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血染龍城(上)

二今天是國慶節。祝朋友們節日快樂!…※

王帳,依然很大,很雄偉,只是比起尋常的帳幕來說的。若是和以前的王帳比,就差遠了。一是做工沒有以前王帳精美,這是草草趕出來的,匈奴雖然敗了。王帳是必須要的。二是沒有帳頂的金鷹。這是軍臣單于不忘恥辱,發誓要奪回金鷹,並非不能重新打造。

王帳上堆着厚厚的積雪,把王帳壓得有些歪,儘管如此,卻沒有到塌。也沒有倒塌的危險。雖是歪斜了些,還不至於如此,誰叫這是王帳呢?

王帳前有一根粗大的旗杆,一面巨大的王旗在寒風中呼呼作響,不住舒捲。

這王旗早已不是伊稚斜當初草草做出來,收攏敗兵的那面王旗了。這是軍臣單于下令,要人重新做的。做工耍好些,旗上依然是一隻碩大的巨狼,卻不是金線繡成。少了不少威風。

王帳外面立着不少人,正是軍臣單于、伊稚斜、中行說、若侯產、右賢王、左右谷蠢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都尉、左右骨都侯這些臣子。

經過這段時間的整頓,死了,或者被俘的大臣,軍臣單于重新命人接替。

臣子雖全,卻沒有恢復到以前的盛況。

此時的一衆大臣,人人臉帶哀悽之色,眼裡噙着淚水,雖是身着狐裘,不怕寒風,卻是心裡發寒,一陣陣的顫慄。

那是因爲,他們聽着匈奴的哀聳聲,內心的驚懼所致。

匈奴壓着漢朝打了數十東,何時有過如今這樣悲慘?匈奴有的是歡聲笑語,有的是鄙視漢人的話語,何時有過這樣的哭聲?

若侯產身着狐裘,頭戴皮帽。迎風而立,身上濺滿了雪花,彷彿一個雪人。

臉上的神色變幻不定,悲悽難言。

“崑崙神啊,爲何不護佑大匈奴?”

遠遠傳來匈奴的哭聲,竟是質問起了崑崙神。

崑崙神,是匈奴信奉的神祗。誰敢質問?這是匈奴傷心欲絕,不得

問。

一聽這話,若侯產心中發生了共鳴。咋嗵一聲跪在雪地上,濺起一篷雪花,雙手扶在雪地上。額頭觸地,先叩了幾個響頭。這才雙手上舉,仰首向天,大聲問天:“崑崙神啊,你爲何不佑護大匈奴?大匈奴爲何得不到晴朗的天空,溫暖的陽光?大匈奴爲何得不到肥美的草地。茁壯的青草?大匈奴爲何得不到草料?大匈奴的勇士爲何沒有肥壯的牛羊?”

聲音悽慘悲涼,比起屈子的《天問》還要勝上一籌。

他的聲音很有感染力,他所問之語,正是一衆大臣心中所想,無不是垂淚,撲在地上,嗚嗚的哭了起來。

眼淚鼻漆齊下,哭得是天愁地慘。好象他們的爹孃死了似的,個個都快痛斷肝腸了。

“崑崙神啊,你爲何不佑護大匈奴?。若侯產的問天之聲,在一衆大臣的哭泣聲中響起:“大匈奴爲何得到的只有陰霾的天空,冷如彎刀的寒風?大匈奴爲何得到的只有冰天雪地,而不是土肥草美的草地?”

“嗚嗚!”

若侯產的問天之聲彷彿惡劣情緒的催化劑,一衆大臣哭愕更慘了,嗥得更大聲了。

“偉大的崑崙神啊,大匈奴的勇士爲何不能得到你的估護?漢人膽怯弱,爲何得到你的垂青?”若侯產抹着眼淚,一把鼻漆,一摳淚的訴說起來:“漢人有溫暖的家園,肥美的莊稼地,美麗的絲綢,甘醇的美酒,美味的食物,你爲何還要垂青漢人,讓大匈奴的勇士在寒風中受凍,在飢渴中捱餓?”

