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景帝佈局

富室殿靜悄悄的,針落可聞六就在羣臣的緊張中,景帝道:“申公,你負責軍制。

“諾!”白鬚飄飄的申公上前一步,領命了。

羣臣很是奇怪了,周亞夫身爲太尉。這修改軍制一事,是他的份內事。怎麼又派給了申公呢?

“申公博學多才,通曉百家之學,把這事派給你,聯放心。”景帝掃視一眼羣臣道:“你們都說前朝殘暴,仁義不施,前朝的軍隊是虎狼之師。可是,這數十年來,若是大漢有這樣一支虎狼之師。還會有平城之辱,高後之恥嗎?虎狼之師好啊,可以讓敵人聞風喪膽。當年。山東六國打不過秦國,就罵秦國殘暴,罵秦軍是虎狼之師,若是匈奴哪天這樣罵大漢之軍,聯當痛飲百杯!”

這話很是驚人!

數十年來,秦朝雖不如後世那般給罵得一無是處,也是罵聲不絕。罵其不施仁義,罵爲暴秦,罵秦軍是虎狼之師。景帝竟然公開讚揚了秦朝,讚揚了秦軍,羣臣要不是親耳聽見,還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想想,也是這個理,若是這幾十年來。漢軍有秦軍那麼能打,能打的匈奴破膽,就是給罵爲虎狼之師又能怎樣?

“皇上聖明”。周陽對景帝這番驚人之語非常贊同。

“皇上所言極是,前朝雖有殘暴之事,前朝之軍雖是虎狼之師,卻不失爲一支能征善戰,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強悍之師!”申公年老成精的人物,能言善辯,一通話說得週週正正,讓人無懈可擊:“前朝能席捲天下,掃滅六國,並非無因,其軍制便是其最大保障。大漢當借鑑其長處,成大漢軍制

秦朝雖給罵得很厲害,卻是“漢承秦制。”漢朝的很多東西,都是承襲秦朝的,包括漢朝的禮儀也是叔孫通根據秦朝禮儀制訂的。申公這說法,儘管有人不太贊同,卻是無法反駁。

“前朝之民,聞戰則喜,這才能掃滅六國,一統天下景帝微一潁首:“若是大漢的百姓,跟你們這些朝臣一樣,聽說匈奴打來了。就嚇得快尿了,大漢還不知成什麼樣呢?軍制就要這麼制訂。”

景帝的聲音很高,羣臣卻是不敢反駁,羞愧的低下了頭顱。以往,他們的頭顱可是高昂着呢,如今不得不低下了。

“周亞夫。你是太尉,這事本該你來辦。可是。你這人。打仗有一套,說到這種筆墨之事,非你之所長,你就不要念着了。”景帝衝周亞夫道。

周亞夫打仗拿手,拿筆象拿刀,要他來制訂軍制,還真是大問題。自家事自家清,周亞夫哪敢有異議。

“董仲舒,你倡導辦學育人,推舉茂才,想法很好景帝看着董仲舒,給他派事了:“聯要在大漢大舉辦學,不僅僅是要教會百姓讀書識字,還要教會百姓技藝之學。你主張推行儒學。可是,光有儒學不行。大漢這麼大。百業之才皆要有,讀書的要有,種地的要有,打鐵要有,制軍械的要有。不僅要會,還要精通,還要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長漢後浪推前浪,一浪蓋過一浪,一代才比一代強,大漢才能長盛不衰”。

董仲舒的策論裡面,就有不少辦學的主張。可是,他主張推行儒學。有周陽在,他這一策豈能推行?

