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收百越之議

不少士子提筆在手,難以下筆,不由得皺眉沉思起,更有人咬起了筆桿子。

周陽看在眼裡,想起一到考試時就會把筆桿子當棒棒糖啃的翹課的不良學生,倍覺親切。

董鍾舒、申公、朱買臣、公孫弘、王臧、趙綰、嚴助這些人卻是想也沒有想,提筆在手,懸腕揮毫,筆走龍蛇,只聽一陣“刷刷”聲響起。

看來,他們是成竹在胸了。他們平日裡苦思如何破匈奴,治道之『亂』,這說明他們用心,把國恥放在心上,這是真正的人才,景帝不住點頭。

景帝特別留意了一下董仲舒,此人雖然狂放,的確是有才幹,微微頷首,大是讚賞。

可下一刻,景帝不由得皺起眉,有些好笑,卻不能笑,只能緊抿着嘴脣,盡力忍着。

原來是董仲舒寫着寫着,又有了不雅的舉動。他把右腳提起,放在桌上,左手不住摳起了腳丫子。

一個白白淨淨的大腳掌擺在桌上,格外顯眼,引得衆人注目,有人忍俊不禁,卟哧卟哧的笑起來。

董仲舒卻是渾然不覺,一雙眼睛半眯半閉,彷彿睡着了一般。右手中的狼毫卻是不斷揮動,一副架輕就熟之慨,寫到入神處,一顆頭顱不住晃動,搖來晃去,很是享受。

把他那副樣兒看在眼裡,周陽大是好笑。

春陀臉一沉,就要喝止,卻給景帝一擺手阻住了。

景帝把董仲舒的腳丫子打量一眼,再也忍不住了,以手捂嘴,笑得身軀打顫。要是在沒人的地方,景帝肯定會開懷暢笑。在這裡大笑,不是不可以,而是會驚擾這些士子,只能委屈景帝,偷着笑了。

周陽、竇嬰、主父偃、馮敬,誰會不是象景帝那般,偷着直笑?

這事實在是太搞笑了,堪稱千古一奇,也可以說是儒林軼事了。

申公緊挨着董仲舒,瞄了一眼董仲舒那不雅樣兒,不由得皺了皺眉頭,若不是當着至尊之面,申公肯定會訓斥董仲舒無行。

再瞧朱買臣,一臉的肅穆,筆行龍神,下筆毫無遲滯之象,看來其人面相雖苦,卻是胸中自有經緯。

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這話一點也沒說錯!

公孫弘正襟危坐,行筆不停。嚴助臉『色』肅然,懸腕揮毫,駕輕就熟。

這些士子,各有各的神態,各不相同,不必一一細表。

寫得最專注的就是董仲舒了,周陽暗想董仲舒會寫出什麼樣的策論呢?會不會寫出黜百家,尊儒術的千古一策呢?

周陽很想上前去瞅瞅,可是,又怕驚擾士子,只能暫抑好奇心。

“啊!”

一陣輕呼聲響起,發自一衆士子之口。

原來是董仲舒寫完了,拿起竹簡,對着竹簡吹吹,明亮的眼睛一掃,站起身,快步來到景帝面前,把策論呈上。

“這麼快?”景帝大是驚訝。

場中這麼多士子,有些人才破題,就是申公這個名儒,也才寫了半篇竹簡,董仲舒就完了,還真讓人有些難以置信。

“稟皇上,寫完了。”董仲舒躬身回答。

“你寫的什麼?”景帝接過竹簡,略一掃視,虎目中精光閃爍,差點站起來了,揮揮手道:“你先下去歇着。”

董仲舒應一聲,大袖飄飄,邁動光腳,快步而去。

望着董仲舒的背影,周陽大是驚奇,難道他真的寫出了獨尊儒術策?瞧景帝這般驚訝樣兒,十有八九不會錯。

景帝拿着董仲舒的策論,一看再看,越看越是驚訝,不住撫額頭。

周陽真想衝上去,一把奪過來,瞧個究竟。可是,把景帝那專注樣兒看在眼裡,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