一字一淚,彷彿千斤巨錘砸在軍臣單于的心坎上,身子發僵,虎目中涌出了淚水,不由自主的跪在地上,不住叩頭。

回想年初,軍臣單于調集大軍南下,志得意滿,信心十足,一定能打進長安。可如今,一衆大臣只能在寒風中問天,質問偉大的崑崙神,何其悽慘?

“嗚嗚”。

悽慘的哭聲遠遠傳了開去。匈奴營地本不乏哭聲,軍臣單于君臣的哭聲再一傳開,那還得了,那是哭聲的催化劑,數十萬匈奴哭成了一團,哭得是驚天動地,山搖地動。

單于不愧是日月之下,大漠之上。衆王之王,哭聲都有如此感天動地的威力,了不得!

“呼呼!”

寒風更冷了,雪下得更大了。瞧這架勢,不知何時方歇?

這雪來得很猛,一連下了七八天,原本積雪三尺的地面,積雪超過了五尺,匈奴的帳幕大多數倒塌。

軍臣單于的王帳,也是禁受不住。差點倒塌了。王帳的關係太大。絕對不能倒塌,軍臣單于慌忙下令,調來匈奴清理帳頂的積雪。爲了鼓舞士氣,軍臣單于親自動手,一番努力,總算是保得王帳未塌。

如今的匈奴,處在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士氣低落,爲一片愁雲慘霧籠罩,若是王帳再一倒,那還得了。影響太大了。保住了王帳,也就是保住了匈奴僅有的一點士氣。軍臣單于暗中鬆口氣。

王帳是保住了,卻沒有保住王旗。雪下得太大,溫度太低,王旗已經不給叫王旗了,只能叫冰旗了。厚厚一層冰雪,根本就不能舒展。

如此沉重,旗杆哪裡禁受得住,寒風一吹,咔嚓一聲,旗杆斷折,王旗仆地。

王旗的作用比起王帳更大,軍臣單于嚇了一大跳,又有些慶幸,還引幾讓夜是在白天,一定會引發熱 忙調來親衛,和一衆大臣動手。把旗杆重新立起,把王旗重新升起。

當第二天天亮後,匈奴看見的是一面新的王旗,卻不知王旗已經僕而復立。

在冰天雪地裡換旗杆,那苦頭真沒法說。軍臣單于終身難忘。

王帳中,幾盆燃得很旺的炭火,把王帳烘得溫暖如春。

軍臣單于新制的王座不如以前的王座氣派,只能將就了。軍臣單于坐在王座上,面前的短案上,擺着一隻全羊,溫好的馬奶子,左手轉着黃金權杖,打量一衆臣子。

一衆大臣高躍矮几上,喝着熱乎乎的馬奶子,吃着美味的羊肉,油水四濺,快活如往常。

他們之所以如此快活,是因爲軍臣單于好久沒有請他們飲宴了。自從敗歸之後,軍臣單于就象改了性子,不再與他們飲宴。這是敗歸後的第一次,由不得他們不暫時把憂慮放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軍臣單于卻是沒有胃口,他犯愁啊。每天,每時,每玄。都有大量的牛羊死去,若是不想辦法,再這樣下去,匈奴根本挨不到來年春天。他作爲單于,能不愁嗎?

“嗯!”

軍臣單于清咳一聲,掃視一眼羣臣。問道:“你們都說,如今大匈奴該怎麼辦?”

你就不能等我們吃完了甭提嗎?一衆大臣食慾大減,酒興全無,意興架然,打量着軍臣單于,剛剛放下的憂慮又上心頭。

雪災這麼大,匈奴的日子不好過。他們這些大臣哪能不愁呢?

要讓他們說愁,他們一定能說上三天三夜,要讓他們想辦法 根本就不可能。

如今這種形勢,不要說他們,就是起冒頓這個匈奴歷史上最偉大的單于於地下,也是一籌莫展,誰能有辦法呢?

