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

十一月,魯國已是新年,但若將視角轉向太行以西,在“啓之以夏政,疆之以戎索”的晉國,因爲使用的是夏曆,所以還停留在年尾。【+新^^+

魏氏主邑安邑城北,初雪降下後,地面一片潔白,廣闊的鹽池彷彿增大了無數倍。一支黑色的卒伍卻乘着雪停,在這寒冬之際在被冰凍得硬邦邦的塗道上趕路,像是一隊兵蟻爬行在白鹽表層。

打頭的駟馬戰車上旌旗招展,上面幾人都是趙無恤的老熟人,立於正中的正是魏氏的世子魏駒,他十七八歲年紀,身披火紅甲冑和軍綠色大氅,看上去英姿颯爽。

魏駒的御戎是着勁裝,肩甲上圍着短帔的射手呂行,站在車右位置的是披着厚重狐裘,準備走文士路線的令狐博,此一文一武,可謂是魏駒的左膀右臂,時隔一年,三人都成熟了不少。

魏駒看着這北國風光,忽然感慨道:“又是一年冬至日,這日子倒是有些特殊。”

呂行沒什麼心眼,便問道:“敢問如何特殊?”

魏駒道:“前年冬至時,出了大朝會的變故,當是時,我第一次得知趙氏還有一個名爲無恤的賤庶子,隨後與之結識,最初覺得他不過中人之資。但事實證明我其實是看走了眼,去歲冬至時,他已經成爲年輕一輩中的翹楚,讓整個晉國矚目。”

“孰料物極必反,事盈必虧,他因爲誤殺了範嘉被驅逐出國。本以爲會從此一蹶不振,誰料我一度有心招攬的張孟談卻毫不猶豫地跑出晉國,去投奔了此子,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前些日子,傳來了趙無恤在魯國的那些作爲,換了當年流亡的卿大夫士會、範鞅也不過如此,實在是讓我歎服啊,也明白張子爲何會如此選擇了……”

呂行面色嚴肅,微微頷首。據說趙無恤現如今手下人才濟濟,有兵卒數千,這樣的勢力放在河、濟之間,也是不容小視的了。

反倒是令狐博撇了撇嘴道:“世子不可自行菲薄。趙無恤在魯國做的越好,越是讓國內諸卿心存耿介,必會想方設法阻止他返晉成爲趙氏世子,如今我魏氏雖然與趙氏關係良好,但在這件事情上卻絕不肯幫助趙鞅。這就意味着。趙無恤將長期遠離趙氏積蓄百年的強大實力,錯過許多機遇,反觀世子,輕而易舉便能拉起能與之比肩的兵卒來!”

三人目光看向了戰車之後,那黑色隊伍,正是百餘名從魏國各地邑卒中精挑細選出的精銳。他們穿着厚厚的黑色皮甲和防寒的毛料,操一石半之弓,負箭矢五十,至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

這些人若能在冬日裡跟着魏駒完成從新絳到安邑的遠行,要求在一個白天日行五十里,就算合格,將被選爲魏駒親衛卒的一員。

魏駒頗有些得意地說道:“說的沒錯,趙無恤的再起看似驚人,但終究有短板。不過他也有許多值得吾等學習的地方,比方說在宋國的招募之制,比如說作爲常備兵的武卒之制。可惜我只派人打聽到了其選拔之術,卻不知道具體的訓練法子,不過我魏氏從來就以知兵著稱。將這批精銳拉到安邑,招募些領邑青壯,用魏武子方陣訓練,三年之內。定能練出一支強軍來!”

“無論是知氏的阿瑤,還是趙氏的無恤,都是吾等中的翹楚,必須努力才能迎頭趕上,我也不願讓彼輩專美於前,這一卒若是能成軍。就叫魏武卒吧!”

