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鄭長威呢,他出生於城市街道居民的家庭,父、母親都是靠四處打零工來維持全家生計的。因爲無所依靠,所以他的前途也是靠自己打拼和勇闖出來的。前幾年,他不甘心待業在家吃閒飯,先是跟着精明的表哥到農貿市場做起小買賣,當上了“二道販子”。之後,因得到工商幹部何秋霖的鼎力相助,他在平等街服裝百貨市場租要了一個攤位,並領到一本個體營業執照,這才正兒八經地發了點小財。因爲口袋鼓了,腰桿子也硬了,他便顯露出財大氣粗的模樣,完全不把單位上班族的人羣放在眼裡,在同學們面前,他這位個體戶大言不慚,自我吹噓是全班唯一的“萬元戶”。而當時,“萬元戶”確是讓絕大多數人心中既嫉妒又羨慕的時髦稱呼。與之相比,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國家幹部和企業職工的月均工資收入約在50——100元不等。當年的上班族想要攢夠一萬元,恐怕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行喲。
通常情況下,同學聚會也算得上是一種社交場合,人們應該講究一些衣着裝束和打扮。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由於那時人們的收入普遍偏低,故而對外表的裝束和打扮並不十分講究。此次同學聚會,男同學絕大多衣着樸素,甚至有人穿一身藍色工裝就前來參加聚會的;女同學的衣裙雖有些色彩但其布料和款式也都很普通,也少見新穎別緻或光彩照人的服飾。就拿何秋霖來說吧,他作爲**機關的國家幹部,穿着理應講究一些,但他不過是上身穿着一件深色的夾克外套,而下身卻配着一條灰色的工商制服褲。當然嘍,凡事都有例外。個體戶鄭長威因爲手上有錢了,在穿着打扮上趕潮流講時尚,標新立異,穿戴奇異也就不奇怪了。他的外表集中體現了當時社會上青年人追求的時髦:燙卷的長髮,黑皮夾克上衣內配着花格衫衣,深藍色的水磨布緊身牛仔褲,油光錚亮的尖頭紅皮鞋;脖頸上套着一條銀鏈兒,左手無名指上箍套着一枚碩大晃眼的金戒指。從他的穿戴和派頭上,可以看出他自我感覺優越,頗爲洋洋得意,也襯托出他所過的日子可比別人要富足多了。
在這張圓桌上,鄭長威與畢自強、何秋霖兩人坐對面。由於相隔稍遠了一點,彼此間無法竊竊私語,大家的交流只能把話都擺到桌面上來說。此刻,鄭長威神氣活現地坐在那兒,正口若懸河,嘴裡噴着唾沫星子,大談特談他的經商本領和擺攤做買賣的那些趣聞軼事,而且言必誇耀其如何掙錢的能耐。這讓那些少見而寡聞的同學一個個都豎起了耳朵,聽得津津有味。畢自強發現,當年在班上不太愛說話的鄭長威,如今竟然變得如此能說會道,真是鐵樹開花了。看他那雙薄嘴脣說起生意經猶如黃河之水滾滾而來滔滔不絕,直讓人覺得他過於油嘴滑舌了。這也難怪,作爲一個天天與人打交道的服裝個體戶,他既有如此的生活磨練,理所當然地會增長許多社會閱歷而變得識多見廣了。
“這年頭,若想做個體生意掙大錢,其實一點也不難呀。”鄭長威衝着坐在桌對面的何秋霖笑了笑,豎起大拇指向同學們推薦和擡舉他,誇大其詞地說道:“在座的各位同學,我們班的何秋霖現在工商局管市場,那可是真牛啊!你們誰想辦個證,要個攤位,就找他好了。保證一點問題沒有!你們都不知道吧,在市場裡對那些個體戶來說,他手上的權力可大了。讓你擺你就擺,想罰誰就罰誰,想讓誰發財誰就能發財!……”
聽着鄭長威吆喝般地這麼一說,同學們都向何秋霖投去一種十分驚奇的目光,這不禁讓何秋霖如坐鍼氈,哭笑不得。
“鄭長威,你瞎扯什麼,別拿我說事啊!”何秋霖向鄭長威吹鬍子瞪眼,但當同學們的面也只能賣個人情,順水推舟地說道:“你們別聽他胡說八道,危言聳聽。當然,若有哪位同學真的想出來做生意,那是可以來找我的。我是能幫就幫嘛!”
這個時代正在發生着某種變化。而商品經濟對人們的衝擊是強烈的,進而又促使着人們的生存觀念發生變化。但當時說實在的,雖然人們對“萬元戶”懷有羨慕之心,但對那些俗不可耐的暴發戶又在道德觀念上有所排斥,甚至於嗤之以鼻。由於社會上固有的、傳統的生存思維方式有着巨大慣性的力量,這時就是有人站在高處振臂一呼、號召大家放棄現有公職而自願報名去幹個體戶的話,恐怕全班同學當中沒有誰會主動地去響應,或許這就是人們在那個年代裡對經商的普遍看法吧。
“來來來,都抽一根。”
鄭長威從座椅上站起,笑臉張揚地給同桌的男同學們輪着派發香菸。何秋霖不會抽菸,卻也欣然接過他遞過來的香菸,點燃後抽着玩。畢自強接過那支菸後,特意瞅了一眼,竟然是美國的“良友”牌香菸。他不禁冷然一笑,心裡暗忖道:包子有餡不在褶子多。你小子竟然拿這麼高級的香菸來顯擺,可真是那麼有錢嗎?
在聚會上,同學們開始談論起一箇中心話題,就是他們在工作之餘如何繼續深造的問題。當時在社會上正掀起“文憑熱”的**,“五大生”(指電大、業大、夜大、函大、自考生)是無法考入正規大學的青年人用業餘時間獲取大學文憑的有效途徑。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若想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謀求一個更爲理想的工作崗位,若無那本大學文憑在手是不可想像的。所以,那些尚未達到大專以上文化的同學,都希望弄到一張國家承認學歷的大專文憑。這時候,他們七嘴八舌地談論着:如何應付入學考試的“門檻”;學什麼專業以後“吃香”;考什麼專業的課程更容易“過關”;哪些大學文憑是國家承認學歷的,等等。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亮出各自的觀點,彼此交換和傳遞着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看法。參與這個問題討論的人數多而時間長,從而使上午的茶話會出現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