一衆大臣的目光,不由自主的集中在中行說身上。

這條漢狗雖然討人厭,讓人看着不爽,可是,在緊經關頭,還真能出好主意。如此之事。不向他討主意,還能找誰呢?

此時的中行說,細嚼慢嚥的吃着羊肉,喝着馬奶子,吃喝的速度比起往常慢得太多了。匈奴戰敗。他雖逃得一命,卻是惹上一身的病。如今的氣色早已不如以前。最主要是,他的心口疼得更加厲害了,可以說,無時無刻不在疼痛。“中行說,你說。”

軍臣單于也知道,只能向中行說討主意了。

“大單于,奴才有一策,可解眼下之急。”中行說一扯嘴角,這心口還不是一般的疼。

“哦!快說來!”軍臣單于正苦無良謀,一聽這話,哪裡還能忍得住,身子前傾,很是急切。

一衆大再死盯着中行說,靜等他的良謀。

“大單于,奴才以爲,只能限制每人每天的食量。如此做的話,或許能捱到來年春天。”中行說的聲音很平靜,顯然他早就想好了。

也就是定量,這的確是捱到來年春天的最好辦法,一衆臣子不住點頭。

“這辦法可行!”軍臣單于讚許的點點頭道:“大匈奴的勇士,可以多吃點。老弱婦孺,就少吃些。眼下只能挨。只要捱到來年春天,就好辦了。”

“大單于,就是這樣,大匈奴也挨不到來年春天。”伊稚斜清冷的聲音響起。

“哦!”軍臣單于濃眉一挑。

“大單于,入秋之後,牛羊上膘,甚是肥壯。”伊稚斜開始算帳了:“可是,有了這場雪災,牛羊多日無食,掉膘很厲害。若是早些時日宰殺,興許還能多挨些時間。可如今,就難了。我算過了,即使限制食量,也撐不到來年春天,頂多還有三月之食。”

三個月之後,就是二月。乍一看。二月,春天已經接近了。匈奴算是捱過去了。其實不然,因爲大漠中的季節來得晚,春天要到四月纔會到來,甚至有可能要五月。只有春天來了,草纔會發芽,氣侯溫暖,牛羊纔會下崽。匈奴方有希望。

即使捱到二月,仍是還有兩三個月衣食無着,怎麼過?

“左賢王,你可有辦法?”軍臣單于問道。

伊稚斜眼裡厲芒一閃,卻道:“稟大單于,我沒有辦法。這事,中行說定有良策。”

中行說身子一僵,適才的淡定沒有了,代之而起的卻是一臉的震驚。

不是沒辦法,而是有一個辦法。卻是沒人敢說,沒人敢碰。伊稚斜就知道這辦法,也很想用這辦法。卻是不敢說,這纔要中行說來說,他能不心驚嗎?

這辦法一說出口,中行說將不容於世。別的不說,光是這些大臣。一人一句,就會把他罵死。

這辦法,軍臣單于也知道,他同樣說不出口,一聽伊稚斜之語,就明白他的意思,微一點頭道:“中行說,你說。”

“大單于。奴才愚笨,實無良法。”中行說哪敢提那辦法。

“說!”

其實,這辦法,匈奴在數十年前就用過。只不過。那代價太大。太慘痛,匈奴如今想來,依然是心悸,這些大臣這是在逼中行說做罪人。

“大單于,奴才真的沒有善策。”中行說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千萬不能一時衝動,說了出來。

“快說!”軍臣單于瞪着中行說:“你要是不說,本單于這就宰了你。”

眼中厲芒閃動,怒氣肥。惡狠狠的鯊!“本單幹只要有用的奴才。沒用的奴才卿一十 要他何用?”

這是威脅之語,卻也是大實話。無用之人,誰會要呢?

中行說雖得軍臣單于重用,他也知道,他不當替罪羊,不會有人做替罪羊。誰叫他是漢人,而這些大臣是匈奴人呢?不拿你漢人做替罪羊。還能有誰呢?