就是景帝也不太贊成。景帝這幾天看了百行百業,爲各式各樣的技藝所震憾,要不是周陽力主,他不會把這些人才招集起來。哪裡想得到。一看嚇一大跳,這些技藝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而漢朝卻是離不開。

是以,景帝更加贊成周陽的主張,耍在漢朝大舉辦學,鼓勵百業

這事還真得找一個人來管理,董仲舒非常合適。爲這事,景帝找董仲舒面談,董仲舒先是力主推行儒學。等到景帝把周陽的想法告訴他後,董仲舒啞口無方了。周陽的想法一旦實現,漢朝之強盛可想而知。

董仲舒這人明裡是儒生,實際上是個法家之士,懂得權變之道,思慮之後,接受了周陽的主張,決心在漢朝推行教育,把辦學這事做好。

董仲舒有才學,卻有一短,喜歡把事情扯上天人感應,弄得神神秘秘的。

哪怕是失一場尖,他也說那是上天示警。對他的天人感應之說,景帝就不會考慮,因爲那會限制皇權,皇帝能讓自己的權力被限制嗎?皇帝沒有認爲他那是妄言,已經算是寬容了。

董仲舒就是喜歡這麼幹。惹惱漢武帝,隨便找了個藉口,把他扔進監獄去關了一段時間。董仲舒終於學乖了,不敢亂說話了。

“諾!”董仲舒領命。

今天的董仲舒,不再是狂生之態。穿上了絲履,儒雅清年,讓人大生好感。

景帝一件件國事派下去,這些新進官員都有事情辦。當然,他們有事辦了,那些先前的朝臣,就有人給架空了。機靈點的,馬上請辭。景帝照準。

不夠機靈的,還想戀棧。景帝把他們貶到那些不重要的地方,任由他們愛幹嘛幹嘛去。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窒嬰都被架空了。他除了還擔着一個太傅頭銜外,一點事也沒有了。竇嬰一直是重臣,又是景帝的表兄,深得景帝信任。最重要的是。他也力主抗擊匈奴,還曾數次請命飛引司然連他都給架空不明白景帝是如何想的凡※

“朝局的變化,這纔剛剛開始!暴風雨在後面!”周陽念頭轉動之際。已經隱約猜到景帝的用意了。

一直到了餉午時分,景帝才把這些新進官員的事情派定,下旨退朝。要他們去忙活。

經過這次改變,以前那些畏懼匈奴的官員已經十去七八。即使留下來的,再也不敢說匈奴如何如何厲害了,只有老老實實的爲擊破匈奴奔走。

可以這樣說如今朝中的官員,絕大部分主張用刀劍和匈奴說話。就是主戰派。武將們自是不用說了,力主與匈奴大戰。文臣再一主戰,文武一體。全心全意爲破擊匈奴效力,這局勢大爲不同了,數十年積累的暮氣,一朝改變。

漢武帝決心破擊匈奴,爲了扭轉朝中風氣,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辯論,鬧得朝野沸騰。景帝沒進行什麼辯論。拿掉那些畏懼匈奴的大臣。把力主抗擊匈奴的官員簡拔於高位。這事就迎刃而解了。

從此以後,改革全面鋪開,大漢帝國日新月異,大漢帝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朝着文治武功的鼎盛之局,大步邁進!

周陽出了宣室殿,拉着朱買臣,去商議百越之事了。

本來,周陽打算回陳倉練兵,景帝卻不允,要周陽留下來,周陽只好留在長安。

默默

未央宮,養心殿。景帝一身燕居之服,與凌肅對坐。

“皇上雷厲風行,一朝而變朝局,凌肅佩服!”凌肅衝景帝施禮,略示欽佩之意。

“要是沒有周陽,聯哪能做此事。”

景帝笑呵呵的道:“周陽的想法非常新穎,很好!這次是招攬了很多人才,與其說是人才,不如說是種子。有了他們,這學一辦起來。大漢的人才就會層出不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象太公垂釣、百里飯牛、主父偃餓到街頭,這些事就不會再出現了。數千年來,那些聖人禮賢下士,招攬人才,可是,他們有聯這般自個培養的麼?沒有!”

