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bookmark

百里無忌道:“哦?獨霸何解?分治又何解?”

“獨霸便是一國稱霸,一族稱霸,如此陛下便須斬草除根。分治則三國鼎立,各族並存。”

百里無忌平淡地問道:“道長所說的斬草除根,是斬誰除誰?”

陳摶道:“斬草自然是遼國各族。”

百里無忌聽出來了,斬草斬得是遼國,那除根自然是周國了,陳摶身爲周國臣民,自然是不能口無遮攔,但也已其心可誅了。

百里無忌沒有點破,只是搖搖頭道:“上天給了各族百姓生命,自然有它的道理,朕若屠盡遼國蒼生,恐怕有違天意,再說朕也非嗜殺之人,此事斷不能爲。”

陳摶聞言心中嘆了口氣,沒想到聲名赫赫的明國天子,竟也是一個遇事不果斷之人,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此時遼國正衰弱,不趁它病要它命,難道還待將來養虎爲患麼?看來自己本就不該來,天下想來還是趙匡胤的天下。

陳摶心中翻滾,但臉上卻依舊不動聲色,說道:“陛下仁心,看來是選三國鼎立,分治天下了?”

百里無忌笑道:“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朕不喜歡與人分享。”

陳摶聞言詫異道:“陛下此話何意?既不斬草除根,又不與人分享,如何化解如今明、遼、周之局?”

百里無忌略一斟酌道:“周國皇帝乃朕之結義兄弟,而明周尚屬同盟。且不計較。遼國爲禍中原多年,朕豈有讓它繼續禍患之理?”

陳摶略一思索道:“陛下是想除遼國,與周兩國分治?”

百里無忌嘿嘿一笑。道:“便是後話,朕還沒想好。”

陳摶心中腹誹,看你樣子哪象是沒想好,分明是不想說。可既然百里無忌不想說,那天下恐怕也沒有人能逼他說了。

陳掛問道:“陛下既然不想遼國繼續爲患,又不想斬草除根,不知想如何治遼?”

百里無忌聽陳摶話中的“治”。心中一暢,這字用得好,他笑道:“遼國主體是故契丹八部。後加入烏古敵烈八部,方纔壯大,之後納入故渤海國靺鞨族,更是如虎添翼。朕如今先將烏古敵烈八部從遼國剝離。再將靺鞨族隔離。使兩族各自獨立,如此遼國可還有爲禍中原的實力?”

陳摶一聽,心中劇震,遼國真若是分裂成三個獨立的國度,那中原真能安享太平了,可問題也來了,他問道:“陛下如何保證,契丹、烏古、靺鞨三族不會再次合爲一體?”

百里無忌見陳摶一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模樣。心中感嘆,這陳摶算來都已經快九十歲的人了。還如此喜歡論政,看來傳說沒錯,他真的是從政欲極強之人。

陳摶自小是一上聰明的少年,好讀書,詩、書、易、藥,無所不通。後唐中興二年(931年),陳摶加入應考進士的行列,想通過科舉考試走上從政之路,可卻沒有考上。這時他的父母雙亡,他也離家出走,“遊四方,有大志”,他的弟子种放也說他“明皇帝王霸之道”。這說明他本來就是懷揣政治抱負之人,讀的書也不是道家的方術,而是傳統士子外儒內法的王霸之術,想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而屢次失敗之後,才遊歷四方,尋找機會,最終在華山落腳,發現道教這種形式也可以成爲他實現政治抱負的工具,便棄文從道,做了道士。

百里無忌說道:“朕將三族同置於明國治下,封授三族王位,令其相互防範,再派明軍分駐三地,如此三族怎能合爲一體?”