沒多久,申公寫好策論,交給竇嬰,施禮告退。緊接着,朱買臣、公孫弘、嚴助寫好,交了上來。

士子一個一個接一個的交上來,直到交了一半,景帝示意,叫來太監,把這些竹簡擡着,去了養心殿。

周陽、竇嬰、馮敬、主父偃四人跟着景帝趕去養心殿。景帝卻是一邊走,一邊看董仲舒的策論,彷彿那不是策論,而是美味佳釀似的,韻味無窮。

不管董仲舒的策論寫的是什麼,能讓景帝如此難以舍卻,他就不枉來人世走上一遭了。

“皇上,董仲舒寫的什麼?”周陽實在是好奇,等不及了,問了出來。

這問題正是主父偃、馮敬、竇嬰三人要問的,眼睛瞪大,看着景帝。

“這個董仲舒啊,不得了啊,全是驚人之語!”景帝把竹簡遞給周陽。

周陽接過來一瞧,心頭一跳,竹簡差點掉在地上,入眼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八個字。這八個字,影響深遠,後世讚揚的人有之,罵的人有之,可以說譭譽參半了。

不管是罵的也好,讚揚的也好,不得不承論一點,這八個字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太大太大。要是漢武帝當年沒有用這八個字,今天中國會是另外一個樣兒。

“皇上以爲,此策可用嗎?”周陽忍着心驚問道。

“觀此人之策,雖是儒生,卻不是儒家之道,是法家之術。”景帝並沒有馬上回答能不能用,而是點評起來:“法家霸術太過霸道,雖然實用,能治國,能強國,卻是赤『裸』『裸』,毫不掩飾。若是有儒家這個外衣,給包裹起來,讓人無法指責,豈不更好?”

景帝這話切中了要害,法家霸術能治國,很實用,可是,毫不掩飾其霸道,爲後人指責。

美麗的言辭,總是用來掩飾卑鄙的目的,若是有儒家這個外衣來點綴,張口仁義,閉口聖人之道,要人想指責都沒轍,的確是一個好辦法。

董仲舒雖是被尊爲六大儒宗之一,卻有不少人把他歸入法家,說他是法家之士,這話不是沒有道理。董仲舒的學術,完全不同於儒家,後人點評他的學術是“陽儒陰法”,表面上是儒家,其實是法家。

漢武帝當年之所以採納他這一建議,就在於看到了這一說法的好處,扯一杆大旗,張口仁政,閉口聖賢之道,要人無法反對。暗地裡,漢武帝大行法家之道,殺伐決斷,無所不爲。

漢武帝雖是把儒家供得高高的,他的所作所爲,又有多少儒家的影子呢?可以說,他做皇帝數十年間,是法家大行其道。

對這點,漢宣帝說得最是直白。漢宣帝的太子,也就是漢元帝,特別喜歡儒術,好純儒之學,反對宣帝的一些政令。對此事,宣帝很惱火,一度想廢了他。可是,念及宣帝之母與他是結髮夫妻,不忍廢,纔有後來的政衰之事。

漢宣帝的出身很具有傳奇『色』彩,還在襁褓中,因爲“戾太子謀反事件”而給扔進了大獄,要給殺死。要不是給張湯的兒子所救,他早就給殺死了。雖然給救了,卻流落民間,與尋常百姓沒什麼兩樣。

漢昭帝二十二歲病逝,沒有兒子,霍光他們立昌邑王爲帝,昌邑王胡作非爲,毫無當皇帝的樣兒,霍光聯合大臣把他給廢了。最後議立誰爲帝,張安世力主立宣帝,這纔有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爲的漢宣帝。

漢元帝的母親就是漢宣帝流落民間的結髮夫妻,夫妻感情很好,是以宣帝纔沒有廢元帝。

漢宣帝訓斥元帝說“漢家自有道,王霸雜用”,這話道出了漢朝用的其實是法家的霸術,而非讀書人嘴裡說的儒家之學。

漢元帝沒聽進去,當上皇帝后,用韋玄成這些純儒。這些所謂的純儒,只會空談,毫無治世之具,漢宣帝開創的大好局面從此不復存在,曾經創造無數輝煌與傳奇的大漢帝國,從此走上了下坡路。

