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bookmark

於是“塞路不通周使”,從此勝、府、麟三州被定難軍隔斷,再無與周國交通之路。夏李和府折同爲邊州酋帥,但爲自身利益,一直存在着深刻矛盾,自此時起結爲仇敵。

府州折德扆在得不到周國援助的情況下,悄悄向河中太原拋出了橄欖枝,但駐守太原的第四軍都指揮使丁思覲得到百里無忌的秘密指示,可以對府州進行商貿,甚至可以對其進行佘借糧食,但絕不能使其歸附明國。

這區區三州邊塞之地,人口不過五萬之衆,百里無忌不想因爲它與周國君臣之間埋下猜忌的種子。

定難節度使李彝殷正爲周軍進犯之事倍感煩惱之時,有遼國使者前來,正如干旱中降下及時雨,僅僅兩天就與遼國談妥援兵南下之事。

李彝殷答應拜遼國爲上國,定難五州向遼國稱臣,但依舊由李族治理。以換得遼國的援兵南下。

李彝殷絕不想真的將五州拱手讓給遼國,在他心裡,稱臣不過是緩兵之計,若真的要投降,那還不如投降周國呢。這是李彝殷心中的真實想法。

定難李家經營夏、綏五州已經七十多年,這豈是說放手就放手的。

而與府州折家的爭鬥更是曠日持久,也因此引來周軍的討伐。

如今周軍兩路大軍壓境,除了求助於遼國,剩下的唯一途徑就是求助明國,但明國與周國交好,李彝殷不想去自討沒趣。於是,就答應下向遼國稱臣,每年進貢的條件。以換取遼國援兵。

最後約定,遼國派兵南下,攻擊勝州,一則吸引府州折家的兵力,使其無法從麟州南下攻定難銀州;二則攻下勝州後,遼軍可以沿長城之北南下夏州,援助夏州防禦。

而當今日柴榮與李彝玉在無定河右岸血戰時。遼軍已經到達勝州,隨即發起了攻擊。

遼穆宗耶律璟在得到李彝殷的應諾之後,立即派耶律宛、耶律安搏率各自部落共五萬騎兵南下。攻擊勝州,救援夏州。

這耶律宛是耶律李胡的兒子,繼耶律婁國反叛被耶律璟所殺後,他也起兵謀反。不幸的是依舊被耶律璟鎮壓了。而此次耶律璟在朝廷衆臣的壓力下,不得不放了耶律宛,但條件是耶律宛必須率部南下救援夏州,以功抵過。

耶律璟將耶律李胡留在上京以爲人質,不怕耶律宛不順從。

而耶律宛無奈之下,只能僅起部落大軍,攻向勝州。

遼國朝廷同時也向明國金陵派出了使者,遼國用意在於勸阻明國參與此戰。明國與周國交好,但無盟約。而遼國與明國有相互不攻擊的和約,如今遼軍南下攻擊名義上還屬周國的勝、府、麟三州,那就可能引起明國的反彈,而明國河中太原十二州與府、勝三州鄰接,所以,遼軍南下需要明軍中立。

府州同時也向太原派出了使者,這次,折德扆還藉助了女婿楊業之力,嚮明國求救,楊業剛就任第十二軍都指揮使沒多久,就遇到了這麼棘手之事。

他心中自然想出兵救老丈人,但這不是他所能決定的,心急之下,楊業也派了信使前去金陵,求皇帝允他出兵援助府州。

金陵府一時之間,各國使者往來密集。

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皇宮中,百里無忌正與明國大臣們商議如何應對此事。

孫光憲說道:“府、勝、麟三州雖屬周國,但若是被遼國佔了去,勢必對我明國河東十二州形成壓制。明、遼之間日後必有一戰,臣以爲陛下當救。”

徐世銘道:“遼軍南下之勢必須遏制,明國當以重擊,讓其再無膽南下。不過明、遼之間和約方訂,公然違反,於陛下聲譽有損,應思忖一個穩當的方法。”

馮道說:“陛下,臣以爲明國不可此上救府州。”

百里無忌有些詫異,徐、孫二人一致贊成出兵救援,唯有這馮老頭持反對意見。

百里無忌說道:“馮相所言何意?”

