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直下南越

頭浦關,地外閩越和南越交界!外,是南越防備閱越的世沁士隘

此時,在大浦關外十餘里處,正有一支漢軍在行進。這支漢軍全部騎着戰馬,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正是周陽率領的漢朝新軍,從東面向番離進軍。

南越和閩越雖是關係不夠好,閩越數次攻打南越,但是,兩國之間仍是有商貿往來,有幾條道路。周陽這次進軍,就是從這些大道上前進。

“稟大帥,大浦關守將遣人求見。”趙破奴策馬而來,大聲向周陽稟報。

“叫他過來。”周陽吩咐一聲。

趙破奴應一聲,忙去帶人。

“大帥,南越派人來做什麼?”公孫賀想不明白。

“肯定沒安好心。”公孫建馬上就平了結論。

“先看看吧。”周陽也有些好奇。

正議論間,只見趙破奴帶着一個身材高大的南越兵士過來:“這就是大帥,快見過。”

“見過大帥。”兵士忙上前見禮。

“你見我有何事?”周陽打量着此人。

“稟大帥小的奉命前來傳訊。王將軍耍出城迎接大帥。”兵士躬身回答。

“你回去告訴王將軍。就說我謝謝他。”周陽笑道。王將軍就是大浦關守將。

兵士應一聲,施禮告退。

兵士一去,公孫賀馬上就道:“大帥,肯定沒安好心。”

“是鴻門宴!”公孫建大是贊成他的判斷。

“未必。”周陽眉頭一挑道。

“大帥,我們向南越進軍,那是要收南越。南越的將軍,哪有開門相迎的道理?他當閉關拒我大軍纔是應該。此人之言,斷不可信。”歷來信服周陽的公孫賀卻是不信了。

他說得很有道理,周陽這是要滅南越,南越守將哪有打開城池相迎的道理。他據關而守,與漢軍大戰,纔是情理中事。

“那是你們不瞭解趙詫。”周陽知道問題的根源,撫要把有關趙倫的事情說了。

這事涉及諸多秘辛,公孫賀他們聽得直瞪眼珠。就是朱買臣也不例外,他雖是博學之士,也是不知道這等秘辛。

“大帥。即使趙坨有心歸附,難保他的部下沒有二心。此事不得不防。”朱買臣眉頭一挑,眼裡精光閃爍。

“主簿說得沒錯。”周陽點頭,很是贊同他的話語:“趙仿有心歸附,他的部下未必真心歸降大漢,若是要害我們,也有可能。此事。不可不防。”

“這事好辦,我們把弟兄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關外,一部分入關。若是沒有危險,再全部進關。”公孫賀馬上出主意。

“就這麼定了!”周陽馬上肯定。

一邊走一邊商議,很快就到了大浦關前。

一個南越將軍,身着札甲,腰懸漢劍,騎着一匹駿馬,個頭還不很是威猛,策馬而來,衝周陽見禮道:“王仁見過大帥。”

“王將軍,就你一咋。人來?”周陽把此人一打量,頗有些驚訝,他竟然一個人前來,還真是想不到:“你就不怕我們拿了你?”

“呵呵!”王仁倒也爽快:“大帥說笑了。開關相迎,是大王的嚴令,末將不敢不遵行!末將一渺渺之身,大帥哪會與末將過不去。再說了!若是大帥拿了末將,豈不是失信於天下?南越之將豈會再迎大帥?”

此人貌似粗礦,倒是心思細密,想得這麼深遠,周陽大是讚許道:“那就有勞王將軍了。”

“有勞不敢。”王仁謙遜一句。道:“大帥,請!”