聽景帝的話,大有采納之意,周陽不得不心驚了。作爲現代人,深知這一策的危害有多大。儘管董仲舒的本意不是真的要用儒家之學來治國,可是,後人卻是誤以爲他是真心要用儒家之學來治理國家,卻是貽害無窮。

“皇上,董仲舒的策議雖好,可是,有一點皇上有沒有想過?”周陽念頭一轉,立時有了主意。

“哦!”景帝大感興趣:“哪一點?”

“皇上能保大漢皇帝人人賢明嗎?”周陽問道。

“呵呵!”景帝一笑:“始皇想萬世爲君,可是,後人之賢與不肖,誰能保證?公子扶蘇賢明,胡亥卻昏昧,一父所生皆如是,朕也不敢保證呀。”

大丈夫難保妻賢子孝,這種事誰敢保證呢?景帝這是大實話。

“皇上所言極是。”周陽接着道:“若大漢皇帝人人賢明,即使行法家之道,他也知道如何掩蓋,何必要儒家這外衣呢?若是大漢皇帝有不明之人,若一時不察,誤以爲儒術真能治國,儒家之術大行,大漢豈不危殆?”

漢元帝就是這種不明之人,把好好一個強大的漢帝國治理得衰敗,讓無數後人嘆息。

象漢元帝這樣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不少,把儒家那一套當作了經典,一用再用,卻是一誤再誤。

縱觀歷史,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隋文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他們明明把儒家供得很高,可是,他們又有哪一個使用了儒家之術呢?

他們供儒家,不過是扯一杆大旗,給他們遮羞罷了,用來掩蓋霸術。

景帝猛然醒悟,一拍額頭,道:“幸得周陽提醒,要不然,朕幾誤矣!可是,若是沒有儒家這個外衣來掩蓋,豈不爲人所指責?”

美人穿着好看的衣衫纔是美人,若是脫得赤條條的,就失去了美感。若是沒有儒家這件外衣,還真是不好辦,主父偃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皇上,這有何難辦呢?”周陽卻是一點也不在意:“皇上,只需要皇上下旨,把這些讀書人招攏起來,好吃好喝供起來,要他們爲皇上寫讚頌之文,要他們做御用文人便可。”

儒生雖是自我標榜,有多清高,不把王侯放在眼裡。可是,真要有好處給他們了,他們就象綠頭蒼蠅遇到臭雞蛋一般,不顧一切的撲上去,其嘴臉顯『露』無疑。

這種事,史不絕書,太多了。

“好計!”主父偃大是贊成:“天下的輿情,跟着爲數不多的筆桿子轉,只要控制住了筆桿子,輿情也就撐握在朝廷手裡。”

“老三不就是招納筆桿子,沽名釣譽嗎?這些文人,沒骨頭,就這麼辦!”景帝大是贊成:“爲朕說好話,朕給他們好吃好喝,要是……哼!”

景帝眼裡光芒一閃,冷哼一聲。

董仲舒的策議,除了這條外,其他的沒什麼大的問題,只是,有些東西給他弄得神乎其神,借用什麼天道天命來說事,總體說來,還是可用。要是再加以修改一下,就更加完美了。

就這樣,董仲舒的千古一策就給擱置了,儒家不會被獨尊,中國不會有一言堂。

回到養心殿,景帝把策論分給周陽他們觀瞧。

不得不說,這次的人才很不錯,還真出了不少實用的主意。

申公在策論中說“聖人與時推移而爲功”,不再提什麼“法先王”、“法后王”,主張漢朝的政令軍略,要合乎時宜。

這總綱一完,他接下來就提措施,建議景帝大量訓練軍隊,改革軍制,招納人才,興辦官學。

在這些措施中,他重點論證了改革軍制的重要『性』。軍制,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國防政策”,這是一支軍隊能否打勝仗的基石。