暗歎一聲,中行說道:“大單于,要奴才說也可以,可是,大單于,你得恕奴才無罪。”

“只要於大匈奴有益,何來之罪?”軍臣單于只是要一個人說出罷了。並不是真要治他的罪。這事影響非常大,就是軍臣單于,也不敢說。只能找人代說了。

“大單于,唯今之計,只有留下丁壯,殺掉老弱”中行說的話還沒有說完,就給一片怒斥聲打斷了。

“漢狗!閉嘴!”

“可惡的漢狗!”

“漢狗惡毒”。

“朵了他!”

不少大臣已經拔出彎刀,氣勢洶洶的衝了上來,準備把中行說當場

殺。

匈奴貴壯賤老,在食物不韋的情況下,爲了保全力量,就會殺掉老弱。每遇到大的雪災。或是大的兵敗,就會這麼做。

河套之戰後,頭曼單于就這樣幹過。這事纔過去數十年,匈奴肯定不會忘記。

可是,這種事太過駭人聽聞,即使一衆大臣早就想這麼做了,卻是不敢說。誰要是說了,一定會給匈奴罵死。會成爲衆矢之的,冷刀冷箭那是少不了的。

“大單于中行說望着氣勢洶洶的大臣們,嚇得頭皮發炸,趕緊向軍臣單于求救。

軍臣單于早就想這麼做了,只是一直說不出口。可是,當聽中行說說出來後,仍是不免心驚肉膽,胸口急劇起伏,臉色數變,氣憤難已。

這種事,雖是目前最好的辦法,那是對他莫大的譏刺。每當匈奴如此做,那就是到了最後關頭,不得不如此。對於單于來說,那是失敗!眼見着一衆大臣逼上來了,軍臣單于卻是激動難言,中行說怕了,彷彿見到死神降臨似的。他素有急智,情急智生,大喝道:“你們心裡都是這般想的,只是逼我說出來,是不是?。

一衆大臣,不由得愣住了。

匈奴性直,心裡如此想了,便是如此想了。沒有想。便是沒有想。給中行說一口叫破。不由得氣矮,愣住了。

一激生效,中行說精神陡漲:“你們逼我說出來,還要殺我,你們配做大匈奴的勇士嗎?”

這話對漢人說,沒有用。對匈奴,就有奇效了,一衆大臣站住了。

“退下去軍臣單于手一揮。一衆大臣退了下去,回到座位上,狠狠瞪着中行說,更有人晃晃彎刀。

“中行說說的。你們以爲怎麼樣?可行,還是不可行?”既然中行說已經道破了,軍臣單于就能商議了。

“這個”一衆大臣明知這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卻是沒法回答。

“中行說,這事是你說的,你以爲行還是不可行?”軍臣單于理解一衆大臣的難處,把這問題交給中行說去決斷。

這事若是決定下來,中行說別想有安生覺。說不定,他在睡夢之中。就給人殺死了。他真的後悔了。早知做漢奸如此之難,當初何必背叛漢朝?

雖然當初不容於漢朝,只要他不背叛,也不會有今日這般難處。

“大單于中行說收懾心神,並沒有正面回答能行,還是不能行。而是算帳道:“大單于,奴才也不知道可行,還是不可行。可是。奴才給大單于算一筆帳。此次兵敗。丁壯多死於戰場,如今龍城這裡的口衆雖多,大多爲老弱,丁壯不過十數萬。這些老弱所耗,實爲丁壯所食數倍之多

這是實情,軍臣單于微一點頭。

中行說接着算下去:“就算限制食量,頂多也是捱到來年春天。到了春天,就有食物了嗎?要是在往年,就會有,可以去漢境擄掠,來年。大漢能去擄掠嗎?不能!這要等到草發芽,牛羊上膘去了,這要到夏季,甚至秋季。這麼長的時間。吃什麼?喝什麼?”