從三王五帝到如今,三千多年過去了,不少聖人賢君,他們禮賢下士的故事流傳千古,就沒有一個人象景帝這般,大舉辦學,培養人才。

辦學這事一成,歷代賢君聖王招攬人才的訪求、招攬這些招數就沒有用了。景帝在“糧滿倉。食有肉”外,又多一出件超越歷代聖王賢君的壯舉,要他不樂都不行。

“呵呵!”凌肅笑了,讚一句:“這都是皇上聖明,採納了周陽之議!”

“呵呵!”對這奉承話,景帝愛聽。接着道;“先生可願見聯?”

“先生說了,多年未見皇上,亦願見皇上。只要時機愕當,先生當晤皇上。”凌肅回答。

“又可以面聆先生的教誨兵”景帝很是神往。過了一陣,這才收回心思道:“今天請先生來,是聯有一件事要請先生幫下忙。”

“皇上何故出此言?”凌肅有些奇怪,景帝怎麼用上了幫忙二字:“皇上但有所命,凌肅不敢不盡力。”

“這事只能用幫忙,不敢言吩咐。”景帝臉一肅道:“聯想請先生幫聯做一件壞事。”

“壞事?”凌肅有些難以置信。這兩個字竟然從景帝嘴裡說出來。

“是的,是壞事!”景帝肯定一句:“你們這些政俠,都是君子,堂堂正正做人。可是,聯要請先生幫聯散佈謠言。”

“謠言?”凌肅大奇,不住翻眼珠。他和景帝相識這麼多年來第一次聽景帝如此說話。

“先生,你如此做。”景帝壓低聲音,嘀咕一陣。

凌肅一張嘴變成了圓形,過了半天。這才反應過來:“要上,你這是爲何?立嫡之事,干係重大,拿掉大行令慄青是必然的,爲何還有寰彭祖?”

“舅氏一脈,因爲太后的關係,已經數人無功封侯。”

景帝臉一沉,很是不滿:“封侯就封侯,他們若是知機識趣,好自爲之,那也罷了。可是。他們仗勢欺人,胡作非爲。寄彭祖他膽大妄爲,他竟然敢到太后那裡去告聯的刁狀。聯命周陽爲將一事,就是他告訴太后的。此事何等干係?若當時聯屈服於太后,哪有長城大捷?哪有今日之大好局面?此事。聯給他記着呢。”

給景帝惦記着,竇彭祖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凌肅心中一凜。

“聯還在,他就這般上躥下跳。急於邀功,博太后歡心。若是聯不在了,他還不蹦上天?”景帝的聲音略有些高:“宮中有太后,外有樑王。再有竇氏爲患,那還得了?聯不會把這些禍患留給後世之君!一併除了他們!”

樑王勢大,深得寰太后寵愛,一直想搞兄終弟及。若再有簧彭祖這些竇氏子弟從中奔走,後世之君很難有所作爲,縛手縛腳是必然之事。

凌肅臉色一肅道:“皇上宏闊遠謀,安肅明白了!”

“那就有勞先生了。”景帝長吁一口氣。

“皇上。請容凌肅多句嘴。”凌肅遲疑了一陣。提醒一句每:“寰彭祖是太后的侄子,深得太后喜愛。這樣做,有傷太后之心。”

“先生說得是。”景聳有些傷感:“太后拿他不是當侄子,而是當親兒子,有時,曰着都眼起聯的兩個舅是苦命其是小,微人販賣十餘家,受盡了折磨,爲人燒炭。差點給垮塌的山崖壓死。”

竇太后兄長竇長君,弟是寄少君,最苦的就是竇少君了。被人販子擄掠,輾轉販賣了十幾次,成了奴隸。一次,爲主人家在山中燒炭,一座山崖垮下來,除了他,全給壓死了。後來,他隨人來到長安,聽說當時的皇后,也就是後來的簧太后,是觀津人。他很是奇怪。想來想去。把自己身世寫好,託人帶入宮中。