強漢大軍當年之所以能夠縱橫無敵,就在於漢武帝改革了軍制,這是一支軍隊強大的保證。有了良好的軍制,強漢大軍縱橫無敵,也就是情理中事了。

更讓周陽想不到的是,申公竟然要求景帝借鑑秦朝的軍制,改革漢朝現有的軍制。申公的理由很充足,與匈奴大戰在即,若不改革軍制,大軍難有作爲。

申公這策論說到要害了,景帝當場拍板,要改革軍制。

秦朝大軍之所以能夠橫掃天下,掀起一股黑『色』風暴,就在於秦朝的軍制非常好,秦國百姓是“聞戰則喜”,一聽說要打仗了,好象吃肉喝酒一般,讓人歡喜。

而山東六國的軍制敗壞,有功不得賞,有過不罰,小人橫行,上下相欺,哪裡打得過秦軍。打不過秦國,山東六國就罵秦國是殘暴不仁,虎狼之師。

申公作爲名聞天下的大儒,竟然推薦秦國的軍制,絕對讓人想不到。可是,這就是人才,他知道哪裡好,哪裡壞,哪些東西適用,哪些東西不能用。

真要說起來,他可以滿口仁義道德,說得天花『亂』墜。做起來,又是非常適用的辦法,這就是人才!

因爲他懂得什麼東西該掛在嘴上說,什麼東西該做不能說!

“周陽,過來!”景帝把腦袋從策論上擡起來,衝周陽一招手。

周陽放下策論,快步過去。景帝把一策論遞給周陽:“你不是說要給軍隊找個練手的敵人嗎?你瞧瞧,這有人給你找好了,百越!”

“哦!”周陽有些驚奇。

百越和東胡都可以作爲練手的對象,若單從軍事角度考慮,周陽更傾向於東胡。因爲東胡的地形氣侯民風與匈奴相近,找東胡練手,這對破擊匈奴大有好處。

可是,這不僅僅是個軍事問題,更涉及到漢朝的戰略,要全面考慮。

竟然有人說服了景帝,周陽要不奇都不行。接過策論一瞧,竟是朱買臣的策論。

周陽一瞧,只見朱買臣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篇,上面全是說越事,主張對百越動武,把百越重新收歸版圖。

這點沒說的,周陽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周陽卻沒有朱買臣瞭解百越。朱買臣在策論裡詳細列舉了百越的優劣,包括地理山川、糧食物產、風土人情,一一道來,條分縷析,清楚明白。

朱買臣指出,呂嘉有不臣之心,趙佗年老,南越伏無窮禍患,一旦其國內有『亂』,漢朝正好乘機進兵。

至於閩越,朱買臣的看法是,只要南越一收,閩越王鄒郢必然坐不住了,早晚會有悖逆之舉,漢朝要收閩越輕而易舉。

至於東甌,朱買臣的結論就更簡單了,南越和閩越不復存在了,東歐豈能獨存?只需一介之使,持天子之詔就可收復。

周陽把朱買臣的策論一看再看,不得不承認,此人對百越之事極爲了解,他的剖析非常有道理。

這還是那個可以做樵夫祖宗的人嗎?周陽有些難以置信,撫着額頭,不得不感嘆“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真是千古至理!

以貌取人,差矣!

“皇上,臣還缺一個軍中主簿,把此人給臣。”周陽向景帝要人了。

“行!”景帝欣然同意:“要收百越,就要有熟悉越事的人才。周陽,你忙着練兵,沒時間研究越事,有朱買臣幫你,這事就好辦多了。等收了百越,朕再好好賞他,升他的官,晉他的爵!”

有了朱買臣這個瞭解越事的主簿,周陽可以省很多事:“謝皇上。”

“說起熟悉越事,朝中還有一人,朕一併給你。”景帝看着周陽道。

“請問皇上,是何人?”周陽很是奇怪,朝中熟悉越事的人沒有啊,怎麼竟然又有一個。

“袁盎!”景帝濃眉一軒,虎目中精光閃爍。

“袁盎?”竇嬰埋在策論中的眉頭擡了起來,有些緊張的看着景帝。

“提他做什麼?”景帝右手一揮,很是不耐煩,又改了主意:“還是讓他閉門思過!”