陳摶暗暗點頭,此策不失爲一好方法,這三族領土鄰接,又各爲藩王,自然誰也不服誰,只要如此明爭暗鬥下去,如此一來,實力自然消耗,仇恨也會越結越深,便沒有了合爲一體的可能。況且有明軍駐紮,更是有了防範萬一的準備。看來,眼前此人並非剛纔所想般優柔寡斷,而是早已胸有塊壘。

有了這一份瞭解,陳摶開始轉換話題,向百里無忌問道:“陛下聖明,但不知要如何處置明、周兩國關係?難道在長期地同盟下去,令中原一分爲二?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陛下可要三思啊。”

百里無忌道:“有漢以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中原紛亂多年,人心思合,朕不用急,此事水到必能渠成。”

陳摶見百里無忌又開始打啞謎,只能再轉話題。他想了想問道:“陛下對天下道、佛、儒之爭怎麼看?”

百里無忌道:“儒乃取仕根本,斷不能廢。至於道、佛兩派宗教,朕不信之也不惡之,更不會扶持其中一方獨大。”

陳摶追問道:“陛下可有想過,宗教能聚集百姓,爲陛下造勢,許多事會方便得多。”

百里無忌正色道:“朕以法治天下,宗教可以成爲朕的工具,但絕成不了朕的夥伴。無論道教還是佛教,只能在朕的容忍度內活動,一旦過了這個度,朕就爲其貼上邪jiao的罪名。”

陳摶大驚道:“陛下所說的度如何區分?天下百姓如果自願信教,陛下又如何阻攔?”

百里無忌盯着陳摶道:“朕可以給天下百姓吃飽穿暖,道教亦或佛教能嗎?百姓雖民智未開,受愚弄而從之,但只要朕能給他們吃飽穿暖,他們自然會回到朕的身邊。道長可知道,天下最沒有耐心的就是百姓。”

陳摶臉色漸變,他聽懂了,百里無忌是在警告他,愚弄百姓只是一時得逞,只要百姓無衣食之憂,斷不會始終跟隨。

百里無忌悠悠道:“道長應該聽說過明國科舉與周國不同,朕立志開啓民智,流言止於智者,一旦天下百姓不再受愚弄,可還會有大量信徒追隨,爲教生死不懼?恐怕千中無一了吧?”

頓了頓,百里無忌繼續說道:“至於度,朕不打算禁道、佛,朕可以設立宗教署,由各宗教首領擔任分署宰丞,每州允許設一個寺院、道觀,但百姓入教則須向宗教署申請,登記在冊,不得擅自接收。”

第二百一十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93章 匯率是賺錢神器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四十一章第九十七章第八章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一百零七章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一百零三章第六章第六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十八章第八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七十章第86章 醫署衛隊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三十九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六十八章第一百十四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61章 連下三州(一)第六十二章第七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3章 高家兄弟第43章 威壓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96章 ,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二百三十八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49章 將星隕滅第一百一十九章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90章 契丹南下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二十章第二百三十八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四章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78章 撲朔迷離第六十一章第八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九十章第64章 孟文被夢得打臉第四十八章第42章 國和家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二百零四章第二百六十一章第51章 元宵之夜第八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四章第四十二章第六十四章第三十四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六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71章 蜀軍來犯第一百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一百四十六章第60章 醫者仁心第九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74章 名將vs小將第56章 花蕊夫人第42章 國和家第五十三章第二百七十章
第二百一十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93章 匯率是賺錢神器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十三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四十一章第九十七章第八章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一百零七章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一百零三章第六章第六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十八章第八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七十章第86章 醫署衛隊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三十九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六十八章第一百十四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61章 連下三州(一)第六十二章第七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3章 高家兄弟第43章 威壓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96章 ,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二百三十八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49章 將星隕滅第一百一十九章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90章 契丹南下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二十章第二百三十八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四章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78章 撲朔迷離第六十一章第八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九十章第64章 孟文被夢得打臉第四十八章第42章 國和家第39章 安州叛亂第二百零四章第二百六十一章第51章 元宵之夜第八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四章第四十二章第六十四章第三十四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六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71章 蜀軍來犯第一百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一百四十六章第60章 醫者仁心第九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74章 名將vs小將第56章 花蕊夫人第42章 國和家第五十三章第二百七十章