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七節

此次洛陽大戰,有四個主戰場,兩個牽制戰場,投入的總兵力大約爲三十四萬人,徵調民夫大約爲三百萬人,預計攻擊時間爲半年以上。按照朝廷的估算,大軍在明年底如果無法攻克洛陽,那麼戰事就要停止,朝廷要重新籌措糧草準備來年再戰。戰事一旦拖到後年,不但耗費驚人,天下形勢的發展也難以預測。因此,天子、長公主和朝廷都希望大軍能在明年底之前攻克洛陽,以便牢牢奠定中興大業的基礎。

攻擊洛陽的四個主戰場分別是關西、河內、河南和穎川。

在關西戰場上,朝廷決定投入十萬大軍。左衛將軍麴義爲大軍統帥,右將軍楊鳳副之。張白騎、張郃、高覽、孫親、樑百武各領一軍,每軍兩萬人。樓船中郎將楊華的河東水師在攻擊過程中受麴義節制。

在穎川戰場上,朝廷也投入十萬大軍。左將軍顏良爲大軍統帥,武衛將軍文丑副之。王當、張繡、徐晃、吳雄、紀靈各領一軍,每軍兩萬人。

在河南戰場上,朝廷投入了六萬南北兩軍。龍驤大將軍趙雲爲大軍統帥,中壘將軍於毒副之。

在河內戰場上,朝廷投入的兵力最少,只有兩萬大軍,虎威中郎將司馬懿爲統帥,虎牙中郎將魏延副之。蕩寇中郎將沮鵠統率的冀州水師在攻擊過程中受司馬懿節制。

四個主戰場中,河內戰場距離洛陽最近,受到的阻擊也是最大,在短時間內攻克孟津和小平津兩關的難度很大。爲了減少損失,只做輔助攻擊,牽制敵軍兵力。穎川戰場的戰鬥最爲激烈。我們爲了攻打洛陽必須迅速拿下魯陽,而叛軍爲了確保與洛陽的聯繫必須死死守住魯陽,他們會從汝南、南陽、洛陽三個方向夾擊北疆軍,穎川戰場將有連番血戰。因此,關西戰場和河南戰場是大軍的主攻方向,只要這兩個戰場中的任何一個率先攻克了虎牢關或函谷關,洛陽的外圍防線就被突破,叛軍只能放棄“八關”,全線撤守洛陽城。

兩個牽制戰場在關中和青兗兩州。

關中方向有來自西疆和漢中的威脅,青兗兩州有來自曹操和袁譚的威脅。當我們把主力全部投到洛陽戰場的時候,這兩翼戰場只要有任何一處受到強有力的攻擊,防線被敵突破,那麼洛陽大戰極有可能失敗。

江淮的形勢從九月之後發生了很大變化。江東軍在攻佔江夏後,長江南北兩岸的戰事迅速平息。但在這之後我們發現荊州軍主力陸續北上,因此我們不得不考慮孫權可能和曹操一樣,腳踏兩條船,和袁紹、曹操、劉表達成了某種約定,否則荊州軍主力不會毫無顧忌地北上南陽。如果事實和我們估計的相差無幾,那麼我們攻打洛陽的時候,曹操、袁譚有可能聯手攻擊青兗兩州,而孫權卻有可能對我們的要求置若罔聞,拒絕出兵威脅江北。

西疆的戰亂隨着冬天的來臨逐漸停止,但這和寒冷的天氣沒有直接關係,而和賈詡大人的“以羌制羌,以夷制夷”策略實施有關。目前這個策略正在逐步展開。馬超奉旨安撫白馬羌和參狼羌,龐德幫助聶嘯平定湟中、枹罕兩地的羌人之亂。只待隴西局勢穩定後,馬超和龐德就要聯合白馬、參狼、湟中等諸種羌人攻擊西海的燒當羌。與此同時,雷子也正在大漠上和弧鼎、棄沉、步度更、泄圭泥、木桃、木李等鮮卑部落王商議攻擊河西一事。如果雷子將軍能順利說服各部落王,並組建聯軍殺進河西,那麼明年西疆的形勢雖然依舊混亂,但對關中尚不會造成嚴重威脅。

益州的內訌非常嚴重,劉璋和巴郡的趙韙、漢中的張魯正在交戰。按道理他們不會對我們造成威脅,但據我們得到的消息,趙韙和劉表有盟約關係,張魯和袁紹有聯姻關係,因此,我們不得不慎重對待。

