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機不可失

就是李廣、程不識、衛青他們也是剮般嗯二

“司馬義是前朝國尉司馬錯的後人,秦楓是燕國大將秦開的後人。劉徹指着二人。

“司馬錯?秦開?”一陣驚訝聲響起。

司馬錯與秦開在戰國時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名氣非常大。漢朝離戰國時代並不算遠,還流傳着他們的故事,李廣他們很是詫異。個個睜大眼睛,打量着二人。

“司馬錯,前朝國尉。商鞍離世後,他接任秦國國尉,他駁斥張儀。力主收巴蜀。秦並巴蜀,國力大增,東向而爭天下,大佔上風,司馬錯之力也!”劉徹接着介紹:“司馬錯晚年,離開秦國,招驀一批義士,奔赴遼東,抗擊東胡。到如今。數百年過去了,司馬一族在遼東紮根,終成大族。”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周陽恍然。不住點頭,於司馬錯抗擊東胡一事。大是讚賞。

春秋戰國時代。北方胡人侵擾中原,爲禍日烈。其中,爲害最大的並不是匈奴,而是胡人,是東胡。多少志士爲了抗擊東胡,而奔赴邊關。司馬錯是其中之一,是其中名氣最大,成就最爲變然的一個,因爲他有着傑出的軍事才幹。

“秦楓的祖上是燕國大將秦開。秦開,曾率燕軍,在遼東大破東胡。東胡遁走千里。是以,秦開一脈。遂成遼東大族。”劉徹指着秦楓介紹。

秦開是燕國大將,與樂毅是同時代的人物,曾是樂毅麾下的猛將,跟隨樂毅參與滅齊之戰。

衆所周知,樂毅相燕,燕國由是變強,燕軍東指,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差點給滅了,要不是齊國出了一個天才的將領田單的話。

田單能夠破燕軍,光復齊國小那是因爲燕昭王死了,燕惠王中了田單的反間計,罷了樂毅的兵權,命騎劫爲大將。騎劫有勇無謀之人,不堪爲統帥,給田單火牛計殺得大敗。

當時,燕軍死傷無數,潰不成軍,獨有秦開所率燕軍安然撤退,損失不大,由是知名,成爲燕國大將。

燕國地處北方,是戰國七雄中被北方胡人滋擾最爲頻繁的國家,既要受到匈奴的攻擊,又要受到朵胡的滋擾,邊患極爲嚴重。

相較來說,東胡的滋擾更形嚴重,秦開被派去遼東抗擊東胡。他有着不凡的軍事才幹,一舉襲破東胡,東胡破膽,遠遁千里。

秦開破擊東胡的功績,雖然史書記載得較少,卻是對華夏做出的巨大貢獻,時隔數百年後,知者仍是不少。

對司馬錯、秦開這些熱血志士,周陽很有好感,站起身,行禮道:“原來是志士之後,失敬!失敬!”

“大帥過獎!”司馬義與秦板一齊回禮,臉上帶着欣喜之色。

周陽是名滿天下的統帥,能的他讚賞,那是莫大的榮耀。

李廣他們和周陽一般心思,一一見禮,連道失敬,司馬義、秦楓二人樂得張大了嘴,哪裡合得攏。

“匈奴此次攻打東胡,極是兇猛,東胡潰不成軍,不得不請出他們。前來長安,向大漢求援。”劉徹最後道:“你們二位給將軍們介紹一下東胡情形。”司馬家和秦家,是東胡的死對頭。可是,這種時候,對頭更可信。東胡這是不得已而向他們求助。

二人應一聲。對視一眼,司馬義道:“要說清眼下情形,就得從東胡的歷史說起。”

開場白一完,詳盡說起東胡的歷史。他們是遼東大族,數百年來與東胡大小戰役上百,對東胡極是瞭解,說得非常詳盡。

東胡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準確的說,東胡和匈奴不同,不是一個真正的民族,而是一個部落聯盟,東胡一支是其中最大的一支。東胡王雖然權力不不過是一個盟主罷了,不象匈奴的單于,是真正的部落首領。