馮道捋了下鬍鬚,答道:“臣以爲明遼之間確實在日後有一戰,但明、週一戰也在所難免,甚至明、週一戰更關明國存亡。一山不容二虎,聖上英明,當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之理。故,遼軍南下佔領府、勝三州與定難五州相連,對周國有害,但對明國有益,此消彼長之下,明軍又何必犧牲士兵爲他人作嫁衣裳。”

馮道此言一出,徐、孫也覺得有理,明國與遼國暫時休兵之後,其實最大的敵人就是周國,而明國的實力遠勝於周國,本應該趁機逐鹿中原,不想,歷來聖明的百里無忌竟與周國皇帝結拜爲兄弟,並立下不主動進攻的許諾,讓明國陷入被動,如今馮道之言有理,雖然不救有些招人閒話,但折損周國實力確實符合明國利益,於是二人沉默不語。

百里無忌心中嘆息,徐、孫二人不象馮道,這二人也算一路跟隨自己而來,這民族的概念怎麼還是沒有改變?

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啊。這種觀念的變更,也許只能等下一代才能扭轉。

百里無忌不怪馮道,馮道此人本就是錦上添花的角色,雖有才幹,但他絕不是從一而終的烈女,而是一個趨炎附勢的角色,他的建議只爲他的主子利益,雖然現在是爲明國計,但若明國一旦失勢,他就很有可能爲別國計。

而馮道這種攘外不先安內的策略也讓百里無忌心中有些牴觸。

百里無忌心中確實猶豫,他倒不是猶豫救不救,而猶豫該怎麼救。

明、遼間的戰爭剛剛停息,百里無忌不想爲之重開戰端,因爲百里無忌已經得到了燕雲十六州,並滅亡了北漢,自此有了戰馬來源,在百里無忌的計劃中,他要讓明國繼續積蓄國力,同時訓練一支十萬輕騎,攜火器之威力,到時再徹底解決北方的遼國,爲明國的長治久安打下結實的基礎。

而如今明國高層三個丞相的不同意見,更令百里無忌煩心。

百里無忌問道:“三位愛卿以爲,明國不救府州,遼國就不會與明國敵對了麼?三位愛卿以爲,明國救援府州,遼國就敢與明國交戰了麼?”

第十章第三章第二百六十八章第七十七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一百三十九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五十九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35章 軍中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97章 ,第68章 被餡餅砸了第一章第14章 有婦之夫第41章 整治吏治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十章第78章 若要福先造路第52章 戰火將燃第87章 特戰都第一百四十二章第六十七章第87章 特戰都第一百三十八章第四十章第八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8章 欲從軍第八十三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六十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三十八章第10章 廷辯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二百六十六章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二百二十七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二百四十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一百八十三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94章 後院不能起火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章第14章 皇帝私宴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二百二十六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八十二章第52章 戰火將燃第14章 有婦之夫第二百七十八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二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十三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七十九章第七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四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九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一百一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21章 欲刺殺第74章 名將vs小將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78章 若要福先造路第一百一十章第三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第十章第三章第二百六十八章第七十七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一百三十九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五十九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35章 軍中鬧事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97章 ,第68章 被餡餅砸了第一章第14章 有婦之夫第41章 整治吏治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十章第78章 若要福先造路第52章 戰火將燃第87章 特戰都第一百四十二章第六十七章第87章 特戰都第一百三十八章第四十章第八十一章第二十三章第8章 欲從軍第八十三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六十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三十八章第10章 廷辯第一百八十六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二百六十六章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二百二十七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二百四十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一百八十三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94章 後院不能起火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章第14章 皇帝私宴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二百二十六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八十二章第52章 戰火將燃第14章 有婦之夫第二百七十八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二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十三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七十九章第七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十三章第四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九章第七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一百一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第56章 花蕊夫人第21章 欲刺殺第74章 名將vs小將第二百五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78章 若要福先造路第一百一十章第三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