在當前形勢下,袁紹要想扭轉乾坤,轉敗爲勝,僅靠劉表、劉備的支援固守洛陽顯然不行,他必須另闢徯徑,想方設法打破我們對洛陽的包圍,讓我們攻擊洛陽失敗,給他贏得喘息的時間。從常理上來推斷,袁紹想出來的辦法不外乎是在洛陽的東、西方向開闢兩翼戰場,依靠叛軍在兩翼戰場的突破摧毀我們攻克洛陽的意圖。這個辦法的確不錯。不過現在曹操實力有限,孫權、周瑜又反覆無常,東路戰場很難對我們造成威脅。而西路戰場的開闢太難了,除非出現奇蹟,否則叛軍不可能搶在我們攻克洛陽前形成威脅關中的力量。

叛軍會不會創造奇蹟,我們不知道,但我們要未雨綢繆,要儘快佔據漢中,要以最快的速度佔據平定天下的優勢。

佔據漢中的好處不言而喻,攻克洛陽後,我們可以從漢中出發迅速南下成都,繼而佔據整個益州。然後我們從中原、巴蜀兩個方向攻擊荊州,則荊州旦夕可下。荊州拿到手,中興大業也就唾手可得了。此時如果曹操、孫權、周瑜負隅頑抗,拒不投降,我們則兵分兩路,一路出兵江淮,一路沿長江而下攻打江東,如此天下可定。

張遼的話還沒有說完,大堂上的將軍們便小聲議論起來。遙遠而神秘的巴蜀、漢中對於這些常年征戰在邊疆、河北、中原的將軍們來說,感覺非常陌生。

“明年,我們是不是打漢中?”何風興奮地問道。他的軍隊在關中駐防,不能參加洛陽大戰,這讓他一直鬱鬱不樂。

“這個……”張遼猶豫了片刻,皺眉說道,“這是朝廷對儘快平定天下所擬定的一個策略,主要是綜合考慮了很多因素,但未必馬上就打漢中。明年,大軍主力全部集中在洛陽,我們要先掃清洛陽的外圍打進八關,然後再展開攻堅。洛陽的堅固我們是知道的,朝廷之所以集結了二十八萬大軍攻打洛陽,就是考慮到了其攻擊的難度。這樣一來,我們在牽制戰場上的兵力就非常少。如今西疆局勢混亂,關中的兵力主要還是確保長安的安全,所以打漢中的時間應該是在攻佔洛陽之後。”

“打下洛陽後,大軍應該順勢而下,打荊州、打江淮。”王當冷聲問道,“爲什麼要突然分兵打漢中?難道叛軍放棄了荊州和江淮,都逃到巴蜀的深山老林裡去了?”

大堂上頓時一片鬨笑。

鮮于輔站了起來,神情嚴峻,目光緩緩從衆將臉上一一掃過。大堂上霎時安靜下來。

“文遠,給他們解釋一下。”徐榮衝着張遼揮揮手,“打漢中的問題牽涉到朝廷平叛策略,應該解釋清楚,讓大家對朝廷的整個平叛部署有個全面認識。”

張遼點點頭,走到了懸掛在大堂一側的巨幅地圖前。

“幾位大人……”張遼指了指太尉楊彪、左車騎將軍鮮于輔、右車騎將軍徐榮、左衛將軍麴義、右衛將軍張燕等人,大聲說道,“在商討平叛策略的時候,首先考慮到了長安的安全。長安即將成爲大漢的都城,天子、長公主和朝廷有可能在明年秋天進入京都。”

“但長安目前並不安全。”張遼手指地圖,“西疆的形勢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說了。益州自從益州牧劉焉死後,局勢就不再穩定,這給袁紹和劉表奪取益州創造了機會。從袁紹主動和張魯聯姻這件事來看,袁紹在中原大戰失敗後,顯然看到了奪取益州對於抗擊我們的重要作用。袁紹敗走洛陽後,如果逃進益州,將給中興大業造成很大的危害。退一步說,就算袁紹敗亡於洛陽,但劉表、劉備呢?他們依舊可以逃進益州,對中興大業造成同樣的危害。”

“大家都知道,當年光武皇帝中興社稷的時候,公孫述在益州割據稱帝。公孫述只做了十二年皇帝,但光武皇帝卻打了他整整十年。很顯然,公孫述稱霸益州讓光武皇帝的中興大業受到了很大阻礙,其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光武皇帝平定西疆的時間大大延長,讓關中飽受摧殘。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益州叛軍屢屢北上,不斷地攻擊關中和西涼,西疆如何穩定?西疆不能穩定,羌人反過來又威脅關中安全,這會讓益州叛軍更加頻繁地北上征伐。如此惡性循環,長安的安全如何保證?長安不穩,大軍主力就要西征,就要南下打益州,那麼朝廷哪裡還有財賦支撐荊州和江淮戰場?”張遼停了一下,看看堂上衆將,繼續說道,“所以,天子一旦宣佈定都長安,我們的平叛策略就要做出巨大調整。打下洛陽後,大軍的主要征伐目標將是西疆,是益州。”

