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張清源闖進楊希雅的房間,一腳把一個老頭兒放翻在地,道:“妖孽!這回我看你往哪兒跑!”楊希雅一愣,分辨道:“你弄錯了,這是我外公。”聽楊大小姐這樣說,張清源也一愣。瞪大眼睛仔細看了看。沒錯,還真是個純人類,但他身上的妖氣也太濃了。濃到不仔細分辨都看不出是人的地步。
不對,他身上的氣息咋那麼熟呢!是那個神秘銅片!這樣想着,張清源把銅片拿出聞了一下,和老人家身上的妖氣比對了一番。老人身上的妖氣濃了許多。這是加強版的。哈哈,找到了,原來根源在這兒呢!
正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在和尚那費了那麼大的勁兒,又是比武又是鬥法的,愣是沒得到一點有用的信息。倒是鬥法視頻一傳開,無意中引來了人家的外公。難得的是老人家身上還帶着和銅片上一樣的妖氣。有時候,事情的發展就是這樣出人意料。
等解釋清楚之後,詢問了下,楊希雅的外公也不知道騷擾楊大小姐的妖物的詳情。從老人家身上的妖氣濃度來看,那妖物必在他家中無疑。張清源很高興,暗暗聞了下,那妖氣很強,妖物的實力可能不弱。這正合他的心意。第一次的降妖記錄有着落了。
張清源他們便去了楊希雅外公的家。老人家喜靜不喜動。平時住在一個小四合院裡。在泉城,這樣的四合院可不多見。
首先看到了自然是兩扇黑漆大門,門上有黃銅門鈸一對,連能避邪的門鈸上都是淡淡的妖氣。其它地方就不必說了。院子裡簡直是妖氣瀰漫。在妖氣的薰陶下,草木竹石也距成妖不遠了。
院內有北房三間,一明兩暗,這應該是老人家的正房。東西各有廂房兩間。南房三間。張清源對這種古院還是有些瞭解的。南房一般用作書房或客廳。正是那裡妖氣最濃。想來當是妖物所居。張大高人見獵心喜,不等招呼就進了南房。首先看到的就一副古畫。正是它在散發着濃濃的妖氣。
那是一張呂祖像。畫的自然是呂洞賓。也不知這畫是何人所繪,那呂祖背背寶劍,說不出的瀟灑飄逸。是啊,若是繪畫人筆力不夠,它又怎麼可能成妖呢!看到對手是畫妖,張清源喃喃道:“竟是畫妖,竟是畫妖!”
楊希雅看了張清源一眼,也看不出他臉上是驚是喜。就問道:“怎麼?畫妖和其它的妖有什麼不同嗎?”
這當然不同了?畫妖靈性最高,當年有個畫妖幾乎開闢了一方小世界。收服畫妖的那道人可是……
後面的他含糊了過去。楊蘆笛等均可猜出,想必那道人得到了不少的好處。忽聽張清源叫道:“且讓貧道試試他的道行。”說罷,張清源法訣邊掐,郎聲道:
雲寇風梟各西東,
五雷真相主滅攻。
幻化劫數平天鬥,
孽障消弭妙法中。
隨着張清源的真言,天地間產生了一種極大的威勢。一道金色的雷霆在虛空中生成,然後飛快的闢了下來。耳邊只聽得轟的一聲,電光滿屋。電光過後,大家發現房頂破了個大洞。呂祖像上卻多了個白色的光罩。正是它擋住了天雷。
張清源忽得伸手在光罩上點了一下,驚喜的叫道:“仙氣,竟然是仙氣!我明白了!我明白!”說罷哈哈大笑,得意之狀猶過范進中舉。被他提起了好奇心的楊希雅見狀暗罵不已。你明白了,你明白了,你明白了什麼,倒是說啊!
張清源道:“這副畫是呂祖的真跡啊。否則上面也不會有仙氣。當年,呂祖下山後,有心去都城一遊,怕被人識破行跡。變作一個腌臢疥癩先生。行到馬行街,見有人揚幡掛榜做好事。就去看那人是否有緣度化。
呂祖到了壇上,見是個太尉,眉間微微有些青氣。呂祖見時節未到,便顯些神通化他。若他初心不改,久後自成正果。呂祖說自家善能水墨畫,用水一碗,也不用筆,取將絹一匹,就能畫一幅山水。
那太尉很驚奇,取絹一幅給了呂祖。呂祖磨了碗墨水,往絹上一潑,壞了那幅絹。太尉以爲呂祖捉弄他,反要捉呂祖,呂祖留下張白紙,化青風而去。
太尉打開看時,有四句言語道:齋道欲求仙骨,及至我來不識。要知貧道姓名,但看絹畫端的。
王太尉取污了絹來看時,是一幅全身呂洞賓,才知是呂祖當面。這幅畫就是呂祖那張自畫像啊。想來呂祖也想不到他的畫會成了畫妖,卻是便宜了貧道!仙人的手繪成妖的,這還是頭一副。你們忙着,貧道去準備傢伙,降這畫妖。”
說完,張清源興沖沖地出門而去。少頃又跑了回來,留下了幾張護身符。說可能要離開幾天。
對付畫妖有兩種辦法。一種就是元神出竊,進入畫妖的世界。有道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更別說進入別人做主的世界了。人家的主場優勢可不是吃素的。所以這種手段只能在雙方修爲相差極大的情況下有效。
張清源可不認爲自己比畫妖強這麼多。不管怎麼說,成妖的畢竟是仙人的真跡。哪怕呂祖畫的是畫的草木蟲魚,過了這麼久,那道行都不可能太低。更別說畫的是呂洞賓本人了。沒見那畫像上都出現仙氣了嗎!所以,張清源如果冒然進入畫妖的世界,那就是給人家送菜。
除了元神出竅,對付畫妖,還有一門專業的法術,名叫九天法。修行界都以爲這門法訣失傳了。但張大高人就會這門法術。因爲九天法上一代傳人曾求卜醫居的主人辦過事。付出的代價就是九天法的修行法門。
施展九天法需要一些條件。最重要的就是願力。張清源出來正是爲了收集原力。收集願力自是人越多的地方越好。信仰越虔誠的地方越好。華夏這些年大搞無神論,信仰很是混亂。而施展九天法用的願力又極驚人。國內顯然沒有好的去處。
張清源生在現代,縱使平時不喜出山,對世界也是瞭解的。國內沒好地方,他自然把視線投向了國外。國外的人大多信主或上帝什麼的,不如去國外走上一遭,既長些見識,順便偷些願力回來。
張大高人最終選中了意大利。那裡可是教皇所在,信徒極多,多年積聚的願力必然不少。正好自己有用,且去取來。想罷,他隱身上了一架去意大利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