要是沒有周陽那把火,匈奴捱到春天,基本上就差不多了。那一把火,牛羊損失太多,吃喝就成了大問題。

一通話,說得上自單于,下至一衆大臣,不住點頭。

“大匈奴南有漢朝,東有東胡,西有月氏,他們都是大匈奴的敵人中行說最後道:“若是大匈奴的勇士因爲沒有食物而餓得不能打仗,他們會不會趁機攻打大匈奴呢?一定會!是以,大匈奴不僅要捱到來年春天,還要有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方能保得大匈奴無虞

這可是遠見,誰也無法反駁。

中行說雖然沒有明確說行與不行。這筆帳一算,結論也就出來了。

一衆大臣暗歎一口氣,看着軍臣單于,等他最後拿主意。

“哎!”軍臣單于長嘆一口氣,仰首望天,久久難言。

“讓他們再吃一頓!最後一頓!”軍臣單于的聲音很很就從來沒有說過如此小聲的話語,虎目中涌出了淚水。

此言一出,龍城,將會給鮮血染紅!

第72章 動手了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36章 調教阿嬌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32章 天威震怒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11章 滅東胡(中)第15章 曹壽逼婚第20章 龍城見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46章 景帝駕崩第80章 戰果輝煌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11章 滅東胡(下)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13章 魔鬼訓練第40章 緊鑼密鼓第7章 惹事精第29章 賜婚第51章 災難降臨第33章 單于暴走第65章 公主遇刺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77章 兩難處境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65章 公主遇刺第1章 霍去病第98章 張騫出使第62章 雷霆萬鈞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35章 景帝的魄力第83章 收臺灣第90章 景帝下葬第79章 完勝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66章 軍情泄露第38章 墨家下山第31章 初承重任第80章 景帝血詔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74章 凱歌不斷第102 窮途末路第40章 人才濟濟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37章 匈奴第11章 滅東胡(上)第40章 奔赴邊關第22章 天遂人願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35章 館陶公主第61章 晴天霹靂第47章 橫插一腳第83章 刻石勒功第65章 公主遇刺第20章 待客之道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79章 對陣第91章 瘋狂吧第30章 反陰樑王第44章 碧血丹心第26章 自卑否?第54章 始皇偉哉第12章 再勝一陣第94章 血染長城第25章 環首刀第44章 喜得貴子第36章 晁錯出山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8章 亮劍第64章 朝野震動第96章 太后駕崩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27章 千古偉業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22章 興師問罪第34章 趙過第20章 見面禮第20章 大漢軍略第27章 惹大禍了第49章 風暴之前第25章 環首刀第20章 漢武帝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64章 朝野震動
第72章 動手了第76章 末日降臨(一)第36章 調教阿嬌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32章 天威震怒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11章 滅東胡(中)第15章 曹壽逼婚第20章 龍城見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46章 景帝駕崩第80章 戰果輝煌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11章 滅東胡(下)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13章 魔鬼訓練第40章 緊鑼密鼓第7章 惹事精第29章 賜婚第51章 災難降臨第33章 單于暴走第65章 公主遇刺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77章 兩難處境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65章 公主遇刺第1章 霍去病第98章 張騫出使第62章 雷霆萬鈞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35章 景帝的魄力第83章 收臺灣第90章 景帝下葬第79章 完勝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66章 軍情泄露第38章 墨家下山第31章 初承重任第80章 景帝血詔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74章 凱歌不斷第102 窮途末路第40章 人才濟濟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37章 匈奴第11章 滅東胡(上)第40章 奔赴邊關第22章 天遂人願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35章 館陶公主第61章 晴天霹靂第47章 橫插一腳第83章 刻石勒功第65章 公主遇刺第20章 待客之道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79章 對陣第91章 瘋狂吧第30章 反陰樑王第44章 碧血丹心第26章 自卑否?第54章 始皇偉哉第12章 再勝一陣第94章 血染長城第25章 環首刀第44章 喜得貴子第36章 晁錯出山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8章 亮劍第64章 朝野震動第96章 太后駕崩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27章 千古偉業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22章 興師問罪第34章 趙過第20章 見面禮第20章 大漢軍略第27章 惹大禍了第49章 風暴之前第25章 環首刀第20章 漢武帝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64章 朝野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