如今晉齊爭霸正如火如荼,卻不關魏氏什麼事,他們在太行以東、以及大原、東陽少有領地,所以無法向中原、戎狄地區擴張,調兵時也會盡量搪塞。他們的興趣在大河以西的河西之地,充當着抗秦第一線。

魏駒心目中的“魏武卒”在三年內將達到千人規模,到時候放在大河以西,依然獨立的大荔戎,還有秦國,何愁沒有他們的用武之地!

……

韓氏的主邑原本是位於大河兩岸的韓邑,韓宣子獲得南陽州地後,將大本營遷移到了那兒。

但十年後,韓貞子又將主邑遷到了和趙氏交換得來的大縣平陽城,這個家族,對換地似乎上了癮。

冬至已過,在韓氏新核心平陽,韓氏父子正在進行一場對話,話題的中心同樣是在濮上攪風攪雨的趙無恤。

事關趙氏世子的歸屬,由不得韓氏不上心,一方面,現任家主韓不信的妹妹是趙鞅明媒正娶的少君,也就是正室夫人,生下嫡長子趙伯魯後死去。這幾年,韓不信的孫女韓姬又許給了伯魯,明歲開春後大婚在即。所以伯魯身上有明顯的韓氏印記,韓不信,還有他的兒子韓庚因爲這層關係,對趙伯魯繼承趙氏自然是鼎力支持的。

但縱觀古今,趙宣子之立、趙景子之立、趙鞅之立的往事,說明趙氏一向有唯賢是立的習慣,嫡長子並不意味着一定能繼承家業。如今,趙鞅也遲遲沒立世子,趙無恤這個默默無聞的賤庶子強勢崛起,更讓伯魯的地位岌岌可危。

所幸那趙無恤因爲一系列變故,在範氏喪子之痛的壓力下被國君簽署命令,逐出了晉國!這讓韓不信鬆了一口氣,就寬恕無恤之事,他面對趙鞅的求助,也是極盡敷衍了事。

但它終究是件繞不過去的事。

得知趙無恤成爲魯國小司寇,得封三邑的消息後,韓庚倒吸了一口涼氣:“三邑?六萬口數?數千兵卒?我韓氏在韓獻子之前,也不過如此而已,此子果然極有才幹,在哪兒都能做出讓人吃驚的事來,如同黑夜裡的明燭火,若他還在國內,伯魯恐怕不敵。”

年近六旬的韓不信卻想的更多。

他對兒子說道:“韓氏是曲沃武公一系的姬姓公族,如今卻、欒、羊舌、祁等公族都已經敗亡;剩餘的魏、知、中行雖然是姬姓,但與我親屬已遠,也不值得依靠。俗言道,雖有兄弟,不如良朋,在我看來,這些所謂的同族中人還不如趙氏可親!”

“從趙成子開始,趙、韓兩家有六代人的友誼。相互間多次扶持,才能走到今天,切不可因爲一點小事而生分翻臉。國政上的事情,吾等還是要站在趙孟身邊。才能免遭範、中行和知氏欺壓。但那趙無恤,卻已經成了趙、韓兩家的一個心結,必須想辦法解開才行。”

“應當如何解開?趙孟遲遲不立世子,看那樣子,頗有等趙無恤歸來的架勢。若是如此,伯魯之位危矣。”韓庚憂心忡忡。

“趙無恤想要歸來何其難也,但我倒是有一個兩全的主意。”

“敢問父親的打算。”

“俗言道,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開枝散葉本是諸侯卿大夫,乃至於士庶人的常態,就說我晉國,當一個卿族出現兩名有才華的子弟時。一般會分爲兩家,一家是大宗,另一家是側室,或者說小宗,比如韓氏與箕氏,荀、中行與知三氏……”

“趙無恤不是在魯國做的極好麼?又是有封地,又是有功勞,爲父莫不如去勸說趙孟,讓他將此子獨立爲側室。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命之爲甄、廩丘、鄆皆可,那樣一來,不僅可以讓趙無恤在國外擴大趙氏的聲望和血脈。又能讓伯魯順利成爲世子,執掌家業……”