北疆諸將凝神細聽,一個個陷入沉思。

“定都長安是爲了保證西疆、北疆的穩定。西疆、北疆穩定了,我們沒有後顧之憂了,才能揮師南下。定都洛陽讓我們距離西疆、北疆太遠,容易失去對西疆、北疆的控制。西疆、北疆亂了,平叛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如果兩疆都亂了,而大軍又未能打過長江,平叛之事一拖再拖,朝廷極有可能被拖垮。到時不但中興大業毀於一旦,大漢更有可能出現南北對峙的局面。”張遼說道,“現在我們馬上就要定都長安了,但韓遂的死讓西疆形勢驟變,穩定西疆確保京都安全隨即成了朝廷最迫切的目標。”

“我們打完洛陽就要打西疆,那麼袁紹、劉表、劉備、曹操、孫權、周瑜等人就能得到喘息的時間。有了喘息時間,袁紹和劉表自然就會把目光投向益州,利用益州攻擊關中和西疆,從而把我們拖在關中和西疆,給他們扭轉不利形勢反敗爲勝創造機會。”

張遼舉起手,用力拍在了地圖上,“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我們不能不顧京都的安危,但又不能讓叛逆捲土重來,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立即打益州。”

“西疆和益州,先打哪一個對長安安全和中興大業最有利?這是幾位大人在商討平叛策略時考慮的第二個問題。”

“從目前形勢來看,先打益州最有利。”張遼手指地圖上的益州說道,“我們從中原南下無論是打荊州還是打江淮、江東,最後都要面臨長江這道天然屏障。打下益州,有助於我們取得對長江的控制。控制了長江,叛軍便失去了最大倚仗。在我們的兩路夾攻下,叛軍必定狼奔豕突,灰飛煙滅。這種攻擊之策顯然比我們從中原方向強攻長江爲好。”

“我們再次假設一下,如果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益州,那麼我們打西疆的時候,就少了後顧之憂,西疆可以迅速平定。與此同時,袁紹、劉表等叛逆在我們兩路夾攻的強大威懾下,完全喪失了抵抗力,他們迫於敗亡的事實,有可能舉手投降,這可以讓朝廷以最小的代價,在最短的時間內穩定下來。當然了,這僅僅是朝廷的一廂情願。但不管怎麼說,只要我們取得了這種兵事上的絕對優勢,就算袁紹、劉表等人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他們也沒有實力和朝廷對抗了。打也好,不打也好,等待他們的都是敗亡的命運。”

北疆諸將恍然大悟,議論聲再次響起。

張遼面對衆將,舉起雙手用力在空中虛按了幾下,示意衆將不要說話。

“由於朝廷決定定都長安,所以平叛策略改變了。但平叛策略的改變是建立在攻克洛陽的基礎上。洛陽如果不能攻克,現在朝廷所定的平叛策略也就很難實施了。”

“因此,我們的牽制戰場對保證大軍主力攻克洛陽非常重要,請牽制戰場上的諸位將軍大人以中興大業爲重,務必遵從朝廷的命令。”

青兗兩州的牽制戰場上有高順、臧霸、彭烈、魏續四位將軍的大軍,共四萬人馬。大軍由前將軍呂布統帥,折衝將軍高順、威虜將軍臧霸副之。呂布將軍的中軍大營就設在任城,直接威脅徐州。

關中的牽制戰場由徵虜將軍華雄爲統帥,驤武將軍衛峻、厲威將軍何風副之,楊淳、李雲、子率等將軍共統領三萬步騎大軍駐守於長安、大散關、武關、潼關、蕭關等城池關隘。

整個中原戰場由大將軍李弘坐鎮陳留指揮,後將軍玉石坐鎮洛陽前線。寧朔將軍樊籬坐鎮冀州鄴城,負責給中原大軍調撥糧草輜重。

整個關中、關西戰場由右車騎將軍徐榮坐鎮長安指揮,並親自督運糧草輜重。

張遼說完之後,已經升職爲蕩寇將軍的皇甫酈站了起來。他現在兼領大司馬府的司馬。他就各部大軍的建制做了詳細說明,並宣讀了對各部大軍的軍司馬級以上軍官的重新任命。由於大軍人數驟增十萬,原軍中各級軍官都升了職,功勳較多的人甚至連升三級。加官升爵是最高興的事了。這些統軍大將都很興奮,湊在一起互相比,看誰的部下升職最多。

皇甫酈唸完之後,厲威將軍何風馬上站了起來,衝着鮮于輔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禮,正想張口說話,鮮于輔一揮手阻止了他,“關中的兵力不多,暫時不能攻擊漢中。”

“爲什麼?”何風瞪大眼睛說道,“如果袁紹和劉表先派軍隊進駐漢中怎麼辦?”