也是天幸,這些東西還真交到了寰太后手裡。寰太后一瞧,嚇了一大跳,又有些驚疑。寰太后入宮中時,這個弟弟才四五歲,時隔十幾年。又哪裡分辨得清楚。實太后派人把箕少君召進宮,隔了一層簾子,問他過去之事。寰少君年紀雖卻是還記愕一些情景,把寰太后分別時爲他洗頭,喂他吃飯的事一一說來,竇太后方纔確定,眼前之人就是失散多年的弟弟。哭成了淚人。

竇彭祖是寰長君之子,竇長君沒有實少君那般的坎柯人生,卻到死沒有封侯。竇彰祖的侯位,是竇太后硬逼着景帝給封的。

因爲竇長君兄弟倆的關係,一個早死未封侯,一個人生坎坷,竇太后對窒氏子弟特別憐憫,跟親兒子沒區別。

若景帝要除竇彰祖的話,寅太后會非常非常傷心,凌肅的提醒很有道理。

“哎!”景帝長嘆一口氣,虎目中噙着淚水:“人無打虎心,奈何虎有傷人意,聯不得不如此做!爲了漢家大事,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皇上,那竇嬰怎麼辦?”凌肅問道:“此人頗有才具。竇氏子弟中。就他是憑才具博得封侯,若是”豈不可惜?”

“竇嬰若是明事理,聯自不會動他。如今。只是晾晾他罷了。”景帝虎目中精光一閃:“可是,若是他要亂動,那聯就顧不得表兄弟之情了!漢家大事,纔是最重要的!聯的身子,是一天不如一天,這都硬撐着的!時間不多了,不能留下禍患!”“皇上,你要保重龍體!”凌肅很是動情。

“人生在世。誰能不死?只要能讓大漢更加強大,能成就漢家大事。聯雖死無憾!”景帝卻是以不可置疑的口吻道:“若是匈奴橫行,再壓着大漢打,聯還有何面目活着?還不如死了的好!”

凌肅想說話,最終沒有說出來,告辭離去。

“春陀,傳周陽!”景帝雙手扶在短案上,胸口急劇起伏,心神激盪。久久難以自已。

雖說是爲了漢家大事,有些事不的不做,人心畢竟是肉長的,景帝心裡也不好受。畢竟,這些事一做下了,要傷寰太后之心,那是自己的母親。

“臣周陽見過皇上!”周陽進來,向景帝施禮。

“周陽,來,坐!”景帝臉上泛起和藹的笑容。

“謝皇上!”周陽謝一聲,跪坐到景帝對面。

“氣色不錯!”景帝把周陽略一打量,笑道:“聯把你從陳倉召回來,沒讓你回去,是有一件大事要交給你去辦。”

“皇上有旨,臣自當遵辦!”周陽領命。

“這事雖不是練兵,卻比練兵更加重要。”景帝臉一肅,道:“聯要你來守衛皇宮。”

“啊!”

守衛皇宮可是頭等大事,景帝的身家性命,還有滿朝文武,都交到了周陽手裡,可以說,大漢帝國的安危全操於周陽之手,比起練兵還要重大,周陽大是意外。儘管周陽想過不少重大的事情,卻是沒有想到是這等事。

“建章軍給你編入了新軍,如今的皇宮安危,是由細柳和莆上兩支軍擔着。”景帝的濃眉一擰,彷彿出鞘的利劍:“可是,得由人來統領。尤其是在這非常時期。”

“非常時期?”周陽心頭一跳,景帝不會是要動手了?要動手也不用急呀,放到新軍練成,收了百越再來做,不是更好嗎?

周陽當然不知道景帝的身體越來越差了。

“聯想來想去,就你最合適!”景帝很是欣賞的打量着周陽:“這宮中的安危,干係極大,非特別信任之人,不會交付。你是聯的女婿,又是大帥,聯很放心。細柳、消上兩支軍,你雖然沒有統領過,可是,你是打出來的大帥,他們會服氣。你能鎮住他們。”

軍隊裡面,就是強者爲尊的世界,你強就有人尊敬你,你弱不會有人鳥你。周陽是憑真本事打出來的,這是軍隊最服氣的那種人,只要周陽去,一定是令行禁止。

“皇上信任,臣不敢不盡力。可是,練兵又怎麼辦?”周陽遲疑着問道。

“這事你放心吧。有李廣、程不識他們在,還怕出問題?你的打法。他們都瞭解。”景帝信心十足:“聯把你留在長安,時間不會太長。多則半年。少則一兩月。只要這段時間過去了。你再棄練兵。聯還盼着你把匈奴給擊破呢,怎能把你關在籠中?”