在春秋戰國之時,東胡非常強大,對中原大肆滋擾,曾經一度侵入中原,差點把中原給佔領了。要是沒有五伯聯合天下諸侯出兵,把東胡打出去的話。

“胡虜”一詞流傳極廣,其中“胡”字,就和東胡有關。

東胡除了滋擾中原以外,還對相鄰的遊牧民族進行戰爭,其中受害最大的就是匈奴了。

匈奴在冒頓統一之前,並不是那麼強大,四分五裂,其實力大打折扣。趙武靈王時匈奴南下河套之地。頭曼單于南下河套,固然有爭奪肥美水草地的想法,亦有架不住東胡進攻的因素,在東胡的強大攻勢面前。匈奴不得不選擇避其鋒芒。

結果卻是遭到趙武靈王和慕恬的進攻,大敗而逃。

匈奴兩次大舉南下,都是大敗而歸,國力大損,口衆銳減,東胡卻沒什麼損失,對匈奴打得更兇狠了。

冒頓殺父自立爲單于後,第一件事就是被東胡訛詐。東胡先是要冒頓的駿馬、閼氏,冒頓全給了。

在當時,不僅東胡,還包括匈奴的大臣都以爲早頓是膽怯,膽小怕事,認爲他無能。

東胡得了便宜之後,得寸進尺。獅子大開口,要匈奴的土地。匈奴的羣臣原本以爲膽小的冒頓一定會同意,卻是沒有想到,冒頓火了,召集部衆,率領大軍殺奔東胡。

東胡得了不少好處,滿以爲冒頓膽不敢有異動,已經做好了接收土地的準備,根本就沒有想到冒頓會率軍前來。給冒糊引;一個措弄不及,損失慘重。死傷無“※

這一仗,對東胡來說,是致命的。從此以後,強大的東胡開始走下坡路了,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冒頓解決了東胡這個最大的威脅之後,這才騰出手來發動戰爭,統一了匈奴。經過數年的戰爭,匈奴第一次被統一在一起,其實力倍增。最後纔有平城圍劉邦,遺書謾高後之事。

冒頓是匈奴歷史上最有才幹的領袖,他統一匈奴之後,並沒有對東胡發起大規模的戰爭,而是對漢朝大打出手。究其原因,不外在於漢朝富饒,讓匈奴垂涎,而東胡,現在的東北三省,是苦寒之地,遠遠不如漢地錦繡。

冒頓之後的老上單于,還有現如今的軍臣單于,都奉行與漢朝戰爭的方略,而不是對東胡大打出手。東胡這纔有了喘息之機,一直芶言殘喘至今。

儘管匈奴沒有追擊,東胡卻是再也沒有恢復過來,王權給削弱,兩支部落迅速崛起,成了東胡最大的兩支勢力。一支是住在鮮卑山附近的鮮卑一族,另一支是住在烏祖山附近的烏桓一族。

鮮卑、烏祖兩族,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影響力。烏桓在三國時,給曹操徵滅。曹操徵烏桓之後,還寫下了《觀滄海》的名篇。

鮮卑一族在南北朝五胡亂華時代,深入中原,建立了政權。喜歡金大俠的朋友,就知道會“斗轉星移。的姑蘇慕容世家,就是鮮卑一族。從根上說,慕容世家其實是東胡一支。

除了鮮卑和烏櫃這兩支外,東胡還有柔然、室韋、庫莫奚、契丹、蒙古這些民族。

其中,契丹和蒙古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最有名的就是蒙古一族了,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

追根溯源,蒙古仍是東胡的一支。

長城大戰之後,軍臣單于採納了中行說的方略,吞併附近的部落,增加土地口衆牛羊,以此來加快匈奴的恢復速度。軍臣單于率軍西征,不僅滅掉了月氏,還把西域給收了,匈奴的土地擴大了不少,口衆也增加了。