“王將軍,請。”周陽一拍馬背,與王仁並騎進城。

趙破奴帶領漢軍緊隨身後,擔任保護之責。公孫賀帶着數千漢軍緊隨其後,公孫建和秦無悔帶領其餘的漢軍,停留在關外。

大浦關是從閩越進入南越的必經之處,可是,其堅固程度遠遠不能與中原的城池相比,更別說和睢陽這樣的堅城比了,差得遠。這樣的城池,可擋閩越之兵,卻無法阻擋漢軍。若是王仁有異舉。漢軍一輪進攻就能攻破,公孫賀打量一通,大爲放心。

大崩關不大,週迴不過數裡之地,城中的街道只有那麼數條,行人更少,連商鋪都很少。

看着大浦關的冷清,再回想現代廣東的發達,周陽不由得感慨萬千。兩千多年前,秦始皇平定嶺南。漢武帝收復百越之時,可曾想過。此地會如此的發達呢?

爲數不多的南越兵士在城上巡邏。除此之外,再也見不到南越兵士。大浦關內的房屋不多,就算南越要藏兵也不可能,看來王仁是真心相迎,並沒有其他心思,公孫賀暗鬆一口氣。

王仁也是明白,他處於嫌疑之地,也不多說。這是周陽,親自入城了,若是換個人,很可能是呆在城外,要部下進城來探看關內情景。

想到此點,王仁不僅不怒,對周陽反倒是佩服。

王仁把周陽請到他的將軍府,設宴款待。席間談得最多的就是中原情形,王仁對真定的情形更是關心。因爲他的祖上就是真定人是五十萬南征大軍中的一員。

趙坨也是真定人,王仁祖上是真定人,他們是小老鄉”趙倫對他特別信任。

可是,周陽他們沒去過真定小對真定了解愕不多,無法回答,這讓王仁惋惜不已。

用過酒宴,周陽他們略事歇息,

一路行來,南越守將無不是遵行趙坨的嚴令,開關相迎,給周陽他們補充糧草。周陽他們是兵不血刃,就進入南越腹地,只需要再有兩日就可以到達番禹了。

這一路行來。周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這些守將,他們的祖上都是五十萬南征秦軍中的一員。

他們見到周陽,問得最多的就是中原情形。當然,他們最關心的就是他們祖上出生之地。這些地方。數十年未通音信,他們非常期待周陽告知他們詳細情形。可是,周陽哪裡知道,讓他們惋惜不已。

周陽非常感慨,嶺南和中原雖只隔了五嶺,說起來並不算遠。可是。就是這五嶺,卻使得嶺南和中原有着天壤之別。五十萬秦軍一入嶺南,再也沒有回返中原,再也沒有回到故鄉,他們埋骨嶺南,客死他鄉,爲的就是保住嶺南。

那種情懷,那種心境,那腔熱血,周陽是感動異常。

不僅周陽感動,公孫賀、公孫建、朱買臣他們哪一個不是感動不已。

最感動的就是秦無悔了。他是秦軍的後裔,在嶺南,處處可遇秦軍的後番。秦軍的後甭見秦軍的後裔,別有一番難以說清的情懷,要他不激動都不行。

南越的守將,一聽說秦無悔是秦軍的後裔,特別親切。更是感慨,周陽胸懷寬廣,竟然連秦無悔這樣的秦軍後彎都敢收入軍中,還信任有加。

感慨之餘,他們又欣喜不已。秦無悔這個秦軍的後裔都給重用,要是南越歸降了漢朝。他們也會給重用。不用擔心他們是秦軍後裔,漢朝找他們的麻煩。

有了此心,他們對周陽他們是倍加熱情,可以說是有求必應了。

默默默

番離,呂嘉府上。

呂嘉、呂夷、郭解三人正在密議。“哈哈!”呂嘉端起一盅茶。開懷暢笑:“趙儒真是老糊塗了,他竟然下令,開關迎接漢軍,這不是投降嗎?”