他突然壓低了聲音:“從虒祁宮中得到消息,國君似乎也有這種打算……”

韓庚聽得雙眼一亮,越想越覺得這個法子有效。父子兩人商量了片刻,便決定先由韓不信出面,抽時間試探一下趙鞅。而在虒祁宮中宿衛的孫子韓虎則去試探國君。

不過就在當日,卻有人報知氏的世子知申親自登門,還送上了一封請帖……

……

十一月將盡,位於新絳城外的知氏小邑處,一場冠禮正在進行中。

殿前巨大的石鋪平臺顯示出知氏宗廟莊嚴肅穆的氣氛,加冠專用的堂在廟外已經立好,整套的編鐘陳列於此。編鐘上鑄夔龍夔鳳紋,鈕作兩隻帶角張翅的飛虎,銜樑對峙。樂師們早已就位,在將冠者從完成了告廟儀式,在父親知申引領下邁步走出時,敲起了鐘樂伴奏。

冠堂位於家廟之外,坐北朝南,堂前有東、西二階,東階供主人上下堂專用,所以稱爲主階,或阼(zuo)階;西階供來賓上下堂,所以稱爲賓階。

韓不信在這次冠禮中被邀請作爲爲禮賓,在從西階登臺時,環顧四周,他感覺到了一絲似曾相識……

那便是去歲六卿齊聚的趙無恤冠禮。

可惜當時禮臺上的三個主角,賓客範鞅已經病死,副賓樂祁在羊腸道遇刺身亡,冠者趙無恤去了魯國發展,歸途遙遙無期……

放眼今日,受邀的賓客們已經到來,晉侯因爲與知氏關係親密,所以依然派了太史墨來記述這一切。

但六卿卻不齊全:趙鞅、魏侈有事在外邑,不能趕來,範吉射以範鞅喪期爲名推脫了。

知氏一向親暱國君,與其他幾卿關係不遠不近,面對這位執政的屈尊邀請,韓氏和中行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尤其讓韓不信有些詫異的是,一向與知伯有些不對付的中行寅竟然被邀請爲禮讚的副手,在旁協助韓不信爲同族小輩加冠。

雖然他一臉不耐,但這似乎預示着不一樣的政治信號。

範鞅死後,升任中軍佐的趙鞅便再無人能壓制,其子趙無恤在魯國西鄙的事業也蒸蒸日上,知、範、中行懼之。

知與中行雖然有小過節,但畢竟是血濃於水的親戚,有傳聞說兩家開始試着親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不過中行還是與範氏更緊密些,是打不斷的鐵桿同盟。

此刻,受邀者全都身着黑色的衣裳,高冠長袖,地位高的卿坐在榻上,地位低的士大夫站於兩側,數十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年輕的將冠者身上。

“美矣……”韓氏一向以盛產俊美君子著名,韓不信的孫兒韓虎優甚,但眼前這少年,竟然不輸於他。

少年名爲知瑤,是晉國執政知躒的嫡次孫,只見他鬢髮黝黑,容貌俊美,且身材長大,雖然才年過十五,卻已經身長七尺有餘。

相貌倒還在其次,讓人側目的是此子的氣質……

知瑤能射箭駕車,堪稱勇力過人;而且博學多才,君子六藝,舞蹈劍術無一不精,任何事情一學就會;他還善於巧辯,智力超羣;更難得的是意志堅定,做事果敢。

一年多前的那次大射儀,諸卿子弟還在蝸牛角里爭名次時,知瑤卻已經跳出了局限,在知氏的北方縣邑玩了一出大的。他帶領縣兵用計奪取了仇由戎國的一個千室之邑,晉侯大喜,以此封給他作爲養邑。

過去整整一年多時間,知瑤似乎沉寂了,其光芒被趙無恤“殺範嘉奔宋”,以及在濮北的崛起遮掩大半……

然而今日一見,韓不信心裡卻暗暗唸叨道:“幼虎雖去,雛鷹方出,此子恐怕又是一個趙無恤般的人物,這一代的年輕一輩,真是人才濟濟,等到他們爲卿的時候,真不知是何局面,對晉國是好事還是壞事……”

持才而傲,用這四字來形容高昂着頭的知瑤再合適不過!