儘管如此,匈奴仍是沒有恢復到長城大戰以前的水準,若與漢朝大戰的話,討不了好。軍臣單于決心執行中行說方略的第二部分,對東胡用兵,逼迫漢朝發兵,在廣漠的東胡之地與漢朝大戰一場。

若是漢朝不出兵,匈奴就收了東胡之地,對漢朝的威脅更大。匈奴收了東胡之後,匈奴與漢朝的邊境就從隴西到遼東,也就是從現在的青海到東北。這是上萬里長的戰線。漢朝要據守,難而又難。

更別說,得到東胡的部落口衆,匈奴的實力不僅恢復,還更加強大。到那時,就可以與漢朝大戰了。

若是漢朝出兵,漢朝的麻煩同樣很大。要對付匈奴的大軍,漢朝就會出動少則三二十萬,多則四五十萬。方有成算。要知道。在廣漠的大漠上與匈奴作戰,那是很不利的。軍隊少了根本就打不過,只有多出兵。

出兵一多,這後勤擡重就是一個大麻煩。數十萬大軍,一天就要吃掉一座山,需要幾百萬人運送擡重。這是何等之難,會天下震動。

就算漢朝出動這麼多的軍隊。還不見得能打勝。匈奴完全可以發揮輕騎兵的優勢,避免正面決戰小進行襲擾,破壞漢軍的後勤,拖垮漢軍。再抓住機會,發起決戰,漢軍必將損失慘重。

即使漢軍安然撤退,光是糧草的消耗,也要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過來。就這數年時間,對匈奴來說,那是太寶貴了,可以做很多事。可以擄掠漢朝很多地方,對漢朝的軍心士氣打擊非常大。

不論是哪一種結果,匈奴出兵東胡,只賺不賠,穩勝之局。

“好惡毒的謀劃!”司馬義說完。李廣忍不住罵起來:“肯定是那個閹禍的主意”。

中行說這一計真的很惡毒,漢朝出兵與不出兵都是犯難。出兵有出兵的好處,亦有出兵的難處;不出兵有不出兵的好處,亦有其難處。讓人很難做出決斷。

“一定是他!”

“除了他,還能有誰能想出如此惡毒的計策!”

程不識他們大聲咒罵起來。

周陽卻是平平靜靜的坐着,沒有說話。劉徹笑着問道:“姐夫,你以爲如何?”

“太子,匈奴此計雖毒,卻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周陽微微一笑道:“若是在數年前,大漢手裡沒有騎兵,出動步兵,帶上戰車,去東胡與匈奴揮,真沒成算

“可眼下不同了,大漢手裡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雄兵,其戰力遠非匈奴所能比”。劉徹接過話頭,很是振奮的道:“正因爲如此,孤才決定出兵東胡!匈叔不是想存東胡與大漢大戰一場嗎?孤就成全他!等到匈奴發現錯了,已經悔之晚了!這對大漢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會,絕不能錯過!”

別看劉徹年紀於這些軍國之事,卻是老練異常,申公他們不得不服氣:“太子聖明!”

“姐夫,你打算帶多少兵?”劉徹問道。“十萬足矣!”周恥略一沉吟。

“十萬?”司馬義和秦楓驚訝不置,提醒道:“大帥,匈奴可是出兵二十萬呀。十萬之數。是不是有些少?。

“謝二位好意提醒。”周陽仍是那般平靜:“若是隻打敗匈奴的話。三萬便足矣!趁這次機哦,川只匈奴的二十萬大軍給殲滅了,削弱匈奴,爲破擊匈奴析圳叉潯的條件。十萬,足以打得匈奴雞犬不留!”