“趙俏這麼多年來,就是想着迴歸真定。葉落歸根,哪把南越百姓的前途放在心上。”呂夷一裂嘴解。眼裡掠過一抹狠厲之色:“他越是如此,對我們舉大事越是有利。阿父,孩兒暗中聯絡,有不少大臣願與阿父一道,共襄盛事。”

“趙詫經營數十年,根深蒂固,要想撼動他的根基,很難,很難!”郭解眉頭一挑,微微一笑道:“可是,他這麼一做,他的根基就動搖了

“郭大俠此言極是呂嘉開心的贊同,聲調都有些高:“南越大臣中,有不少人是各地的部族,他們不象那些秦軍後裔那般。對中原人,對漢人有着特殊的情誼。趙億不戰而降,他們是不贊成的,只要我登高一呼,趙倫的王位,必將不保。”

他爲相多年,對南越的情形非常瞭解。南越軍隊是由秦軍後裔掌控的,這是趙儒的心腹,他無法插手。可是,南越的大臣,其中就有不少部族首領,他們不僅是朝中大臣。還掌握有軍隊。當然,這些軍隊是他們的部族私軍。

造成這種情形的是秦始皇推行的融合策略。當年,秦軍平定了嶺南。有不少部族投降了秦軍,他們有功,征戰之後。就應該安撫。秦始皇對這些部族首領進行賞賜,給他們高位,要他們死心塌地的爲秦朝

趙傷當上南越王后,依然推行這一策略。秦始皇這一策略,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卻帶來一種嚴重的後果,那就是趙陀不能掌控所有的軍隊。

呂嘉只要結好這些部族首領,就能有一支爲數不少的軍隊,就有了與趙傷抗衡的本錢。

他一直想控制這些部族軍隊。卻一直沒有契機。趙詫下令,開關迎漢軍,就給了他機會,那些部族首領對漢軍的到來,肯定心有不甘,只要他帶頭,這些部族首領必然是響應一片。

想着美好的前途,呂嘉得意非凡。忍不住大笑起來:“哈哈”。

“恭喜承相,賀喜承相”。郭解忙拍呂嘉的馬屁。

“呵呵!”郭解這一湊趣,呂嘉更加歡喜了。

“承相冉算何時動手?郭解最蕪心的就是這個問題。

“明日早朝!”呂嘉眼裡閃過一抹狠厲之色,雙手緊握。數十年了。他等的機會。終於來了,他的前途一片美好。

“承相。大事得成之後,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漢軍郭解沉吟:“敢問承相,有何妙策?”

南越軍隊根本就沒有抵抗,漢軍長驅直入,進展神速。若是不把漢軍打退,即使呂嘉奪得南越王位。也是坐不穩。呂嘉一到,郭解就失去了最後的容身之處,他自然是很在意了。

“這事不難。”呂嘉得意的一笑道:“大事一成,大漢不得不認可。到那時。在下送些厚禮便成。若是還不行。大不了閉關拒守。漢軍雖是長驅直入,畢竟人數不多。再者,他們沒有糧草,只要斷了他們的糧道,他們就會一敗塗地。”

南越地形複雜,多山地叢林,只集有切斷了漢軍的糧道,漢軍就有大麻煩了。呂嘉之言,很是在理。

“明日早朝,我先問罪,然後郭大俠再動手呂嘉得意的一挑

頭。

默蟻聯

晨曦初上,曙色微明。

南越王宮,趙傷穿戴整齊,手柱着柺杖,站了起來。

“大父,你這又何必呢?早朝之”有孫兒呢,你何火親自尖。”趙胡很是不滿,嘀吐起來,※

趙坨九十多,快近百的人了。身板雖是硬朗,也是精力不繼了。朝中之事,多是由趙胡處置,只有重大的事情,才稟報他決定。

趙傷一年到頭,也沒幾次上朝,除非有重大的事情,非他去不可。

“胡兒啊,今日之事,你處置不了。非得大父去不可。”趙俏整理一下衣衫:“傳秦衣。”

“大父,什麼事兒呀?,小趙胡聽得不莫所以。

“胡兒,你呀,處理政事這麼多年。卻是沒有多大的長進”哎!”趙住搖搖頭。不願再說。

“秦衣見過大王!”秦衣大步而入,衝趙儒見禮。

“秦衣。都準備好了嗎?”趙們問道。

“稟大王,都準備好了。”秦衣聲調有些高:“只等大王下令”。

“那就好!”趙俏直起身子道:“拿我的劍來!”