“諾!”周陽領命。

“你去忙吧!”景帝微一頜首。

周陽站起身,出了養心殿,格頭望天,暗道:“要變天了!”,

第36章 弩陣第33章 賜官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36章 弩陣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7章 又見太子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9章 重逢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93章 李廣神威第34章 蠢蠢欲動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28章 氣死你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17章 又見太子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48章 天賜良機第91章 晉升列侯第63章 痛下殺手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43章 秦朝遺民第9章 重逢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15章 曹壽逼婚第2章 衛子夫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48章 出個主意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20章 見面禮第23章 毒計第38章 宮中劇變第5章 山雨欲來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40章 飛騎,出擊!第62章 雷霆萬鈞第91章 瘋狂吧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48章 出個主意第38章 鴻瓴急使第74章 橫掃第11章 意外驚喜第93章 李廣神威第79章 對陣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41章 伊人之心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2章 留侯世家第16章 自尋死路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32章 天威震怒第40章 人才濟濟第12章 一山二虎第28章 氣死你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9章 飛將軍第95章 漢家兒郎第8章 始皇遺策第97章 喜得寶駒第66章 軍情泄露第16章 自尋死路第28章 南宮公主第55章 新軍之威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17章 升任校尉第93章 李廣神威第72章 動手了第54章 卷甲而逃第24章 就此了結第37章 匈奴第33章 御前對質第72章 龍城到了!第5章 營地第21章 由不得你第68章 一怒興師第69章 處處烽火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3章 舌戰羣臣第15章 曹壽逼婚第44章 喜得貴子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4章 獻上一計第46章 烈烈英風第72章 兵發閩越第94章 血染長城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26章 悠悠我心第11章 滅東胡(中)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70章 一舉成擒第6章 淑女阿嬌第90章 大破匈奴(五)
第36章 弩陣第33章 賜官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36章 弩陣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7章 又見太子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9章 重逢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93章 李廣神威第34章 蠢蠢欲動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28章 氣死你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17章 又見太子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48章 天賜良機第91章 晉升列侯第63章 痛下殺手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43章 秦朝遺民第9章 重逢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15章 曹壽逼婚第2章 衛子夫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48章 出個主意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20章 見面禮第23章 毒計第38章 宮中劇變第5章 山雨欲來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40章 飛騎,出擊!第62章 雷霆萬鈞第91章 瘋狂吧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48章 出個主意第38章 鴻瓴急使第74章 橫掃第11章 意外驚喜第93章 李廣神威第79章 對陣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41章 伊人之心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2章 留侯世家第16章 自尋死路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32章 天威震怒第40章 人才濟濟第12章 一山二虎第28章 氣死你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9章 飛將軍第95章 漢家兒郎第8章 始皇遺策第97章 喜得寶駒第66章 軍情泄露第16章 自尋死路第28章 南宮公主第55章 新軍之威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17章 升任校尉第93章 李廣神威第72章 動手了第54章 卷甲而逃第24章 就此了結第37章 匈奴第33章 御前對質第72章 龍城到了!第5章 營地第21章 由不得你第68章 一怒興師第69章 處處烽火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3章 舌戰羣臣第15章 曹壽逼婚第44章 喜得貴子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4章 獻上一計第46章 烈烈英風第72章 兵發閩越第94章 血染長城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26章 悠悠我心第11章 滅東胡(中)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70章 一舉成擒第6章 淑女阿嬌第90章 大破匈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