“這個”司馬義和秦楓固然聽說過閩越一戰,三萬漢軍把閩越軍隊碾成了碎片。可那是閩越,不是匈奴。閩越軍隊是兩條腿,全是步兵。匈奴全是騎兵,四條腿。戰力完全不同,三萬漢軍可以把閩越十五萬大軍碾成碎片,卻不能把二十萬匈奴打敗。

周陽的聲音並不高,卻是容置疑,二人驚訝得不知如何說話纔好。

“少帶軍隊,可以減少輻重。便於速戰速決!”周陽眉頭一挑。

出兵東胡,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讓景帝的意外駕崩影響戰事,只有速戰速決。

“十萬,應該夠了!”劉徹點頭,贊同周陽的說法。

“既然如此。我等多說無益。”司馬義從懷裡取出一束絹帛:“這是我們司馬家與秦家合力,繪製的東胡地圖,於大帥或許有些用處。”

這兩個家族與東胡對抗了數百年,對東胡極是熟悉,他們繪製的地圖必是非同可,周陽大是振奮。接在手裡,展開來,鋪在地上。

劉徹、周陽、主父偃他們個個伸長了脖子,開始細看起來。

正如周陽所料,這地圖繪得極是詳細,山山水水、東胡的部落營地繪得很清楚。

對東北三省的地形,周陽並不陌生,看過不少東北三省的地圖。可是,周陽看到的地圖,上面標出的是衆多的城鎮。

“玉助我矣!”周陽大是歡喜。

身爲統帥,當然知道地圖的重要性了,要是沒有這幅地圖,光憑周陽的記憶,是沒多大用處的,此時的東北三省,沒有城鎮,只有部落。這仗還怎麼打?

一衆人看着地圖,露出了笑容。

劉徹更是用屁股碰周陽,頗爲調皮的道:“姐夫,有了這地圖,何愁不勝?”

周陽他們詳看起來,有問題就問,司馬義和秦板有問必答。

過了一陣,劉徹把地圖收起來道:“姐夫,這地圖不忙先給你。得讓人圖繪幾份再說。”

“要圖繪就多圖繪些,將軍們人手一幅。”周陽對他這處置甚是贊同。

“匈奴由誰統兵?”周陽問道。

“是左谷蠢王,侯產兒!”秦板回答。

侯產兒勇猛善戰,已經積功升爲左谷蠢王了。

“侯產兒?”李廣的眼睛猛的瞪圓了:“太好了!我一直記着他呢!”

李廣善射,天下無雙,就沒有人能從他箭下逃生的。可是,侯產兒卻是一個。當然,若不是侯產兒當時的坐騎,追風駒了得,早就死在他廣箭下了。

縱然如此,李廣仍是耿耿於懷。這些年來一直盼着,再次與侯產兒在陣前相遇,較量一番箭術。

“此人勇猛無敵,箭術精絕,少有人能敵。東胡的猛將,死在他箭下者不在少數。”司馬義搖頭。

“不過是我李廣手下敗將!”李廣歡喜難言:“這一次,我倒要看看。沒有了追風駒,他還能逃走嗎?”

要不是追風駒,侯產兒早在他箭下死過十回八回了。一想到即將與侯產兒相遇,李廣興奮都快歌唱了。

“依我看,這次飛將軍就不必去了。”周陽嘴角掠過一抹壞笑,打擊李廣。

“什麼?我不去?”李廣眼睛瞪得老大,吃驚的打量着周陽。

“是呀!”周陽一本正經的點頭:“你在邊關與匈奴打的仗,沒有一百,也有好幾十了。不要每次都搶着打,總要給年青人一些機會,是不是?這次去東胡。一是要歷練大軍。二是要歷練將軍們,你就不必去了。”

“不行!”李廣急了,六年沒上戰場,早就憋壞了。要知道他們在北方時,哪年哪月沒仗打?

“大帥,末將還要和侯產兒較量箭術呢!”李廣一臉的笑容,比起笑彌勒還要親切。

“飛將軍,你的箭術就那樣,連侯產兒都射不死,不用比了,還是留下來看家吧。”周陽一本正經的道。

“太子。你瞧大帥他”周陽曆來說一是一,李廣知道很難說動了,轉而向劉徹求救。

“飛將軍,這咋。調兵遣將的事,孤是不過問的。”劉徹也是一臉的

“你們”李廣的眼睛瞪圓了,氣鼓鼓的。

“哈哈!”