一個親衛忙把趙儒的劍拿來。趙儒抓在手裡,拔劍出鞘。好一把寶劍。劍光閃閃,如一泓秋水,光華刺目。

“這把劍,是始皇當年親手賜予我的!”趙億眼中精光暴射,好似利劍一般,讓人心悸:“那一年,我才十九歲!這劍隨我,已快八十年了!今天,又得飲血!走!”

“嗆!”還劍入鞘,大步而去,沉穩異常,一點也不象九十多快一百的人了。

“又要飲血?”趙胡眉頭一皺。很是想不明白。搖搖頭,緊隨其後。

默蟻

南越的朝堂。叫“宣室殿當然,這不是漢朝的宣室殿。是趙胡仿效漢朝的宣室殿而取的名。南越在經濟上嚴重依賴漢朝,這就造成了一股仿效之風,趙胡當上南越王后,甚至連王宮都取名爲“未央宮。”

殿中的大臣有數百之多。正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他們議得最多的就是漢軍長驅直入,南越不戰之事。

“漢軍離番離只有兩天的路程了。”

“來得真快!”

“沿途關隘不僅不戰,還開關相迎。給他們糧草,能不快嗎?。

“大王也真是的,竟然不戰而降。哎”。

“這還是大王嗎?大王當年可是打到長沙,打得漢朝屁都不敢放一個”。“我們得向大王諫言,一定不能讓漢軍再前進一步。”

“對,向大王諫言。”

呂嘉聽着羣臣的議論。大是的意。臉上卻是平靜異常,彷彿沒聽見似的。

郭解身着南越兵士的裝束,站在殿門口,只需要呂嘉下令,他就會動手。以呂嘉的權勢。把郭解弄到這裡來,一點難度也沒有。

“大王駕到!列位臣工早朝!”

“大王幕了?”趙儒上朝的時間很少,羣臣大是驚奇。轉念一想,漢軍都快到番易了,趙沱不得不現身了,這很正常。

羣臣伸長了脖子,只見趙俏在親衛的簇擁下,大步而來。一部花白的長髯不住飄動,腰懸秦劍,手柱拐技,很是威武。

今天的趙傷與往日裡的趙佳截然不同。以往。他上朝總是有些精力不繼,走路有些打晃,今天卻是健步如飛,其快如風,沉穩異常,彷彿他不是上朝,是在奔赴戰場似的。

“難道大王要親自披掛上陣小與漢軍大戰一場了?”羣臣很是奇怪的想着。

趙坨十九歲成爲秦始皇的親衛。跟隨秦始皇征戰天下,掃滅六國,立下不小的戰功。三十出頭就給秦始皇命爲大將。他打過的仗不知道有多少,他砍下的人頭可以堆出幾座山。

他是咋。知兵之人,是一員良將。對他的軍事才幹,不會有人懷疑。

他披掛上陣,與漢軍大戰,這未必沒有可能。可是,既然要打,爲何要把漢軍放進來呢?難道說,這是趙沱的妙計?以趙儒之知兵,很有可能。

“參見大王!”羣再忙見禮。

“免了!”趙儒一揮手,道:“你們可有奏議?”

“稟大王,臣有奏議一個大臣上前一步,此人正是一個部族的首領,衝趙住見禮道:“漢軍長驅直入,大王爲何不發兵拒戰?”

“是呀,大王!”又一個部族首領上前一步:“大王不僅不拒戰,還開關迎接漢軍,這是哪門子的道理?”

趙傷眉頭一挑,臉色平靜,無喜無怒,只是靜靜的聽着。

這一來。那些心懷不滿的部族首領膽子更大了,一個個的質問起來。

“承相以爲呢?”趙俏盯着呂嘉。

“大王,衆臣所言,正是臣所想。呂嘉選定今天動手,這氣勢一定要足,言辭一定要尖銳,才能引起那些部族首領的共鳴,聲調非常高:“大王,你開關迎漢軍,這是不戰而降。大王,你可曾把南越的前途放在心上?你這是怯戰!”