但他又比趙無恤更放肆幾分,雖爲小輩,但在面對禮賓和副賓時,卻待之如同齡人般,不懼不畏,不卑不亢。

看來過去一年,他似乎是被喜歡“上善若水”的知躒故意掩藏,遠離晉國中心。

三加冠後,儀式告一段落,按照規矩,到場的賓客會送上一些建言,韓不信的建言是:“同師曰朋,同志曰友,小君子離開新絳多時,歸來後應當多與同輩之人相交遊纔是。”

然而知瑤沒有像一般少年那樣一板一眼地鞠禮和道謝,而是朝韓不信一拜道,擡眼帶着嘲弄的笑意說道:“謝過韓子之言,但晉國六卿子弟,小子雖然不識其面,卻曾聞其名,卻不知有何值得交遊之人。”

他當場對晉國年輕一輩來了場點評,被太史墨記錄在簡冊上,頓時傳遍了新絳,讓不少人恨得咬牙切齒之餘,卻又不得不服。

知瑤戴玄端,一揮寬袖開始大發議論:

“範禾有勇而無謀,做一衝鋒陷陣的匹夫或者街巷喋血的輕俠倒是不錯。中行黑肱色厲膽薄,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守戶之犬爾。魏駒自以爲智計了得,卻不知道自己處處只會效仿他人,其實是冢中枯骨。就連韓氏的阿虎,我也覺得是虛表無實,沒什麼本事。至於趙氏三子,藉父之名而已,碌碌小人爾。彼輩何足掛齒?又哪裡值得小子交遊?”

韓不信啞然:“那小君子以爲這晉國,這天下何等人值得交遊?”

“自然得要和我一樣,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九州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少年英傑。”

“這世間有這樣的年輕英傑?誰能當之?”

知瑤昂首傲然道:“唯獨趙氏無恤,方纔值得小子一晤!”

ps:今天時間緊,就一個大章了,明天兩更……

對了,明天的章節是《季嬴》o(n_n)o

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196章 列禦寇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432章 傷寒(上)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41章 釜底抽薪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374章 刺殺!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839章 徐國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925章 《用間篇》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653章 大風(10)第434章 傷寒(下)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517章 隱士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92章 劍名獬豸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33章 魏舒方陣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894章 孫武子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073章 江淮藩籬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354章 造紙術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544章 首誅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911章 沸鼎(上)第1017章 馮翊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809章 魏策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355章 公輸紙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83章 雨我公田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448章 爭流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433章 傷寒(中)第657章 大風(14)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545 師徒、父子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654章 大風(11)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926章 兵家第690章 再下一城
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65章 暮春三月第1196章 列禦寇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898章 竹杖芒鞋輕勝馬第962章 趙無恤之心(下)第47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432章 傷寒(上)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41章 釜底抽薪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1151章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374章 刺殺!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839章 徐國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027章 虢鄶之間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925章 《用間篇》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68章 少君魏姬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653章 大風(10)第434章 傷寒(下)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517章 隱士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92章 劍名獬豸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33章 魏舒方陣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894章 孫武子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073章 江淮藩籬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354章 造紙術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544章 首誅第238章 大車檻檻第911章 沸鼎(上)第1017章 馮翊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809章 魏策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200章 爲君前驅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355章 公輸紙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98章 攪動全局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第83章 雨我公田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884章 匹夫不可奪志也第448章 爭流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433章 傷寒(中)第657章 大風(14)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545 師徒、父子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654章 大風(11)第1072章 少昊之國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486章 螳臂當車!第926章 兵家第690章 再下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