衆人把他的氣憤樣兒看在眼裡,大笑不已。

“你們都下去,姐夫,跟我專見父皇。”劉徹一揮手,拉着周陽,大步而去。

一出殿門,劉徹就笑道:“姐夫。你怎麼調侃飛將軍。”

“太子有所不知,我是真的如此打算。”周陽搖頭:“馬上就要和匈奴大戰了,歷練一下將軍們,也是好的。”

衛青是天才的軍事統帥,也是需要機會的,周陽就是想趁這次出兵東胡,給衛青、張通這些將領更多的機會。

“姐夫想得深遠。可是,依我看,飛將軍恐怕不會善罷甘休!”劉徹提醒一句。

“放心吧,我自會計較。”周陽不當一回事。

“那就好!”劉徹點頭。兩人來到特蘭殿。一進殿,周陽驚訝得張大了嘴巴,下巴都快砸在地上了。

第29章 萬分危急第40章 飛騎,出擊!第24章 太子第6章 淑女阿嬌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8章 別無選擇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68章 大戰在即第19章 樑王賀禮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48 滿載而歸第38章 墨家下山第97章 喜得寶駒第87章 百越收復第34章 趙過第7章 惹事精第38章 墨家下山第19章 飛將軍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98章 張騫出使第79章 戰果多大第1章 秦皇雄風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92章 魂兮歸來第74章 橫掃第37章 挑戰墨家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27章 接納第1章 秦皇雄風第35章 館陶公主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64章 來得好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40章 緊鑼密鼓第31章 真夠陰損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24章 太子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25章 環首刀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54章 大軍雲集第17章 升任校尉第3章 李陵第19章 樑王賀禮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50章 一言而決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15章 曹壽逼婚第68章 一怒興師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63章 痛下殺手第43章 秦朝遺民第71章 天佑大漢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8章 破綻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72章 動手了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81章 《破龍城》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36章 正式練兵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4章 要變天了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7章 男兒行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85章 王對王第76章 血!血!血!(下)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33章 單于暴走第33章 賜官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6章 周陽歸來第60章 浩劫降臨第35章 景帝的魄力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20章 大漢軍略第10章 千古一帝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55章 豪言壯語第58章 束手無策第26章 悠悠我心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60章 漢軍出塞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23章 明白人
第29章 萬分危急第40章 飛騎,出擊!第24章 太子第6章 淑女阿嬌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8章 別無選擇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68章 大戰在即第19章 樑王賀禮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48 滿載而歸第38章 墨家下山第97章 喜得寶駒第87章 百越收復第34章 趙過第7章 惹事精第38章 墨家下山第19章 飛將軍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98章 張騫出使第79章 戰果多大第1章 秦皇雄風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92章 魂兮歸來第74章 橫掃第37章 挑戰墨家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27章 接納第1章 秦皇雄風第35章 館陶公主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64章 來得好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40章 緊鑼密鼓第31章 真夠陰損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24章 太子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25章 環首刀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54章 大軍雲集第17章 升任校尉第3章 李陵第19章 樑王賀禮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50章 一言而決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15章 曹壽逼婚第68章 一怒興師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63章 痛下殺手第43章 秦朝遺民第71章 天佑大漢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8章 破綻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72章 動手了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81章 《破龍城》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36章 正式練兵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4章 要變天了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7章 男兒行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85章 王對王第76章 血!血!血!(下)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33章 單于暴走第33章 賜官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6章 周陽歸來第60章 浩劫降臨第35章 景帝的魄力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20章 大漢軍略第10章 千古一帝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55章 豪言壯語第58章 束手無策第26章 悠悠我心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60章 漢軍出塞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23章 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