“對,是怯戰!”這些部族首領已經和昌嘉聲氣相通,立即附和。

“南越當由南越人作主,豈能讓漢人到來?”呂嘉右臂一揮,大聲質問道:“趙億,你枉爲南越之君。實爲漢皇走狗,你不配做南越之王。來啊,把這個老糊塗拿下,另立賢君。”

“拿下趙儒!”

呂嘉苦心經營這麼多年,他的勢力不他的話音一落,一片附和聲響起。日08舊姍旬書曬譏片齊餘

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46章 景帝駕崩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24章 太子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33章 單于暴走第58章 龍城!龍城!第73章 石破天驚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58章 大舉南下第10章 千古一帝第38章 墨家下山第67章 怒火中燒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89章 單于屈服第76章 不戰而退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89章 單于屈服第64章 血染大漠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25章 箭術訓練第21章 直搗龍城第96章 太后駕崩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3章 獵殺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19章 樑王賀禮第20章 見面禮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43章 氣象一新第4章 要變天了第21章 公主上門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11章 滅東胡(上)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2章 一鳴驚人第102 平定西域第71章 萬衆矚目第51章 災難降臨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57章 太后逼宮第54章 卷甲而逃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8章 始皇遺策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15章 再戰匈奴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7章 又見太子第5章 山雨欲來第23章 賞賜第17章 又見太子第22章 興師問罪第71章 暴打樑王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95章 羅馬帝國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43章 秦朝遺民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30章 勝利果實第9章 家第1章 漢家宮闕第12章 再勝一陣第1章 漢家宮闕第79章 戰果多大第27章 千古偉業第86章 落荒而逃第94章 留侯兵法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59章 千古秘事第6章 急風驟雨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64章 血染大漠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1章 漢家宮闕第53章 調兵遣將第11章 初戰告捷第42章 名將風範第20章 漢武帝第31章 反目成仇第34章 蠢蠢欲動第74章 凱歌不斷第22章 偷雞不成第91章 瘋狂吧第23章 毒計第95章 漢家兒郎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48章 出個主意第31章 初承重任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16章 戰力驚人
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46章 景帝駕崩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24章 太子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33章 單于暴走第58章 龍城!龍城!第73章 石破天驚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58章 大舉南下第10章 千古一帝第38章 墨家下山第67章 怒火中燒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89章 單于屈服第76章 不戰而退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89章 單于屈服第64章 血染大漠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25章 箭術訓練第21章 直搗龍城第96章 太后駕崩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3章 獵殺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19章 樑王賀禮第20章 見面禮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43章 氣象一新第4章 要變天了第21章 公主上門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11章 滅東胡(上)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2章 一鳴驚人第102 平定西域第71章 萬衆矚目第51章 災難降臨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57章 太后逼宮第54章 卷甲而逃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8章 始皇遺策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15章 再戰匈奴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17章 又見太子第5章 山雨欲來第23章 賞賜第17章 又見太子第22章 興師問罪第71章 暴打樑王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95章 羅馬帝國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43章 秦朝遺民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30章 勝利果實第9章 家第1章 漢家宮闕第12章 再勝一陣第1章 漢家宮闕第79章 戰果多大第27章 千古偉業第86章 落荒而逃第94章 留侯兵法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59章 千古秘事第6章 急風驟雨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64章 血染大漠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1章 漢家宮闕第53章 調兵遣將第11章 初戰告捷第42章 名將風範第20章 漢武帝第31章 反目成仇第34章 蠢蠢欲動第74章 凱歌不斷第22章 偷雞不成第91章 瘋狂吧第23章 毒計第95章 漢家兒郎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48章 出個主意第31章 初承重任第10章 鐵打的漢軍第16章 戰力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