袁盎是著名的辯士,曾經入南越,說得趙佗歸降,他對越事的瞭解,在朝中無人能過。可是,在七國之『亂』時,他要景帝殺晁錯,說什麼只要晁錯一死,七國之『亂』自息。景帝誤信,把晁錯給殺了,七國之『亂』卻沒有平息。

景帝大是着惱,命他閉門思過。此事,竇嬰也有參與,是他向景帝推薦的袁盎。

一提起袁盎,景帝就想到了晁錯,對袁盎很不爽。。

第81章 破敵之策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56章 會獵龍城第36章 晁錯出山第85章 王對王第87章 百越收復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47章 少年天子第29章 顛倒黑白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6章 建章營第33章 墨家城堡第29章 顛倒黑白第52章 周陽補天第57章 誓師北征第5章 山雨欲來第4章 獻上一計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53章 始皇遺詔第90章 臺灣歸降第83章 收臺灣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68章 一怒興師第71章 暴打樑王第30章 幸福時光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37章 天崩地裂第24章 雨中激戰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11章 意外驚喜第8章 亮劍第54章 始皇偉哉第78章 活捉單于第35章 千年鼎革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19章 中大獎了第68章 一怒興師第36章 晁錯出山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72章 兵發閩越第55章 新軍之威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56章 會獵龍城第64章 來得好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32章 轉機第43章 秦朝遺民第13章 魔鬼訓練第104 單于復位第32章 天威震怒第21章 由不得你第89章 單于屈服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20章 見面禮第76章 血!血!血!(上)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22章 天遂人願第48章 天賜良機第19章 樑王賀禮第26章 窮追不捨第15章 樑王的毒計第71章 萬衆矚目第40章 緊鑼密鼓第34章 趙過第16章 戰力驚人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27章 接納第36章 弩陣第40章 緊鑼密鼓第12章 留侯世家第80章 一個不留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44章 喜得貴子第56章 一網打盡第97章 喜得寶駒第44章 碧血丹心第21章 大有收穫第55章 豪言壯語第48 滿載而歸第54章 卷甲而逃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72章 動手了第80章 戰果輝煌第29章 萬分危急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24章 太子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19章 樑王賀禮第43章 氣象一新
第81章 破敵之策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56章 會獵龍城第36章 晁錯出山第85章 王對王第87章 百越收復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47章 少年天子第29章 顛倒黑白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6章 建章營第33章 墨家城堡第29章 顛倒黑白第52章 周陽補天第57章 誓師北征第5章 山雨欲來第4章 獻上一計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53章 始皇遺詔第90章 臺灣歸降第83章 收臺灣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68章 一怒興師第71章 暴打樑王第30章 幸福時光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37章 天崩地裂第24章 雨中激戰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11章 意外驚喜第8章 亮劍第54章 始皇偉哉第78章 活捉單于第35章 千年鼎革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19章 中大獎了第68章 一怒興師第36章 晁錯出山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72章 兵發閩越第55章 新軍之威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29章 我要當爸爸了第56章 會獵龍城第64章 來得好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32章 轉機第43章 秦朝遺民第13章 魔鬼訓練第104 單于復位第32章 天威震怒第21章 由不得你第89章 單于屈服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20章 見面禮第76章 血!血!血!(上)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22章 天遂人願第48章 天賜良機第19章 樑王賀禮第26章 窮追不捨第15章 樑王的毒計第71章 萬衆矚目第40章 緊鑼密鼓第34章 趙過第16章 戰力驚人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27章 接納第36章 弩陣第40章 緊鑼密鼓第12章 留侯世家第80章 一個不留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44章 喜得貴子第56章 一網打盡第97章 喜得寶駒第44章 碧血丹心第21章 大有收穫第55章 豪言壯語第48 滿載而歸第54章 卷甲而逃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72章 動手了第80章 戰果輝煌第29章 萬分危急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24章 太子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19章 樑王賀禮第43章 氣象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