“我們也擔心出現這種情況。”坐在鮮于輔身邊的徐榮說道,“朝廷已下旨招撫漢中張魯,想試探一下張魯的反應。如果他接受招撫,我們就立即派駐軍隊進入漢中,如果他拒絕招撫,我們再做攻擊的打算。漢中很難打,攻擊前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不能倉促行事。”

何風奇怪地問道:“漢中很難打嗎?”

“你知道當年光武皇帝打益州,是從哪裡打進去的嗎?”鮮于輔笑着問道。

何風想都沒有想,張口就說道:“是從荊州打進去的。當年大將軍岑彭先從夷陵方向攻破江關(即今奉節附近的翟塘關,又稱悍關),打開了直通巴楚的咽喉,但他隨即被刺殺。第二年大司馬吳漢率軍殺到成都,擊敗了公孫述。”

“在大將軍岑彭攻打巴蜀之前,前將軍李通、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王霸已經攻克了漢中,但他們爲什麼沒有從漢中直接殺到成都?”鮮于輔又問道。

何風愣了一下,“大概是因爲從漢中到成都的棧道都給公孫述燒了,無路可通吧?”

“我們也有同樣的擔心。”鮮于輔嘆道,“從關中到漢中,需要翻越秦嶺,但自古以來就沒有路,只有棧道。棧道難行,路上驛關重重,我們要走幾百裡甚至上千裡,隨時都會被敵人發現。”鮮于輔嘆道,“從關中到漢中有四條棧道,分別是從大散關南下的陳倉故道,從郿城南下的褒斜道,從武功城東南方向南下的黨駱道,從長安城南濡水河方向南下的子午道。無論我們走哪條棧道,只要被他們發現,放火燒掉一截,我們就不得不掉頭,所以打漢中之前,務必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否則是自尋死路。”

“從西疆方向突襲呢?”何風猶不死心,追問道。

“從西疆的隴南進入益州的漢中、廣漢一帶有四條棧道,分別是嘉陵道、祁山道、沓中陰平道和洮岷道。”鮮于輔很耐心地解釋道,“拙言啊,就算你千里迢迢,歷經千辛萬苦把軍隊帶過去了,但糧草怎麼辦?軍械怎麼辦?退一步說,就算你勉強支撐着趕到了漢中地境,但進入漢中腹地之前還有一道陽平關,那關隘天下聞名,你這支疲憊之師怎麼打?”

何風氣得怒哼一聲,惡狠狠地罵了兩句,“既然沒辦法打,那就乾脆一把火把所有的棧道都燒了,讓他們也無法打長安。”

楊彪、鮮于輔、徐榮、張燕等人失聲而笑。

麴義隨手拿起案几上的一卷竹簡劈頭蓋臉地砸了過去,“你都是將軍了,還這麼沒腦子。我這張臉給你丟盡了。”

何風嚇得一縮腦袋,歪身躲過了竹簡。

“棧道燒了,他們難道就不能重新鋪嗎?秦嶺上最多的就是樹木了。”徐榮衝着麴義擺擺手,示意他注意場合,不要亂打人,“大軍通過棧道並不是什麼難事,敵人即使把棧道燒掉一截,我們也可以帶着工匠一路鋪過去。對於我們來說,最難的是糧草輜重的運輸。打漢中也好,打成都也好,一路上都是重重關隘,大軍需要很長的作戰時間,所以糧草輜重的運輸問題是保證大軍能夠持續作戰的重中之重。”

“當年前將軍李通之所以未能繼續南下攻打成都,是因爲漢中被羌人徹底毀了,短期內無法恢復,大軍得不到糧食支援,只好撤回關中。後來光武皇帝選擇從益州東面展開攻擊,就是因爲可以利用長江水道運輸糧食軍械。”徐榮走到巨幅地圖前,指着地圖上的漢中說道,“目前,朝廷的平叛策略很明確,打下洛陽後立即打漢中。打漢中需要多少軍隊,需要徵調多少民夫,需要多少糧草軍械,我們都要仔細覈算,以確保大軍能一戰成功。”

“所以……”徐榮轉身望着一臉失望的何風說道,“今年打漢中,的確太困難了,不僅兵力不足,民夫不足,糧草和軍械也無法保障。”

“拙言,陪你母親過完年後,你就回關中,給我老老實實地訓練軍隊,不要胡思亂想。”鮮于輔笑道,“將來打漢中,我讓你第一個南下。

何風無精打采地“嗯”了一聲,垂頭喪氣地坐了下去。

軍議快結束的時候,鮮于輔鄭重囑咐了諸將一些事,最後說道:“諸位大人過完年後,即刻奔赴戰場。希望明年的新年,我們能在長安城裡歡慶洛陽的收復。”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錢穆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六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17章 兵鋒臨城下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八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九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三作者錢穆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