘州刺史第七百七十二章 非議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七百章 前奏第二百五十五章 詭計第六百三十七章 獨山津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五百七十七章 交易第五百四十章 屈服第七百九十三章 渡江(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二百六十七章 馮繚(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七百一十九章 喘息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六百三十三章 信使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章 增減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新帝君臣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領第四百章 計劃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五百四十六章 奇功可居第四百六十八章 殘屍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六百六十九章 和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